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王木匠遇狐仙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民国初年,关东长白山下有个靠山屯,屯里有个年轻的木匠叫王二。这王二不过二十出头,手艺却是祖传三代,做得一手好木工活。他做的家具不仅结实耐用,雕花刻纹更是栩栩如生,十里八乡都认他的名号。

  王二这人老实本分,就是有个毛病——爱财。倒也不是贪得无厌,只是家境贫寒,自小看着爹娘省吃俭用,便总盼着哪天能发笔小财,让老母亲过上好日子。

  这年腊月,靠山屯大雪封山,外头的活计都断了。王二正在家中发愁年关如何度过,忽听门外有人叩门。开门一看,是个须发皆白的老者,穿着件不合时节的青布长衫,身上竟不见半点雪花。

  “老师傅,这般天气怎还在外行走?快请进屋暖暖身子。”王二热心肠,连忙让老人进屋。

  老者也不推辞,进屋后四下打量,目光落在王二刚做完的一套梳妆台上,点头称赞:“好手艺!这雕花细腻,榫卯严实,不愧是王家木匠的后人。”

  王二惊讶:“您认得我家先人?”

  老者微微一笑,不答反问:“老夫姓胡,家住后山。今日特来请小哥帮忙做件活计,不知可否?”

  王二为难道:“胡大爷,不是我不愿接,只是这大雪封山,一时半会怕是难以上山做工。”

  胡老汉笑道:“无妨,老夫家中备有工坊,工具木料一应俱全。只需小哥随我走一趟,工钱必不会亏待。”

  王二思忖片刻,心想闲着也是闲着,便应了下来。他收拾好随身工具,跟着胡老汉出了门。

  说来也怪,这胡老汉走在雪地上竟不留脚印,王二跟在他身后,只觉得脚下生风,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已来到后山深处一处宅院前。这宅子青砖灰瓦,气派非凡,在这荒山野岭中显得格外突兀。

  胡老汉引王二进入工坊,王二眼前一亮——这工坊宽敞明亮,各类工具齐全,木材堆积如山,且都是上等的红松、黄花梨等贵重木料。

  “老夫欲定做一套十二扇的屏风,需精雕细琢,工期十日,工钱五十大洋,小哥可愿意?”胡老汉问道。

  王二一听五十大洋,眼睛都直了,这够他平常大半年的收入,忙不迭答应下来。

  当夜,王二便在工坊内开工。他手艺本就精湛,又见材料上乘,更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正忙活间,忽听门外有细碎脚步声,抬头一看,是个十七八岁的姑娘,穿着杏黄衫子,容貌秀丽,正探头向里张望。

  “姑娘是?”王二放下工具问道。

  姑娘抿嘴一笑:“我是胡家三小姐,听说家里来了位巧手木匠,特来瞧瞧。你这雕的是什么花样?”

  王二忙道:“正在雕牡丹缠枝纹,寓意富贵绵长。”

  胡三小姐走近细看,不由赞叹:“真是活灵活现!不知师傅可否教我几手雕工?”

  王二面红耳赤,支吾道:“这雕工非一日之功,怕是难速成。”

  胡三小姐也不强求,只在旁观看,时不时问些木工上的问题。王二一一解答,两人相谈甚欢,直到远处传来呼唤声,胡三小姐才匆匆离去。

  此后几日,胡三小姐常来工坊,有时带些点心,有时泡壶热茶。王二渐渐得知胡家乃是山中修炼的仙家,已在此地居住数百年。他心里明白这是遇上了“保家仙”,但见胡家人待他友善,也就安心做工。

  第十日傍晚,屏风即将完工,只差最后几处修饰。胡老汉来看过后十分满意,当即取出五十大洋作为酬劳。

  王二收下钱袋,心中欢喜,却又隐隐有些不舍。这些时日与胡三小姐相处,竟生出几分情愫,只是人仙殊途,不敢妄想。

  胡老汉似乎看穿他的心思,笑道:“小哥手艺精湛,人品也端正。老夫有一言相劝:归家后切莫贪不义之财,否则必有祸事。若遇难处,可来后山老槐树下唤我三声。”

  王二连连称是,当晚收拾妥当,翌日一早便被胡老汉送出山林。回到家中,他将三十大洋交给老母,只说接了桩大活计,隐瞒了胡家仙事。

  有了这笔钱,王家过了个丰盛的年关。王二用剩下的钱置办了些新工具,开春后活计越发红火。

  却说靠山屯有个姓张的财主,为人吝啬狡诈。这日他唤王二到府上,指着一段上等紫檀木道:“王二,听说你手艺了得,我要你做一套桌椅,工钱五块大洋。”

  王二一看那紫檀木,不由皱眉:“张老爷,这木料贵重,做套桌椅少说也要半月工夫,五块大洋实在太少。”

  张财主把脸一沉:“不做便罢,有的是人抢着做!”

  王二心想这紫檀木难得,不做可惜,只好应下。回家后,他日夜赶工,半月后方才完工。这套桌椅做得精美绝伦,紫檀木天然纹理配上王二的雕工,堪称艺术品。

  张财主见了大喜,却只扔给王二三块大洋:“拿着,多的算赏你的。”

  王二怒道:“张老爷,说好五块大洋,怎的只给三块?”

