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集: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张仪入秦:咸阳殿上定连横

  咸阳的秋来得早,刚过八月,渭水岸边的柳叶就簌簌落了,像铺了层碎金在青石板路上。张仪牵着那匹瘦马站在咸阳东门外,风卷着沙尘打在他的葛布长衫上,露出里面磨得发亮的衬里。城门楼上“咸阳”两个大篆字被夕阳镀了层暖光,守门的秦兵穿着黑色甲胄,腰悬铜剑,眼神锐利得像鹰隼——这是商鞅变法后的秦国,连守门卒都带着股律法森严的刚劲。

  “出示验传。”兵卒上前一步,手按在剑柄上。张仪从行囊里掏出块木牍,上面刻着他的籍贯、行踪,还有赵国相府曾给的半块符节。兵卒接过木牍,对着光看了半晌,又打量了张仪几眼:“从赵国来?去咸阳做什么?”

  “游学,求见贤主。”张仪声音不高,却透着股沉稳。他这话没说谎,只是没说全——他在赵国待了三年,本想投靠赵肃侯,却因出身寒微,又不善阿谀,被赵国相国公仲连冷待了半年,最后连相府的门都进不去。后来听说秦国经商鞅变法,国力日强,如今却被六国合纵逼得紧,秦孝公求贤若渴,便揣着一卷自己绘的天下舆图,一路西行了两月。

  兵卒将木牍还给他,挥了挥手:“进去吧,城里宵禁早,找家客栈歇着,别乱走。”张仪道了谢,牵着马往里走。刚进城门,就见一条宽阔的大街通向远处的宫城,路面是用夯土夯实的,下雨天也不会泥泞。街边的店铺多是黑瓦白墙,挂着“粮栈”“铁铺”的木牌,还有几家酒肆里传出秦人的呼喝声,夹杂着算筹碰撞的脆响。

  他找了家靠近渭水的“渭滨客栈”,掌柜是个五十来岁的秦国人,脸上刻着风霜,却很热情:“客官打哪儿来?要住几天?”

  “赵国,住到见到孝公为止。”张仪放下行囊,从里面取出一小块干粮。掌柜的手顿了顿,压低声音:“客官是来谋官的?最近来咸阳的游士可不少,可大多连宫门都没摸着——六国的使者刚走没多久,听说要联合起来打咱们秦国呢。”

  张仪心里一动:“合纵之事,咸阳城里都传开了?”

  “怎么没传开?”掌柜的往灶膛里添了块柴,火光映着他的脸,“前日我去买粮,见河西来的兵卒往东边调,说是魏、赵、韩三国的兵都快到函谷关了。孝公陛下连着三天没上朝,听说在宫里跟商君、景监他们议事呢。”

  张仪没再接话,只是望着窗外的渭水。夜色渐浓,渭水上的船只都挂起了灯笼,像一串流动的星子。他从行囊里拿出那卷天下舆图,在桌上铺开——图上用墨笔标着六国的疆域,秦国的地盘在西边,像一块楔子嵌在关中,东边是魏、韩,北边是赵、燕,南边是楚国,六国合纵,就像一张网,要把秦国困在关中。可这张网真的密吗?张仪手指在魏国的疆域上点了点——魏国刚丢了河西,国力大损,却还想着当合纵的领头羊;楚国地处南方,向来只关心自己的地盘,未必真心帮他国;齐国远在东方,更是隔岸观火。这六国,看似联合,实则各怀鬼胎,这便是他来秦国的底气。

  第二日一早,张仪就去了相府附近的“贤士馆”。秦国自商鞅变法后,设了贤士馆,专门接待来投的游士,由内侍景监负责。张仪到的时候,馆里已经有十几个游士了,有的在高谈阔论,有的在低头整理竹简,还有的在互相打探消息。

  “这位兄台,也是来投秦的?”一个穿儒衫的年轻人凑过来,手里拿着一卷《诗》。张仪点头,年轻人叹了口气:“唉,我来了三天了,还没见到景监大人。听说前几日有个魏国土子,在馆里说秦国律法太严,被景监大人赶出去了。”

  张仪笑了笑:“秦国求的是能解困的贤才,不是只会说仁义的儒生。”年轻人愣了愣,脸色有些难看,转身走了。张仪没再管他,找了个角落坐下,拿出舆图,一边看一边在竹简上写着什么——他要把连横的策略理得更清楚,等见到景监,也好一击即中。

  直到第三日午后,才有个内侍来贤士馆,高声道:“景监大人传召,张仪入见!”张仪放下竹简,整理了一下长衫,跟着内侍往外走。穿过几条小巷,就到了相府的侧门,里面是个庭院,种着几棵老槐树,落叶铺了一地。景监坐在庭院里的石桌旁,穿着黑色的朝服,手里拿着一卷竹简,见张仪进来,抬了抬眼:“你就是张仪?从赵国来的?”

