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意外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转移至郊外制片基地的日子,在高度戒备和紧张筹备中到来。出发前夜,纪怜淮仔细检查了随身物品。她将纸质笔记按场景分类放入防震防水文件盒,加密存储设备确认电量满格并设置了多重生物识别锁。郁尧发来最终确认:基石厅安保小组三人已就位,将驾驶伪装成物流车辆的护航车混入车流。王越泽远程完成了车队车载系统的安全扫描,并设置了触发式反追踪协议,一旦有异常信号试图锁定车辆,系统将自动释放干扰并报警。

  清晨五点,天色墨蓝,城市寂静。三辆黑色悬浮车悄无声息地滑出酒店地库。纪怜淮所乘的中车经过特殊改装,车窗是单向防弹玻璃,底盘加固,内饰简洁,只有必要的通讯和控制界面。徐觅坐在她旁边,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上的电子剧本。西园寺导演闭目养神,呼吸平稳。冰见薰面前的光屏显示着实时路线图和各车状态绿点。车队按照预定路线,先绕行至城际高速,再转入一条鲜为人知的备用通道,全程避开所有监控盲区和可能设伏的高架桥匝道。

  行驶约四十分钟后,窗外景观从城市轮廓变为起伏的丘陵。车队减速,拐入一个看似普通的森林公园入口。经过一道隐蔽的生物识别和车辆特征扫描后,厚重的仿生岩大门滑开,露出向下的斜坡隧道。隧道内壁是光滑的合金,顶部有蓝色导引灯。空气循环系统带来轻微的风声。两分钟后,眼前豁然开朗,抵达“星海制片基地”地下核心区。

  基地内部空间广阔,穹顶模拟自然天光,温度湿度恒定。中村负责人简短欢迎后,强调基地拥有独立能源、水源和空气净化系统,网络物理隔离,安保等级为最高级。生活区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房间都有模拟窗景,纪怜淮的房间显示的是静谧的深海景观,光线柔和。

  上午九点,首次排练在中央摄影棚预演区开始。“默示者号”舱段模型细节惊人,金属触感冰冷,操作界面按键反馈清晰。环形绿幕开启,投影出预设的“墓碑”星域景象,濒临毁灭的恒星散发出不祥的红光。

  纪怜淮穿上轻便的模拟宇航服,进入舱体。西园寺导演通过内部通讯引导她感受孤独:“这是抵达前的平静期,例行检查已完成。你是这片死寂星域中唯一的意识体。”纪怜淮关闭非必要灯光,只留仪表盘微光,调整呼吸,尝试融入角色环境。

  随后进行与“辉”的通讯戏排练。饰演“辉”的男演员经验丰富,很快进入状态。西园寺导演对细节要求严苛,一句“探测到异常能量波动”的台词,重拍了十五遍,直到纪怜淮的语气既保持专业汇报的冷静,又透露出极细微的、被触动了相似记忆的迟疑感。导演指出,这种迟疑需要通过喉部肌肉的轻微紧绷和眨眼频率的细微变化来体现。

  午休在基地餐厅。餐食是定制营养餐。西园寺导演和大家聊起早期默片时代演员如何用肢体表达复杂情绪,气氛稍缓。徐觅和摄影指导讨论下午独角戏的光影方案,计划用侧顶光强化纪怜淮脸部的轮廓和阴影,以表现内心挣扎。

  下午排练“星”产生幻觉的独角戏。技术团队在星景投影中极短暂地插入了基于“悲恸的献祭者”数据生成的、扭曲的古老仪式动态碎片,配合低频次声波。第一次尝试时,纪怜淮看到那些闪烁的影像,听到低沉吟响,确实感到一阵心悸和眩晕,她本能地后缩,眼神慌乱,手指紧紧抓住座椅扶手。

