言情中文网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第418章 布谷声催,暗流涌动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18章 布谷声催,暗流涌动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公元前183年 汉景帝前元元年 农历三月

  三月里的北地,春意终于挣脱了严寒的束缚,开始真正地铺展开来。阳光和煦,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原野上,积雪消融殆尽,露出大片湿润的、孕育着生机的黑土地。湟水解冻,水量丰沛,奔流之声日渐喧哗。堤岸的杨柳抽出了嫩绿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曳。布谷鸟的啼声,清脆地回荡在山谷田间,催促着农时。广阔的田野里,一年中最繁忙的春耕播种进入了高潮。农夫们驱赶着耕牛,鞭哨声、吆喝声、犁铧破土的声响交织在一起,汗水洒在新鲜的泥土上,播种下秋日的希望。狄道城外,新垦的去罗河谷地,更是人声鼎沸,水车吱呀转动,将河水引入新修的渠道,灌溉着万亩良田。北地郡的腹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农耕画卷。

  然而,这繁忙而充满希望的春耕景象,并未能完全驱散靖王府内外的凝重气氛。国丧期虽已近尾声,但新朝初立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边境持续传来的紧张讯息,如同天际隐约的雷声,提醒着人们平静之下潜藏的危机。靖王李凌在督导春耕大事的同时,丝毫未曾放松对各方动向的警惕。北地郡的统治核心,如同一个精密的罗盘,在春耕的“静”与边患朝局的“动”之间,小心翼翼地寻找着平衡。世子李玄业的身影愈发忙碌,他不仅要协助父亲处理日常政务,督导春耕细节,更要花费大量精力分析处理如雪片般飞来的各方情报,其经手的文书函件,已逐渐涉及郡务的方方面面,其意见也愈发具有分量。

  三月初十,靖王府议事厅。李凌召集主要僚属,听取春耕进度及近期情况汇总。

  长史周勃面带欣慰之色,禀报道:“王爷,托陛下洪福,今春风调雨顺,春耕进展极为顺利。各县上报,播种已过七成,尤以去罗河谷地新田,进度最快,苗情喜人。官仓贷放的种子、农具、耕牛,皆足额到位,吏员巡查得力,未见大的疏漏。若后期无特大天灾,今岁丰收可期。此乃稳定民心、充实仓廪之根基也!”

  李凌闻言,神色稍霁:“勃兄辛苦了。春耕乃国之根本,万不可懈。需令各县,抢抓农时,同时注意保墒防灾。去罗河谷地乃我郡今后粮仓所在,尤需精心管护。”

  “老臣明白,已严令各县力田、啬夫,务必精益求精。”周勃答道。

  郡丞公孙阙接着禀报,语气则凝重许多:“王爷,春耕虽顺,然外间局势,却不容乐观。各方情报纷至沓来。”

  “逐一详陈。”李凌坐直了身体。

  “边境军情:”公孙阙道,“朔方赵破奴将军报,三月以来,匈奴斥候活动有增无减,且其侦察愈发大胆深入,近日竟有数股百人骑队,试图趁夜攀爬边墙,虽被击退,然其挑衅意味极浓。赵将军判断,匈奴右贤王本部主力,已完成集结,其前锋已推进至阴山以北二百里处,大战似一触即发。玉门关王猛校尉急报,关外匈奴兵力持续增加,已确认有左右贤王麾下共计超过万骑聚集,并驱赶大量乌孙俘虏及牲畜,似在做长期围困准备。车师国态度强硬,我遣往质问之使被其扣留,生死不明。西域南路,龟兹、焉耆等国,因匈奴压力及车师倒戈,对我使者态度转冷,贸易受阻。形势危急!”