  “正是。”张仪躬身行礼,不卑不亢。景监指了指对面的石凳:“坐吧。听说你有破合纵的法子?”

  “是。”张仪从怀里掏出那卷舆图,铺在石桌上,“大人请看,六国合纵,看似声势浩大,实则不堪一击。魏国丢了河西,急需休养生息,却被苏秦逼着当盟主,心里定然不满;楚国与齐国素有嫌隙,上次齐国夺了楚国的淮北之地,两国还没和解;赵国刚灭了中山国,国力空虚,只想保住自己的地盘;燕国远在北方,与秦国无冤无仇,不过是跟着凑数;齐国更是想坐收渔翁之利,绝不会真的出兵。”

  景监的眼神亮了亮,身体往前凑了凑:“那依你之见,秦国该如何应对?”

  “连横。”张仪手指在舆图上划了条线,从秦国到魏国,再到齐国,“联合六国中的一国或几国,共同对抗其他国家。比如,先与魏国结盟——魏国现在怕秦国报复,又想借秦国的力量牵制赵国、韩国,只要秦国许给魏国一些好处,比如归还几座小城,魏国定然愿意退出合纵。魏国一退,合纵的联盟就破了一半,再派人去楚国、齐国游说,六国自然分崩离析。”

  景监盯着舆图看了半晌,又看了看张仪:“你这策略,听起来简单,可六国怎会轻易听秦国的?”

  “六国皆为利往。”张仪语气笃定,“魏国要的是安全,楚国要的是土地,齐国要的是商贸利益。秦国只要对症下药,许给他们想要的,再点明合纵的害处——比如跟着他国打仗,只会损耗自己的国力,不如与秦国结盟,互利共赢。这样一来,六国自然会倒向秦国。”

  景监点了点头,站起身:“你这策略,我得禀明陛下。你且在贤士馆等着,若陛下愿意见你,我会派人通知你。”张仪躬身道谢,心里松了口气——第一步,总算迈出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张仪在贤士馆里等着消息,心里却并不急。他知道秦孝公是个明主,商鞅变法能在秦国推行,靠的就是孝公的远见和决心。如今秦国面临合纵的压力,孝公定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破局的机会。果然,到了第五日,那个内侍又来传召:“陛下召张仪入宫,在咸阳殿见驾!”

  张仪跟着内侍入宫,穿过层层宫阙,最后到了咸阳殿外。殿门是用青铜铸造的,上面刻着龙纹,透着股威严。内侍进去通报,片刻后出来:“陛下宣张仪进殿!”张仪深吸一口气,撩起长衫,一步步走进殿内。

  咸阳殿里很宽敞,地面铺着青石,两边列着十几个大臣,都是穿着黑色朝服,神情肃穆。最上面的宝座上,坐着秦孝公,他约莫四十多岁,头发有些花白,脸上刻着细纹,眼神却很亮,像能看透人心。商鞅站在孝公旁边,穿着商君的服饰,腰间挂着相印,目光锐利地看着张仪——这位就是推行变法,让秦国强大起来的商君,张仪心里暗叹,面上却依旧沉稳。

  “草民张仪,拜见陛下。”张仪跪下磕头,声音清晰。

  秦孝公抬手:“平身吧。听说你有破合纵的法子,说来听听。”

  张仪站起身,从怀里掏出舆图,双手捧着递上去。内侍接过,呈给孝公。孝公展开舆图,目光落在上面。张仪道:“陛下,六国合纵,名为抗秦,实则各有私心。苏秦游说六国,靠的是‘秦国威胁论’,可六国之间的矛盾,比秦国与他们的矛盾更深。魏国丢了河西,恨秦国,却更怕赵国、韩国趁机吞并它;楚国想称霸南方,却怕齐国从东边牵制;赵国刚灭中山,国力未复,怕秦国和魏国联手打它。这六国,就像一群各怀鬼胎的人,凑在一起喝酒,表面亲热,心里却都想着怎么算计对方。”

  殿内的大臣们都笑了,连商鞅的嘴角也微微动了动。秦孝公抬眼:“那依你之见,秦国该如何破局?”

  “连横。”张仪声音提高了些,“以秦国之力,对抗六国,确实吃力。可若是联合其中一国,情况就不一样了。臣以为,首先要联合的,是魏国。”

  “魏国?”一个大臣开口,“魏国刚被我大秦打败,丢了河西,怎么会跟我们结盟?”

  张仪看向那个大臣:“正因为魏国丢了河西,才会跟我们结盟。魏国现在最怕的,是秦国继续攻打它,也怕赵国、韩国趁机占便宜。若是秦国许给魏国,归还河西的几座小城,再与魏国结盟,约定互不侵犯,魏国定然愿意退出合纵。魏国一退,合纵的联盟就破了,因为魏国是合纵的盟主,盟主都退了,其他国家自然会动摇。”

  秦孝公抚着胡须,沉思片刻:“归还河西的城池?那我们之前打下河西,岂不是白费力气?”

