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映得两人的脸色都有些凝重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速溶咖啡的苦涩味道成了他唯一的燃料。深夜的档案室里,万籁俱寂,只有他翻动纸张时发出的“沙沙”声,和头顶那盏老旧日光灯因电压不稳而发出的“嗡嗡”电流声。他的双眼熬得布满了血丝,下巴上也冒出了青黑的胡茬。无数次,当他从一堆毫无价值的废纸中抬起头,看到窗外那片沉沉的夜色,都会感觉自己像是在无边无际的大海里捞一根针,在追逐一个只存在于自己想象中的幻影。

  直到第二天傍晚,就在他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感到腰背酸痛,几乎要放弃的时候,在一个完全不相干的、关于跨部门办公设备调拨的文件夹的夹层里,他摸到了一张薄薄的、质感异常的纸。

  他的指尖,在那一刻仿佛触电。

  那是一份与之相关的早期立案登记表的复印件。

  这张A4纸因为被长期挤压,早已变得褶皱不堪,上面的字迹是用老式针式打印机打出来的,墨点组成的字体有些模糊不清。它很可能是在某次文件批量复印时,被粗心的文员无意中夹带进来,像一叶被遗忘在书中的标本,从而奇迹般地躲过了那场精准而残酷的“数据清洗”。

  赵承平的心跳,在那一瞬间几乎停止了。他屏住呼吸,仿佛任何一丝气息都可能让这脆弱的线索灰飞烟灭。他小心翼翼地将这张纸展平在档案室冰凉的金属桌面上,用手中的手电筒打出一道刺眼的光柱,目光如同鹰隼般,死死锁定了右下角的签名区域。

  那里没有手写签名。

  取而代之的,是两个模糊的、用最廉价的红色印泥盖上去的姓氏私章。或许是时间久远,印泥早已干涸;或许是当初盖章时心虚手抖,用力不均,印章的边缘已经漫漶不清,字迹潦草,像是两个纠缠在一起的鬼画符,难以辨认。

  赵承平死死地盯着那两个模糊的印记,看了足足五分钟。周遭的一切都消失了,他的世界里只剩下这束光和光下的两个红色印记。他知道,这不是幻影。

  这就是他要找的“鬼影”留下的第一个,也可能是唯一一个脚印。

  当晚,他找到了侯亮平。没有在办公室,而是在人来人往、却也最容易被忽视的楼梯间的拐角,一个监控的绝对死角。

  “亮平,”赵承平的声音因为长时间的沉默而显得有些沙哑,“你看这个。”

  他将那张复印件的照片从手机里调出来,递了过去。侯亮平凑过来,借着头顶昏暗的声控灯光,皱着眉看了半天。那灯光明明灭灭,映得两人的脸色都有些凝重。

  “‘金龙’案的?”侯亮平立刻反应过来,他知道赵承平这几天的反常必定事出有因,“这……这是什么字?一个像是‘王’或者‘汪’?另一个……完全看不出来。”

  “看不清,”赵承平摇了摇头,眼中却闪烁着某种被点燃的、决绝的光芒,“但这是目前唯一的线索。系统里的记录被清空了,但盖章这个行为,留下了无法彻底清除的物理痕迹。这两个人,就是当初抹掉自己名字的人。”

  侯亮平倒吸了一口凉气,那冰冷的空气呛得他肺里一阵紧缩。他瞬间明白了这件事背后的分量。“老赵,这事儿……水太深了。这等于是在说,我们内部……”

  “再深也得趟,”赵承平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仿佛每个字都重逾千斤,“我们不能当没看见。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在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查出这两个人是谁。”

  两人陷入了沉默。楼道里,只有远处传来的隐约人声和他们自己沉重的呼吸声。许久,侯亮平的脑中忽然闪过一道电光:“我记得,‘金龙’案的主要涉案银行,就在咱们分局斜对面的那家商业银行。当时为了方便取证,专案组好像是在旁边的‘鸿运饭店’包了个房间当临时办公室,住了小半个月。会不会……这两个章,和当时专案组的外围人员,或者饭店里能接触到他们的人有关?”

  赵承平的眼睛猛地一亮。这是一个被所有人忽略,却又合情合理的突破口!