  “朝堂与诸侯动向:”公孙阙压低声音,“‘潜渊’密报,长安城中,削藩之议已呈公开化。御史大夫晁错连上《削藩策》、《言兵事疏》,词锋犀利,直指吴、楚等藩国‘坐大难制’,‘尾大不掉’,请求朝廷‘削其地,夺其权’。新帝虽未立即准奏,然在数次朝议中,均未严词驳斥,其意已显。太皇太后薄氏病情加重,恐不久于人世,皇太后窦氏及其弟窦广国等外戚势力影响日增。吴王刘濞竟公然斩杀朝廷宣慰使者,称‘清君侧,诛晁错’,其反意已昭然若揭!楚王、赵王等亦蠢蠢欲动。关东大地,战云密布!”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边境大战阴云密布,朝中削藩风波愈演愈烈,强大诸侯反形已具。北地郡所处的外部环境,骤然变得异常险恶。

  厅内一时寂静,唯有窗外隐约传来的布谷鸟啼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李凌。

  李凌面色沉静,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轻轻划动,良久,方缓缓开口:“山雨欲来风满楼啊……匈奴欲战,诸侯欲反,此乃国朝立国以来未有之变局。”他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李玄业身上,“业儿,日前你所献之策,稳住了车师方向。如今局势骤变,朔方大战在即,关东叛乱将起,我北地深处西陲,当如何自处?这盘棋,下一步该如何走?”

  李玄业深吸一口气,他知道父亲这是在考较他应对复杂巨变的能力。他沉思片刻,目光湛然,清晰地说道:“父王,诸位世伯。当前局势,虽危如累卵,然亦危机并存。我北地之策,当以‘稳’字为基,’变‘字为用,’静‘待时机。”

  “详述之。”李凌示意。

  “其一,边境之’稳‘。”李玄业道,“朔方、玉门,乃我之门户,门户不失,则我北地安。朔方方向,赵将军久经战阵,深谙胡性,儿臣以为,当授其全权,依托坚城险塞,稳守反击。战术上,可采取’堡寨联防,精骑袭扰‘之策,不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首要目标,而以挫其锐气,耗其粮草,疲其人马为主,利用春夏季水草未丰之机,拖延战事,待其师老兵疲,自然退去。朝廷若问,则奏报’苦战拒胡,保境安民‘。玉门关方向,形势更为复杂凶险。然其关城险固,王校尉亦善守。当令其高挂免战,深沟高垒,凭险固守。匈奴劳师远征,利在速战,我只需坚守不出,其顿兵坚城之下,粮草不济,久则生变。同时,继续暗中施行分化瓦解之策,即便一时难见成效,亦不可放弃。两处边关,核心在于’守‘,切忌贪功冒进,授敌以隙。”

  “其二,应对朝局之’变‘。”李玄业语气转为深沉,“晁错削藩,吴楚必反,此几乎已成定局。此乃中央与强藩之争,我北地,身份特殊,地处边远,万万不可卷入!然,亦不能置身事外。儿臣以为,当恪守臣节,静观其变。具体而言:一、 立即上表朝廷,详陈匈奴大军压境之危,言明北地两线受敌,压力巨大,恳请朝廷速发援军、粮饷。此表一则可示忠心、诉艰难;二则可试探朝廷对我之态度——若朝廷愿援,则显倚重;若朝廷无力或不愿援,则我日后行动自主性更大。二、 对关东局势,绝不发表任何意见,不与任何诸侯私下往来。一切信息,皆通过正式渠道(朝廷邸报、诏书)获知。三、 加紧整军经武,储备粮草,做好朝廷若征调我兵东向平叛,或匈奴若大举入侵之两手准备。”

  “其三,内政之’固‘。”李玄业最后强调,“外间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之根本,在于内政修明,仓廪充实。春耕大事,必须确保圆满成功。吏治民生,需更加精进。西域馆等育才、蓄力之长远举措,亦不可因外扰而停滞。唯有自身强大,方能于乱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李玄业的一番分析,将北地面临的复杂局面梳理得清晰透彻,应对策略既有原则性,又不乏灵活性,既顾及眼前危机,又放眼长远,再次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全局视野和沉稳心态。

  李凌听罢,缓缓颔首,眼中激赏之色更浓:“业儿此番见解,高屋建瓴,深得韬略之要!’稳‘、’变‘、’固‘三字,可谓我北地在此非常时期之行动圭臬。”他随即决断,“便依此议!勃兄,春耕及内政之事,由你总责,务必确保今岁丰收,仓廪充盈!子通,立即以六百里加急,草拟奏章,详陈北地、西域两线军情之危急,向朝廷求援!同时,传令赵破奴、王猛:授其临机专断之权,然宗旨必须是’稳守为上,挫敌锋芒,保全实力‘! 命其每日军情速报!业儿,你协助子通,统筹各方情报,尤其是关东动向,一有异变,立即禀报!”

