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提前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沈淮让谢不二把东西搬进堂屋,然后逐一介绍。

  都是京城的东西,大家都觉得很新鲜,很高大上。

  当林氏和黄氏戴上金镯子的那一瞬间,笑容跟花儿一样灿烂!

  “三郎有心了。”林氏笑的皱纹炸花,“这么大的金镯子,不便宜吧?”

  沈淮说,“奶奶放心,价格在我的承受范围之内,你不用担心我买了镯子没饭吃。”

  “奶奶知道你会挣钱,只是你一个人在京城闯荡不容易,得留着银钱傍身。

  你之前寄回来的金镯子,够戴了,奶奶老了,这些身外之物,有一两个撑场面就够了。”

  黄氏接着说道,“你奶奶说的对,你前前后后寄回来不少镯子首饰,够我们戴的了,下次不用破费买金镯子了。

  你一个人在外边也不容易,得留着银钱傍身,要不攒着留给你媳妇也行。

  我们天天在村里,戴个金镯子去赶集也不方便。”

  “娘和奶奶说的有道理。”沈淮没有反驳两人的话,继续说道,“不过我现在做官了,该有的体面还是不能少的。

  在家里你们想戴就戴,不想戴就不戴,到了外面,必须保持体面。

  给你们的布料千万别舍不得用,给你们的镯子头饰,也要偶尔戴戴。

  这些东西,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三郎说的对,该省的就省,该体面的也要体面起来,不然我们费劲供三郎读书还有什么意义?”

  沈继业一边说,一边试穿沈淮从京城特别定制的服饰,包括玉冠和腰带。

  衣料是绸缎的,发冠是玉制的,腰带绣着云纹镶嵌玉片,一看就很气派。

  “你们看,我这身如何?”沈继业开心的在众人面前转来转去。

  沈杏给足肯定,“非常气派,一看就像富贵人家的老爷。”

  “哈哈……”沈继业笑得合不拢嘴,“三郎高中状元,又授了官身,唤我一声老爷没毛病。”

  “不错不错!”沈七刀也很满意身上的衣服,觉得自己的气质瞬间就提上去了。

  “爷爷这么穿,看起来很威风!”沈淮不吝夸赞。

  沈七刀立即开怀大笑。

  觉得这辈子都值了!

  孙子考中状元,又有孝心,没什么比这个更美的事了。

  给沈杏的是一套黄金头面,款式相对简约。

  沈杏戴上去之后,觉得自己比以前美多了。

  除了这些,还有好几匹好布料、茗茶名酒和书籍。

  其中书籍最为珍贵的,是沈淮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带回来的。

  书籍可以传承,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是个好东西!

  能兴旺族人!

  沈淮希望族里出人才。

  “爷爷,这次归乡祭祖,朝廷给我批了三个月的假期,刨除来回的时间,我最多在家呆半个月,九月初要回京上值。

  明天忙完了,你跟奶奶还有爹娘商量一下,哪天办进士宴比较合适。”

  虽然谢侍讲说过,可以延迟到十月份归京,只是老师已经点明其中的利害,沈淮觉得,还是提前回去比较好。

  早点回去上值,早点融入状态。

  黄氏听言,下意识看向沈杏。

  沈杏挤出笑容,“没事的,上值要紧!三郎如今是朝廷命官了,可不能因为这个吃了挂落。”

  只有三郎好了,她们才会跟着好!

  毕竟,做生意也是讲究身份和背景的。

  若非三郎没有拜师,兴州和南元郡的生意,怕是没那么顺利。

  沈淮听了沈杏的话,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二姐,的婚期定下来了吗?”

  “定下来了,是十月初三。”沈杏说,“姐夫从京城回来的时候跟我们说,若是到六月还没收到你的信,就让我们看着办。

  我们没收到你的信,便以为你没有假期,到了七月初六,爷爷和爹就去赵家商量婚期了。

  日子定在十月初十。”

  改期的话,沈淮说不出口,可若是错过了二姐的大婚,他又觉得遗憾。

  “二姐,我……”

  “三郎不用自责。”沈杏打断沈淮的话,“你考中进士,当了大官,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报答。

  大婚那天,你不在的话,确实会有点小遗憾,但我更希望你有个好前程。”

  大家也只会遗憾,状元郎为什么那么快回京。

  沈淮心里沉甸甸的,总觉得亏欠家里太多。

  黄氏是希望沈淮能参加沈杏的大婚的,于是提议道,“要不……把婚期提前到月底?

