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官媒再定调
推荐阅读:
徒儿你已无敌了,下山祸害师姐吧
绝世战魂陈枫洛城东
最强狂兵
贾二虎的妖孽人生
重生2000:从追求青涩校花同桌开始
赵旭李晴晴小说免费全文免费阅读
都市无敌战神林北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从海贼开始横推万界
谍影:命令与征服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就在舆论的拉锯战持续发酵,公众对林烨的“沉寂”众说纷纭之际,一场不为人知的高层文化交流总结会议,在京城一家低调的会议中心内举行。与会者包括文化领域的官员、资深学者、以及部分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艺术家代表。会议的议题是总结近期重大对外文化活动的成果,并研讨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当讨论到世界音乐博览会时,主管对外文化交流的副部长特意点名提到了林烨。
“博览会的总结报告我看了,”副部长翻看着手中的材料,语气平和却带着分量,“特别是关于林烨这位年轻同志的演出反馈,无论是国外媒体、专业音乐人还是普通观众,评价都相当积极,甚至可以说是惊喜。”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会场:“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完全可以用现代、创新、并且具有世界共通性的语言来表达,能够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理解和欣赏。林烨同志探索的这条路子,方向是对的,是有效的!”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学者扶了扶眼镜,补充道:“我同意。而且我注意到,这位年轻人最近似乎沉寂了不少,没有趁着热度频繁曝光。这种不浮躁、能沉下心来继续钻研的态度,在当下的年轻人里,尤其难得。文艺创作,最忌急功近利。”
另一位负责艺术院校管理的领导也点头称是:“我们学院也关注到了这个情况。据了解,林烨同学近期确实推掉了大量商业活动,潜心在校学习,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这种对艺术的敬畏和追求,值得肯定。”
会议的气氛逐渐明朗。最终,副部长做出指示:“对于这样有才华、有追求,并且已经在国际舞台上证明过自己的年轻艺术家,我们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空间,更要给予坚定的支持。要引导舆论,鼓励探索,宽容失败,营造有利于文艺创新的良好生态。”
会议结束后不久,一篇署名为“钟声”的评论员文章,悄然出现在了 《人民日报》 的文化版块重要位置。文章的标题颇为醒目:《 让艺术的归艺术,给创新以时间 》。
文章并未直接提及林烨的名字,但字里行间的指向却异常清晰。文章首先肯定了近年来文艺领域涌现出的各种创新探索,特别是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努力,认为这是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
接着,文章笔锋一转,犀利地批评了当下文艺领域存在的某种浮躁风气——“唯流量论”、“唯曝光度论”,以及对艺术创作规律缺乏尊重,急于求成、轻易定性的现象。文章强调:“文艺创作有其自身的规律,需要积累,需要沉淀,甚至需要必要的‘沉默期’。以一时之曝光度论英雄,以短期之市场反响定成败,无异于揠苗助长,是对艺术生态的破坏。”
文章最后郑重呼吁:“应当给予艺术家,特别是勇于探索的年轻艺术家,更多的耐心、更宽松的环境和更专业的评价。让艺术的归艺术,给创新以时间。相信真正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的作品,终将历经时间的淬炼,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钟声”历来是传递重要政策信号和引导舆论风向的权威平台。此篇文章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之前那些唱衰林烨、质疑其“江郎才尽”、“闭门造车”的言论,在这篇雄文的映照下,顿时显得短视、浮躁甚至有些“不懂政治”。各大媒体纷纷转载这篇评论,口径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开始强调“尊重艺术规律”、“鼓励创新探索”、“反对急功近利”。
之前上蹿下跳的乐评人和营销号,瞬间安静如鸡,之前发布的负面文章也以最快的速度消失不见。网络上的舆论风向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发生了逆转。
“官媒爸爸又出来定调子了!”
“看到没?这才是格局!让艺术的归艺术!”
“那些黑子们呢?出来走两步?看看什么叫权威声音!”
“支持林烨沉下心来搞创作!期待下一次的惊艳!”
林烨的支持者们扬眉吐气,欢呼雀跃。
刘昊兴奋地打来电话:“烨哥!看到了吗?《人民日报》!这下看谁还敢瞎哔哔!”
陈艺迅在电话那头哼唧:“算上面那些老家伙还有点眼光!”
连苏雨墨也发来信息,只有一个简单的【太阳】表情。
林烨看着手机上刷屏的新闻和祝贺信息,心中涌动着暖流。他深知,这并非是他个人的胜利,而是他所坚持的道路,得到了最高层面的认可与背书。
压力骤然减轻,前路豁然开朗。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的松懈。官媒的定调,是保护,是鼓励,更是沉甸甸的期许。
他看了一眼工作台上那首已然打磨完毕的《星河叹》曲谱,眼神愈发坚定。
是时候了。
(第五十四章 终)
http://www.yqzw5.cc/yq47558/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