  导演没有喊停,她凭借意志力,演绎出角色强行镇定、自我质疑、最终依靠专业训练恢复的过程。结束后,她内衣已被汗水湿透,太阳穴突突直跳。

  傍晚回到房间,纪怜淮泡澡放松。郁尧通讯接入,报告今日转移路线清洁,基地外围监控未发现异常。王越泽简报基地内网安全,未发现渗透迹象。然而,就在她准备休息时,那封标题为“星骸低语”的邮件出现在她的私人加密邮箱。发件地址经过多层匿名跳转,内容只有那句“凝视深渊过久,深渊亦将回以凝视。”邮件没有任何可追踪元素。纪怜淮心中一凛,立刻截图加密保存后彻底删除。知道这个邮箱的人极少,泄密可能来自核心圈层,这让她感到寒意。

  接下来的几天,排练进入高强度阶段。基地的虚拟预演系统发挥了巨大作用。技术团队搭建了“墓碑”星球表面的数字模型,纪怜淮穿着动作捕捉服,在绿幕前的实体道具,如模拟岩石和遗迹碎片间行走,头盔显示器实时反馈出合成后的外星地貌,帮助她精准定位和表演。一场“星”在强磁场干扰下艰难前行的戏,排练了二十多次,直到她的步伐既显出环境的艰难,又保持科学家的严谨观察姿态。

  徐觅的工作量也大增。她需要协调摄影、灯光、特效等多个部门,确保虚拟预演捕捉到的表演细节能与后期制作无缝衔接。她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标记系统,用于记录纪怜淮每个镜头的情绪转折点和肢体语言特征,以便后期精细调整。她还经常与西园寺导演讨论剪辑节奏,比如“星”发现关键证据时的面部特写,应该持续3.2秒还是3.5秒,以最大化情感冲击力。

  基地的生活规律且封闭。每日作息严格,有专门的体能教练指导纪怜淮进行核心力量训练,以应对长时间穿戴动作捕捉服和拍摄可能需要的体力消耗。饮食由营养师严格控制,保证最佳身体状态。休息时间,大家偶尔在公共休息区喝咖啡交流,但话题多围绕工作。纪怜淮感到一种与世隔绝的专注,但也伴随着无形的压力。

  关于那封匿名邮件和排练平台的轻微异常晃动,纪怜淮并未声张,但保持了最高警惕。她私下与郁尧和王越泽建立了更频繁的加密通讯。郁尧动用基石厅资源,开始对极少数知晓纪怜淮私人邮箱的核心人员进行极其隐蔽的背景复查。王越泽则加强了对基地内部网络流量的实时监控,并设置了一些诱饵陷阱,试图捕捉可能的内部窥探行为。

  几天后,排练进入一场高难度的情感爆发戏。“星”在破译部分记忆烙印后,意识到自身文明与消亡文明面临相似困境,产生巨大的共情和绝望。这场戏需要纪怜淮在极度压抑后,爆发出强烈的情绪,但又要控制在符合角色性格的范围内。排练时,她数次因投入过深而哽咽失声,需要时间平复。西园寺导演耐心引导,帮助她找到情绪释放的阀门和节制点。

  就在这场关键排练进行时,发生了一个意外插曲。当时纪怜淮正沉浸在角色情绪中,摄影棚内模拟外星风暴的灯光和音效达到高潮。突然,她佩戴的、与虚拟场景联动的头盔显示器出现了一瞬间的剧烈闪烁和图像扭曲,仿佛受到强电磁干扰,同时耳边传来一声尖锐的爆音。这突如其来的技术故障瞬间打断了她的表演,也让她心惊肉跳:这远超之前那轻微的晃动感。

  技术团队立刻中断排练,紧急检查系统。初步排查显示,是负责渲染头盔显示器画面的其中一台图形服务器出现了短暂的、原因不明的过载,导致数据流中断。基地技术主管向导演和纪怜淮道歉,承诺会彻底检修。但纪怜淮心中的疑虑更深了。一次是偶然,两次接连发生,而且都涉及她直接使用的、关乎安全的设备,这很难用巧合解释。

