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狐仙借尸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清乾隆年间,处州府龙泉县有个叫周家坳的小山村,村子四面环山,村民多以打猎、采药为生。村东头住着个叫王老六的樵夫,四十出头,为人老实憨厚,每日上山砍柴换些米面度日。这年秋天,王老六的妻子张氏去河边洗衣,不料脚下一滑跌入深潭。等村民发现捞上来时,早已气绝身亡。王老六悲痛欲绝,凑钱买了口薄棺,将妻子葬在了后山祖坟地。
谁知过了三七二十一天,村里开始传出风言风语,说是有人傍晚见到张氏在河边徘徊。起初王老六只当是村民眼花,不料接连几日,都有猎户信誓旦旦地说见到张氏身影,甚至有人说亲眼见她拎着个包袱往山里走去。
“难不成是诈尸了?”村里老人嘀咕道。
王老六心里发毛,便叫上两个胆大的侄子,决定开棺一看究竟。三人扛着铁锹上了后山,来到张氏坟前,这一挖开坟墓,打开棺材,全都傻了眼——棺内空空如也,只余下几件寿衣!
“怪了,莫不是遭了盗墓贼?”一个侄子猜测。
王老六摇头:“咱这穷乡僻壤,陪葬的只有她平日戴的一对银耳坠,哪个盗墓贼会为这个来偷尸?”
正当三人面面相觑时,山下忽然传来急促的锣声——这是村里有急事的信号。他们慌忙下山,才知是县衙来了差役,说是在三十里外的河边发现一具女尸,要王老六前去辨认。
王老六随差役赶到现场,只见河滩上围着一群人。拨开人群一看,他顿时腿软——那溺死的女子,不是别人,正是他已下葬的妻子张氏!更奇的是,张氏身上穿着下葬时的寿衣,手里却紧紧攥着一个绣花包袱,里面装着些金银首饰和散碎银两。
“这、这怎么可能...”王老六语无伦次。
差役板着脸道:“邻村赵员外家昨夜遭窃,今早发现老夫人房中的首饰盒不见了。有人举报说见到一女子形迹可疑,我们一路追踪至此,就发现了这具尸体。”
王老六急忙辩解:“差爷明鉴,我妻子已去世二十余日,今日我们刚开棺验过,棺内空空,怎会跑来偷东西?”
差役冷笑道:“人赃俱获,尸体就在这里,你还敢狡辩?莫非你们夫妻合谋行窃?”
王老六百口莫辩,被差役锁拿回县衙。龙泉知县姓胡,是个捐官出身的老吏,办案向来马虎。他见证据确凿,便认定是王老六夫妻合伙行窃,张氏失足落水而亡,王老六则编造妻子已死的谎言脱罪。
王老六在堂上喊冤不止,胡知县便派仵作验尸。仵作回报说尸体确是溺水而亡,但奇怪的是,虽在水中浸泡多时,却无甚腐败迹象,仿佛刚死不久。胡知县只当是秋水寒冷延缓了腐败,并未深究。
案件上报到府衙,处州知府李大人却是科举正途出身,心思缜密。他查阅卷宗后,觉得此案疑点重重,便亲自到龙泉县重审。
李知府先到停尸房仔细查验尸体,发现张氏手腕上有几根不易察觉的白色毛发,不似人发。他又细查那个绣花包袱,在夹层中发现了一些奇怪的草药残渣。
为弄清真相,李知府换上便服,带着贴身随从暗中走访周家坳。村民都说张氏生前老实本分,绝无偷盗可能。有位老猎户还神秘地告诉知府,张氏溺死的那处深潭,素有狐仙作祟的传说。
“大人不知,那潭叫白狐潭,老辈人说潭底住着只修行千年的白毛狐仙。早年有人在那附近见过美女引诱路人,追上去却只见白狐一闪而过。”
李知府心中一动,又问:“近来可有什么异常?”
