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化学符号,触类旁通(二)
推荐阅读:
三国:乱世第一枭雄
南宋特种兵
花豹突击队
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重生之大明国公
我家床底通大明
古代旱灾:官府献祭美女,我全收
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
大唐腾飞之路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其实他心里也打鼓:炭明明是黑乎乎的固体,按说不该跟气体一样标“2”,可他实在记不清单质碳的准确表示,只能先这么写。
转念又想,等将来徐琳达能拿着实验数据指出这个错处时,她在化学上的造诣定然早已超过现在,到那时,这点最初的小偏差,说不定会成两人回忆里的趣事,而非疏漏。
接着他开始梳理元素间的反应,笔尖在纸上划得飞快:
“你看,H?和O只要一受热,就会抱在一起变成水,化学式就是H?O。”
他特意把“受热”二字圈成个小圆圈,
“就像厨房里烧开水,壶嘴冒的水汽,遇着凉锅盖就凝成水珠,本质就是氢和氧凑成了水的模样。”
讲到碳与氧的反应,他忽然加重了语气,指尖重重敲在“C?O”上:
“这个不一样,C?和O受热生成的C?O,是咱们呼出来的废气,吸多了会让人窒息。
你想啊,它不光带不走咱们体内多余的碳,反倒会抢着跟氧气黏在一起,让身体缺了‘滋养之气’,心肝脾肺没了氧气撑着,可不就扛不住了?”
徐琳达凑在旁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纸上的符号,手里的炭笔飞快地跟着画,连朱有建语气里的小犹豫都没察觉——
对她来说,这些能把“看不见的元素”写在纸上的符号,比任何珍宝都更让人心动。
至于氮气,朱有建特意绕回之前聊过的植物伴生菌,指尖点着“N?”的符号:
“N?和O受热会变成N?O,这东西对人和植物都好,可咱们身体自己造不出来,得靠土壤里那些小菌子帮忙——
就像咱们之前说的,那些跟植物根系搭伙的伴生菌,帮植物固定氮气时,其实就是在偷偷造N?O,好让植物长得更壮实。”
他只挑了这四种最基础的气体来讲,怕一下子塞太多,徐琳达记混了符号。
等她把气体化学式都抄完,朱有建才转了话题,笔尖落在宣纸新的一页,写下“金Au、银Ag”——
这次用了“大写字母带小写字母”的写法,每个符号都写得工工整整。
每写一个,他就跟徐琳达提一嘴用途:
“Fe是铁,咱们造枪炮、炼钢材全靠它,工坊里的高炉天天都在炼;
Cu是铜,电报线里的铜丝、家里的铜盆,都是用它做的,导电又耐用。”
从铅Pb到锡Sn,从锌Zn到铝Al,他一个个数过去,连不太常用的钨Wu都提了句“如今咱们点的电灯泡里的灯丝”。
他特意绕开了“酸碱性金属分类”——
这课题太复杂,一讲就会牵出“为什么有的金属遇水冒泡,有的不冒”“什么是酸碱”这些问题。
以徐琳达那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性子,肯定会追着他问个不停,可他自己也记不清完整的原理,索性先避开,只把重工坊里常用的金属讲透,先把基础打牢再说。
等徐琳达把金属符号都记熟,朱有建又指着“Fe”往下讲:
“所有金属受热时,都会跟氧气凑在一起起反应,性质也会跟着变——
就像铁放久了会生锈,铁锈的化学式就是Fe?O?。”
他特意在“Fe?O?”上画了个圈,
“之所以是这个结构,是因为要稳住性子,得两份铁原子跟三份氧原子绑在一起,这样铁锈才能牢牢粘在铁上,不会随便掉下来。
而且按神语的读写规矩,得从右往左读,所以这东西叫‘三氧化二铁’。”
其实他心里门儿清,这只是理想状态下的化学式——
实际的铁锈里还掺着水和泥土杂质,结构比这复杂多了。
可他没说破,想着等将来徐琳达自己在实验室里观察铁锈,用放大镜看、用试剂测,自然会发现其中的不同。
倒不如现在留个“发现空间”,让她在研究中慢慢摸索,比自己直接把答案说出来更有意义。
说到底,他自己也只是学生时代学过些基础化学,真要掰扯复杂的反应方程式,还得搜肠刮肚回忆半天,生怕说错了。
索性只把最核心的基础知识抛出来,比如元素符号怎么写、简单反应怎么配,至于更深入的理论,让大明的人在这个基础上自己琢磨——
说不定他们能走出一条跟前世不一样的化学之路,反而更有意思。
讲到元素分类,朱有建忽然想起大明人熟悉的阴阳五行,干脆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说:
“按咱们常说的五行来分,金属元素自然属‘金行’,炭和碳能燃烧、能成木灰,算‘木行’;
氢气、溴总跟水打交道,归‘水行’;
硅藏在石头里、碘多从土里挖,算‘土行’;
硫和磷一点就着,当属‘火行’——
可唯独氧气,往哪行里塞都不合适。
后来朕琢磨着,用阴阳来定义,反倒更贴切。”
他拿起笔,在宣纸空白处画了两道短短横线,一道旁边标上“阳”,一道标上“阴”:
“你看,金属类元素的原子表层电子少,就像手里攥不住东西似的,容易把电子丢出去,变成带正电的‘阳离子’,这正好对应‘阳属性’;
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表层电子多,总想着多抓点,喜欢‘抢’金属丢出来的电子,变成带负电的‘阴离子’,这不就是‘阴属性’嘛。”
“咱们老话说‘阴阳相济’,化学里的化合物也是这样——
只有阴离子和阳离子凑在一起,才能形成稳定的东西。
就像水是H?O,就是氢(阳)和氧(阴)绑在一起的结果,少了氢不行,少了氧也不成,缺一个都变不成能喝的水。”
这么一套,既没脱离大明人熟悉的阴阳理论,又把离子结合的基础逻辑说透了。
加了一句“孤阴不生,寡阳不长,是为阴阳和合而自然”,大抵就是这个道理。
朱有建暗自松了口气——
总算不用再绞尽脑汁编“神谕”圆话,还能让徐琳达顺理成章理解化合物的构成,简直是一举两得。
http://www.yqzw5.cc/yq14011/7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