  张财主冷笑道:“你这穷木匠也配讨价还价?爱要不要!”说罢命家丁将王二轰出门外。

  王二憋了一肚子火回家,越想越气。忽然想起胡老汉临别赠言,心中一动:莫非胡大爷能帮我出这口恶气?

  当夜,王二悄悄来到后山老槐树下,连唤三声“胡大爷”。不多时,胡老汉果然现身,听了王二诉苦,沉吟道:“这张财主确实可恶。老夫可略施小术,让他吃些苦头,但不可过分。”

  胡老汉附耳授计,王二连连点头。

  次日,张财主家中便出了怪事——那套紫檀桌椅竟如生根般牢牢固定在地上,任人如何搬抬都纹丝不动。更奇的是,每到夜深,桌椅便会自行移动位置,发出刺耳声响,扰得张家不得安宁。

  张财主疑心是王二捣鬼,前来质问。王二故作惊讶:“竟有这等事?许是木料有灵,不甘被欺压之人所用。”

  张财主做贼心虚,只得补足工钱,又额外加了五块大洋作为补偿。说也奇怪,钱一到手,张家桌椅便恢复了正常。

  此事一传开,乡里都知王二有仙家庇护,再无人敢欺侮他。王二也谨记胡老汉教诲,不敢借此敛财,依旧本分做生意。

  转眼到了端午,屯里首富李员外家办喜事,请王二去做一套婚床。王二精心制作,李员外十分满意,宴席上特意请他上座。

  酒过三巡,李员外醉醺醺地对王二说:“王木匠,听说你与后山仙家有交情?不瞒你说,我家近来不太平,夜半常有异响,家人多病。可否请仙家相助,查明缘由?”

  王二推辞道:“员外说笑了,我不过是个普通木匠,哪有什么仙家交情。”

  李员外却取出十块大洋塞入王二手中:“若能解决此事,另有重谢。”

  王二看着白花花的银元,心动了。他想,不过是请胡大爷看看,应该无妨,便应承下来。

  当夜,王二再唤胡老汉,说明来意。胡老汉皱眉道:“本不该过问俗事,但既是你相求,便去看看吧。”

  二人来到李宅,胡老汉四下查看后道:“此宅东南角有古墓,墓主怨气未散,故有此扰。需移走假山,掘地三尺,取出墓中遗骸好生安葬方可化解。”

  李员外依言而行,果然在东南角挖出无名枯骨,重新安葬后,李家果然安宁如初。李员外重谢王二十块大洋,王二推辞不过,只得收下。

  自此,王二尝到甜头,凡有人请托,不论驱邪、算命、求雨,他都应承下来,再转请胡家相助。胡老汉起初还愿帮忙,后来便渐渐推脱。

  王二却已利令智昏,甚至开始主动招揽生意,收取高额酬金。乡民见他灵验,纷纷上门,王家门庭若市,不久便积攒下不少财富。

  这日,城里来了个姓赵的商人,出手阔绰,言称家中有邪祟作乱,愿出百块大洋请王二驱邪。王二见钱眼开,满口答应,当即随赵商人进城。

  到了赵家,王二照例请胡老汉相助,连唤三声却不见回应。他心中发慌,又强作镇定,装模作样画符念咒,收取了酬金。

  当夜,王二宿在赵家客房,迷迷糊糊中见胡老汉立于床前,怒容满面:“王二!老夫念你本性不坏,多次相助,你却贪得无厌,借我之名敛财!今日起,你我缘分已尽,好自为之!”

  王二惊醒,原是南柯一梦,但觉心惊肉跳。次日返家,途中忽觉头痛欲裂,到家便一病不起。

  王母请遍郎中,药石无灵。眼看儿子日渐憔悴,王母跪地哀求:“儿啊,你可是得罪了仙家?”

  王二虚弱道:“怕是胡大爷怪罪我了...”

  王母忙备香烛供品,亲自到后山老槐树下叩头谢罪。胡老汉终于现身,叹道:“老夫人请起。非老夫狠心,实是王二贪心太盛,已遭天谴。念他昔日善良,老夫指点一条生路:让他散尽不义之财,潜心忏悔,或可保住性命。”

  王母回家告知王二,王二悔不当初,当即让母亲将额外收取的酬金全数退还。说来也怪,钱一散尽,他的病便渐渐好转。

  病愈后,王二重回本行,专心木匠活计,再不问仙家之事。只是经此一劫,他雕工竟更上一层楼,尤其擅长雕狐,栩栩如生,宛如真物。

  有人说深夜经过王家作坊,曾见一老一少两个身影在灯下切磋雕工,年长的须发皆白,年轻的杏黄衫子,似是胡家父女。但若问起王二,他只是笑笑,再不提保家仙之事。

  只有一句告诫,他常对学徒说起:“非尔财莫取,非尔分莫求。仙缘难得,贪念易生,守住本心才是正道。”

  靠山屯的老人至今还传着这句话,说这是王木匠用半条命换来的教训。
  http://www.yqzw5.cc/yq36566/60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