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此后数月间,蒙宇下令炼钢厂在咸阳境内大量收购废旧铁器,将生铁炼制成钢材,再运往兵工厂铸造兵器与铠甲。

  两处工坊分工明确:炼钢厂专司冶炼,兵工厂负责打造。

  但因技术尚未完善,无论是炼钢还是锻造兵器的进度都较为缓慢,要让秦军全面换装钢制兵器仍需时日。

  随着时日推移,炼钢厂运作逐渐步入正轨。

  春去夏来,四月将至。

  蒙宇再次来到咸阳城外的试验田,召集蒙氏名下的佃户,免费分发棉花种子,指导他们将田地尽数改种棉花。

  虽然佃户们不识此物,但出于对蒙宇的信任——此前种植西红柿、土豆与红薯皆让他们的生计大为改善——众人毫不犹豫地依照指示播种。

  蒙宇详细交代了棉花种植的注意事项与生长期间可能遇到的难题。

  自此,咸阳周边开始了大规模棉花种植。

  若在往昔,全力垦殖粮田尚难果腹,断无余力种植经济作物。

  但自蒙宇推广高产红薯后,秦国已基本解决粮荒,这才得以腾出土地种植棉花。

  毕竟温饱乃民生根本,唯有先解决食粮,方能顾及衣暖。

  四月底,棉花播种悉数完成。

  此时,秦王嬴政决意发兵攻魏。

  赵国覆灭后,秦国便欲南下攻灭楚国,但两国之间尚存魏国阻隔。

  此时的魏国虽仅剩都城大梁周边城邑,却仍为秦军南下的障碍,秦遂决定先行灭魏,再图伐楚。

  魏国本据“天下之枢”

  要地,坐拥优越战略形势,却因连年征战国力大损。

  在秦国强势侵逼之下,魏军节节败退,不断割地求和,黄河以北疆土尽丧于秦。

  待到春暖时节,嬴政决意发兵攻魏。

  得知即将征讨魏国,蒙宇主动请命,愿领兵出征。

  与此同时,王翦与王贲父子亦上书请战。

  先前在灭赵之战中,王翦所率秦军屡遭李牧重创,致使灭赵大业一再延误。

  而后来蒙宇领兵大破赵军,终克赵国。

  此事令王翦父子颜面尽失。

  虽王翦之孙王离亦参与灭赵之战,但当时蒙宇任上将军,蒙恬为右将军,王离仅为左将军,蒙氏兄弟地位皆在王离之上。

  是故灭赵之战非但未给王家带来荣耀,反成家门之耻。

  其后征燕之役,王翦与王离亦未参与。

  自蒙宇横空出世,其声威已渐有盖过老将王翦之势。

  此番王翦请战,意欲借灭魏之机重振威名。

  然则蒙宇与王翦同时请战,令嬴政颇感为难。

  其实灭魏之战规模有限,秦军取胜并非难事。

  但两位上将争相请命,使嬴政难以抉择。

  按常理,蒙宇既已率军灭赵,由他继续征伐魏国最为妥当。

  但王翦身为宿将,亲自请战,嬴政亦需顾及他的情面。

  咸阳王宫大殿内。

  嬴政端坐王位,蒙宇、王翦、王贲三人肃立阶下。

  三人皆欲领兵征魏,令嬴政左右为难。

  王翦与蒙宇俱为秦国上将军。

  王翦乃秦国功勋宿将,蒙宇则是后起之秀,年纪最轻的上将军,先灭韩,再破赵,又败燕,战功彪炳。

  如今蒙宇在秦国的地位已不逊王翦。

  此刻两位上将同时请战,无论允准何人,必令另一人心生不快。

  “王翦,若命蒙宇为上将军,汝可愿为副将辅佐于他?”

  嬴政突然发问。

  “臣不愿。”

  王翦开门见山,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

  他认为让一位老将去给十几岁的少年当副将,实在有损尊严。

  要么担任上将军领兵出征,要么宁愿不参与此战。

  若是要给蒙宇做副手,他宁可不出征。

  嬴政又向蒙宇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蒙宇,若让王翦担任上将军,你愿意做他的副将吗?”

  蒙宇回答:“回大王,臣愿意。

  不过以王将军的能力,攻灭魏国无需臣协助。

  既然王将军愿出征,臣自愿退出。”

  嬴政点头赞许,对蒙宇顾全大局的态度十分满意。

  与王翦略显强硬的姿态相比,蒙宇更显谦和稳重。

  嬴政便让蒙宇回家陪伴已有身孕的华阳公主,蒙宇领命。

  随后嬴政任命王翦为上将军,王贲为副将,率领驻扎在赵地的二十万秦军进攻魏国。

  离开大殿后,王贲低声提醒父亲:“方才殿上那番话,恐怕会惹大王不悦。”

  王翦不以为意:“此战必须由我王家领军。

  只要灭掉魏国,就能挽回颜面。”

  出征前,王翦邀国师公输仇同行。

  公输仇虽地位尊崇,却也不敢推辞。

  王翦父子率军势如破竹,很快兵临魏都大梁。

  然而魏国大将军魏无敌率领精锐魏武卒顽强抵抗,秦军连攻数月未能破城。

  魏国朝中势力最大的两人,分别是大将军魏无敌与大司空魏庸。

  魏王假有言,魏国仰仗外有大将军,内有大司空,何愁秦军来犯。

  由此可见,魏王对大将军与大司空的倚重,认为有他二人在,魏国便可安枕无忧。

  的确,大将军魏无敌率领魏武卒,一次次击退秦军的猛攻,将都城大梁守得坚不可摧。

  尽管秦军兵力远超魏国,却始终未能攻破大梁。

  这全仗魏国大将军之功。

  他本身实力高强,更修成至刚硬功,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犹如铜头铁臂,百战无伤,所向披靡,无人能挡。