  她立刻通过加密通道联系了王越泽。王越泽远程接入基地技术日志,分析后反馈:服务器过载的时间点非常精准,正好在纪怜淮情绪最饱满、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干扰源在系统内部,但具体触发机制不明,像是某种智能化的、针对特定条件的干扰程序。他提醒纪怜淮,这可能是更高明的手段,意在干扰她的状态,甚至可能是在测试她的反应和基地的安防漏洞。

  西园寺导演得知初步技术结论后,面色凝重。他召集了基地安全负责人、技术主管和核心创作团队开了一个紧急短会。导演强调,艺术创作需要绝对的安全保障,要求基地方面对所有涉及演员安全的设备进行彻查,并加强技术操作流程的监督与复核。他也安慰纪怜淮,但眼神中透露出对潜在干扰源的担忧。会议决定,未来几天排练,所有关键系统启动双备份模式,并安排专职技术人员在排练时实时监控系统状态。

  这个意外事件给紧张的排练蒙上了更深的阴影。纪怜淮努力不让它影响表演,但那种被窥视、被针对的感觉愈发强烈。她开始在排练间隙,更加留意周围的工作人员,观察是否有任何可疑的注视或行为。基地内部的气氛也悄然变得有些微妙,信任感受到了考验。

  为了缓解压力,也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纪怜淮向导演申请,在非排练时间,允许她独自待在“默示者号”舱段模型里。获得同意后,她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关闭大部分灯光,只留一点微光,坐在驾驶位上,看着窗外投影的静谧星海。她尝试真正地“成为”星,思考她的孤独,她的使命,她的恐惧与坚韧。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虽然带来心理负担,但也让她对角色的把握更加深刻和内在。

  与此同时,郁尧那边的背景复查有了初步进展。基石厅内部人员排查完毕,未发现异常。西园寺团队中的那位对外联络助理,背景看似干净,但郁尧的人发现他近期有一个未申报的、与某个境外文化基金会的短暂接触记录,该基金会背景复杂,与多个国际艺术品交易灰色地带有关联。这条线索非常微弱,不足以采取行动,但引起了高度关注。郁尧建议西园寺导演以工作调整为由,暂时将该助理调离核心岗位,观察反应。导演采纳了建议。

  数日后,一场重要的、需要精密配合的特效镜头排练到来。这场戏是“星”在遗迹中发现关键能量核心,需要完成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排练涉及预先编程的机械臂运动、灯光变化和投影特效的精确同步。在最后一次全要素联排时,纪怜淮严格按照指令操作,一切顺利。然而,就在她即将触碰到模拟能量核心的瞬间,负责操控模拟核心升降的机械臂突然发生非程序设定的、极其轻微的向下顿挫,比预定位置低了约两厘米!虽然幅度很小,且纪怜淮反应敏捷没有受伤,但这一异常再次让所有人心头一紧。

  技术团队立刻停机检查。这次故障更加诡异,程序日志显示指令正常,但机械臂的伺服电机在那一刻收到了一个微弱的、来源不明的反向扭矩信号,导致动作偏差。基地技术主管脸色发白,承认这超出了普通故障范畴,可能是更高级别的系统渗透或硬件层面的恶意篡改。基地安全级别被提升至最高,并邀请外部网络安全专家进驻审计。

  连续的“意外”让所有人都明白,威胁并非想象,而是已经渗透到了这个看似坚固的堡垒内部,并且手段越来越高明,目标直指纪怜淮和排练过程本身。创作氛围受到了严重干扰。西园寺导演在与纪怜淮和徐觅私下沟通时,坚定地表示排练必须继续,但安全将是首要前提。他们调整了计划,减少了复杂特效的联排,更多依靠虚拟预演和分镜脚本进行细节打磨。