  半个月的时间,应该来得及。”

  沈继业有些迟疑,“时间是来得及,就是有些仓促。”

  婚期提前,有些委屈女儿,若是不提前,儿子又没法参加。

  “仓促点倒是没什么,就怕没有吉日。”沈杏说。

  沈七刀立马翻开黄历,按照赵三斤和沈杏的八字去找。

  林氏见他找了许久没动静,催促道,“看得怎么样了?月底那几天有好日子吗?”

  沈七刀正好看到一个吉日,“有一个,是月底的最后一天。”

  “那就定在月底。”沈杏决定道,“爷爷,你再看看办进士宴的日子,看好了,到时候一起下帖子。”

  至于赵家是否同意改期,沈杏完全不担心。

  她相信,赵家比她更希望在大婚上看到三郎。

  沈七刀继续找日子,“后天适合祭祖,祭祀后的第三天,适合办状元及第宴。

  再过七天,办杏丫头的婚宴,时间完全来得及。”

  沈淮还是觉得婚期有些赶,“爷爷,提前这么多天,会不会太赶了?”

  太赶的话,有些东西来不及准备,缺这少那的,终究不完美。

  也委屈了二姐。

  这是一辈子的大事,匆匆忙忙的,他担心二姐会留下遗憾。

  “只要银子到位,别说半个月,三天都能搞定。”沈杏底气十足,“三郎就放心吧,该有的流程一样不会少。”

  “我是担心时间太赶了,细节不到位,委屈了二姐。”

  “你在我便不委屈。”

  沈淮笑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沈家的执行力一向不错。

  第二天,沈七刀和沈继业立马召集族人,商量祭祖事宜。

  沈淮则是跟着沈杏去了作坊。

  如今的沈家作坊,扩建了酒坊和醋坊,缓坡旁边的两座山头也被沈家买了下来。

  两年前,沈家花五十两买翠花爹的酿酒技术,并将桃仙醉(桃子酒)外包给翠花酿。

  沈家一共有十二种酒类。

  其中梨花白和青柚凝最好卖,外包给翠花,主要是翠花酿酒技术比他爹还要好一丢丢。

  至于她弟弟翠果,完全没继承到,就连豆腐都做不好。

  翠花爹没办法,只好给翠花招上门女婿。

  现在翠果有了儿子,翠花爹想培养孙子,一边防着女婿偷师。

  目前沈家酿酒最好的是沈河,酿酒这块他负责,两位族叔给他打下手。

  醋坊由刘达掌柜打理。

  这人是沈淮当年去京城时,沈继业和沈七刀去郡城买回来的。

  他媳妇负责厨房事务。

  能力很不错,许多事情都是他一手操办的。

  沈淮跟他聊了一会儿,才知道,家里的醋,不止卖给染坊,还卖到酒楼食肆去。

  醋渣的利用率,更是高达百分之五十,增加不少创收。

  比如醋渣磨成粉,添加艾草制成的驱蚊香线,很受老百姓欢迎。

  添加薄荷制成的清新剂,同样卖得不错。

  主要是价格便宜。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醋渣沤成的肥料,还能低价卖给地主。

  主打一个彻底利用,发挥最大价值。

  逛完作坊,沈淮去了缓坡。

  缓坡的桂花树郁郁葱葱,枝头的花苞散发出浓郁的味道。

  树下或者大石头上,放置着蜂箱。

  后面的两座山,全部种草果,山脚则是种了不少花。

  “三郎你知道吗,自从你去了国子监,咱家种的菖蒲身价都涨了。

  原本卖六文一株,现在能卖到六十文,若是盆栽,价格还能翻上一翻呢。”

  说起这个,沈杏就很高兴,“姐夫朋友多,给我们介绍了不少生意。”

  “大姐的铺子,生意如何?”沈淮问。

  “挺不错的,小月芽天天往铺子跑,把自己都吃胖了。”

  想到小月芽白白嫩嫩,肉嘟嘟的样子,沈淮嘴角抑制不住的往上扬。

  原来是个小吃货!

