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 >第290章 初游“扇子之乡”鄣吴镇(三)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90章 初游“扇子之乡”鄣吴镇(三)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走着走着,我发现河边的一处展示区摆放着各种矿物质,每一块矿物质旁边都贴着标签,详细介绍了它的名称、产地以及医药作用。

  有能清热解毒的石膏,有可安神助眠的方解石,还有能活血化瘀的赤铁矿…… 我一边看一边惊叹,没想到这些看似普通的石头,竟然还有这么多医药功效。

  当看到一块棕红色的矿物质时,他眼前一亮,标签上写着 “氧化铁(磁粉),可入药,有镇静安神之效”,而这种氧化铁(磁粉),正是他们工厂生产的产品之一。

  我既惊喜又自豪,赶紧拿出手机,对着这块氧化铁(磁粉)和旁边的标签拍了照片和视频,想回去和同事们分享这个意外的发现。

  可谁能想到,后来在将这些照片和视频导入电脑储存时,因为操作失误,竟然全都找不到了,这也成了他此次乌镇之行的一大遗憾。

  虽然丢了照片和视频,但河边的风景与风土民情仍让我心情愉悦。

  他沿着河岸慢慢走着,欣赏着两岸的建筑,木门窗、木屋架,青砖小瓦,每一处细节都透着江南民居的特色,尤其是一幢典型的清代江南朴通民居,白墙黛瓦,屋檐下还挂着老式的灯笼,门前摆放着两盆绿植,充满了生活气息。

  偶尔能看到居民坐在自家门口的石阶上,摇着蒲扇,聊着家常,脸上满是惬意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乌镇悠闲自在的生活节奏。

  逛完河边,我便朝着茅盾故居的方向走去。

  茅盾故居位于东栅,坐落在观前街和新华路的交汇处,面街向南,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

  我跨进故居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厅里摆放的一尊茅盾半身铜像。铜像中的茅盾手握钢笔,眉头微蹙,眼神深邃而睿智,仿佛正沉浸在思考中,构思着新的文学作品。

  我站在铜像前,不禁想起郭沫若对茅盾的评价:“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眼前的铜像,不正是这句话的生动写照吗?

  他凝视着铜像,心中满是敬佩,仿佛能感受到茅盾先生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也能体会到他用文字记录时代、反映社会的责任感。

  我在门厅里停留了许久,才慢慢走进故居的其他房间。房间里保留着茅盾先生生前的生活痕迹,有他用过的书桌、书架,有他收藏的书籍、手稿,还有一些老照片,记录着他的生平经历。

  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诉说着茅盾先生与乌镇的深厚情感,也让我对这位文学大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从立志书院的朱门中走出,脚步不自觉地在观前街的青石板上停驻。

  指尖似乎还残留着书院内古籍纸张的粗糙质感,耳畔仿佛仍回响着千年前学子们的朗朗书声。

  抬头望向街巷两侧的白墙黛瓦,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在墙面投下斑驳的光影,恍惚间,竟像是时光在乌镇的肌肤上留下的细碎印记。

  这一刻,关于乌镇的诸多思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回溯千年,昭明太子曾在此结庐读书,手不释卷的身影或许就出现在这条街巷的某个角落,他批注的典籍、留下的墨宝,为乌镇埋下了文化的种子;

  百年之后,茅盾先生又在此发奋苦读,观前街的市井烟火、太湖运河的潺潺流水,都成了他笔下最鲜活的素材,《春蚕》里的蚕农、《林家铺子》里的掌柜,皆是乌镇人生活的缩影。

  在这千百年来的文化长卷中,书籍无疑是乌镇的灵魂所在。

  它像一条坚韧的丝线,将昭明太子的治学精神、茅盾先生的文学情怀,以及无数文人墨客在乌镇留下的痕迹串联起来,让乌镇不再只是一座江南水乡古镇,更成为一座承载着文化记忆的精神地标。

  唯有书籍,能将乌镇身上流过的岁月印记永久留存。

  无论是昭明太子编撰《昭明文选》时的专注,还是茅盾先生创作时的沉思;

  无论是古时书院里的学术争鸣,还是现代文人对乌镇的深情描摹,都被一一记录在书页之中。

  当后人翻开这些书籍,便能穿越时空,触摸到乌镇不同时代的脉搏,感受到它独特的文化气息。也唯有书籍,能成为无数文化人前来拜谒的精神寄托。

  他们怀着对文化的敬畏、对先贤的敬仰来到乌镇,在书院的古籍中追寻前人的足迹,在茅盾故居的文字里感受文学的力量,而书籍,便是连接他们与乌镇精神内核的桥梁。

  目光转向不远处的太湖运河,河水依旧缓缓流淌,如一条碧绿的丝带,缠绕着乌镇。

  这条充满诗意与灵气的河流,不仅滋养了乌镇的土地,更孕育了无数杰出人才。

  艺术巨匠吴昌硕的笔墨间,或许藏着运河水的温润;

  文学巨匠茅盾的文字里,定然有着运河畔的烟火气。河水潺潺,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人杰地灵,也让王良深深沉醉其中。

  他站在岸边,望着河面上缓缓划过的乌篷船,听着船桨搅动河水的声响,感受着乌镇独有的魅力,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眷恋。

  他多想再停留片刻,去细细品味乌镇的每一处风景,去探寻它更多的文化故事。

  然而,行程终究有限,我不得不带着复杂的心情准备离去。

  遗憾如同细密的蛛网,轻轻缠绕在心头 —— 因疫情影响,他未能走进扇子展览馆,错失了欣赏乌镇各式精美扇子的机会,那些或许绣着江南山水、或许绘着花鸟鱼虫的扇子,只能在想象中勾勒模样;

  他也未能踏入剑展馆,无法亲眼目睹那些可能承载着历史故事的古剑,感受它们身上的岁月沧桑。但更多的,是心中难以抑制的敬意。

  这份敬意,源于对茅盾先生这样的文学巨匠的尊崇,是他用文字记录时代、传递力量,让乌镇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

  这份敬意,也源于对乌镇千年文化底蕴的赞叹,是这片土地孕育了如此深厚的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怀着这份遗憾与敬意,我踏上了返回工厂的路途。车窗外的乌镇渐渐远去,白墙黛瓦的身影逐渐模糊,但乌镇的书香、运河的诗意,以及那份对文化的敬畏与眷恋,却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成为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

  我知道,未来若有机会,定要再次来到乌镇,弥补此次的遗憾,更深入地感受这座古镇的独特魅力。

  写下了:《扇子》

  扇子煽动着热浪

  阳光在微风中荡漾

  它为燥热的心

  送来丝丝清凉

  扇子一来一回

  翻阅着岁月的故事

  再一开一合

  诉说着过去和将来

  扇子的动与静

  是举止与形象的结合

  握住扇子才能把好机会

  让生活充满宁静的幽香

  工厂的生产车间里,机器仍在有条不紊地运转,反应釜的压力表指针稳定在标准区间,工人们按照操作规程熟练地进行着原料投放、参数监控等工作。

  根据最新的生产进度统计,预计本月十七号就能顺利完成既定的生产计划,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每一道工序都在按部就班推进,没有出现任何意外状况。

  这样的好消息让王良松了口气,紧绷了许久的神经终于可以稍稍放松。

  也正因如此,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愈发清晰 —— 在生产任务完成前的这段空闲时间里,他想去南浔古镇看看。
  http://www.yqzw5.cc/yq22154/2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