  纪怜淮在巨大的压力下,反而激发出更强的韧性。她将这种不安和警惕感,部分转化为了“星”在危机四伏的未知环境中应有的警觉状态,使得表演在某些时刻更具真实的说服力。但她清楚,这绝非长久之计。她与郁尧、王越泽的沟通更加频繁,几乎每天都会交换信息,试图找出潜藏对手的蛛丝马迹。

  王越泽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利用下一次可能发生的“意外”,设置一个反向追踪的陷阱。他计划在关键设备上植入一个高度隐蔽的监控程序,一旦检测到异常信号,会尝试反向锁定来源,并释放一个伪装成系统错误信息的追踪代码。这个方案有风险,可能打草惊蛇,但也可能是打破僵局的唯一方法。纪怜淮和郁尧经过慎重考虑,同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配合王越泽尝试一次。

  就在他们精心布置陷阱,紧张地等待下一次“意外”发生时,基地外部监控系统捕捉到了一个短暂而可疑的信号源。信号来自基地上方丘陵地带的一个废弃气象站,持续时间极短,内容加密,但能量特征与之前试图渗透酒店网络的数据流有相似之处。安保人员迅速前往搜查,但到达时已人去楼空,只留下一些难以追踪的电子设备残留痕迹。

  这一发现证实了对手不仅在内部有手段,在外部也有策应,并且行动极其谨慎。基地的安保半径被再次扩大,巡逻频率增加。纪怜淮感到,一张无形的网正在缓缓收紧,而她和《星骸之语》项目,正是网中央的目标。排练仍在继续,但每一步都如同在雷区中行走,需要万分小心。她知道,真正的较量,或许才刚刚开始。

  王越泽提出的反向追踪陷阱方案,在团队内部引发了深入的讨论和谨慎的评估。西园寺导演立即召集了一个仅限于核心成员的机密会议,地点设在“星之庵”内经过额外电磁屏蔽处理的密室。除了在场的纪怜淮、徐觅、冰见薰和基地安全主管山田先生,郁尧和王越泽通过多重加密的卫星链路接入。

  王越泽在屏幕上展示了复杂的网络拓扑图和代码流程图,详细解释了他的构想:“异常信号的特征已被记录。我设计了一个高仿真的诱饵进程,将其嵌入控制机械臂和核心投影渲染的服务器系统底层。这个进程会模拟正常的系统日志服务,但内含一个隐蔽的触发器和追踪模块。”他指向几个关键节点,“一旦检测到与之前攻击模式吻合的微秒级指令偏移或数据包注入,触发器会激活。它不会立即阻断攻击,那会打草惊蛇。它允许攻击代码执行到足以暴露其意图和路径的阶段,同时,追踪模块会像寄生虫一样附着在攻击数据流上,尝试反向穿透对方的防火墙,定位信号源,并尽可能窃取终端识别信息。”

  他坦诚了风险:“对方是高手。他们可能有反制措施,甚至可能预判了我们的陷阱,准备进行反向渗透或发动更剧烈的破坏。最坏的情况是导致系统崩溃,硬件受损,甚至……对怜淮小姐造成直接人身威胁。”他的语气异常严肃。

  基地安全主管山田眉头紧锁,提出了对基地整体网络稳定性和排练安全协议的担忧,尤其是演员的人身安全是绝对红线。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西园寺导演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将目光投向纪怜淮:“怜淮,你是这个方案的关键。你的安全是第一位。你需要亲身处于风险中心,你的感受和判断至关重要。”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纪怜淮身上。她感到肩上的压力骤增,但并没有慌乱。她回想起“星”在剧本中面临未知风险时的抉择——基于理性评估后的必要冒险。她沉默了片刻,整理思绪,然后清晰地说道:

