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集:《六国震动》
推荐阅读:
宇智波带子拒绝修罗场
娱乐帝国系统
崔向东楼晓雅
收集末日
你惹他干嘛,他是华夏守护神
萌娃进村,山里野兽瑟瑟发抖
柳无邪徐凌雪
被兄弟出卖,归来已无敌
快穿:一不小心,我又上教科书了
乡村桃运小傻医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咸阳秋声:合纵潮起与商君谋咸阳的秋来得烈,渭水岸边的白杨树一夜落尽半树叶子,风卷着碎金般的叶瓣掠过城墙,竟带出几分萧杀气。守城的秦兵攥紧了长戟,目光越过城外绵延的驿道——三日前便有探马来报,魏、赵、韩、楚、燕、齐六国使者联袂而来,车马仪仗连绵十里,旌旗上的各国图腾在风里招展,像一片压向咸阳的乌云。
“听说了吗?六国使者要让君上归还河西之地,还要咱们秦国再不许往东挪一步。”城楼上,年轻的士兵李信压低声音,向身旁的老兵问道。老兵啐了口带霜的唾沫,目光沉沉地望着远方:“河西是商君领着咱们流血打下来的,凭什么还?六国就是怕咱们秦国强了,想抱团压咱们。”
两人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驿道尽头出现了一队黑衣骑士,马蹄踏过结霜的路面,溅起细碎的冰粒。为首的骑士腰间挂着青铜剑,剑鞘上刻着“商君府”三个字,正是商鞅的贴身侍卫。骑士勒住马,向城楼上喊道:“商君有令,严密监视六国使者动向,凡出入驿馆者,皆需记录在册,不得有误!”
李信和老兵齐声应下,看着骑士策马远去,背影消失在咸阳城的朱门之后。此时的咸阳宫,秦孝公嬴渠梁正站在书房的窗前,手里攥着一份竹简,竹简上是六国使者抵达前送来的国书,字里行间满是强硬的措辞——“秦若不退河西,复止扩张,六国当共伐之”。
“君上,商君、甘龙、杜挚诸位大臣已在殿外等候。”内侍轻声禀报。秦孝公转过身,将竹简放在案上,案上还摊着一幅河西地形图,图上用红墨标出的秦军驻地密密麻麻,像一群蓄势待发的猛虎。他深吸一口气,沉声道:“传。”
片刻后,大臣们鱼贯而入。商鞅走在最前,一身黑色朝服衬得他面容愈发清瘦,但双目却亮得惊人,仿佛能看透人心。甘龙和杜挚紧随其后,两人都是秦国老世族的代表,脸上带着几分凝重——六国合纵,对秦国而言是前所未有的危机,也或许是老世族重新抬头的机会。
“君上,六国使者明日便要入宫觐见,今日召臣等前来,想必是为应对之策。”商鞅率先开口,声音沉稳有力。秦孝公点了点头,将案上的国书推到众人面前:“诸位看看吧。六国要我还河西,止扩张,否则便要‘共伐之’。你们说说,此事该如何应对?”
甘龙上前一步,拿起国书看了片刻,眉头紧锁:“君上,六国合纵,兵力远超我秦。河西之地虽为我秦所得,但毕竟是从魏国手中夺取,若此时归还,可暂避六国锋芒,待日后国力更强,再图收复不迟。”
“甘大人此言差矣!”杜挚立刻附和,“河西乃关中屏障,若归还魏国,秦国便少了一道门户,他日魏国再联合他国来犯,我秦将无险可守。依臣之见,不如暂且答应‘止扩张’的要求,先稳住六国,再从长计议。”
两人话音刚落,商鞅便摇了摇头,上前一步,目光扫过殿内众人:“甘大人、杜大人只看到了六国合纵的表象,却未看透其内里的裂痕。六国看似团结,实则各怀心思,不过是被苏秦的几句话绑在了一起,这样的联盟,不堪一击。”
秦孝公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向前倾了倾身子:“商君此话怎讲?”
商鞅走到案前,手指落在河西地形图上,从魏国的安邑一直划到齐国的临淄:“君上且看,六国之中,魏国与我秦有河西之仇,一心想夺回失地;赵国与燕国接壤,常年为边境土地争斗;韩国夹在魏、秦之间,既要防魏国吞并,又怕我秦东进;楚国与齐国在淮泗一带争夺城池,积怨已久;齐国地处东海,向来只想自保,不愿卷入中原纷争。苏秦不过是利用六国对我秦的忌惮,暂时将他们拧在一起,可一旦涉及各自利益,这联盟便会不攻自破。”
甘龙冷笑一声:“商君未免太过乐观。六国即便有矛盾,但若真要共伐秦国,兵力相加不下五十万,我秦国兵力不过二十万,如何抵挡?”
