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谨慎的渗透
推荐阅读:
三国:乱世第一枭雄
南宋特种兵
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重生之大明国公
我家床底通大明
古代旱灾:官府献祭美女,我全收
花豹突击队
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
大唐腾飞之路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皇佑二年的深秋,汴京城的银杏叶铺满了御街。杜衍案后的朝局表面平静,暗地里却暗流汹涌。仁宗皇帝病体稍愈后,做出的第一个决定便是将朝政交由太子监国,自己退居深宫养病。这一决定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皇城司值房内,炭火盆驱散着秋寒,却驱不散众人心头的阴霾。赵明烛将一份密奏在火盆中焚毁,灰烬在空中打着旋儿。
"陛下密旨,文昌阁一案暂缓查办。"赵明烛的声音低沉,"太子新立,朝局未稳,不宜大动干戈。"
陈砚秋默然看着飞舞的灰烬。这几个月来的生死搏杀,那些为此付出生命的同僚,难道就这样轻描淡写地画上句号?
薛冰蟾轻声道:"不是结束,而是转入暗处。陛下密旨中还说,让我们'暗中观察,待时而动'。"
崔月隐从太医署带回消息:"陛下今日精神稍好,私下召见我,问起香料之事。我据实以告,陛下沉默良久,只说了句'朕知道了'。"
墨娘子的情报更值得玩味:"近日多家书铺在暗中收购与星象、科举相关的古籍,出价奇高。买主都是生面孔,但付款用的都是江南钱庄的银票。"
陈砚秋将这些线索串联起来:"陛下明面上叫停调查,实则让我们转入暗处。而对方也在积极准备,收购古籍可能是在为甲子年的'星枢移宫'做准备。"
赵明烛在地图上标出新的监控点:"既然明刀明枪不行,我们就暗中布网。墨娘子,你负责市井情报;冰蟾继续研究星象和机关;崔先生留意宫中动向;砚秋..."
他看向陈砚秋:"你我要演一出戏。"
次日早朝,赵明烛当众呈上辞表,以"办案不力,有负圣恩"为由请辞皇城司使一职。满朝哗然。更令人惊讶的是,陈砚秋也同时请辞国子监编修之职。
太子在辅政大臣的建议下,准了赵明烛的辞呈,但挽留陈砚秋。经过一番推辞,陈砚秋最终接受降职,调任秘书省校书郎——一个清闲但可接触宫中典籍的职位。
这出双簧戏成功地让文昌阁放松了警惕。暗哨回报,多家与文昌阁有牵连的商铺近日重新开业,沉寂多时的诗社也开始活动。
陈砚秋在新的职位上谨言慎行,每日埋首整理典籍,暗中却记录着借阅特定书籍的人员名单。他发现,有几个宗室子弟频繁借阅星象类书籍,其中以赵允弼最为积极。
"赵允弼是太宗皇帝曾孙,平日以风流才子自居,没想到对星象如此热衷。"陈砚秋向赵明烛汇报。
赵明烛如今以养病为名,住在城西的一处别院,实则继续指挥皇城司的暗中行动。
"赵允弼..."赵明烛沉吟,"他的母亲是西域回鹘公主,与香料贸易颇有关系。"
薛冰蟾的研究有了新发现。她在整理大相国寺的藏书时,找到一部唐代的《星官秘要》,其中记载着"辅星"的奇特属性:"辅星暗则文运衰,明则文运昌,然过明则主文脉旁落。"
"文脉旁落..."陈砚秋深思,"这意味着如果辅星过亮,文脉可能会被非正统势力掌控?"
崔月隐则从另一个角度提供证据:"我查阅太医署的记载,发现每逢科举之年,失眠、癫狂的学子就会增多。以往以为是压力所致,但现在想来,可能与星象影响有关。"
十月初一,秘书省组织秋祭大典。陈砚秋作为校书郎参与筹备,发现祭典流程与墨池祭有微妙相似:同样要焚特殊香料,同样要诵读特定经文,同样要在星象最佳时辰举行。
祭典当日,太子首次以监国身份主祭。陈砚秋注意到,当祭祀进行到高潮时,赵允弼悄然离席,走向观星台方向。他暗中跟上,发现赵允弼在观星台与一个黑袍人密谈。
"...
甲子年秋分,便是时机。"黑袍人的声音嘶哑。
赵允弼道:"星枢大人放心,一切都在掌握中。"
陈砚秋心中巨震,正要靠近细听,忽然脚下一滑,发出了声响。
"谁?"赵允弼厉声喝道。
危急时刻,一只野猫从草丛中窜出。黑袍人低声道:"是野猫,不必惊慌。记住,下一个望日,老地方见。"
陈砚秋躲在暗处,待二人离开后才敢呼吸。他注意到黑袍人离开时,袖中落下一物。拾起一看,是一块刻着星纹的黑木令牌。
薛冰蟾见到令牌后大惊:"这是'星枢令'!传说中只有文曲先生才能持有的信物!"
令牌的发现证实了文曲先生"星枢"确实存在,而且与赵允弼关系密切。但令人困惑的是,赵允弼虽然是宗室子弟,但地位并不显赫,如何能掌控文昌阁这样的庞大组织?