  “臣等(老臣)(儿臣)领命!”三人轰然应诺。

  会议结束后,北地郡的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求援的奏章以最快的速度发往长安。边境线上,赵破奴与王猛接到了新的指令,开始调整部署,全面转入战略防御态势。赵破奴依托朔方诸塞,构建纵深防御体系,以烽燧预警,堡寨联防,精骑伺机出击,袭扰匈奴粮道。王猛则下令玉门关坚壁清野,囤积滚木擂石,检查弩机,准备打一场艰苦的守城战。北地郡内部,春耕工作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官民齐心,抢播抢种。

  李玄业的工作量倍增,他需要阅读分析来自朔方、玉门、长安、乃至通过特殊渠道获得的关东诸侯的零散信息,试图从这些碎片中拼凑出完整的天下大势图景。他发现,父亲越来越多的郡务文书开始交由他先行阅览并草拟处理意见,其权责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加重。

  三月十五,月圆之夜。李凌独坐书房,处理完最后一叠公文。窗外月色皎洁,春风拂面,带来泥土的芬芳。但他心中却无半点轻松。边境的战火似乎随时可能点燃,关东的叛乱也已箭在弦上。这片他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北地,能否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天下巨变中安然度过?他再次下意识地抚向胸前的魂佩,那冰冷的触感依旧。然而,当他想到儿子今日在议事时所展现出的沉着与智慧,想到北地军民上下一心、共度时艰的场景,心中那份守护的责任感与莫名的信念便愈发坚定。

  “或许,这便是’神国‘所寄望的’根基‘?”他心中暗忖,“民心所向,上下同欲,方为不朽之基。”

  就在这时,公孙阙匆匆求见,带来一份最新的“潜渊”密报:吴王刘濞已传檄天下,公开指责晁错“离间骨肉,侵削诸侯”,并联合楚王、赵王、济南王、淄川王、胶西王、胶东王等六国,起兵清君侧!大军号称五十万,已出广陵,向西进发!七国之乱,爆发了!

  李凌接过密报,借着灯光快速浏览,脸色凝重至极。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天下大势,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充满血与火的阶段。他深吸一口气,对公孙阙道:“传令:严密监视叛军动向,尤其是其是否向关中进军。加派斥候,监控河西走廊,防备匈奴与叛军勾结。郡内,即日起,进入战时管制,但外松内紧,勿扰民耕。”

  “诺!”公孙阙领命而去。

  李凌走到窗前,望着天上的明月,心中波澜起伏。布谷鸟仍在不知疲倦地啼叫着,催促着农时,也仿佛在预示着这个春天,注定不会平静。暗潮,已化为惊涛,汹涌而来。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景帝纪:“(前元)三年冬……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胶西王卬、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东王雄渠反……”

  * 家族史·始祖本纪:“景帝前元元年春,北地春耕繁忙,然边境胡患日亟,关东七国乱起。凌公纳世子玄业’稳、变、固‘之策,外稳边守,内修政理,对叛乱恪守中立,静观其变。世子临机决断,显擎天之才。”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布谷声催,上帝不误农时;暗潮涌动,圣域稳如磐石;圣嗣献良策,砥柱之才已成。”

  * 北地秘录·乱世初临:“七国之乱爆发,天下震动。李凌父子镇定应对,以’稳守边关、巩固根本、中立观望‘为策,北地安然度厄。世子玄业谋略愈显宏阔。”

  (第四百一十八章 完)
  http://www.yqzw5.cc/yq37975/4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