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 >第289章 初游“扇子之乡”鄣吴镇(二)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89章 初游“扇子之乡”鄣吴镇(二)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鄣吴镇的扇文化,要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

  最初,这里只有零星的小作坊,工匠们凭着一双巧手,将毛竹制成扇骨,再在扇面上描绘简单的图案,制作出朴素的工艺扇子。

  但谁也没想到,这小小的扇子竟能开启一段产业传奇。

  随着需求的增长,小作坊逐渐联合起来,开始进行分工协作:有人专门负责砍伐、处理毛竹,将其加工成粗细均匀、纹理美观的扇骨;

  有人专注于扇面绘画,从传统的山水、花鸟,到融入现代元素的创意图案,笔下的世界愈发丰富;

  还有人专门负责扇面制作与成品装配,将扇骨与扇面精准贴合,再装上精美的扇坠。

  一条完整的扇子生产流水线就此成型,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扇子的质量也愈发优良 —— 扇骨打磨得光滑细腻,握在手中温润舒适;扇面纸质坚韧,绘画色彩鲜艳持久。

  凭借着过硬的品质,鄣吴镇的扇子迅速打开了海外市场,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地,成了传递东方美学的文化使者。

  而鄣吴镇的名字,也藏着一段厚重的历史。

  这里地处郡治之南,古时曾被称为 “鄣南”。

  南宋初年,江苏淮安的吴姓族人因战乱南迁,最终选择在此定居。

  此后,吴姓家族不断繁衍发展,人丁兴旺,逐渐成为当地的大户人家,“鄣南吴家村” 的称呼便流传开来,俗称 “鄣吴村”,后来才正式改名为 “鄣吴镇”。

  随着扇子产业的蓬勃发展,与扇子相关的配套产业也应运而生 —— 有专门生产扇面纸张的工厂,有制作扇坠、扇盒的手工作坊,甚至还出现了以扇子文化为主题的展览馆、体验馆。

  游客们来到这里,不仅能购买到精美的扇子,还能亲手体验扇骨打磨、扇面绘画的乐趣,感受扇子制作的匠心。

  久而久之,“扇子之乡” 的称号便成了鄣吴镇最鲜明的名片,吸引着八方来客。

  如果说鄣吴镇以扇为魂,那浙江乌镇则以文为魄。

  这座被誉为 “中国传统嘉年华” 的江南水乡,是着名作家茅盾的故乡,而茅盾先生的几部代表作 ——《春蚕》《秋收》《林家铺子》,更是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江南水乡的生活片段,鲜活地呈现在了世人眼前。

  走进乌镇,仿佛踏入了一幅水墨画卷。

  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两旁是白墙黑瓦的古屋,屋檐下挂着红灯笼,随风轻轻摇曳。

  河水穿镇而过,乌篷船在水面上缓缓滑行,船桨搅动河水,泛起层层涟漪,倒映着两岸的房屋与树木,虚实交织,如梦似幻。

  茅盾故居就坐落在乌镇的东栅景区内,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民居,白墙黛瓦,木质结构的房屋透着古朴的气息。

  故居内,陈列着茅盾先生的手稿、书籍、照片等物品,墙上挂着他的生平介绍。

  站在故居的庭院里,仿佛能看到少年茅盾在此读书、写作的身影,能感受到他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而《春蚕》《秋收》《林家铺子》中描绘的场景,在乌镇仍能找到痕迹。

  在古镇的老街里,还能看到类似 “林家铺子” 的小店,木质的柜台、古朴的货架,店主坐在柜台后,慢悠悠地打理着生意,与书中描写的 “林家铺子” 有着几分相似。

  每到蚕桑季节,乌镇周边的乡村仍会重现《春蚕》中的景象:蚕农们忙着采摘桑叶,小心翼翼地喂养蚕宝宝,看着蚕宝宝从细小的蚁蚕长成雪白的蚕茧,脸上满是期待与喜悦。

  这些场景,不仅是对历史的复刻,更是乌镇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让读者在阅读文字时,能真切地感受到江南水乡的韵味,也让来到乌镇的游客,能亲身触摸到文学作品中的世界。

  无论是鄣吴镇的扇韵,还是乌镇的文魂,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传承着历史,承载着文化,吸引着人们去探寻、去感受,去聆听那些藏在岁月里的故事。

  车子缓缓驶入乌镇的地下停车场,刚停稳,我便迫不及待地推开车门。与许多需要购票进入的景区不同,这里是开放型游玩区域,少了几分商业化的拘谨,多了几分市井生活的自在。

  走出停车场,一阵带着江南水汽的微风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路途的疲惫,我整理了一下衣角,顺着指引牌,走进了一条古色古香的小巷。

  小巷的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温润,踩在上面,偶尔能听到鞋底与石板碰撞的轻响。

  两侧的店铺错落有致,门面大多保留着传统的木质结构,雕花的窗棂透着古朴的韵味。

  有的店铺门口挂满了五颜六色的香袋,绣着荷花、锦鲤、祥云等图案,香囊里装着艾草、薰衣草等香料,微风一吹,淡淡的香气便在街巷中弥漫开来,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挑选;

  还有的店铺专卖各类药材,玻璃柜里整齐地摆放着装着药材的玻璃瓶,标签上清晰地写着药材的名称与功效,老板坐在柜台后,熟练地为顾客称药、打包,动作麻利又专业。

  我的目光被左侧一家店铺吸引,门口挂着 “扇子展览馆” 的牌子,木质的门框上还雕着精致的扇面图案。

  我本想进去看看,感受一下乌镇的扇文化,可走近才发现,门上贴着一张 “因疫情暂停开放” 的通知,红色的字体在浅色的门板上格外显眼。

  我不禁有些遗憾,只能隔着玻璃往里面望了望,隐约能看到展柜里摆放的各式扇子,却无法近距离欣赏,只好无奈地摇摇头,继续往前走。

  每走几步,“方回春” 三个灰色的大字便映入眼帘,镶嵌在洁白的墙壁上,字体苍劲有力,透着岁月的厚重。

  我早有耳闻,“方回春” 是乌镇有名的老字号中医店,创建于 1649 年,算下来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店里,一楼是西药房,货架上摆满了各种药品,从常见的感冒药、消炎药,到包装精美的名贵滋补品,琳琅满目,分类整齐。

  柜台后的药师穿着白色的工作服,正耐心地为顾客讲解药品的用法用量,态度温和又专业。

  我在一楼逛了一圈,看到二楼有 “名医坐堂就诊” 的指示牌,不过他此次只是来游玩,并没有就诊的需求,便没有上去,只是站在楼梯口望了望,能看到二楼走廊里挂着一些中医相关的字画,透着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走出 “方回春”,一条宽广的河流出现在眼前,河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岸边的房屋与树木,偶尔有乌篷船从河面划过,船桨搅动河水,泛起层层涟漪,将倒映的景致揉成一幅流动的画。

  同行的人告诉我,这条河是太湖运河流经乌镇的一段,曾经是乌镇重要的交通水道,无数商船曾在这里往来穿梭,运送货物,也见证了乌镇的繁华。

  我沿着河岸向右走,右侧不远处便是剑展馆,可遗憾的是,和扇子展览馆一样,剑展馆也因疫情关闭了,门口同样贴着暂停开放的通知。我只好沿着河岸继续前行,欣赏河边的风景。
  http://www.yqzw5.cc/yq22154/2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