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兵王归回 >第1747章 玉米熟时欢歌起 友谊深处长相伴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747章 玉米熟时欢歌起 友谊深处长相伴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玉米熟时欢歌起 友谊深处长相伴

  中非农业示范园的玉米田终于迎来了收获季。清晨的露水还没散尽,金色的玉米穗便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风一吹,田垄间涌起层层金浪,连空气里都飘着清甜的玉米香。李渊穿着沾满泥土的工装裤,正弯腰用镰刀割下一株玉米,随手剥开外层的苞叶,露出饱满的玉米粒,他抬头朝着田埂上喊:“苏瑶,这批‘金穗1号’的颗粒饱满度比去年还好,测产数据肯定能再创新高!”

  苏瑶提着竹篮走过来,篮子里已经放了几穗刚摘的嫩玉米,她蹲下身接过李渊递来的玉米,指尖轻轻划过玉米粒,眼底满是笑意:“昨天老周还说,布基纳法索的桑巴主任发来了视频,他们那边试种的‘金穗1号’也快熟了,桑巴说要派技术员来跟咱们学收玉米的技巧呢。”

  “那正好,让他们赶上咱们的丰收节。”李渊直起身,捶了捶有些发酸的腰,目光望向田边的小广场——那里已经搭起了彩色的帐篷,当地村民正和示范园的员工一起挂灯笼,孩子们则围着一堆刚编好的玉米秸秆,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要做个玉米迷宫。

  “阳阳和悦悦呢?一大早就让他们去叫卡玛尔家的孩子,怎么还没回来?”苏瑶四处张望,正说着,就看到远处跑来几个小小的身影,李阳跑在最前面,蓝色的短袖被汗水浸湿,手里牵着卡玛尔的儿子姆巴,身后跟着李悦和姆巴的妹妹娜拉,四个孩子怀里都抱着几穗嫩玉米,笑得露出了小虎牙。

  “爸爸!妈妈!”李阳跑到李渊身边,把怀里的玉米塞进竹篮,“姆巴说他家的玉米今天也能收了,我们约好一会儿一起帮他家收玉米!”

  姆巴也跟着点头,虽然汉语说得还有些生硬,却格外认真:“李阳教我的间苗方法很有用,我家玉米穗比去年大好多,爸爸说要送你们一筐最好的玉米!”

  苏瑶摸了摸姆巴的头,从口袋里掏出两颗水果糖递给娜拉,笑着说:“不用送玉米,一会儿丰收节上,大家一起吃玉米宴才热闹。悦悦,你昨天画的玉米丰收画,带来给姆巴和娜拉看看好不好?”

  李悦立刻从背包里掏出画纸,展开来——纸上画着一片金色的玉米田,李渊和苏瑶正在割玉米,李阳和姆巴举着玉米穗欢呼,娜拉则坐在田埂上剥玉米,天空中飘着中非两国的国旗,旁边还用彩色蜡笔写着“我们的玉米,我们的友谊”。姆巴和娜拉看得眼睛发亮,娜拉拉着李悦的手,小声说:“我也想画,你能教我吗?”

  “当然可以!”李悦爽快地答应,从背包里拿出备用的画笔和纸,两个小姑娘坐在田埂上,头挨着头画了起来,阳光洒在她们身上,连头发丝都镀上了一层金边。

  李渊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暖意。五年前他刚从部队转业,放弃了城里的安稳工作,带着苏瑶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时,心里还有些忐忑——他是个只会带兵打仗的兵王,对农业技术一窍不通,苏瑶虽然是农业大学的高材生,却也没在非洲待过,不知道能不能适应这里的气候和环境。可没想到,短短五年,不仅示范园从一片荒地变成了如今的丰收景象,他们一家还和当地村民成了亲人,连阳阳和悦悦都成了村里孩子的小老师。

  “想什么呢?”苏瑶走到李渊身边,递给他一瓶水,“是不是又在想刚来时的事?”