  秦兵的兵器伤不了他分毫。

  他英勇无敌,多次重创秦国将领,迫使秦军退兵。

  魏无敌不仅是魏国大将军,更是披甲门的掌门。

  他名符其实,已达无敌之境,至刚硬功已臻化境,浑身刀枪不入,兵刃难伤。

  他麾下的魏武卒,人人习武,部分为先天高手,多数为后天高手。

  这支军队人人如龙,个人战力强悍,再经魏无敌严训,已成为真正的虎狼之师,无敌之军。

  魏武卒人数不多,仅五六万之众,却足以抵挡二十万大军。

  这一点毫不夸张,正因如此,王翦所率秦军才久攻不下。

  尽管魏国仅剩大梁一城可守,此城却固若金汤,极难攻破。

  即便动用公输家族的破土三狼也无济于事,魏无敌一拳便能将其轰碎。

  一夜,魏无敌率领披甲门弟子与数万魏武卒,突袭王翦大营。

  此战异常惨烈,持续整整一夜,最终秦军大败,十万秦兵阵亡。

  王翦、王贲率领残余十万兵马,仓促撤离战场。

  这一战是以少胜多之役,魏国胜,秦国败。

  魏国大将军魏无敌由此威名远扬,成就无敌威名。

  王翦战败后,魏军开始反攻,陆续收复失地。

  秦军大败的消息传至咸阳,嬴政大怒。

  攻一小小魏国,竟折损十万大军,实属不该。

  嬴政当即下令,命秦军十万驻守邯郸,召王翦、王贲即刻返回咸阳。

  接到王命,王翦与王贲虽心有不甘,仍返咸阳复命。

  此番败绩,不仅是颜面尽失,更让王翦与王贲深感耻辱。

  魏国如今只剩大梁及附近几座城池,疆域已十分狭小。

  按理说,攻灭魏国应当易如反掌,但王翦不但未能攻克,反而损兵折将,大败而回。

  王翦本想借这一战洗刷先前耻辱,不料此次败得更惨。

  他与王贲回到咸阳,面见秦王。

  嬴政虽对王翦的表现不甚满意,却并未责备,反而好言宽慰,让他不必挂怀,好好休养。

  王翦毕竟是战功赫赫的老将,即便此战失利,嬴政也未加追究。

  但王翦心中明白,嬴政虽未直言,对他必定极为失望。

  随后,嬴政召见了蒙宇。

  “王上!”

  蒙宇恭敬行礼。

  “秦军新败,你可愿接手这个残局,率军继续攻魏?”

  嬴政问道。

  “臣愿意。”

  蒙宇毫不迟疑。

  “很好。”

  见他应答干脆,嬴政颇为满意,随即下令:“寡人命你为大将军,统领秦军,继续征伐魏国。”

  “遵命。”

  “如今邯郸郡尚有十万残军。

  此次攻魏,你需要多少兵马?”

  嬴政问。

  “回王上,臣只需两万黄金火骑兵足矣。”

  蒙宇答道。

  “只要两万黄金火骑兵?”

  嬴政有些惊讶:“加上邯郸郡的十万秦军,总计不过十二万人。

  王翦领二十万大军尚且败北。”

  他的意思很清楚:王翦率二十万都未能取胜,蒙宇仅率十二万,能赢吗?

  “王上放心,臣必不负所托,定将魏国灭亡。”

  蒙宇郑重说道。

  “好!既然你如此有信心,寡人便静候佳音。”

  嬴政含笑点头。

  蒙宇随即离开王宫。

  回府后,他向嬴元曼与焱妃交代了几句,又去紫兰轩见了雪女、弄玉等人。

  随后,蒙宇便带着焰灵姬、宋缺、萧秋水、独孤求败、西门吹雪、无双鬼、蒙恬等人,率两万黄金火骑兵离开咸阳,奔赴邯郸郡。

  数日后,部队抵达邯郸。

  郡中设有一处军营,驻有十万秦军。

  然而营中气氛沉闷,士兵们无精打采,士气十分低落。

  上一场惨败让他们至今未能恢复。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有大军正在靠近军营,准备迎战!”

  邯郸郡守杨瑞和一声令下,士兵们纷纷打起精神,准备迎敌。

  他们曾被魏武卒重创,上一场战役便是魏无敌率魏武卒突袭,致使秦军惨败。

  营外哨兵飞驰回报,杨瑞和急忙询问:“敌军距离多远?兵力多少?”

  哨兵回答:“并非敌军,是上将军蒙宇与蒙恬将军率军抵达。”

  闻讯,杨瑞和精神大振。

  他对蒙宇深感敬佩,虽年纪尚轻,却已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传令下去,上将军蒙宇与蒙恬将军前来支援,全军务必振奋精神!”

  杨瑞和向营中将官下达指令。

  消息迅速传遍军营,士兵们得知蒙宇到来,无不欢欣鼓舞,士气高涨。
  http://www.yqzw5.cc/yq46911/23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