“兵力多寡,并非胜负的关键。”商鞅反驳道,“当年我秦攻河西,魏军兵力是我军两倍,可最终还是被我军击溃,为何?因为魏军内部混乱,士兵无心作战,而我秦军上下一心,法令严明。如今六国合纵,看似兵力雄厚,实则各有盘算——魏国想让他国打头阵,自己坐收渔利;赵国怕损耗国力,不愿多派兵力;楚国若得不到好处,绝不会真心出力。只要我们能抓住他们的矛盾,稍加挑拨,这合纵联盟便会土崩瓦解。”
杜挚皱了皱眉:“可六国使者明日便要入宫,若我们不答应他们的要求,他们立刻便会回去调集兵马,到时候兵临城下,我们再想化解,可就难了。”
商鞅看向秦孝公,语气坚定:“君上,明日觐见,切不可示弱。六国使者越是强硬,我们便越要拿出秦国的底气。河西之地绝不能还,扩张也绝不能止——我秦变法十余年,就是为了让秦国强大,让百姓不再受他国欺凌,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今日的局面,岂能因六国几句威胁便退缩?”
秦孝公沉默片刻,目光落在商鞅身上,眼中满是信任。他想起二十年前,自己刚即位时,秦国还是个被六国轻视的弱国,是商鞅带着《垦草令》来到秦国,推行变法,让秦国从一个边陲小国,一步步成为能与六国抗衡的强国。河西之战,商鞅亲率秦军,破魏军十万,夺回了被魏国占领百年的河西之地,那一刻,秦国人才真正抬起了头。
“商君所言极是。”秦孝公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君主的威严,“河西是我秦将士用鲜血换来的,绝不归还;秦国要强大,要向东发展,也绝不能因六国的威胁而停止。明日觐见,便由商君代我应对六国使者,务必让他们知道,我秦国虽不愿与六国为敌,但也绝不惧怕战争。”
商鞅躬身行礼:“臣遵旨。”
甘龙和杜挚见秦孝公心意已决,不再多言,只是脸色愈发凝重。他们知道,商鞅的策略一旦实施,若成功,秦国将更加强大,老世族的日子会更不好过;若失败,秦国便会陷入六国的围攻之中,到时候,或许就是他们的机会。
次日清晨,咸阳宫大殿内气氛紧张。六国使者依次入殿,魏国使者站在最前,一身紫色朝服,腰间挂着玉璧,神色傲慢;赵国使者身材高大,一身铠甲未脱,腰间的长剑出鞘半寸,透着几分凶悍;楚国使者穿着绣着龙凤的锦袍,手里摇着羽扇,眼神里满是倨傲;韩、燕、齐三国使者则站在后面,神色各异。
秦孝公坐在宝座上,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沉声道:“诸位使者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今日召我入宫,不知有何要事?”
魏国使者上前一步,双手捧着国书,声音洪亮:“秦公,我等奉六国君主之命而来,只为一事——秦国近年东扩,夺魏国河西之地,扰韩国边境,犯赵国城池,已引起六国不满。今六国商议,若秦国能归还河西之地于魏国,停止向东扩张,六国便与秦国永结盟好;若秦国不允,六国当共举义兵,讨伐秦国!”
话音刚落,赵国使者立刻附和:“不错!秦国若再不知收敛,我赵国五万铁骑即刻便会渡过汾水,直逼咸阳!”
楚国使者摇了摇羽扇,慢悠悠地开口:“我楚国地大物博,兵力雄厚,若秦国执意与六国为敌,我楚国十万大军随时可出武关,与他国会师咸阳城下。”
殿内的秦国大臣们闻言,纷纷怒目而视,有的武将甚至握住了腰间的剑柄,只待秦孝公一声令下,便要将这些狂妄的使者拿下。秦孝公却依旧平静,看向身旁的商鞅:“商君,你有话要对诸位使者说吗?”
商鞅上前一步,目光扫过六国使者,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诸位使者此言,未免太过可笑。河西之地,本是我秦国故土,百年前被魏国夺走,我秦将士兵血奋战,不过是收回自家土地,何谈‘夺取’?至于‘扩张’,六国近年难道就没有兼并土地?魏国夺韩国宜阳,楚国占越国江东,赵国吞中山国,齐国灭宋国,为何独独指责我秦国?”
魏国使者脸色一僵,强辩道:“我魏国夺宜阳,是为了抵御秦国;楚国占江东,是为了平定越乱;赵国吞中山,是为了巩固边防……”
“一派胡言!”商鞅厉声打断他,“各国兼并土地,皆是为了自身强大,何必找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诸位使者口口声声说六国合纵,要讨伐我秦国,可我倒要问问,若真要开战,六国谁愿先出兵?魏国刚丢河西,兵力损耗过半,若要先出兵,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赵国与燕国刚在边境打了一仗,士兵疲惫,若再调兵伐秦,国内恐生乱;楚国与齐国在淮泗一带摩擦不断,若楚国出兵伐秦,齐国会不会趁机夺取淮泗之地?”