  李渊接过水,喝了一口,笑着点头:“那时候咱们连育苗棚都搭不好,卡玛尔还偷偷跟别人说,中国人肯定种不好非洲的玉米,结果现在他成了咱们的‘铁杆粉丝’,走到哪儿都帮咱们宣传‘金穗1号’。”

  “那是因为咱们用真心换真心啊。”苏瑶望着不远处正在帮村民修收割机的技术人员,“你看老周,为了调试灌溉设备,在田里守了三天三夜,晒得比当地人还黑;小王教村民用玉米秸秆做饲料,自己先在实验室试了十几次,就怕出问题。咱们把这里当成家,村民们自然也把咱们当成家人。”

  说话间,示范园的广播响了起来,播放着欢快的非洲传统音乐。负责丰收节筹备的老张拿着大喇叭喊:“大家注意啦!上午十点,丰收节正式开始,先在广场集合,一起去玉米田收玉米,中午吃玉米宴,下午还有玉米秸秆手工比赛和儿童绘画展,大家抓紧时间准备啦!”

  田埂上立刻热闹起来,村民们扛着镰刀、背着竹篮,笑着朝广场走去;孩子们则像一群快乐的小鸟,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李阳和姆巴还比赛谁跑得快,李悦和娜拉则手牵手,一边走一边讨论着要在绘画展上画什么。

  李渊和苏瑶跟在人群后面,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苏瑶突然说:“对了,昨天国内的农业局发来了消息,说要把咱们的‘金穗1号’作为中非农业合作的重点项目推广,还要邀请咱们明年回国参加农业博览会呢。”

  “那太好了!”李渊眼睛一亮,“正好可以带阳阳和悦悦回去看看,他们都快忘了中国的样子了。不过咱们走了,示范园的事怎么办?”

  “放心吧,老周和小王他们已经能独当一面了,再说还有卡玛尔这些当地的技术骨干,咱们走之前把工作交接好,不会有问题的。”苏瑶顿了顿,又笑着说,“而且桑巴主任说,等他们那边的玉米收完,要邀请咱们去布基纳法索考察,到时候咱们一家还能去看看非洲的其他地方。”

  李渊点点头,心里充满了期待。他从来没想过,自己离开部队后,还能在非洲的土地上找到新的人生价值——以前他守护的是国家的边疆,现在他守护的是这片土地上的希望,是中非人民之间的友谊,这份责任,和当兵时一样重要。

  很快,众人来到了广场。老张站在高台上,手里拿着一面中非两国国旗,高声说道:“亲爱的中国朋友们,非洲朋友们,今天是咱们示范园的第三个丰收节!五年来,咱们一起开荒、一起育苗、一起种玉米,从陌生到熟悉,从朋友到家人,这金色的玉米,不仅养活了咱们,还拉近了咱们的心!现在,我宣布,丰收节正式开始,大家一起去收玉米,让咱们的友谊像玉米一样,年年丰收!”

  欢呼声中,众人扛着工具走进玉米田。李渊和苏瑶一组,李阳和姆巴一组,李悦和娜拉则负责把收下来的玉米装进竹篮。阳光越来越烈,汗水顺着大家的脸颊往下流,却没人叫苦,反而越干越有劲。当地村民还唱起了非洲的丰收歌,悠扬的歌声在玉米田里回荡,中国员工也跟着学唱,虽然发音不太标准,却格外热闹。

  李阳和姆巴正比赛谁收的玉米多,李阳突然发现一株玉米穗上有虫子,立刻停下来,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瓶子,里面装着自制的防虫剂——这是他跟着苏瑶学的,用当地的草药熬制而成,对玉米无害,还能有效防虫。“姆巴,你看,遇到这种虫子,就要喷点这个,不然玉米会被虫子吃掉的。”李阳一边说,一边示范给姆巴看。

  姆巴认真地看着,点点头:“我记住了,以后我家的玉米田有虫子,我就用这个方法。李阳,你真是我的好老师!”

