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愿许秋风知我意(5)
推荐阅读:
赵旭李晴晴小说免费全文免费阅读
绝世战魂陈枫洛城东
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苏落南宫流云
拒嫁豪门:少夫人99次出逃
都市无敌战神林北
妻子被刨腹取子,十万将士归来!
吞噬古帝
离婚后她惊艳了世界
重生1985:农媳奋斗史
神级愿望系统全领域制霸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白雪覆盖下的宫殿巍峨耸立,气势雄浑,一盏盏暖洋洋的宫灯映照在雪地上,反射出清冷的光芒,愈发显出独属于皇家的庄重威严。“大福殿”内一派暖气融融,案几上,青釉细瓷高颈瓶中的红梅正灿然怒放,散发出幽幽的暗香。皇上李恪之倚在软榻的引枕上,微微的眯着眼睛,仔细的聆听着坐在桌案边的皇后王婉,熟稔的念着一本本奏折。等李恪之听完作出批示,再由王婉用朱笔标明,自从突发风疾之后,李恪之灯下看奏折便有些模糊,王婉也心疼他终日劳累,便每日都替他批阅奏折。
琉璃灯柔和的光晕映出王婉伏案的身影,王婉放下手中的朱笔,轻轻的摇了摇有些发酸的手腕。忍不住说道:“皇上要革除府兵制,再收回朝廷统一管束调配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百姓无不拍了称快,然来自各功勋贵戚并一些世家大族的弹劾和阻挠倒是不少,看一摞奏折,十有八九都是为了此事。有求皇上网开一面的,说是“各家府兵为朝廷创下了不世的功勋”;也有说:“皇上执意革除府兵,乃是自断退路,府兵闲时可用于看家护院,征时可用于保家卫国,实在是有百利而无害”;其中就属吏部尚书郭崇义,反对的最为激烈,竟敢说:“此新政有“卸磨杀驴””之嫌,实在是忤逆狂妄之极!”她的脸色因薄怒而有些涨红,一双盈盈美眸里,翻涌着无尽的情绪,语气也变得有些急促。她愤愤的说道;“这帮老顽固,说到底还不是私心太重,不过是仗着身为先帝的老臣,对皇上推行的每一项新政都要指手画脚……
“婉儿稍安勿燥”,李恪之缓缓地放下手中的茶盏,不疾不徐的温言道:“利益不同,立场不同,这一帮老臣竭力反对新政,对朕革除府兵制更是深以为恶,也在朕的预料之中。他们毕竟是曾随先帝出生入死的忠臣良将,功勋卓着,可如今,四海升平,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清平盛世,不再频繁需要兵戈,没有了用武之地和建功立业的机会,便会深感失落,想着为子孙攒了些家资,期许家门昌盛。这也是人之常情,只要他们不做的太过,触犯国法,朕都可以视而不见,听之任之。但革除府兵制一事乃是朕深思熟虑所为,不可商量,若不解除他们拥兵自重的权力,他们既要为屯养府兵而谋取更多的利益,不惜巧取豪夺,引发社会不安。更令人担忧的是,若长此下去,难保不会生出别的心思来,朝廷一旦稍弱,他们便会以此挟迫,甚至可能会发生前朝灭亡时,一拥而上的教训。”李恪之的声音平静,仿佛只是在诉说的一件无关紧要之事,可那眼中的笃定和威压却不容质疑,这也就是身为帝王的心术和权谋。
“朕若不借着杜家私纵府兵行凶扰民之事,而彻底解决了此种隐患,岂不是给怀瑾留下一个棘手的问题,到最后极有可能会危及子孙。”李恪之轻握着王婉的手,“朕不仅要缔造一个太平盛世,更要给后辈留下一个安稳的江山。“治大国如烹小鲜”,佐料,火侯,缺一不可,再融合慢煎,徐徐图之,方能达到目的。朕这些年来,推行的每一项新政,无不是先隐忍示弱,在用雷霆手段一筹而就,对那些老臣,不能性急,需讲究策略方法,既不能刻薄寡恩,又不能优容太过。疏密有度,藏而不露,既使他们沐浴皇恩,又要他们不能忘了做臣子的本分。此次,朕借杜、王之争所暴露出来府兵制的弊端,名正言顺地推行新政,如今已是板上钉钉,不可更改。他们虽有些不满,也不可不遵,无非是上几道奏折发发牢骚罢了。”他冷峻的脸上,泛起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郭崇义所言不虚,只是不中听而已,不如,朕就用他来做个筏子,杀鸡儆猴也可。”
“皇上的心胸谋略,臣妾自叹弗如!”王婉面色缓和下来,语气也变得轻松起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皇上思虑周全,心怀天下,这些年兴办官学,开科取仕,也提拔了不少人才,像林振海这般的能臣干吏不在少数。朝中如今人才济济,正是新旧交替之际,而那些功勋之家,眼见着不能再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定然也会有“断尾求生”的恐惧和不安。”
李恪之点头,赞许的说道:“婉儿果然聪慧,一点即通,时代变迁,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人才。开创新朝时,需要有开疆拓土之士;治理国家时,需要有经天纬地之才;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谁也不能免俗,作为一个帝王,更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些,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治理国家也是这个道理。恩威并施必不可少,明察秋毫更是重中之重,老臣们的忠心不假,然私心也不少,扬长避短方是制衡之术。如今朕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安享富贵,颐养天年,至于其他,他们就不必再染指了,如此才能君臣和乐。”
他长吁了一口气,接着说道:“朕发诏求贤,不再用铨选制度用人,又逐年增加科举取仕的名额,无不是为了一拘一格求人才,只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朕方能施展手脚,为怀瑾扫除一切障碍。”
王婉的脸上荡起柔和的笑意:“皇上慧眼识人,那个新任的中舍舍人孙处约,听说做事练达,且敢于直言,极的皇上的信任呢。只是不知道,王丞相负责编撰的《永昌疏议》进展的如何了?这可是事关百姓社禝的全律之首。”
“王朗不负朕的期许,《永昌疏议》算是自秦代以来最全的律法典籍。朕很满意,其宗旨就是:“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以此来教化万民,警示众生。”李恪之低声叹息道:“朕坐上这个皇位,才切身体会到,当皇上不易,想当一个万民称颂的好皇上更是难上加难……”
喜欢彘仇
http://www.yqzw5.cc/yq18101/4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