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第417章 春寒料峭,暗流渐涌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17章 春寒料峭,暗流渐涌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公元前183年 汉景帝前元元年 农历二月下至三月

  时入二月下旬,北地高原的严寒终于显现出游移不定的退意。白日里,阳光明显和暖了许多,照在积雪上,泛起刺目的光,雪水汇成涓涓细流,在街巷的石板路旁汩汩流淌。背阴处和山麓的积雪依然顽固,但整体厚度已大不如前。湟水冰面出现了细密的裂纹,边缘处开始融化,露出清澈而冰冷的河水。田野里,冬麦的绿意愈发明显,农人们开始忙着最后的田间清理和送肥,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最后的准备。狄道城中,国丧带来的肃穆气氛依旧,但市井间的活力已随着天气转暖而悄然恢复,只是少了往日的喧嚣,多了几分谨慎的忙碌。

  然而,这初春的暖意,并未能驱散笼罩在靖王府上空那无形的凝重。国丧期尚未结束,新朝伊始的诸多不确定性,如同尚未散尽的春寒,渗透在每一份公文、每一次议事的字里行间。北地郡在靖王李凌的统领下,严格遵循着“恭、备、察、固”的方针,对外示以恭顺,对内励精图治,对边严加戒备,并通过各种渠道密切关注着外界的风吹草动。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来自边境和朝堂的讯息,正预示着平静水面下涌动的暗流,有加速汇聚的趋势。

  二月廿二,靖王府议事厅。李凌召集核心僚属,听取近期各方情况汇总。气氛较之月初,似乎又紧绷了几分。

  长史周勃首先禀报内政:“王爷,春耕各项准备已就绪,只待地气再暖几分,即可开犁。各县上报,去罗河谷地新垦农田水利维护良好,民心思耕,秩序平稳。郡内上计材料已基本整理完毕,账目清晰,随时可报往长安。只是……”他略一迟疑,“近日郡中及周边,偶有流言传播,或言新帝年少,欲行苛政;或言关东诸侯不稳,天下将乱;甚至有人揣测匈奴将大举入寇。虽未成气候,然亦需警惕,已令法曹加意巡查,弹压惑众之言。”

  “嗯,流言蜚语,最易惑乱人心,尤其在国丧新立之际。”李凌神色严肃,“勃兄,需严令各县,加强管控,遇有散布谣言者,立即拘捕讯问,查明来源。同时,官府可出安民告示,言明朝廷德政,边关安稳,以正视听。”

  “老臣明白。”周勃领命。

  郡丞公孙阙随即呈上最新军情与谍报,面色凝重:“王爷,边境与外界情报,颇有值得关注之处。”

  “讲。”李凌目光一凛。

  “朔方方向:赵破奴将军报,近日匈奴斥候活动有增无减,且其侦察范围扩大,频率增高,似在详细勘测我边墙防务薄弱之处。更有斥候冒死深入漠南百里,发现匈奴右贤王本部有大规模人马调动迹象,虽目标不明,然其锋镝直指我朔方、云中一带的可能性极大。赵将军判断,匈奴或在酝酿一次较大规模的春季攻势,时间可能在三月末、四月初,冰雪彻底消融之后。”

  “玉门关方向:王猛校尉急报,车师国态度急转直下!其王竟下令驱逐我秘密潜入的使者,并扣押了一支小型商队,人员生死未卜。据乌孙都督猎骄靡通过特殊渠道得知,匈奴以重兵压境相威胁,并许以重利,车师王已彻底倒向匈奴,应允断绝与汉往来,并允诺提供向导,助匈奴攻打玉门关!王校尉已下令关隘进入临战状态,并建议,是否可派精锐小队,对车师边境进行一次有限度的惩戒性打击,以儆效尤,挽回颓势?”

  “长安及诸侯方向:”公孙阙压低声音,“‘潜渊’密报,晁错削藩之议,在朝中争议愈烈。然新帝似有意推动,已下诏削减了数位小诸侯的封地,虽未触及吴楚等大国,然信号已非常明确。吴王刘濞近日竟公然抗旨,称病不奉诏入朝,其境内广陵,兵马调动频繁,粮草囤积如山,其世子刘贤更广交江湖豪杰,其心叵测。关东气氛,一触即发!”

  坏消息接踵而至。边境压力陡增,西域战略重要支点车师国叛离,朝中削藩风波再起,强大诸侯显露不臣之象。北地郡面临的外部环境,骤然复杂险恶起来。

  李凌沉默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李玄业身上:“业儿,局势瞬息万变,你如何看待?尤其是车师之事与朝中削藩之议,我北地当如何应对?”

  李玄业凝神思索,眉宇间不见慌乱,唯有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锐利。他缓缓开口:“父王,诸位世伯。边境胡患与朝中风波,看似两事,实则一体两面,皆因主少国疑,权威未立而起。匈奴趁丧逞凶,诸侯观望蓄势,皆在试探新帝与我汉室之决心与实力。”

  他首先针对西域危局:“车师反复,虽令人愤慨,然其小国寡民,夹缝求生,见风使舵,亦在情理之中。 王校尉提议惩戒,其心可嘉,然儿臣以为,不可。”

  “哦?为何?”李凌问道。

  “理由有三。”李玄业分析道,“一、 此时对车师动武,正堕匈奴彀中。匈奴巴不得我出兵车师,其可趁我玉门关兵力分散之机,或与车师内外夹击,或直扑玉门。二、 师出需有名。车师虽扣押商队,然其并未公然犯我边关,我若先动,在道义上落了下乘,亦给朝中攻讦我‘擅启边衅’者以口实。三、 玉门关当前要务,在于稳固防守,震慑匈奴主力,而非分散兵力于惩戒小国。故,儿臣以为,对车师,当外松内紧,暗图后手。”