  “我理解风险。但我认为,继续被动等待未知的下一次‘意外’,可能风险更大。我同意尝试这个方案。”她话锋一转,提出了关键条件,“但是,安全措施必须升级到最高规格。我要求:第一,机械臂和所有联动设备必须加装物理隔离的紧急断电开关,由我本人和现场指定的安全员双人控制;第二,我的动作捕捉服需要集成实时的生命体征监测和自动应急脱离机制;第三,排练流程必须修改,将高风险环节隔离出来,缩短暴露时间;第四,现场必须配备专业的医疗支援。此外,”她看向王越泽和山田,“我需要技术团队和安保团队给我进行一次详细的方案推演和应急预案培训,确保我完全了解每一个环节和应对措施。”

  她的冷静、条理和对细节的把握,让在场的人都有些动容。郁尧在加密频道中表示支持,承诺基石厅将提供一切可能的技术后援,并准备好应急响应小队待命。山田见纪怜淮态度坚决且考虑周全,也表示将全力配合,立即着手升级安全预案。

  经过数小时的激烈讨论和细节推敲,最终方案确定。陷阱的设置由王越泽远程指导基地最顶尖且背景经过郁尧团队双重核查的两名系统工程师在绝对保密下操作。排练时间定在三天后,留出充足时间进行技术准备、安全加固和人员培训。

  接下来的三天,基地表面平静,暗地里却紧锣密鼓。纪怜淮在常规排练之余,投入了大量时间接受安全培训。她与工程师一起熟悉机械臂的每一个关节和紧急制动原理,与安保人员演练各种突发情况下的撤离路线和自我保护动作,甚至学习了基础的生命体征监测设备读数判断。这种近乎实战的准备,虽然繁重,却奇异地让她对潜在危险有了更具体的掌控感,减轻了部分未知带来的焦虑。徐觅则配合调整了分镜脚本,将原定连续进行的复杂联动戏份拆解成几个独立的、风险可控的段落。

  排练日终于到来。这场戏是“星”在遗迹核心激活能量控制台的高潮片段,涉及机械臂精密操作、投影特效同步和演员的沉浸式表演。现场气氛凝重而专注。纪怜淮穿戴好特制的、加装了传感器和应急装置的动作捕捉服与头盔,再次确认了腰部和手腕上的紧急按钮触手可及。山田亲自在现场指挥,安保和医疗人员各就各位。控制室内,西园寺导演、徐觅、冰见薰紧盯着监控屏幕,王越泽则通过安全链路实时监控着系统底层数据流。

  前期的走位和对白拍摄顺利完成后,进入了最关键的机械臂联动环节。纪怜淮深吸一口气,向控制室发出准备就绪的信号。导演沉稳的声音透过耳机传来:“各部门最终确认。安全链检查完毕。怜淮,放松,相信准备,按计划进行。”

  “默示者号”舱体内,灯光暗下,只留下操作界面的微光和窗外虚拟星海的幽暗背景。机械臂低沉地启动,按照纪怜淮的指令,缓缓移向悬浮的模拟能量晶石。她的手指在虚拟控制板上稳定滑动,目光紧盯着机械臂末端的夹具。一切都按预演进行。

  就在夹具即将合拢触碰晶石的刹那纪怜淮敏锐地察觉到,头盔显示器边缘一个极不起眼的系统状态指示符,极其短暂地闪烁了一下黄色。几乎同时,她操控动作捕捉服的手臂感到一丝非预期的阻力反馈,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试图带偏她的动作轨迹。

  陷阱被触发了!

  纪怜淮心脏猛地一缩,但训练有素的肌肉记忆让她瞬间压下了本能的反抗冲动,而是顺势微调力道,保持着既定操作,让机械臂继续完成夹取动作,稳稳地钳住了晶石。整个过程在外人看来天衣无缝。

  与此同时,她用平静无波的语调通过麦克风报告:“控制室,报告系统状态。”这是启动应急预案的暗号。

  耳机里立刻传来技术负责人紧张但克制的声音:“主系统读数正常,但底层日志监控捕捉到异常数据包。特征匹配,路径追踪已启动!”