  “走!”他当机立断,“去查明真相。”

  半小时后,夜色下的“鸿运饭店”霓虹闪烁,“鸿运当头”四个大字在微凉的空气中一明一暗,门口人来人往,充满了嘈杂而真实的烟火气。

  赵承平和侯亮平没有穿警服,一身便装,就像两个刚下班来这里解决晚饭的普通职员。他们特意选了饭店角落的一个卡座,这个位置背靠墙壁,视野开阔,既能观察到整个大堂的情况,又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环境的确有些嘈杂。食客的划拳声、服务员的叫喊声、后厨传来的锅勺碰撞声,交织成一曲喧闹的城市交响乐。这家饭店看起来有些年头了,装修略显陈旧,暗红色的皮质沙发坐垫已经出现了细密的裂纹,桌角的油漆也有些许剥落,但生意却异常火爆,显然是一家深得附近居民和上班族喜爱的老字号。

  他们没有点菜,只是要了两杯茶。很快,一个穿着白衬衫、黑西裤,看起来精明干练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胸口的铭牌上写着“经理:刘锐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位警官,”他显然是接到了前台的通知,脸上带着职业性的微笑,但那笑意并未到达眼底,眼神里反而透着一丝谨慎和探究,“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帮忙的?”

  赵承平抬起头,目光平静而沉稳。他从口袋里拿出自己的证件,在刘锐明面前亮了一下,然后迅速收回。这个动作既表明了身份,又没有引起周围食客的注意。

  “刘经理,别紧张,”赵承平的语气很平和,像是在闲聊家常,“我们来,不是办案子,就是想跟你了解一些两年前的情况。”

  听到“两年前”,刘锐明的眉毛不易察觉地挑了一下。

  “我们需要一份当时在店里所有工作人员的名单。”赵承平的声音不高,但在这嘈杂的环境里,却有一种能让人瞬间安静下来的穿透力。

  刘锐明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身材微胖,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但额角还是渗出了几颗细密的汗珠。他显然是那种习惯了和气生财、常年与工商税务打交道的老江湖,可面对赵承平那双仿佛能洞穿一切的眼睛,他所有的圆滑和镇定都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看起来相当紧张。

  “警官……这……时间有点久了,我得找找。”他下意识地将双手在腰间的黑布围裙上擦了擦,声音里客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您二位稍等,我马上去库房翻翻。”

  他转身快步离去,背影显得有些仓促,仿佛是逃离一个让他倍感压力的磁场。

  赵承平没有说话,只是端起面前那杯廉价的茶叶水,轻轻吹了吹浮在上面的茶叶梗。他的动作从容不迫,眼神却如同一面镜子,将周围的一切尽收眼底。他能感觉到,从他们走进这家饭店开始,就有几道不经意的目光扫了过来,有的是食客的好奇,有的,则可能隐藏着更深的东西。

  侯亮平则完全是另一副姿态。他靠在卡座的沙发背上,身体放松,像个等朋友吃饭的普通人。他甚至饶有兴致地看着不远处一桌客人玩着“十五二十”的划拳游戏,脸上还带着若有若无的笑意。但只有赵承平知道,侯亮平的余光,已经将整个大堂的布局、所有客人的位置、以及前后门的通道,都牢牢记在了心里。他是一座沉默的哨兵,用自己的日常伪装,为赵承平的秘密行动撑开了一把无形的保护伞。

  大约十分钟后,刘锐明回来了,怀里抱着两个厚厚的、封面已经磨损的绿色硬皮文件夹。他将文件夹放在桌上时,发出一声沉闷的“砰”响,还带起了一小股灰尘,在灯光下飞舞。

  “警官,这是我们饭店近五年的员工花名册和一些主要的排班记录,都在这儿了。”他一边说,一边用袖口擦了擦额头的汗。

  赵承平点了点头,说了声“谢谢”,然后示意他可以在旁边稍等。

  他接过那厚厚的册子,一股混杂着油烟、霉味和旧纸张的陈年气味扑面而来。这正是他想要的东西——原始的、未经电子化的、最容易留下真实痕迹的纸质记录。

  他翻开了第一本花名册。

  册子的页面已经泛黄发脆,边角因为无数次的翻动而起毛,像被岁月啃噬过一般。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在这堆杂乱无章的信息里,找到与那两个模糊姓氏印章可能相关的人员。那两个印章,就像是鬼影留下的指纹,是他此刻唯一的导航。

  花名册上的字迹很潦草,显然出自不同人之手。有的用圆珠笔,有的用钢笔,甚至还有用铅笔填写的。身份证号码、入职日期、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信息拥挤地排列在一起。有些地方还有墨水化开的污渍和用涂改液覆盖后重新写上的痕迹,像一块块打在记忆上的补丁。

