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镜中仙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上官砚第一次见到那面古镜,是在祖母临终前的卧室里。

  深秋的雨敲打着窗棂,梧桐叶被泡得发暗,顺着青瓦檐往下淌水。祖母的房间终年弥漫着檀香,此刻却混着浓重的药味,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老人躺在床上,枯瘦的手紧紧攥着一个紫檀木匣子,浑浊的眼睛望着天花板,气息微弱得像风中残烛。“砚儿,”她忽然开口,声音嘶哑得几乎听不清,“把匣子打开。”

  上官砚依言照做,紫檀木的纹理细腻温润,显然是年代久远的老物件。匣子打开的瞬间,一股清冽的香气扑面而来,驱散了屋中的药味。里面铺着暗红色的绒布,静静躺着一面铜镜,镜面约莫巴掌大小,边缘雕刻着繁复的缠枝莲纹,花纹间嵌着几颗细碎的青金石,虽不耀眼,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古朴雅致。

  “这是上官家的传家宝,叫‘映月镜’,”祖母的呼吸愈发急促,眼神却亮了起来,“镜里住着仙,能……能满足心愿,但切记,不可贪心,不可在午夜子时照镜……”话未说完,她的头微微一歪,手无力地垂下,再也没了声息。

  上官砚捧着那面铜镜,只觉得入手微凉,镜面光滑得能照出人影,连鬓角的一丝白发都清晰可见。他自幼父母双亡,是祖母一手带大,如今至亲离世,心中悲痛万分,竟没心思细想祖母的叮嘱,只当那是老人临终前的胡话。

  料理完祖母的后事,上官砚将映月镜带回了自己的住处。那是一栋老式的独栋小楼,位于城市边缘,周围种着不少高大的树木,到了夜晚便显得有些幽静。他将铜镜放在书房的书桌上,每日读书写字时,总会不经意地瞥见它。镜面依旧光洁,只是不知为何,每次看向镜中,都觉得镜里的人影似乎比真实的自己要模糊一些,像是蒙着一层淡淡的雾气。

  上官砚是一名古籍修复师,平日里性格沉稳,做事严谨,从不信鬼神之说。但自从得了这面映月镜,怪事便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先是书房里的笔墨纸砚,总会在夜里被挪动位置。起初他以为是自己记错了,可次数多了,便觉得有些蹊跷。有一次,他特意在睡前将毛笔放在砚台左侧,砚台里灌满了墨汁,可第二天一早,毛笔却出现在了书桌的右上角,砚台里的墨汁也少了大半,像是有人用过一般。

  接着,他开始在梦中见到一个女子。那女子身着一袭月白色的古装长裙,长发及腰,面容清丽绝伦,眉眼间带着一股清冷的仙气。她总是站在一片朦胧的月光下,不言不语,只是静静地望着上官砚,眼神中似乎藏着千言万语。每次醒来,上官砚都觉得心神不宁,那女子的模样太过清晰,不像是虚幻的梦境。

  更让他感到诡异的是,他发现自己的愿望竟然在一一实现。他一直想修复一本残缺的宋代孤本,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修复材料,可没过几天,一位古董商朋友便突然联系他,说自己偶然得到了一批宋代的宣纸,问他是否需要。他一直希望能买到隔壁那套空置的房子,扩大自己的工作室,没过多久,房主便主动找上门来,说要移民海外,愿意低价将房子卖给她。

  这些巧合太过离奇,让上官砚不得不联想到那面映月镜和祖母临终前的话。他开始查阅上官家的族谱和相关记载,果然在一本泛黄的家训中找到了关于映月镜的描述:“映月镜,上古之物,内有仙魂,应人所求,然索报甚烈,贪念起则祸至,子时照镜者,魂魄易为镜中仙所困。”

  这段文字让上官砚心头一沉,他终于明白,那些怪事并非偶然,镜中真的有“仙”,而自己的愿望,都是用某种代价换来的。他开始刻意疏远那面铜镜,将它锁进了书桌的抽屉里,可怪事并没有停止。

  夜里,他总能听到书房里传来轻微的脚步声,像是有人在来回踱步。有时,还会听到一阵低低的啜泣声,悲切婉转,让人听了心碎。他鼓起勇气,好几次在听到声音后悄悄起身,推开书房的门,却总是空无一人,只有那扇紧闭的抽屉,在黑暗中透着一丝诡异的气息。

  更让他恐惧的是,他发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原本健壮的他,开始变得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常常感到头晕乏力,像是被抽走了精气神一般。他去医院做了全面的检查,却查不出任何问题,医生只说他是过度劳累,让他好好休息。

  上官砚知道,这一切都是镜中仙的缘故。祖母的叮嘱犹在耳边,“不可贪心”,可自己却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镜中仙的馈赠,如今,代价终于开始显现了。他想要摆脱这面铜镜,可每当他拿起铜镜,想要将它丢弃时,镜中便会浮现出那个月白色的女子。

  女子的面容依旧清丽,只是眼神中多了几分哀怨和恳求。“上官公子,”她开口说道,声音轻柔得像羽毛,“我并非有意害你,只是被困于此镜中千年,实在寂寞。我帮你实现愿望,只求你能多陪陪我,听我说说话。”

  上官砚愣住了,他没想到镜中仙竟然会开口说话。他看着镜中的女子,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他对女子的行为感到恐惧和愤怒;另一方面,听到她被困千年的遭遇,又生出了几分同情。