  李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心里却格外自豪。他记得刚来时,他还因为语言不通,不敢跟当地孩子说话,是姆巴主动拿了一颗非洲的野果给他吃,两人才慢慢成了朋友。现在他不仅能教姆巴种玉米,还能跟他一起用当地语言聊天,他觉得,自己就像爸爸说的那样,是中非友谊的小使者。

  中午时分,玉米田已经收了大半,众人扛着装满玉米的竹篮回到广场。广场上的玉米宴已经准备好了,长桌上摆满了用玉米做的美食:金黄的玉米饼、香甜的玉米粥、酥脆的玉米片,还有用玉米淀粉做的糕点,甚至连饮料都是玉米汁。大家围坐在长桌旁,一边吃一边聊天,笑声不断。

  卡玛尔端着一碗玉米粥走到李渊身边,激动地说:“李主任,谢谢你!如果不是你们带来的‘金穗1号’,我家现在还吃不饱饭,我儿子也不能上学。现在我家不仅盖了新房子,还买了拖拉机,这都是你们给的好日子啊!”

  李渊接过玉米粥,和卡玛尔碰了碰碗:“卡玛尔,这不是我们一个人的功劳,是咱们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还要一起种更多的玉米,一起过上更好的日子。”

  苏瑶则和村里的妇女们聊起了玉米深加工的事,她提议说:“咱们可以把玉米秸秆做成手工艺品,比如小篮子、小摆件,拿到城里的市场上去卖,这样又能多一份收入。”

  妇女们一听,都高兴地答应下来,纷纷说要跟着苏瑶学做手工艺品。娜拉的妈妈还拉着苏瑶的手说:“苏主任,你教我们种玉米,教我们做美食,现在还要教我们做手工艺品,你真是我们的好姐妹!”

  下午的玉米秸秆手工比赛和儿童绘画展更是热闹。村民们用玉米秸秆编出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编了小篮子,有的编了小动物,还有的编了中非两国国旗的图案;孩子们的绘画展上,李悦和娜拉合作的《丰收的玉米田》获得了第一名,画纸上,中国孩子和非洲孩子手牵手站在玉米田边,脸上满是笑容,旁边还写着“中非友谊长存”。

  夕阳西下时,丰收节接近了尾声。众人把收下来的玉米堆在广场中央,堆成了一个巨大的玉米塔,上面插着中非两国的国旗。李渊站在玉米塔前,看着眼前的众人,高声说道:“朋友们,今天的丰收节虽然结束了,但咱们的友谊和希望不会结束!明年,咱们还要一起种玉米,一起过丰收节,让金色的玉米穗永远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光芒,让中非友谊永远传递下去!”

  “好!”众人齐声欢呼,声音在夕阳下回荡,久久不散。

  回家的路上,李阳牵着姆巴的手,说:“姆巴,明年我还要教你种新的玉米品种,还要跟你一起做玉米秸秆手工。”

  姆巴点点头,眼里满是期待:“我也会教你吹非洲的笛子,还会带你去看我们村里的大象!”

  李悦则靠在苏瑶怀里,小声说:“妈妈,今天真开心,我喜欢这里的朋友,喜欢这里的玉米田。”

  苏瑶摸了摸女儿的头,温柔地说:“妈妈也喜欢,这里有我们的朋友,有我们的希望,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

  李渊牵着苏瑶的手,看着身边两个孩子的笑脸,心里满是幸福。他知道,这片土地上的玉米会一年年丰收,中非人民的友谊也会一年年加深,而他和苏瑶,还有阳阳和悦悦,会一直在这里,守护着这份希望,传递着这份友谊,直到永远。

  夜幕降临,示范园的路灯亮了起来,照亮了广场上的玉米塔,也照亮了人们回家的路。远处的玉米田里,偶尔传来几声虫鸣,和着人们的笑声,构成了一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李渊知道,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希望,传递温暖,让友谊在这片远疆的土地上,永远生长,永远绽放。

  喜欢兵王归回
  http://www.yqzw5.cc/yq21495/17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