  赵承平看得很仔细,他的目光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一行一行地剖析着这些信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的手指缓慢而稳定地划过每一行,大脑则在飞速运转。他不仅在寻找可能匹配的姓氏,还在留意籍贯、年龄,试图在脑中构建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然后与他记忆中那个案件的所有信息进行碰撞和筛选。

  时间,在饭店的喧嚣中,仿佛被拉长了。

  侯亮平在一旁静静地坐着,他没有去看那本册子,仿佛那上面的内容与他无关。他只是偶尔端起茶杯,喝一口早已凉透的茶水。他的视线看似随意地在周围游走,实则像雷达一样,警惕地扫描着任何异常的动静。

  时间一点点过去,像水滴穿石,无声却执着。

  晚饭的高峰期如潮水般涌来,饭店里的喧嚣被推向了顶点。大堂里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菜籽油香、爆炒的葱姜蒜味和酒精发酵的混合气息。穿着制服的服务员端着滚烫的菜肴,如同穿花蝴蝶般在拥挤的桌椅间穿梭,高声重复着客人的点单。不远处那桌划拳的客人已经喝得面红耳赤,吼声一声高过一声。

  这一切的嘈杂,仿佛都被一道无形的墙隔绝在了赵承平的世界之外。

  他的脊背已经有些僵硬,长时间的专注让他的双眼干涩酸痛。那本厚厚的花名册,他已经翻看了大半。一页又一页,一个个陌生的名字从他眼前流过:张伟、李静、陈建国……这些名字平凡得就像是散落在地上的沙砾,普通,海量,毫无特点。希望,也随着书页的翻动,一点点被消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甚至开始怀疑,侯亮平的这个方向是不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或许,那两个鬼影根本与这里无关,他们所有的努力,都只是在南辕北辙。一种熟悉的、属于长期未果的调查所特有的疲惫感和挫败感,正悄然侵蚀着他的意志。

  站在一旁的刘锐明已经有些不耐烦了,他几次想开口说点什么,但看到赵承平那副全神贯注、不容打扰的模样,又把话咽了回去,只是焦躁地调整着自己的站姿。

  侯亮平不动声色地抬手,给赵承平已经见了底的茶杯里续上热水,滚烫的水汽氤氲升起,暂时模糊了赵承平凝重的脸。这个简单的动作,既是在安抚刘锐明,也是在无声地告诉赵承平:别急,有我。

  赵承平端起茶杯,却没有喝,只是让那股热气熏蒸着自己疲劳的眼睛。他闭上眼,脑海中再次浮现出那张复印件上,两个纠缠不清的红色印记。他强迫自己将其中那个相对清晰一些的轮廓,像烙印一样刻在脑子里。

  是“王”?是“汪”?还是“江”?

  他放下茶杯,深吸一口气,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那本油腻的花名册。他的手指,继续着机械而又充满期待的向下移动。

  忽然,他的指尖顿住了。

  就像高速行驶的列车瞬间拉下了紧急制动,整个世界嘈杂的背景音仿佛在这一刻被按下了静音键。他的目光,像是被磁石牢牢吸住,停留在一个名字上:

  王德海。

  这个名字本身平平无奇,但那个手写的“王”字,却让赵承平的瞳孔骤然收缩。

  登记人写这个字时,最后一横因为笔画过快,末端微微向上勾起,带着一丝不经意的潦草。而这个微小的细节,竟与他记忆中那个模糊印章的轮廓,产生了一种幽灵般的重合!印章虽然模糊,但那种字体的风骨、笔画的走向,却依稀可辨。赵承平的大脑像一台超级计算机,瞬间完成了无数次的图像比对和可能性分析。

  不是百分之百的确定,但至少有七成相似!

  他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然后又猛地松开,血液“轰”的一声冲上大脑。他强压下内心的狂跳,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迅速扫过这个名字后面的所有信息。

  王德海。男。四十二岁。籍贯:鲁东省临河县。

  职位:后厨配菜工。

  入职时间:三年前三月十二日。

  离职时间:一年前八月五日。

  赵承平的呼吸几乎停滞了。

  “金龙贸易”专案组进驻“鸿运饭店”的时间,恰恰就在他入职之后,离职之前!这个时间段的重合,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所有的迷雾!