  “陛下,那几座小城,看似是秦国让步,实则是为了更大的利益。”张仪道,“只要魏国退出合纵,秦国就可以专心对付赵国、韩国。等秦国打败赵国、韩国,再收回那几座小城,易如反掌。而且,与魏国结盟后,秦国可以借魏国的粮食、兵器,补充军需,这对秦国来说,是利大于弊。”

  商鞅开口了,他的声音沉稳:“张仪,你说联合魏国,可若是魏国出尔反尔,结盟后又加入合纵,怎么办?”

  这是个关键问题,殿内的大臣们都看向张仪。张仪却不慌:“商君放心,魏国不会出尔反尔。因为魏国若是出尔反尔,秦国就可以联合楚国、齐国,一起攻打魏国。魏国现在国力衰弱,根本承受不起两国的攻打。而且,臣可以去魏国游说,不仅要让魏王答应结盟,还要让他派太子来秦国做人质——有太子在秦国,魏王就算想反悔,也得掂量掂量。”

  秦孝公的眼神亮了,他看着张仪:“你愿意去魏国游说?”

  “臣愿意。”张仪躬身,“臣若是去魏国,定能让魏王答应结盟。而且,臣还能说服魏王,与秦国一起攻打韩国——韩国是合纵的重要成员,打败韩国,就能震慑其他国家。”

  殿内的大臣们都议论起来,有的赞同,有的质疑。商鞅看向孝公,低声说了几句。孝公点了点头,看向张仪:“张仪,你这连横策略,确实有道理。可六国之事,变幻莫测,你有把握吗?”

  “臣有把握。”张仪语气坚定,“臣在赵国待了三年,又游历过魏、韩、楚、齐,深知各国的国情。六国的君主,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只要秦国能给他们足够的利益,再让他们看到合纵的害处,他们就会倒向秦国。而且,臣还有一计——可以派使者去齐国,许给齐国商贸利益,让齐国保持中立。齐国中立,楚国就不敢轻易出兵,因为楚国怕齐国从东边攻打它。这样一来,六国的合纵,就只剩下赵、燕两国,秦国对付他们,就容易多了。”

  秦孝公站起身,走到张仪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好!说得好!寡人就喜欢你这样有谋略、有胆识的人。秦国现在正需要你这样的贤才,来帮寡人破合纵,强秦国!”

  张仪跪下:“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为秦国统一天下,尽一份力!”

  秦孝公哈哈大笑,扶起张仪:“寡人任命你为客卿,参与秦国的军政决策。从今日起,你就住在宫里的客卿府,与商君、景监他们一起,商议破合纵的具体事宜。”

  “谢陛下!”张仪再次磕头,心里涌起一股激动。他漂泊多年,终于遇到了赏识自己的君主,终于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

  殿内的大臣们都上前祝贺,商鞅也对张仪点了点头:“商某期待与张先生一起,为秦国谋利。”张仪躬身道谢,看向孝公,只见孝公正看着舆图,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那是秦国称霸天下的憧憬,也是他张仪施展抱负的开始。

  走出咸阳殿时,夕阳正斜照在宫墙上,把整个宫殿都染成了金色。张仪抬头望着天空,远处的渭水波光粼粼,像一条银色的带子。他知道,从今天起,他的人生,秦国的命运,都将迎来新的转折。六国合纵又如何?只要他的连横策略能推行下去,秦国定能破局而出,一步步走向强大,最终统一天下。

  客卿府就在相府旁边,是一座小小的庭院,里面种着几棵桂树,正开着花,香气扑鼻。内侍把他送到府里,又交代了几句,才离开。张仪走进书房,把那卷舆图铺在桌上,拿起笔,在魏国的疆域上画了个圈——他的第一站,就是魏国。接下来的日子,他要和商鞅、景监一起,制定详细的游说计划,也要准备去魏国的行囊。

  夜色渐深,张仪坐在桌前,看着舆图,心里思绪万千。他想起在赵国的冷遇,想起一路西行的艰辛,想起在贤士馆里的等待,最后都化作了一声轻笑。还好,他没放弃,还好,他遇到了秦孝公。窗外的桂花香飘进来,张仪拿起笔,在竹简上写下:“连横之策,始于魏,继于楚,终破合纵,强秦天下。”

  咸阳的夜很静,只有渭水的流水声,和远处宫城传来的更鼓声。张仪知道,从明天起,一场牵动天下的博弈,就要开始了。而他,将是这场博弈的关键棋子,用他的智谋,为秦国铺就一条称霸天下的道路。
  http://www.yqzw5.cc/yq18403/59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