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换骨记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江南水乡有座龙泉村,村头住着个叫吴三的年轻木匠。这吴三家祖上本是读书人,到了他这代家道中落,只好学门手艺糊口。吴三虽做了木匠,骨子里却还留着读书人的清高,平日最爱捧着本旧书吟诵,做工的间隙也不忘写上几句歪诗。

  这年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夜,吴三从邻村做完活计回家,天色已晚。寒风刺骨,雪花纷飞,他裹紧单薄的棉袄,踩着积雪匆匆赶路。行至半道,忽见路旁雪地里躺着一个白发老翁,衣衫褴褛,面色青紫,已是气息奄奄。

  吴三心生怜悯,蹲下身问道:“老人家,这般天气您怎么躺在雪地里?”

  老翁微睁双眼,气若游丝:“老朽是外乡人,投亲不遇,又染风寒,实在走不动了...”

  吴三见状,不由分说便将老翁背起。老翁轻得出奇,仿佛只剩一把骨头。吴三背着老翁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走,足足走了半个时辰才到家门口。

  吴三家徒四壁,只有两间破旧瓦房。他将老翁安置在自己床上,生起灶火,熬了姜汤,又将唯一厚实的棉被给老翁盖上。老翁喝下热汤,面色渐红润,精神也好转许多。

  “多谢小哥救命之恩。”老翁拱手道,“老朽姓胡,单名一个仙字。今日若非遇上你,只怕要冻死荒野了。”

  吴三摆手笑道:“老人家客气了,这等天气,岂能见死不救?”

  胡老翁在吴三家住下,一住便是七日。这些日子里,吴三将家中最好的食物都拿出来款待客人,自己却偷偷啃干粮。胡老翁也不客气,吃饱便睡,睡醒便与吴三闲聊,谈古论今,言语间颇有见识。

  第七日晚上,胡老翁突然对吴三说:“吴小哥,老朽观察你多日,见你心地纯善,却命运多舛。实话告诉你,我非寻常人,乃是修炼千年的狐仙。为报你救命之恩,我要送你一场造化。”

  吴三闻言惊愕不已,细想这些日子胡老翁的种种异处,方才信了。

  胡老翁接着说:“明日午时,你去村后龙泉山下的古龙泉边,那里会有一位白衣书生在等你。他是我族中晚辈,已修得人形。你跟他去,他会助你脱胎换骨,从此命运大改。”

  吴三将信将疑,但还是点头应下。

  次日午时,吴三依言来到龙泉边。果然见到一位白衣书生立于泉旁,面如冠玉,目若朗星,见吴三到来,拱手笑道:“可是吴三兄?胡三太爷已将来龙去脉告知小弟。请随我来。”

  书生引吴三至泉边一僻静处,从袖中取出一枚金光闪闪的丸子,道:“此乃‘换骨丹’,服下后可脱去凡骨,换得仙根。不过过程极为痛苦,不知吴三兄可愿一试?”

  吴三心想既已到此,断无回头之理,便接过丹药吞下。不多时,只觉浑身骨头如被碾碎般剧痛,惨叫一声昏死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吴三悠悠醒转,发现自己躺在泉边,那白衣书生仍在身旁。

  “恭喜吴三兄换骨成功。”书生笑道,“从此你已非凡人,我再传你三道符咒,可助你改变命运。”

  说罢,书生教了吴三三道符咒的用法:第一道能增智慧,过目不忘;第二道能言善辩,口吐莲花;第三道能预知吉凶,趋利避害。

  吴三牢记在心,拜谢不已。书生又道:“切记,此等法术不可滥用,更不可用于邪道。三年后的今日,我还会在此等你,届时再传你更高深的道法。”言毕,化作一道白光消失不见。

  吴三回家后,试用第一道符咒,果然觉得神清气爽,往日难懂的书籍如今过目不忘。他大喜过望,从此白日做工,夜晚苦读,学问大进。

  第二年恰逢乡试,吴三用第二道符咒,在考场上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助,一举中得秀才。后又中举人,声名鹊起,成为当地名士。

  富贵后的吴三渐渐忘了本心,开始结交权贵,贪图享乐。虽记得胡老翁和白衣书生的告诫,却自恃聪明,认为偶尔用用法术无伤大雅。

  这日,本地知府设宴,吴三在席间大出风头。宴罢回家,已是深夜。行至一僻静小巷,忽见前方有黑影晃动。走近一看,竟是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后腿受伤,血流不止。

  吴三本欲救助,转念一想:听闻狐仙皮毛价值连城,若献给知府,必得重赏。贪念一起,便忘了往日恩情,从路边拾起石块,向白狐砸去。

  白狐惊惶躲避,眼中竟流出人泪。吴三不顾,追打不舍。眼看就要得手,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风停后,面前站着一位白衣书生,正是三年前龙泉边的那位。

  书生面若寒霜,斥道:“吴三,你本有仙缘,却因一时贪念,尽毁前程!你可知道,方才那白狐正是胡三太爷的孙女,特来试探于你!”

  吴三闻言大惊,跪地求饶。

  书生叹道:“晚了!你既起杀心,仙根已毁。我今日来本欲传你更高道法,如今看来,你不配得道。念在往日情分,我不取你性命,但你所有法术即刻失效,你好自为之!”

  说罢,书生袖袍一拂,吴三只觉浑身剧痛,如同三年前换骨时一般,再次昏死过去。

  次日醒来,吴三发现自己躺在破旧家中,一切富贵如过眼云烟。更可怕的是,他发现自己不但失去了法术,连原本的木匠手艺也生疏了,拿凿子的手抖个不停。

  此后,吴三沦落街头,人人唾弃。每逢风雪夜,他总想起那个救起胡老翁的晚上,悔恨不已。有人说曾见一只白狐在吴三破屋外徘徊,似在叹息,又似在警示世人:仙缘难得,人心易变,若不能持守本心,纵有通天法术,终是镜花水月。

  龙泉村的老人们至今还流传着这个故事,告诫后辈:做人不可忘本,见利不可忘义。那龙泉山下的古龙泉边,据说月圆之夜还能听到狐仙的叹息声,似在等待下一个有缘人,又似在提醒世人莫要重蹈吴三的覆辙。
  http://www.yqzw5.cc/yq36566/6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