墨娘子深入调查赵允弼的背景,发现一个惊人事实:赵允弼的母亲回鹘公主,其实是西域一个神秘教派的圣女,该教派崇拜星辰,相信通过星象可以掌控人心。
"所以赵允弼可能是通过母亲继承了某种星象秘术?"陈砚秋推测。
赵明烛却认为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赵允弼若是文曲先生,为何要亲自冒险与黑袍人见面?这不符合常理。"
十一月望日,根据之前偷听到的线索,陈砚秋和赵明烛带人埋伏在黑袍人与赵允弼约定的见面地点——城北的废弃铸币厂。
子时将近,果然见赵允弼的轿子到来。但令人意外的是,从轿中出来的不是赵允弼,而是他的书童!
书童在厂内等待片刻,黑袍人如期而至。见到书童,黑袍人怒道:"为何是你?赵允弼何在?"
书童战战兢兢地呈上一封信:"我家公子突发急病,不能前来,特命小人送来密信。"
黑袍人拆信阅读,忽然冷笑:"好个赵允弼,竟敢试探于我!"说罢拂袖而去。
这次失败的埋伏让陈砚秋意识到,赵允弼比想象中更加狡猾。但同时也证实了一点:赵允弼与文曲先生并非完全信任,这或许是个突破口。
薛冰蟾提出一个新思路:"既然赵允弼热衷星象,我们何不以此为契机接近他?"
计议已定,陈砚秋开始有意无意地在各种场合展示自己对星象的研究。很快,赵允弼果然上钩,在一次诗会上主动与陈砚秋讨论星象之学。
"陈兄对紫微垣的见解颇为独到。"赵允弼看似随意地说,"不知对辅星有何高见?"
陈砚秋心中警惕,表面却淡然:"辅星虽小,却关系文运兴衰,不可不察。"
赵允弼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随即笑道:"难得遇到知音。三日后我府上有个小聚,都是星象同好,陈兄可有兴趣?"
这是一个危险的机会。赵明烛认为风险太大,陈砚秋却坚持赴约:"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赵允弼的府邸奢华异常,完全超出一个普通宗室子弟的规格。聚会中,陈砚秋见到几个熟悉的面孔:有太史局的官员,有民间星象师,甚至还有一位来自天竺的僧侣。
讨论中,陈砚秋谨慎地表达观点,既展现学识,又不露锋芒。聚会结束时,赵允弼亲自送他出门,意味深长地说:"陈兄才学非凡,屈就校书郎实在可惜。若有机会,允弼愿为引荐。"
此后,陈砚秋与赵允弼往来渐密。他谨慎地扮演着一个怀才不遇的学者形象,逐渐取得了赵允弼的信任。
十二月初,赵允弼终于透露了一些重要信息:"不瞒陈兄,我近日在研究一种星象与文运的对应关系,发现每次科举的结果,其实都与当年星象暗合。"
陈砚秋佯装惊讶:"竟有此事?"
赵允弼得意地展示他的研究笔记,上面详细记录着历年星象与科举结果的对应关系。陈砚秋暗中记下关键内容,回去后与薛冰蟾一起分析。
"这些对应关系看似有理,实则牵强。"薛冰蟾指出,"但若配合香料和仪式,可能真能影响科举结果。"
除夕夜,赵允弼邀请陈砚秋参加府中的守岁宴。酒过三巡,赵允弼带着醉意说:"陈兄,你可知为何寒门难出贵子?不是因为才学不足,而是因为...星力不眷!"
陈砚秋心中一动:"星力?"
赵允弼神秘地笑着:"来年甲子,星枢移宫,文运将有大变。陈兄若愿相助,必能...咳咳!"他似乎意识到失言,突然住口。
这次宴会后,陈砚秋明显感觉到赵允弼对他更加信任,但也更加警惕。种种迹象表明,甲子年必将有大事发生。
正月十五,上元佳节。赵允弼突然约陈砚夜游汴河。画舫之上,赵允弼屏退左右,正色道:"陈兄,我知你与赵明烛有旧。但如今朝局动荡,良禽择木而栖。若你愿助我一臂之力,来日必不负你。"
陈砚秋心中警铃大作,表面却故作犹豫:"赵兄何出此言?"
赵允弼望着河灯,轻声道:"甲子年秋分,紫微星暗,辅星当空。这是百年难遇的星象,也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这一刻,陈砚秋明白,他已经真正接触到了文昌阁的核心。但这也意味着,他走在了一条极其危险的钢丝上。
回到住处,他将今日之事密报赵明烛。二人一致认为,赵允弼很可能只是文曲先生的代理人,真正的"星枢"仍隐藏在更深的地方。
"谨慎渗透,等待时机。"赵明烛叮嘱,"甲子年秋分之前,他们必有大动作。"
陈砚秋推开窗户,望着满天繁星。紫微星在夜空中熠熠生辉,旁边的辅星却异常明亮,仿佛在预告着即将到来的变局。
他知道,自己已经深陷这场关乎天下文脉的博弈之中。每一步都必须如履薄冰,因为稍有不慎,不仅会前功尽弃,更可能万劫不复。
夜风拂过,带来远处街市的喧闹。在这片繁华之下,暗流正在涌动。而甲子年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
http://www.yqzw5.cc/yq16418/4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