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金刚怒目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甲士忙道:“秦王大将吴伯当领兵一万,正猛攻南门。”

  “形势危急,还请长史莫要耽搁。”

  长史自无不应:“快,把他杀了,去府衙……”

  甲士拱手制止:“刺史有令,城中守军不足,让狱中囚犯协助,守御城门。”

  “是……”长史无奈,只能把刘七放了,充入军中。

  刘七逆来顺受,掩去眼中异色。

  南门外,吴伯当远眺钟离城,赞道:“倒是一座坚城。”

  郎将附和:“此城高垒深池,隔着淮河,与泗州遥遥相望。”

  “不过,斥候探知,城中守军不过千余人,不足为虑。”

  吴伯当颔首:“吩咐下去,让儿郎们加把劲,早些拿下此城,向大王献功。”

  “遵令!”

  这场攻城战,从午时开始,不过半个时辰,便宣告结束。

  “南门破了!”

  “快入城!”

  秦军士卒欢呼雀跃,潮水般涌入内城。

  吴伯当难掩惊讶:“竟如此顺利?”

  按他设想,少说也要数个时辰,才能攻入城中,没想到,这么快,便大功告成。

  正疑惑时,一名小校飞奔来报,城中一名僧兵,伙同狱囚,开门投降,才能如此之快破城。

  “此人姓甚名谁?”吴伯又惊又喜。

  小校忙道:“听闻,他名叫刘七,是大觉寺僧人。”

  吴伯当大笑一声:“叫他来见我!”

  “是!”

  城内,刘七一马当先,指引秦军将士杀入府衙。

  濠州刺史、长史负隅顽抗,皆死在乱刀之中。

  一名都尉笑道:“小子,你立下大功,吴将军要见你!”

  刘七神色平静,拱手道:“小僧乃出家之人,为这一城百姓着想,方才相助贵军。”

  “功劳于我无用,就此告辞!”

  丢下这话,他转身便走。

  众人面面相觑,皆是愕然。吴将军见他,必有重赏,这僧人竟完全不为所动,真不知脑袋里想些什么。

  刘七绕过街巷,辗转前往大觉寺。在此之前,他把马家娘子送回家中。

  伽蓝殿内,净明方丈盘坐佛像之下,低声道:“刘七,你可还俗了。”

  “还俗,为何?”刘七吃了一惊,“弟子未曾杀人,只是不得已,伤了些人。”

  净明方丈摇头:“你并无慧根,和我佛无缘,因此,你虽入寺八年,我也未给你取法号。”

  “大觉寺只是你暂时栖身之地,你的前程,在军中。”

  “军中?”刘七愕然,参军入伍,可免不了杀人。

  净明方丈淡笑:“我佛虽然慈悲,但也有金刚怒目之时。”

  “值此乱世,不杀些人,如何改朝换代?”

  刘七拧眉:“方丈既让弟子去参军,不知投靠何方?”

  “你早已做出选择,何必问我?”净明摆了摆手,“去吧,建功立业,封妻荫子,才是你心中真正所求。”

  刘七无奈,叩首道:“弟子虽去,方丈大恩,永不敢忘!”

  净明方丈端坐不动,受了他一礼。

  临行前,刘七忽然提起一事:“既入俗世,犹如新生,还请方丈赐名!”

  净明摇头:“既入俗世,你的名字,该由明君来取。”

  明君?刘七若有所思。

  拜别方丈,出了大觉寺,他迟疑片刻,终究迈步,前往城外秦军大营。

  等他走后,净明转过身来,叹道:“金光照耀,乃帝王之运,本是南方潜龙,理当取吴国而代之。”

  “可惜,你生不逢时。还未发迹,秦王便已统一神州以北,打得吴军节节败退。”

  “袁弘道行将就木,国中有群雄并立之势,到头来,都为秦王做嫁衣。”

  “既然无望登临九五,便为秦王效力,做个开国功臣,享受荣华富贵,也算不枉此生了。”

  青烟缭绕,一缕叹息消逝在风中。

  ……

  城外行营,吴伯当听闻禀报,大喜:“快让刘七进来!”

  一见之下,不知为何,两人都有惺惺相惜之感。

  “草民拜见吴将军!”

  “起来吧。”

  吴伯当笑道:“此战得胜,你当居首功,便在我帐下,做个队正,如何?”

  众人皆是惊讶,按照军制,队正可率五十人,位于伍长、火长之上。

  初此提拔便是队正,可见吴将军对其看重。

  刘七毫不推辞,淡然道:“谢将军!”

  见他如此“不客气”,众亲卫纷纷拧眉。

  此人太过狂傲,真不知有何倚仗。

  刘七心知肚明,若不展现一番本领,难以服众。

  “将军,卑职请取三丈长绳一条。”

  吴伯当自无不可,他也好奇,这位大觉寺僧人,有哪些能耐。

  不多时,营中空地上,刘七把长绳一端系在衣领上,拔腿便跑。

  “这……”霎时间,引来一片惊呼。

  这刘七跑动起来,迅捷如飞,身后三丈长绳,竟笔直如箭。

  有人不敢置信,策马追赶,却无论如何也追不上。

  眼见此景,众人心服口服。

  吴伯当赞不绝口:“数百年来,未有如此健壮者!”

  不光健步如飞,骑马射箭,刀枪剑戟,刘七亦然精通。

  这万军之中,除了吴伯当,竟无出其右。

  众人无不惊叹。

  随后,刘七奉命攻取定远、招义二城,每战皆身先士卒,所向披靡。

  吴伯当越发欣赏,升他为仁勇校尉。

  ……

  扬州,江都城外二十里。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高楷赞道,“此间风光,果然繁盛,堪为当世翘楚。”

  扬州拢共七县,江都,江阳、六合、海陵、高邮、扬子与天长。

  襟江、控河、距海,百货所积、商贾如织、雄富冠天下,素有“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平”之美誉。

  大周朝时,但凡从江南运往长安的漕运船舶,都要在扬州停靠。

  除此之外,作为大运河中心点,扬州也是民间商船、客船,以及外来船只的中转站。

  从扬州港出航,可东通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南抵南洋,西达西亚,甚至漂洋过海,前往天竺、大食。

  章琼附和:“扬州坐拥运河便利,南船北马交汇,商贾趋之若鹜,想不繁盛都难。”

  李光焰笑道:“若论繁华,我秦国益州,物阜民丰,也不遑多让。”

  喜欢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http://www.yqzw5.cc/yq21327/8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