商鞅的话像一把锋利的刀,精准地刺中了六国的要害。楚国使者的羽扇停在了半空,赵国使者的手不自觉地松开了剑柄,魏国使者更是脸色苍白,一时语塞。
商鞅继续说道:“我秦国虽不如六国兵力总和,但法令严明,士兵奋勇,百姓归心。若六国真要开战,我秦国愿奉陪到底——河西之地,我们不会还;向东发展,我们也不会停。但我秦国也并非不愿与六国交好,若六国愿意放弃合纵,与我秦国互通有无,共促发展,我秦国愿与各国结为盟友,互不侵犯。”
六国使者面面相觑,一时没了主意。他们来之前,都以为秦国面对六国合纵会心生畏惧,只需稍加施压,便能让秦国屈服,却没想到商鞅竟如此强硬,还将六国的矛盾剖析得淋漓尽致。
“你……你这是在挑拨六国关系!”魏国使者强撑着说道。商鞅冷笑一声:“是不是挑拨,诸位使者心中自有定论。若六国真能同心同德,便不会被我几句话说动。今日我话就说到这里,诸位使者可回去禀报各国君主,是战是和,悉听尊便。”
秦孝公适时开口:“诸位使者远道而来,一路劳顿,先回驿馆歇息吧。三日后,我会给六国一个明确的答复。”
六国使者见状,知道今日再争辩也无用,只得躬身行礼,悻悻地退出大殿。待使者们走后,秦孝公看向商鞅,眼中满是赞许:“商君今日一番话,真是大快人心!不仅震慑了六国使者,还点破了他们的矛盾,想必三日内,六国使者必会乱作一团。”
商鞅躬身道:“君上过奖。六国合纵本就是空中楼阁,只要我们稍加引导,便能让其瓦解。臣已命人密切监视六国使者的动向,若发现他们之间有矛盾,便趁机派人挑拨,让他们从内部产生裂痕。”
“好!”秦孝公拍案而起,“就依商君之计。另外,蒙武、王翦两位将军已在河西集结了十万大军,若六国真要开战,我们也有应对之策。”
此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内侍匆匆进来禀报:“君上,商君府侍卫来报,六国驿馆内,魏国使者与赵国使者因出兵顺序之事吵了起来,赵国使者甚至拔剑相向!”
商鞅和秦孝公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笑意。商鞅道:“君上请看,六国合纵,不过如此。不出三日,他们必会自行生乱。”
三日后,六国使者再次入宫,却没了来时的强硬。魏国使者率先开口,语气缓和了许多:“秦公,关于河西之地,我国君主认为,可与秦国商议,各分一半;至于扩张之事,秦国若能承诺五年内不向东进攻他国,六国便愿放弃合纵。”
商鞅当即反驳:“河西之地乃我秦国故土,岂有分割之理?五年不东进更是无稽之谈——我秦国要发展,要强大,岂会因六国一句话便停滞不前?诸位使者若只是来谈这些,那便请回吧。”
六国使者再次语塞,最终只能灰溜溜地离开咸阳。半个月后,探马来报,六国合纵联盟因各国分歧严重,最终不欢而散,苏秦也离开了魏国,前往楚国游说。
消息传来,咸阳城内一片欢腾。李信和老兵站在城楼上,看着渭水岸边的百姓们载歌载舞,脸上满是笑容。“我说什么来着?有商君在,六国合纵根本不算事!”老兵拍了拍李信的肩膀,语气里满是自豪。李信用力点头,目光望向商君府的方向,心中暗暗发誓:将来也要像商君一样,为秦国的强大出一份力。
此时的商君府,商鞅正与蒙恬、王翦商议军务。案上摊着一幅新的地图,地图上用红墨标出了秦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向东,渡过黄河,夺取河东之地;向南,出武关,威慑楚国;向北,平定义渠,巩固后方。
“商君,六国合纵已破,我们是不是可以趁机向东进兵,夺取河东之地?”蒙恬问道,眼中满是期待。商鞅摇了摇头,手指落在地图上的河东之地:“不急。六国虽已散伙,但仍对我秦国心存忌惮,若我们此时贸然进兵,恐再次引发六国合纵。当务之急,是继续深化变法,兴修水利,开垦荒地,让秦国的粮食储备更充足,兵力更强大。待时机成熟,再东进不迟。”
王翦点头赞同:“商君所言极是。如今河西之地的百姓还未完全适应新法,我们需派官吏前往各地,宣传新法,安抚百姓,让他们真正归心于秦国。”
商鞅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咸阳宫,目光坚定:“变法之路任重道远,秦国的崛起也绝非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君臣同心,百姓支持,终有一日,秦国必将东出函谷,统一天下!”
窗外的风依旧凛冽,但阳光却透过云层,洒在咸阳城的屋顶上,金色的光芒笼罩着这座崛起的都城。渭水滔滔向东流去,像一条奔腾的巨龙,承载着秦国的希望,向着更远的未来奔去。而商鞅知道,属于秦国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http://www.yqzw5.cc/yq18403/5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