  “具体策略?”李凌追问。

  “明面上,可遣一能言善辩之使,持严正抗议文书,赴车师问罪,要求其释放被扣人员,赔偿损失,并陈说利害,言明匈奴暴虐,不可久恃,汉廷必不坐视。此举,重在宣示立场,拖延时间,窥其虚实。”李玄业道,“暗地里,需双管齐下:一、 令王猛校尉,通过猎骄靡等乌孙旧部,设法联络车师国内对匈奴不满、或与我交好之贵族、部落,许以重利,密谋内应,待机而动。二、 加大对其周边如龟兹、焉耆等国的外交与贸易拉拢,孤立车师,使其叛匈之举,无法获得西域诸国广泛响应。同时,玉门关需向朝廷紧急奏报车师背约及匈奴增兵之情,请朝廷速调援军,或至少在外交上向匈奴施压。”

  “至于朝中削藩之议,”李玄业话锋一转,神色更为凝重,“此乃雷霆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北地,谨守臣节,静观其变,方为上策。晁错之策,锋芒所向,首在吴、楚等关东强藩。我北地地处西陲,忠心为国,镇守边陲,与新帝无旧怨,与晁错无直接冲突。此刻,万不可卷入朝堂纷争,亦不可与任何诸侯过往甚密。一切举动,需合乎法度,光明磊落。对上计之事,需精益求精,彰显我北地治理之效,忠君之心。对边事军情,需及时如实奏报,突出匈奴之患与我守土之责。如此,纵有风波,我自岿然不动。”

  李凌听罢,眼中赞赏之色愈浓。儿子的分析,不仅切中要害,更难得的是那份顾全大局的冷静与远超年龄的政治智慧。“业儿所论,老成谋国!便依此议!子通,即刻传令王猛:驳回其惩戒车师之请,依世子之策,明遣使质问,暗行分化、拉拢、孤立之策,玉门关全力备胡,并向朝廷紧急求援。勃兄,上计之事,务必做到无可挑剔。业儿,你协助子通,草拟给朝廷的边情奏章,尤其要突出匈奴趁丧加压、车师被迫反复之危急,请朝廷早定大计。”

  “臣等(老臣)(儿臣)领命!”

  会议在应对新一轮危机的决策中结束。北地郡这艘航船,在风雨欲来的海面上,再次调整着航向,力求稳健。

  【系统提示:外部环境复杂性陡增,边境危机与中央政治风险叠加… 宿主及继承人展现出卓越的战略定力与风险规避能力,决策兼顾短期应对与长远布局… 宿主状态:在多重压力下统治稳健,继承人危机处理能力与政治智慧通过实战持续提升,政权韧性经受考验…】

  随后的日子,北地郡在初春的寒意中,紧张而有序地运作着。通往玉门关的指令被迅速发出。一名能言善辩的使者带着靖王府的抗议文书,冒险前往车师。玉门关内,王猛在接到指令后,虽对不能立即惩戒车师略感遗憾,但也深知世子策略的深远考量,立即部署关防,并加派细作潜入车师活动。同时,一份言辞恳切、详陈西域危局的紧急军情奏章,以六百里加急发往长安。

  朝堂方面,北地郡的上计材料被精心准备,账目清晰,数据翔实,充分展现了北地郡在靖王治理下的政通人和与边备修明。李凌每日处理政务,召见臣属,督导春耕准备,一切皆按法度而行,丝毫不逾矩。

  李玄业则更加忙碌,他不仅要协助父亲处理日常政务,更要花费大量时间阅读分析从各方汇聚而来的情报。长安朝议的细节、诸侯王的动向、边境军情的演变,乃至郡内民情的细微波动,都需要他梳理、归纳、研判,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他的书房常常灯火通明至深夜,其沉稳干练、思虑周详的作风,赢得了周勃、公孙阙等老臣发自内心的敬佩。

  三月朔,朝廷关于妥善安置文帝妃嫔、奖赏辅政功臣的诏书抵达狄道,政治信号平稳。然而,“潜渊”密报显示,晁错削藩之议在年轻官员中支持者增多,与功勋老臣的矛盾有公开化的趋势。吴王刘濞竟公然拦截朝廷使者,态度极为傲慢。

  三月中,春耕大幕在北地郡全面拉开,广袤的田野上,农夫驱牛扶犁,播种着新一年的希望。然而,边境的警讯再次传来:朔方方向,匈奴游骑的挑衅升级,发生了数次百人规模的边境冲突,汉军虽有伤亡,但成功击退了来犯之敌。玉门关外,匈奴大军云集的迹象更加明显,车师国则彻底封闭了与汉朝往来的通道。

  局势,如同这北地的春天,暖意中夹杂着料峭的寒意,平静下孕育着未知的风暴。靖王李凌站在狄道城头,眺望着远方,目光深邃。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而他和他的北地,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景帝纪:“(前元元年)春……吴王濞骄奢……”

  * 家族史·始祖本纪:“景帝前元元年春,北地春寒料峭。匈奴边衅加剧,车师叛附匈奴,朝中削藩议起。凌公纳世子玄业之策,对车师外示抗议,内行分化;对朝局谨守臣节,静观其变。世子析势决策,显大将之风。”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春寒料峭,上帝稳坐钓台;暗流渐涌,圣域明察秋毫;圣嗣处变不惊,已具庙堂之器。”

  * 北地秘录·应对危机:“边境告急,朝中风起,李凌父子从容应对,定策有方。世子玄业谋定后动,显社稷之才。”

  (第四百一十七章 完)
  http://www.yqzw5.cc/yq37975/4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