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首鼠两端的朝鲜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义州节制使朴志越想越心焦,这可如何是好?

  宗主国来人照顾好了,照顾不起!照顾不好,又会落下罪责!

  再说,没有国主的命令,他怎么敢私自开城放人进来?

  与其里外不是人,不如干脆不如眼不见心不烦,明国的使者见不到人,大冷的天,他自然就会离去!

  他一手端着热茶,另一只手摆了摆,代表知道了,让报信的人下去,根本没有接见的意思。

  待到士兵出去以后,他又斟酌片刻,还是要向国主汇报一下才比较稳妥,关于外交的事情,可大可小,万一自己真的怠慢了宗主国的使者,说不定也会降下责罚的。

  他提起笔,刷刷点点写了一封奏报,报给了朝鲜国王,说明了来龙去脉,请求国主定夺。

  士兵们没有得到开城的命令,当然不敢有任何动作,只能冷漠地看着他们,就让毛文龙在城外雪地里等着。

  毛文龙耐着性子反复解释,甚至拿出大明册封自己的文书,可朝鲜一方依旧不为所动,只是淡淡地说:“大人无需多言,没有上面命令,我们当兵的也无可奈何,请大人不要为难我们这些当兵的!”

  毛文龙心中一沉,他没想到会遭遇如此冷遇。

  无奈之下,他只好掏出一些银两,请求当值的士兵再次通报,朝鲜义州当值的士兵见到有银子可赚,高兴地跑去了。

  又等了没一会儿,士兵脸上多了一个巴掌印回来了,冷着脸道:“话给你带到了,我脸上就是答复!”

  毛文龙无奈,只好先回去,待到第二天再来,量他们也不敢真正得罪大明。

  可是,日复一日来了三天,始终没有见到朝鲜官员,守城士兵对他们的态度也愈发冷淡。

  毛文龙回到临时营地,看着身边饥寒交迫的百姓,心中又急又气,却又无计可施 —— 他实在不明白,为何作为大明藩属国的朝鲜,会如此绝情。

  事实上,毛文龙的遭遇,源于朝鲜王国上层的纠结与妥协。

  此时的朝鲜王宫之中,一场激烈的朝议正在进行。朝鲜国王李倧端坐在王位上,面色凝重,下方的大臣们分为两派,争论不休。

  “陛下,大明乃是我国的宗主国,毛文龙将军带着数万百姓前来避难,我们理应接纳!若是拒绝,岂不是违背了藩属之礼,让天下人耻笑?”

  “再说,万历年间,明国曾多次帮助我国抵御日寇侵略,连续帮我们打了那么多仗,死了那么多人,这样的护国恩情,你们难道都忘了吗?”

  “如果我们忘恩负义,如果再有下次,大明还会不会再帮助我们?”

  以左议政朴弘绪为首的一派大臣恳切地说道,他们深知与大明的宗藩关系对朝鲜的重要性,不愿因一时之惧而背弃大明。

  可右议政李岑却立刻反驳:“李大人此言差矣!如今女真人势力日益强盛,已占据辽东大片土地,连大明军队都难以抵挡。

  “此前女真人已派人送来威胁文书,若我国接纳明军,他们便会举兵伐朝!我国国力薄弱,根本无法与女真人抗衡,一旦开战,百姓必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这后果谁能承担?”

  “更重要的是,明国一下子来了那么多军队,还有那么多难民,我们要拿多少粮食来养活他们?这些粮食物资从哪里出?”

  “左议政朴大人!这些粮食物资,由你家来出吗?”右议政李岑戏谑的说道。

  “国家之事,安能由我个人自家出物资的道理?当然是由国家来出!”左议政朴弘绪一甩袖子甩锅道。

  紧接着,双方大臣一拥而上,相互指责,不能把国事和私事混为一谈。

  一群官员吵吵嚷嚷,要不是他们议事的屋子过于寒酸和狭小,真有几分大明朝堂的氛围。

  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有人担忧得罪大明,失去宗主国的庇护;有人则害怕女真人的报复,危及朝鲜的安危。

  朝鲜国王李倧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更是纠结不已 —— 他既不愿违背与大明的宗藩情谊,落下忘恩负义的骂名,又深知女真人的凶残,不敢拿朝鲜的国运冒险。

  更关键的是他不愿意用自己国库的粮食和物资来养明国的军队和流民,那样名声是落下了,可是付出的可是真金白银呀!想想都肉疼!

