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借助众人之力
推荐阅读:
三国:乱世第一枭雄
南宋特种兵
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重生之大明国公
我家床底通大明
古代旱灾:官府献祭美女,我全收
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
大唐腾飞之路
攻掠天下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林向安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座每一张熟悉的面孔,声音沉静而充满力量:“在座诸位,有与我一样,寒窗十年,去那考场里搏过功名的。
我们越是去参加那考试,见得人事越多,便越会感叹。
科举一道,实乃万马千军过独木桥,其艰辛,不足为外人道。”
林向安顿了顿,目光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人声鼎沸却又冰冷彻骨的江南贡院。
“我见过才华横溢的同窗,因屡试不第,最终郁郁寡欢,乃至疯魔;
也听过不少寒门子弟,为凑盘缠家破人亡,最终名落孙山,客死异乡。
一条功名路,底下垫着多少白骨血泪?”
屋子里顿时安静,连最豪爽的王镖头都屏息凝神。
这一席话,正戳在读书人心底的伤处。
也让其他人感受到科举背后的残酷。
随即,林向安话锋一转,神色由沉重渐渐转为坚定,眼神愈发清亮:
“正因如此,我要办的‘安平义塾’,绝不只是又一个让孩子死记硬背、眼里只有科举功名的书馆!”
砰!
他抬手轻轻一拍桌面,声音不高,却震得众人心神一紧。
“我要建的,是一所‘活’的学堂!
一个能让我们子弟,无论天赋何在,都能找到自身价值的‘青云梯’!”
他缓步起身,边走边说,语气愈发昂扬,仿佛在众人眼前徐徐铺开一幅未来图景:
“科举当然是正途,但天下读书种子何其多,
岂是人人都能挤过那独木桥?
有的孩子,八股文或许平平,
却在算学上天赋卓绝,一个时辰能核完三日的账;
有的孩子,未必爱经书,却对山川地理、物产流通过目不忘,是天生的经商材料。
十指有长短,各有所长。
我安平义塾,便要作那识得千里马的伯乐!”
说到这里,林向安回到椅前,目光如炬,字字如铁:
“在这里,我们因材施教,双轨并行!”
“适合科举的,我们请名师,倾力培养,助他光耀门楣!
擅长算术经营的,我们便教他看账、识货、通商事,
未来便是这安平粮行独当一面的大掌柜!
就连女子,我们也要教她持家理财、明理贤德,
未来无论嫁入谁家,都是能执掌中馈、兴旺家族的贤内助!”
“我办义塾,就是要给孩子们多一条活路,多一个选择!”
他声音陡然拔高,
“更要让我安平粮行,未来不缺忠心耿耿、知根知底的自己人!
让这乌程县,未来提起我两族,不再只是‘有几个钱’的商户,
而是‘诗书传家、人才辈出’的望族!”
话到此处,他环视全场,语气变得深沉而充满诱惑,抛出了最核心的利益纽带:
“而诸位,你们今日在此,便是我这百年基业的开创者与奠基人!
你们的辛苦,不会白费。
凡为义塾尽心尽力者,其直系子女,
皆拥有优先入塾的资格,享受专属待遇。”
林向安微微一笑,语调低沉却充满力量: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今日的奋斗,不止是为自己,
更是为儿孙铺下一条看得见、摸得着的青云大道!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长远。
我林向安此生,定会为这所义塾,竭尽全力!”
众人听罢,心神俱震。
这还是头一回听说有人要建这样一所私塾。
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大掌柜低眉沉思,眼底却渐渐亮了起来。
他本就是商贾出身,最明白“人才”的珍贵。
林向安此举,分明是要将人尽其才。
一方面培养科举出身的士子,一方面为粮行后路储备骨干。
而且为了此事,不惜重金。
若真能办成,那安平粮行就绝非一时买卖,而是长远基业。
孙文石、杨辉、程浩、宋桐四人神情各异。
他们几个最清楚,科举仕途何等艰难。
不仅要寒窗苦读,还要耗费银钱无数。
程浩想起自己当年的困境,不禁暗自感叹。
若是早些年能有多一条出路,就不会一路走得如此艰辛。
举人功名,看似一步之遥,实则渺渺无期。
如今林向安愿意在此倾力,他心中隐隐燃起了期待。
孙文石则心思更活络。
在他看来,这义塾未必人人能中举,却能人人有所成。
若真能走出这样一条新路,那就是功德无量。
杨辉却被狠狠触动了心底的软肋。
当年家中为供他读书,几乎倾尽所有。
若是想跟着名师求学,更是天价开销,根本高不可攀。
他记得在杭州时,亲眼见过那些出身世家的子弟,从小师从大儒,不仅见识广阔,还气度不凡。
而自己只能埋头苦读,心中那股不甘,只能硬生生咽下。
如今林向安愿意重金延聘名师,而且他们这些人日后子女都有机会入塾,心底哪能不被触动?
其余众人也各有思量,或暗暗兴奋,或低头权衡。
这时,一直沉默的宋桐忽然开口,语气带着疑问:
“向安兄,这义塾的确令人心动。
只是它具体该如何运作?
而且,你不日便要赴京,离得如此遥远,
又如何保障它能长久维持下去?”
屋内顿时一静,所有人目光都投向林向安,等待他的回应。
http://www.yqzw5.cc/yq19100/4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