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第775章 化学符号,触类旁通(三)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775章 化学符号,触类旁通(三)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徐琳达盯着纸上的“阴阳”横线,又看了看旁边的元素符号,忽然眼睛一亮,拿起笔在“H”旁边标了“阳”,在“O”旁边标了“阴”,抬头笑道:

  “我懂了!就像阴阳凑成对才能成‘道’,这些元素也得阴阳结合,才能成咱们看得见的东西!”

  徐琳达握着炭笔的手飞快移动,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不停,转眼就把气体与金属的化学式记得满满当当。

  她刚把最后一个“Al”(铝)的符号描清楚,抬眼就看向朱有建,眼里满是求知的光:

  “先生,那非气体、非金属的元素呢?

  比如咱们之前聊到的硅、硫,它们的符号该怎么写?会不会也有特别的反应?”

  这话像根小针,一下戳中了朱有建的痛点——

  他最头疼的就是徐琳达这股追根究底的劲儿,每次都能精准揪出他想暂时绕开的关键。

  他轻咳一声,指尖在桌沿上轻轻敲了两下,只能硬着头皮从最贴近实际的重工矿物说起:

  “先讲咱们工坊里常用的几种吧,免得说多了乱。

  比如煤,燃烧后会析出咱们之前说的炭气C?;

  硅是做琉璃的核心材料,符号是Si,写的时候注意‘i’要小写;

  硫不用多提,是火药的骨头,符号就一个S;

  还有磷,白磷有毒还爱自燃,得转成红磷才能用,但不管哪种,符号都是P;

  最后是碘,医科现在用它加浓白酒配消毒剂,涂在伤口上能防烂,符号是I。”

  他一边说,一边在宣纸上写下对应的符号,特意把“Si”“P”这些容易记混的符号写得大些,还在旁边画了小圈提醒。

  徐琳达听得认真,手里的笔也没停,不仅记下符号,还在旁边标注用途——

  “Si:造琉璃”“I:医科消毒”,字迹工整又麻利。

  等朱有建说完,她低头数了数纸上的元素,小声念叨:

  “气体4种,金属12种,非金属5种,一共21种……”

  眼里忽然闪过一丝惊喜,心里冒出个念头:

  二姐之前说的果然没错!

  跟陛下走得近,才能学到这些旁人听不到的真知识!

  这么看来,往后还得再跟他多亲近亲近,指不定还有更多没讲的化学奥秘等着自己呢。

  朱有建哪猜得到她心里这些盘算,还在琢磨着接下来怎么应对——

  万一徐琳达再问“硅和氧会不会反应”“磷为什么有两种形态”,自己该怎么答?

  要是知道徐琳达把“学知识”和“亲近”划上了等号,他怕是当场就要找借口溜去御花园躲着,心里直嘀咕:

  这阵子又编“神谕”圆符号来源,又应付各种化学问题,脑子早就不够用了,再被这么“肉体精神双向榨干”,真要撑不住了!

  把徐琳达独自留在御书房对着化学式琢磨,朱有建总算得以溜出门透气——

  连续五天被“知识追问”加“贴身相伴”双重压榨,他只觉得浑身骨头都快散了,连走路都想拖着脚。

  这阵子的朝会倒是难得和谐,可越安静,朝臣们心里越犯嘀咕:

  崇祯爷当政十七年,朝堂这么太平的时候,多半是出了天大的事;

  就算出事,也还有皇帝拍着龙椅咆哮、御史们扯着嗓子谏言的热闹。

  可到了乾德朝,每次上朝都是皇帝慢声细语说政令,连声调都没高过;

  御史台早被裁撤,仅剩的施邦曜偶尔来一趟,也只是规规矩矩站在班列里,半个字不吭声,等散了朝才揣着文书去议事厅,汇报些地方税银、工坊产量的琐事。

  没了御史搅局,朝堂是安静了,大臣们反倒浑身不自在——

  从前有御史挑头骂几句“苛政”,大家还能借着争辩拉帮结派,你帮我挡枪、我替你说话,党争闹得热热闹闹;

  现在倒好,连个开口的由头都找不到,站在金銮殿上,左手摸右手,只觉得手足无措。

  再看两位阁老,更让人哭笑不得:

  一位像泥塑似的,从上朝站到散朝,半天憋不出一句话,好在跟朝臣们利益还算一致,不会乱打小报告;

  另一位魏德藻,活像纸糊的“保皇派”,皇帝说东他绝不往西,明晃晃就是安在朝臣堆里的“奸细”。

  大臣们私下连句抱怨皇帝的话都不敢说——

  魏德藻的嗅觉实在太灵敏,谁私下嘀咕了句话,隔天他就能在乾极殿旁敲侧击提一句,连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都私下跟人嘀咕:

  “魏阁老这本事,比咱们锦衣卫还像干细作的。”

  更头疼的是,好些事还真绕不开魏德藻:

  他是内阁“双极”之一,所有下发的文书,少了他的印就不算数;

  股东议事会更是撇不开他,如今他已是最大的股东——

  原本他跟五大股东的土地份额相同,偏偏去年皇帝赏了他一块草原属地,更厉害的是,他辖地里的佃户干活特卖力,工坊也比别处红火,今年秋收的粮、工坊的产出,比别家多了近三成。

  听说他明年还要再开两座工坊,一座毛纺坊,一座饲料坊——

  理由简单得让人没法反驳:

  有草原就有羊群,有羊群就需要草料,有了羊毛和草料,开毛纺坊纺线、开饲料坊存草料,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

  魏德藻如今妥妥是大明最风光的“成功人士”:

  官职做到了位极人臣的内阁阁老,出入有仪仗相随,见了王公贵族都不用低头;

  手里的财富更是眼见着往上涨,辖地的田租、工坊的分红按月送上门,家里库房都快堆不下;

  连后代都争气,大儿子管工坊,小儿子考中了举人,旁人提起都得夸句“虎父无犬子”。

  最让人心痒的是,当满朝文武都想着“一团和气不搞党派”,免得惹皇帝不快时,他偏偏明着站队“皇党”,皇帝说修水渠,他第一个牵头督办;

  皇帝要推新租法,他带头在自家属地试行。

  就这么明晃晃的“保皇”,不仅没被排挤,反而混得风生水起,朝臣们背地里没少酸他,茶水间里常能听见“不就是会讨陛下欢心嘛”“运气好罢了”的嘀咕,眼里的羡慕嫉妒恨藏都藏不住。
  http://www.yqzw5.cc/yq14011/7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