  “对了,前两天刚收了一茬蜂蜜,正好留给你带回京城。”沈杏说,“蜂蜜是好东西,送给上峰或者谢大人他们,也不会显得寒酸。

  准备入秋了,喝蜂蜜水可生津润燥。”

  沈淮点点头。

  这次回来,他发现二姐变了。

  怎么说呢,以往这种事情,都是大姐交代的,如今大姐嫁人了,这事就变成了二姐。

  但是,丝毫没有违和感!

  “要去田里看看吗?”沈杏看向沈淮,“你以前去看的那块荒田和山头,爷爷全部买下来了,并划三十亩为族田。

  去年请人在山上种了果树,田里种了一茬豆子和一茬油菜。

  明年开始种旱稻。

  咱家的果渣沤出来的肥,肥力挺不错的,再养一两年,就跟普通田没区别了。”

  姐弟俩一边聊天一边往岔路方向的田走去。

  印象中,这里是一大片荒田,只有岔路口的一小块有人种豆子,山上也是光秃秃的,几乎没有树木,溪水都断流了。

  如今看去,一片绿色。

  山上的树苗不高,长势却很好,田里种有不少菜。

  看上去一片生机。

  “花了不少钱吧!”沈淮语气肯定。

  “请了五六十人,搞了将近三个月。”沈杏说,“叔公知道我们买了这片地,愁得睡不着。”

  主要是没水!

  种果树都费劲,更别提种菜种水稻了。

  好在去年雨水多,种下的果树活下七八成,溪水也开始有点水了。

  “山顶种的是什么?”沈淮见树苗不一样,问道。

  “是枣树。”沈杏看着对面的山顶,“枣树耐旱,根系又强,种在山顶不仅能保护土壤,还能收枣,一举两得。”

  “爹的主意!”

  沈杏点点头。

  山顶种枣树,中间种桃树梨树,山脚种柏树。

  两人转了一圈就回去了。

  路上,沈淮问,“赵三斤是爷爷相中的?”

  沈杏轻轻点头,“爷爷说赵三斤勤快能干,人也没什么心眼,适合做上门女婿。”

  提起未婚夫,沈杏没有半点羞涩。

  “那二姐自己的想法呢?”

  “我是要做家主的人,合适就行。”沈杏说,“若是嫁人,肯定要相个举人,聘夫的话,还是找个老实点的。

  太聪明了,我怕他会侵占咱们的家业。”

  不得不说,沈杏觉悟很高。

  “爷爷说,你做官了,家里的生意就不扩张了,怕影响你的官声。

  不如多买点荒山,栽桐油树种草果来得实在。

  将来我的孩子,若是像你一样,也是个读书的料,我也不能老是往兴州跑,得找个得力的大管事帮忙跑腿才行。”

  “不愧是爷爷,想的就是长远。”沈淮笑,“我名下可减免三千五百亩的田税,除去京城的一千五百五亩,县城的一百亩,还有家里的四十亩,族田的三十亩,还能再添一千多亩。

  附近村寨没什么好田,可以到县城买,到时候连个庄子,请人专门打理。”

  说起这个,沈杏不得不提,“县城的田,这两年都是请族舅那边种的。

  他们干活挺利索的,就是吧,二舅这个人有点那个啥,久不久得敲打一番才老实,不然天天往外吹牛。”

  黄达海什么样,沈淮不想多言。

  干脆问别的,“这两年,外公外婆身体如何?”

  “都挺好的,大表哥开了食肆,大表姐卖黄芽菜,两家都建了青砖瓦房,外公外婆帮忙看孩子。

  大侄子去年进了丙班,学习挺刻苦的。

  桃花天赋不错,跟我学了一段时间,已经会打算盘了。

  大表姐说,要是家里有钱,都想学大户人家请个女西席回来教桃花。

  这孩子很灵活,脑袋瓜子比她弟弟聪明多了。”

  “大表姐家的二郎也去学堂了?”

  “去了,坐不住,到现在三字经都背不全。”

  聊着聊着,快到到家了。

  姐弟俩一边吃午饭,一边聊着琐事。

  到了晚上,沈四爷、沈继亮、沈江、几位叔公,还有刚散学的沈杨、沈林、沈行福沈行义等人,聚集沈家。
  http://www.yqzw5.cc/yq24649/43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