  他没有停下,手指继续以之前的频率,不疾不徐地向后翻动着书页。这个动作本身,就是一种伪装。他的指腹感受着纸张上因年深日久而附着的油腻和潮气,而他的心,却已经沉入了一片冰冷而专注的深海。他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旁观者:我什么都没发现,我只是在履行公事。

  然而他的大脑,却早已调动起了全部的算力。

  后厨配菜工,王德海。这个名字和身份,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他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他开始将这个身份,与那两个被抹除的“鬼影”进行角色扮演式的代入。一个在后厨挥汗如雨的普通工人,一个每日与鱼腥、菜根、油污打交道的人,谁会把他和一桩被高层力量强行掩盖的经济大案联系在一起?他就像城市管道系统里的一只老鼠,熟悉每一个黑暗的角落,可以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完成信息的传递,甚至……是更危险的任务。

  赵承平继续往下翻。他强迫自己不要再回头去看“王德海”那一页,以免留下任何刻意的痕迹。他翻动着,目光扫过一个个厨师、服务员、保洁员的名字。

  就在他即将翻完这本花名册,内心判断可能只有一个收获时,他的目光再次被一个潦草的签名攫住了。

  那是一个李姓的厨师。与之前工整登记的王德海不同,这个人的信息填写得极为混乱。名字那一栏,龙飞凤舞,像是用一支快没油的圆珠笔匆匆划下,勉强能辨认出是一个“李”字开头,后面的字迹则糊成了一团,仿佛书写者内心充满了不耐和敷衍。

  李……什么?

  赵承平的眉心微微蹙起。他将花名册凑近了一些,试图从那团墨迹中分辨出笔画的走向。这个“李”字,也与他脑海中另一个更为模糊的印章轮廓,产生了某种微妙的对应。那个印章的字迹更乱,更难以辨认,就像一团纠缠的乱麻,而眼前这个签名,恰恰就有那种乱麻般的狂草风格。

  是巧合吗?

  赵承平的心中升起一丝警惕。他迅速记下这个人的职位:炒锅厨师。入职和离职时间,同样完美地覆盖了“金龙”案专案组在此地活动的时间。

  一个配菜工,一个炒锅厨师。

  一个在灶台的起点,一个在终点。一个负责准备,一个负责收尾。他们是流水线上最紧密的搭档,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组合。如果说王德海是那张网上一个不起眼的结点,那么这个神秘的“厨师李”,会不会就是另一个?两条线索,开始在他脑中交织,从两个孤立的点,隐隐连成了一条线。

  他缓缓合上最后一页,将两本厚重的册子推到桌子中央。然后,他才抬起头,目光转向从刚才开始就一直如坐针毡的刘锐明。

  “刘经理,辛苦了。”赵承平的语气很客气,听不出任何异常。

  “不……不辛苦,警官。应该的,应该的。”刘锐明勉强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额头上渗出的汗珠在饭店明亮的灯光下闪着油光。

  赵承平注意到,他的双手在身侧下意识地攥成了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他在紧张,而且是极度的紧张。

  “我想问一下,”赵承平看似随意地用指节敲了敲那本花名册的封面,“这个人,王德海,你还有印象吗?后厨的配菜工。”

  “王……王德海?”刘锐明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眼神明显有些闪躲,不敢与赵承平对视,“警官,您知道,我们这儿人来人往,流动性大,时间又有点久了……”

  “是吗?”侯亮平在这时恰到好处地插话了,他身体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脸上带着人畜无害的微笑,语气却带着一种不容回避的压力,“刘经理,一个配菜工可能记不住,那炒锅师傅呢?我刚才看见登记册上,当时有个姓李的师傅,手艺应该不错吧?能在你们这儿掌勺的,总该有点印象?”

  侯亮平的问题,像是一记精准的点穴,瞬间让刘锐明的脸色又白了几分。他显然没料到对方连那个潦草的名字都注意到了。

  “李……李师傅……”他的声音开始结巴,眼神在天花板和桌面之间游移,“好像……好像是有这么个人……不过……唉,时间太久了,真记不太清了。您知道,厨师脾气都怪,干不长是常事儿。”

  他的回答含糊其辞,充满了“好像”、“大概”、“记不清了”这类模棱可的词汇,每一个词都在试图与那段历史划清界限。

  喜欢我爹贪污入狱,国防大学还要特招
  http://www.yqzw5.cc/yq17685/6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