  大明确实对朝鲜有天地的恩情,可是这个恩太大了,简直还不起,与其还不起,干脆不如不还,反正都是得罪人。

  只不过要权衡一下,怎么样不一下子把人得罪死了,毕竟,大明可是个庞然大物,得罪了真的很吃不消的。

  “陛下,依臣之见,不如采取拖延之策。” 一名礼部老臣崔吉上前说道,他多年和大明打交道,已经完全学到了大明文官拖字诀的精髓。

  “既不明确拒绝毛文龙,也不接纳他们入城,让他们在城外暂且停留。这样一来,既不会立刻得罪大明,也能向女真人表明我国并未与明军合作,待日后局势明朗,再做打算。”

  朝鲜国王李倧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犹豫,随即缓缓点头。

  他知道这是个两头不讨好的办法,却也是目前能想到的 “最优解”—— 既能暂时避免与女真人发生冲突,又能不至于彻底与大明撕破脸。

  在朝鲜王国上层这种两面三刀、首鼠两端的心态下,采用“拖”字诀,当然不会给义州明确的命令。

  毛文龙的求助被无限期的拖延开来,城外数万百姓与明军正处于饥寒交迫之中,他的 “拖延之策”,无疑将他们推向了更深的困境。

  毛文龙与数万百姓被挡在了义州城外,陷入了前有阻碍、后有追兵威胁的两难境地,只能在鸭绿江东侧的荒野中,挖树根,嚼树皮,艰难地寻找一线生机。

  冻饿而死的百姓不计其数,毛文龙再也等不下去了,带领大明的军民包围了义州,堵住他们的城门。

  毛文龙狠狠地说:“你们既然不让我们进去,你们也就别出来!我看你们这头缩头乌龟能忍几天?”

  毕竟,天寒地冻,义州城的木柴需求量很大,义州的樵夫每天都需要出城打柴供应城内的达官贵人使用。

  这一封堵四门,义州城的取暖的木柴很快就告罄了。

  毛文龙也没有做的太绝,他让难民们将柴堆放在城门的不远处,想要柴火?可以呀!拿东西来换!粮食,衣物,啥都行!

  反正,什么都是他们需要的,他们在城外挨冻,城内的人也别想着好受。

  刚开始,朝鲜人气势汹汹,派军队出来驱赶堵门的难民。

  结果,还没有冲到跟前,毛承禄等义子义孙带着人顶了上去,三下五除二,将狐假虎威的朝鲜士兵打得鼻青脸肿。

  有人想动刀子,结果让他的刀还没有拔出来,就让毛承禄抓着脖领子拎了起来,血红的眼珠子一瞪,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人,浑身都是杀气,吓得领头的人差点尿了裤子,灰溜溜地退了回去。

  一些士绅出城来讲道理,张盘等书生出身的人就出面,那道理讲得比朝鲜人光鲜多了。

  声明,他们作为礼仪之邦的人,遇难流落至此,只想用辛苦打来的柴火换些急需之物,并没有做出出格的事情。

  至于柴火贵了一些,那也有情可原,大雪漫天,天寒地冻,打柴也不容易,物以稀为贵,嫌贵可以不买,人家也没有强迫你们买。

  义州的樵夫出城打柴,也没人阻拦。

  至于,最后被人打闷棍,扒个光不溜溜,反而被好心的明人送回了找家人认领的事却屡见不鲜。

  樵夫家还要掏一些谢礼,感谢人家明人的救命之恩,否则,就冻死在荒郊野外了。

  喜欢明末风云:开局卖掉辽阳城
  http://www.yqzw5.cc/yq32461/3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