  王越泽的声音几乎同时切入加密频道:“确认攻击!信号模式匹配,追踪程序已激活附着。对方正在尝试注入伪装指令……等等,他们在数据包内层嵌入了自毁模块,很狡猾……正在尝试破解剥离!”

  现场气氛瞬间绷紧。纪怜淮不敢有丝毫松懈,她控制着机械臂,将晶石平稳地移向控制台凹槽。她能感觉到山田和安保员的视线紧紧锁定着自己和机械臂。每一步都如同走在刀刃上。

  晶石成功嵌入凹槽。按照程序,接下来应是投影系统模拟能量爆发的辉煌景象。然而,预想中的光芒并未出现。整个舱体内的照明系统反而猛地一暗,近乎全黑!紧接着,在纪怜淮正前方的环形主投影幕上,毫无征兆地闪现出一幅清晰却只持续了约0.3秒的静态图像。

  那不再是虚拟特效,而是一张真实的、略显模糊的考古现场照片局部!可以看到斑驳的岩壁和某种非地球风格的残破石刻的一角,以及一只戴着标准考古作业白色手套正在小心翼翼清理石刻纹理的手。图像的右下角,有一个用荧光标记的清晰符号——正是那个双手捧起光球的简化图案,与“悲恸的献祭者”雕像形态惊人相似!

  图像一闪即逝,舱内灯光恢复,投影也切换回了正常的能量流动动画,仿佛刚才的惊悚插曲从未发生。

  但控制室已经炸锅。“图像是强行注入的!绕过了好几个安全校验!”技术员惊呼。

  王越泽语速飞快:“追踪程序成功跟随信号跳转了三层肉鸡服务器,最后信号源消失在……新江户城港区第三区的公共数据交换中心!图像来源正在分析增强!”

  纪怜淮强压住狂跳的心脏,按照预案,坚持完成了剩下的表演动作,直到导演喊“卡”。排练中止。她感到后背已被冷汗浸湿,双腿有些发软。徐觅和工作人员立刻围上来,确认她的状况。

  后续分析很快有了结果。王越泽成功捕获了部分攻击代码的碎片和信号路径,虽然最终源头被掩盖,但确认了攻击的复杂性和针对性。增强后的图像显示,那只手套和石刻风格不属于任何已知的官方考古活动,荧光符号与“遗物会”的疑似标志高度吻合。对方此举,既是示威,展示其渗透能力,也可能是在传递某种信息——他们也在进行类似的“星骸”探寻,并且,他们知道纪怜淮他们在做什么。

  这次事件,虽然凭借准备充分避免了物理伤害,但其心理冲击和揭示出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冲突的性质改变了,从隐蔽的破坏转向了更具挑衅性的、带有信息传递意味的接触。

  西园寺导演当机立断,暂停所有高风险实体特效排练,转向纯虚拟环境下的文戏打磨和角色深度挖掘。同时,他要求郁尧和王越泽团队全力分析新获取的线索,并联合基地安保,对内部人员进行更严格的二次审查。

  当晚,纪怜淮疲惫却无眠。幽稷在她识海中发出带着一丝玩味的意念波动:“有趣,居然以这种方式对话。那符号凝聚的怨恸与渴望,隔着时空都能感知,你们卷入的,恐怕不止是争夺死物,更像是不同道统对逝者遗泽处置权的纷争。”

  幽稷的话点醒了纪怜淮,这或许不仅仅是利益争夺,更可能是理念的冲突——西园寺导演试图通过艺术理解与共情来化解“星骸”承载的悲伤,而另一方“遗物会”则可能想利用或控制这种力量。

  这让她对“星”这个角色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她不仅是探索者,也可能是在两种对待历史伤痕的态度之间徘徊的关键人物。
  http://www.yqzw5.cc/yq31652/1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