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拼图
推荐阅读:
花豹突击队
三国:乱世第一枭雄
南宋特种兵
惊世医妃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
重生之大明国公
我家床底通大明
古代旱灾:官府献祭美女,我全收
双穿明末:我带领大明统治全球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皇佑二年的八月,汴京城迎来了一场早秋的凉意。杜衍一党的覆灭表面上给持续数月的科举舞弊案画上了句号,但皇城司值房内的气氛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凝重。仁宗皇帝突然叫停调查的旨意,如同一声惊雷,在每个人心中投下阴影。"陛下此举,实属无奈。"赵明烛屏退左右,对陈砚秋低声道,"杜衍案牵扯出两位郡王,若再深究,恐动摇国本。"
陈砚秋默然。他理解皇帝的顾虑,但想到那些被操控的科举、被断送的寒门学子,心中仍感愤懑。
薛冰蟾正在仔细拼接杜衍那方破碎的玉印,忽然轻呼:"这玉印的断裂面有蹊跷!"她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看,断裂处有极细微的机关痕迹,这玉印恐怕暗藏夹层。"
崔月隐则从太医署带回令人不安的消息:"陛下近日病情反复,太医院束手无策。但奇怪的是,每逢陛下病重时,宫中便会悄悄焚烧一种特殊香料,与文昌阁使用的颇为相似。"
墨娘子带来的情报更加惊人:"我在漕帮的线人说,近日有一批特殊货物从南方运来,收货地址竟是已故韩似道的一处别院。守卫森严,连漕帮老手都无法靠近。"
所有线索都指向一个事实:文昌阁并未因杜衍落网而瓦解,反而在暗中积极活动。
陈砚秋将近日所得线索一一列出:杜衍玉印的机关、宫中神秘的香料、韩府别院的异常、以及沈文谦血书背面的密语...
"文脉如棋,星枢为手。甲子变局,紫微当空。"他反复念着这几句话,"紫微星象征帝王,难道文曲先生竟敢觊觎..."
赵明烛急忙制止:"慎言!"他警惕地看了看四周,"此事关系重大,没有确凿证据前,不可妄加猜测。"
薛冰蟾忽然道:"或许我们该从韩似道的遗产入手。他经营数十年,必有不少秘密产业。"
这一提醒让赵明烛茅塞顿开。他立即下令彻查韩似道名下的所有房产、田产和商铺。
三日后,调查结果令人震惊:韩似道表面上清廉,暗地里却拥有庞大的商业帝国,涉及航运、矿产、香料等多个行业。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些产业的实际管理者并非韩府子弟,而是一个名叫顾清风的商人。
"顾清风..."陈砚秋觉得这名字耳熟,"是不是那个江南首富?"
赵明烛点头:"正是。看来韩似道与商界关系匪浅。"
薛冰蟾发现一个关键细节:"你们看,顾清风掌管的产业中,有一个专门从事西域贸易的商队,正是运输那种特殊香料的主要渠道!"
崔月隐提出一个新思路:"既然香料与陛下病情有关,我们或许可以从太医署入手,查明香料的具体成分和效果。"
于是崔月隐借太医署整理药方之机,暗中调查宫中用药记录。果然发现,每当陛下病情加重时,太医院都会收到一个神秘药包,药包上没有署名,但药童说送货人身上有檀香和墨香混合的气味。
"檀香和墨香..."陈砚秋想起墨池祭的情景,"这定是文昌阁的人!"
与此同时,薛冰蟾对杜衍玉印的研究取得突破。她成功打开玉印夹层,里面藏着一卷薄如蝉翼的绢纸,上面绘制着一幅复杂的星象图,图旁标注着密密麻麻的注释。
"这是...紫微垣星象图!"薛冰蟾震惊道,"图中特别标注了辅星的位置,旁边写着'甲子年秋分,星枢移宫'。"
陈砚秋凑近细看:"星枢移宫...这意味着什么?"
薛冰蟾面色凝重:"星象学中,'移宫'意味着主宰文运的星枢星将改变位置,对应人间必有大变。而甲子年秋分,就在明年此时!"
所有线索逐渐串联起来。赵明烛在地图上标出已知的文昌阁据点:退思园、青云观、韩府别院、顾清风的商行...这些地点恰好构成一个奇特的图案。
"你们看,"赵明烛用线连接各点,"这像不像一个北斗七星的形状?"
薛冰蟾比对星象图后惊呼:"正是!北斗七星围绕紫微星运转,这些据点都在汴京周围,如同众星拱月般包围着皇城!"
陈砚秋感到一股寒意:"所以文昌阁是要通过控制这些'星位',来影响紫微星对应的人间帝王?"
便在这时,墨娘子带来一个意外消息:顾清风突然离开汴京,乘船南下,说是处理生意,但行李中却带着大量书籍和仪器。
"顾清风离京的时间很蹊跷,"墨娘子道,"正好在杜衍落网后第三天。"
赵明烛当即下令:"密切监视顾清风的一举一动!"
十日后,南方传来消息:顾清风并未回江南老家,而是在江陵府停留,频繁出入当地的一座古观——玄天观。
薛冰蟾查阅古籍后有了惊人发现:"玄天观是唐代修建的古老道观,据说观中有一座罕见的唐代浑天仪,能够精确观测星象变化!"
陈砚秋恍然大悟:"顾清风是去玄天观观测星象!为明年的'星枢移宫'做准备!"
赵明烛认为必须采取行动,但顾清风远在江陵,皇城司鞭长莫及。正当为难之际,陈砚秋提出一个大胆建议:"不如我南下江陵,暗中调查。"
赵明烛犹豫不决:"顾清风老奸巨猾,你单独前往太过危险。"
薛冰蟾却道:"或许不必亲自前往。我记得玄天观现任观主是崔先生的故交?"