  “你是谁?为何会被困在镜中?”上官砚沉声问道。

  女子轻轻叹了口气,眼神中满是怅惘。“我本是唐代一名乐妓,名唤苏凝,擅长弹奏琵琶。只因容貌出众,被一位权贵看中,强行纳为妾室。我不愿被束缚,便在一个月圆之夜,抱着琵琶逃了出来。谁知途中遭遇劫匪,不仅抢走了我的财物,还将我推下了悬崖。”

  “我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却没想到,一缕魂魄被这面映月镜吸入。从此,我便被困在镜中,看着镜外的朝代更迭,人事变迁,整整一千年。这千年里,我独自一人,日夜与寂寞为伴,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这面映月镜,本是一件上古灵物,能感知人的心愿,并通过吸收人的精气神来实现愿望。历代的主人,大多因为贪心不足,被吸尽精气神而死,唯有那些清心寡欲、不贪不求之人,才能平安无事。你祖母的先祖,便是一位隐士,他深知此镜的凶险,便将它作为传家宝,告诫后人不可贪心,不可在子时照镜。”

  苏凝的声音带着无尽的悲伤,“我被困千年,实在太过寂寞。每当有新的主人得到这面镜子,我便会忍不住想要帮他实现愿望,只求他能多陪陪我,听我弹奏一曲琵琶,说一说我心中的苦闷。可历代的主人,要么贪心不足,被镜力反噬而死;要么害怕我,将镜子丢弃,让我再次陷入无尽的孤独之中。”

  上官砚听完苏凝的讲述,心中的恐惧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同情。他看着镜中女子哀怨的眼神,忽然明白了祖母家训中的另一层含义。映月镜的凶险,不仅在于它会索取代价,更在于它会勾起人的贪念。而苏凝的悲剧,根源在于她对陪伴的渴望,以及世人对欲望的追逐。

  “苏姑娘,”上官砚语气缓和了许多,“我理解你的孤独,但你用吸取他人精气神的方式来换取陪伴,终究是害人害己。你这样做,只会让更多的人像你一样,陷入痛苦之中。”

  苏凝垂下眼帘,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衣襟上,晕开一片水渍。“我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可我真的没有别的办法。千年的寂寞,就像一把钝刀,一点点割着我的魂魄,我快要撑不下去了。”

  上官砚沉默了。他知道,苏凝的遭遇值得同情,但她的行为却不能被原谅。他必须想办法,既摆脱铜镜的控制,又能帮助苏凝解脱。他开始查阅大量的古籍资料,希望能找到解救苏凝的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本失传的道家典籍中,他找到了关于“魂魄离体”的记载。书中说,若想让被困的魂魄脱离器物,需要在月圆之夜,用至阳之物作为引,辅以诚心祷告,方能奏效。至阳之物,莫过于正午时分的阳光精华,而诚心祷告,则需要祷告者摒弃一切杂念,真心实意地帮助对方。

  上官砚决定试一试。他按照典籍中的记载,提前准备了一切。他在书房的窗前,摆放了一张桌子,将映月镜放在桌上。然后,他又取来一个透明的琉璃瓶,在正午时分,将阳光引入瓶中,密封起来。

  终于,月圆之夜到了。这一夜,月色皎洁,银辉洒满大地,将书房照得如同白昼。上官砚将琉璃瓶放在铜镜旁,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开始诚心祷告。

  “天地神明,日月星辰,我上官砚,愿以诚心,助苏凝姑娘脱离镜中苦海。她被困千年,寂寞难耐,虽有过错,却非本意。望神明垂怜,成全此愿。”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满满的诚意。祷告完毕,他打开琉璃瓶,将里面的阳光精华倒在铜镜上。

  刹那间,铜镜发出了一道耀眼的光芒,刺得人睁不开眼睛。光芒中,苏凝的身影渐渐浮现,她依旧身着月白色的长裙,只是身上多了一层淡淡的金光。她看着上官砚,眼中满是感激和不舍。

  “上官公子,多谢你。”苏凝深深鞠了一躬,“千年寂寞,终得解脱。你的大恩大德,我永世不忘。从今往后,这面映月镜,再也不会害人了。”

  说完,她的身影渐渐变得透明,化作一缕青烟,飘向窗外,融入了皎洁的月光之中。随着苏凝的离去,铜镜上的光芒渐渐消散,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是镜面变得更加清澈,再也没有了之前的诡异气息。

  上官砚看着窗外的月光,心中百感交集。困扰他多日的怪事终于结束了,苏凝也得到了解脱,而他自己,也终于明白了祖母的良苦用心。贪心是一切灾祸的根源,唯有清心寡欲,方能平安顺遂。

  从那以后,上官砚将映月镜好好收藏了起来,不再轻易示人。他的身体渐渐恢复了健康,精神也变得饱满起来。他依旧做着古籍修复的工作,只是比以前更加沉稳内敛。

  有时,在月圆之夜,他会拿出映月镜,望着镜中清晰的自己,仿佛还能看到那个月白色的女子。他知道,苏凝已经转世投胎,开始了新的人生。而这面映月镜,不仅是上官家的传家宝,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时刻提醒着他,要懂得知足,珍惜眼前的生活。

  书房里的檀香依旧袅袅,窗外的梧桐叶随风摇曳,一切都恢复了平静。只是那段关于镜中仙的经历,如同一场离奇的梦,深深烙印在上官砚的心中,让他永生难忘。
  http://www.yqzw5.cc/yq46829/11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