老猎户压低声音:“张氏死后第七日,邻村有个药商深夜路过白狐潭,见一白衣女子在潭边烧纸钱,走近时却不见踪影,只见潭水泛着诡异红光。”
李知府记在心里,又去查访赵员外家失窃案。赵家丫鬟透露,失窃前几日,曾见一白衣女子在院外徘徊,身形似张氏,但回头时却露出一张尖嘴毛脸的怪相,吓得她病了好几天。
种种线索让李知府疑心这不是普通案件。他记起古籍中曾有“狐精借尸”的记载,莫非这张氏尸体是被狐仙附体,外出作祟?
为验证猜想,李知府请来了城南青云观的老道长。道长查看尸体后,面色凝重:“大人明鉴,这确是被妖狐附体的迹象。狐妖借新死人身还魂,可白日现形,不畏阳气。但这类妖物必会返回巢穴修炼,只需找到它的老窝,便能真相大白。”
当夜,李知府安排衙役埋伏在白狐潭周围。三更时分,果然见一道白影飘然而至,细看正是张氏的尸体!那尸体在潭边徘徊片刻,竟径直走入潭中,消失不见。
次日,李知府请道长做法,调集十余名水性好的壮丁,抽干部分潭水。在潭底岩壁上,发现一个隐秘洞穴。众人壮胆进入,走了一段,眼前豁然开朗——洞内别有天地,布置如富贵人家的闺房,床上躺着的正是张氏的尸体,旁边还有一只体型硕大的白狐,正在对着月光吐纳一颗发光的珠子!
白狐见人闯入,眼中凶光毕露,张口吐出一股黑烟。道长早有准备,挥剑念咒,黑烟顿时散去。几个回合后,白狐不敌道长法术,被符咒定住。
在洞内搜出不少失窃物品,都是近期周边村镇报案的赃物。白狐在道长法术逼迫下,竟开口说人话:“我修行千年,即将得道,奈何天劫难渡,只得借这新死之身躲避灾劫。那些财物,不过是为装扮洞府所用。”
李知府质问:“你既修行千年,为何不行善积德,反要作恶害人?”
白狐叹道:“大人不知,我们狐类修行,本就需借人气修炼。这妇人落水时魂魄未散,我借她尸身行动,也是各取所需。况且我从未害人性命,只是借用尸体罢了。”
道长冷笑:“强词夺理!你借尸行窃,又惊吓百姓,已是造孽。若真修行,当知因果报应不爽。”
白狐伏地不语。道长对李知府说:“大人,此狐罪不至死,但需废去它百年道行,以作惩戒。张氏的尸体应当重新安葬,超度亡灵。”
李知府依言判决:王老六无罪释放,官府出资重葬张氏;白狐被道长带走处置;失窃财物归还失主。
事后,李知府将此事记录在案,批注道:“妖由人兴,怪由心生。若非王老六情深难舍,狐妖亦无机可乘。世间奇案,多与人心相关。”
这桩奇案很快传遍处州府,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人说曾在深山见过一只白狐对着月亮叩拜,似在忏悔;也有人说张氏墓前偶尔会出现新鲜的野果,怕是那狐仙还在暗中祭拜。
王老六经过此事,变得沉默寡言。他时常坐在白狐潭边发呆,不知是思念亡妻,还是感慨世间奇诡。只有那潭水,依旧深不见底,仿佛藏着说不尽的秘密。
而李知府因破获奇案受到上峰嘉奖,但他自己深知,这世间许多事,远比案卷上记录的更为玄妙。每到月圆之夜,他总会想起那只白狐的话:“人间有法,天上有道,我等精怪,也不过是在这天地间求一线生机罢了。”
自此,龙泉县多了一条规矩——溺亡者需以朱砂点额,银针镇穴,以防尸变为妖邪所趁。而白狐潭边,也立了块石碑,上书“狐仙借尸处”,成为当地一景,警示后人莫要轻易惊扰那些游走于阴阳边缘的存在。
http://www.yqzw5.cc/yq36566/59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