崔月隐点头:"玄诚道长与我有同门之谊。我可修书一封,请他相助。"
计议已定,崔月隐立即修书,通过特殊渠道送往江陵。信中并未明言真相,只说是研究星象医学,请玄诚道长记录特定时日的星象变化。
一个月后,玄诚道长回信,附带着详细的观测记录。薛冰蟾比对后发现,江陵的星象观测与汴京有微妙差异,特别是辅星的亮度变化。
"这说明星象影响有地域差异,"薛冰蟾分析道,"文昌阁选择在汴京布局,正是因为这里是紫微星对应之地。"
陈砚秋提出关键问题:"但这一切与科举有何关系?为何文昌阁要如此大费周章地操控科举?"
赵明烛沉吟道:"或许...科举不只是选拔官员,更是选拔能够接受星象影响的人?"
这个猜想让所有人不寒而栗。如果真是如此,那么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员,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文昌阁的控制。
为验证这一猜想,薛冰蟾重新分析了那些仪式手稿。她发现一个此前忽略的细节:所有仪式都强调"星力灌注",而墨汁中的金属粉末可能起到"引导星力"的作用。
"星力灌注..."崔月隐从医学角度解释,"或许是通过药物和暗示,让人更容易接受某种星象影响。"
陈砚秋忽然想起沈文谦提到的"星移斗转"之术:"难道杜衍试图控制他人的邪术,就是这种星力灌注的极端运用?"
便在这时,宫中传来令人不安的消息:仁宗皇帝病情加重,已三日未能临朝。而太医院收到的神秘药包越发频繁。
赵明烛冒险面圣,回来后面色异常凝重:"陛下意识时清时昏,清醒时下令彻查宫中香料来源,昏睡时却要求焚烧那种香料。"
陈砚秋感到事态严重:"我们必须尽快找到文曲先生,否则..."
话音未落,一个小吏匆匆送来急报:顾清风突然返京,直接进宫面圣!
众人震惊。一个商人如何能直接面圣?赵明烛立即调查,发现顾清风竟有"皇商"身份,且此次是奉密诏进宫!
两个时辰后,顾清风出宫。赵明烛的人在宫外拦截,却发现顾清风神情恍惚,对刚才面圣之事毫无记忆。
"他被控制了!"崔月隐检查后断定,"与杜衍控制他人的症状相似!"
薛冰蟾在顾清风身上发现一个香囊,里面装着一种从未见过的紫色香料。检验发现,这种香料能让人短时间内意识模糊,易受暗示。
"陛下恐怕有危险!"赵明烛当即要进宫护驾。
但宫门守卫称接到严令,今日任何人不得入宫。
夜幕降临,皇城司众人心急如焚。突然,宫中钟声大作——这是皇帝病危的信号!
赵明烛不顾一切强行入宫。养心殿内,仁宗皇帝面色苍白地躺在龙榻上,顾清风跪在榻前,手中捧着一个玉碗,碗中液体散发着诡异的紫光。
"住手!"赵明烛大喝。
顾清风恍若未闻,继续将玉碗递向皇帝。关键时刻,陈砚秋注意到殿内烛光的异常——所有烛光都聚焦在玉碗上,形成奇特的光束。
"打碎烛台!"陈砚秋急呼。
赵明烛会意,剑光闪处,烛台应声而碎。光束消失的瞬间,顾清风猛然清醒,惊恐地看着手中的玉碗:"我...我怎么会在这里?"
仁宗皇帝也悠悠转醒,虚弱地问:"发生了何事?"
事后调查发现,那玉碗中的液体含有强效迷幻成分,若皇帝饮下,后果不堪设想。而殿内烛台经过特殊改造,能增强药物的催眠效果。
"这是星力灌注的升级版本。"薛冰蟾检查烛台后道,"通过光学手段增强药物效果。"
仁宗皇帝得知真相后震怒,下旨彻查宫中所有人员。然而顾清风对如何进宫、为何持碗一无所知,只记得接到一个盖有玉玺的密诏。
"玉玺..."赵明烛心中凛然,"能使用玉玺的,除了陛下,只有..."
他不敢再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那个可怕的猜想:文曲先生"星枢"可能是皇室核心成员。
这场风波过后,仁宗皇帝虽然保住了性命,但身体每况愈下。朝政暂时由太子监国,而太子年幼,实际由几位重臣辅政。
陈砚秋在整理这数月来的线索时,忽然有了一种毛骨悚然的领悟:也许整个文昌阁的存在,不是为了操控科举,甚至不是为了操控皇帝,而是为了在适当的时机——比如甲子年星枢移宫之时——实现某种更加宏大的目标。
"文脉如棋..."他喃喃自语,"如果文脉是棋局,星枢是棋手,那这盘棋的赌注是什么?"
薛冰蟾轻声道:"或许是...天下。"
窗外,秋雨淅沥。陈砚秋望着皇城方向,第一次感到如此无力。他们虽然挫败了数次阴谋,但真正的对手始终隐藏在迷雾之后,而下一个甲子年正在步步逼近。
便在这时,一个小沙弥送来慧明法师的遗物——一本看似普通的《心经》。薛冰蟾在经书夹页中发现一行小字:
"星枢非人,乃天命也。"
陈砚秋反复咀嚼这句话,忽然想起仁宗皇帝病重时说过的一句呓语:"紫微暗淡,辅星当空..."
也许,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秘密组织,而是一种延续数百年的天命观念。在这种观念下,连皇帝都只是棋局中的一枚棋子。
雨越下越大,敲打着窗棂,仿佛在预告着即将到来的暴风雨。而在这暴风雨中,每个人都将面临自己的选择。
http://www.yqzw5.cc/yq16418/4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