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名着
推荐阅读:
韩三千苏迎夏全文免费阅读
激荡 1981,农村也疯狂
刚重生,老婆就离婚回城了
官场之权掌天下
我,词爹曲皇,你拿我当牛马!
夫人她马甲又轰动全城了
天空农场,你管这叫种田?
蛊惑
神级插班生
万历小捕快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他们不知道,此刻的杨晨正在晨光文化的会议室里,与责编讨论《红楼梦》的出版方案。巨大的白板上写满了计划:“首印量500万册”、“配套《红楼梦饮食图谱》”、“邀请张卫东教授作序”、“线上读书会策划”。杨晨用红色 rker 笔在“序言要点”下画了横线:“必须强调,这不是一部简单的爱情小说,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晨哥,”责编小李犹豫着开口,“这么厚的书,又是古典题材,首印500万会不会太冒险了?蓝星读者现在最多看看三万字的网文,几十万字的大部头……”
“相信我,”杨晨放下笔,目光扫过白板上“金陵十二钗”的人物关系图,“《红楼梦》的魅力,在于它写透了‘人’。无论哪个时代,人的心性是相通的。”
他想起了地球大学选修课上,那位讲《红楼梦》的老教授。教授说:“读懂了《红楼梦》,就读懂了中国人的生存智慧。” 如今,他要把这份智慧带到蓝星。
《红楼梦》正式发售那天,龙国各大书店上演了堪比春运的盛况。有人凌晨三点就带着小马扎排队,有人全家出动抢购“家庭珍藏版”。社交媒体上,#红楼梦开售# 的话题瞬间登顶,阅读量破20亿。
“拿到书了!这装帧也太精美了吧?王熙凤出场那一段,‘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写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晨哥的序言说得对,这哪里是爱情故事?贾府的吃穿用度、人情往来,处处都是学问!我妈看了菜谱,已经在研究怎么做‘茄鲞’了!”
“林黛玉葬花那段,我边看边哭,怎么会有这么敏感又才华横溢的女子?心疼黛玉!”
文学界的震动远超预期。张卫东教授在《龙国文艺评论》上发表万字长文:“《红楼梦》的出现,标志着龙国古典文学研究进入全新时代。其人物塑造的复杂性(如薛宝钗的‘世故’与‘真诚’并存)、叙事结构的创新性(多条线索交织推进)、文化内涵的丰富性(涵盖医学、建筑、戏曲等多个领域),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甚至需要为其创立一门新的学问——‘红学’。”
红学研究如野火般在各大高校蔓延。龙国大学率先成立“红楼梦研究中心”,每周举办的“红楼夜话”讲座场场爆满。有学生在论坛分享:“教授分析‘太虚幻境’的象征意义,说警幻仙姑给宝玉看的册子,其实是命运的隐喻。我听完后,鸡皮疙瘩从头顶一直麻到脚心,这思想深度,比我们之前学的那些‘经典’强太多了!”
社会影响更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餐饮界:老字号餐馆推出“红楼宴”,“糟鹅掌”、“螃蟹宴”成为招牌菜,价格翻了三倍仍一座难求;
服饰界:汉服店推出“黛玉葬花款”、“宝钗扑蝶款”,刺绣纹样直接取自书中描写,订单排到了三个月后;
影视圈:多家公司争抢《红楼梦》的改编权,晨光文化最终选择与王磊的团队合作,杨晨亲自担任剧本顾问,强调“忠于原着,拒绝魔改”;
学术界:关于“红楼梦中的中医药文化”、“大观园的建筑布局”、“金陵十二钗的现代女性启示”等研究论文层出不穷,知网(蓝星版)的相关文献数量呈指数级增长。
当《红楼梦》的热潮尚未退去,杨晨趁热打铁,推出了《西游记》。这部充满奇幻色彩的作品,以孙悟空的叛逆、唐僧的执着、猪八戒的世俗,迅速俘获了各年龄层的读者。“大闹天宫”成为孩子们模仿的经典场景,“真假美猴王”引发关于“真实与虚幻”的哲学讨论。有家长在育儿论坛发帖:“以前给孩子讲睡前故事,都是些低幼童话,现在给他读《西游记》,他听得眼睛都不眨,还问我‘妈妈,孙悟空为什么不能一直当美猴王?’ 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吧。”
紧接着,《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推出,彻底完成了四大名着的“降维”呈现。《水浒传》的“官逼民反”引发对社会公平的思考,鲁智深的“拳打镇关西”成为“路见不平”的代名词;《三国演义》的“桃园三结义”、“空城计”成为职场沟通的案例,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被写入许多企业的价值观手册。
在一次访谈中,主持人问杨晨:“您引入四大名着,最大的期望是什么?”
杨晨看着镜头,认真地说:“我希望蓝星的读者能明白,我们的文化传统里,不仅有打打杀杀的‘奇侠’,也有儿女情长的‘红楼’,有奇幻瑰丽的‘西游’,有忠义千秋的‘水浒’,有波谲云诡的‘三国’。这些经典里藏着我们的过去,也能照见我们的未来。”
访谈播出当晚,晨光文化的官网收到了上万条留言。其中一条来自一个偏远山区的中学生:“晨哥,我以前觉得古书都很无聊,直到读了《红楼梦》,才知道里面有这么精彩的世界。现在我每天放学都会读一章,感觉自己离那个‘失落的文明’更近了一步。”
杨晨读完这条留言,走到窗边。远处的高楼大厦在夜色中闪烁,而他知道,在那些窗户背后,有无数人正捧着四大名着,为黛玉的眼泪、悟空的金箍棒、梁山的义气、三国的谋略而感动、而思考。他播下的古典文学种子,已经在蓝星的土地上,长成了参天大树。而他的下一个目标,是让这棵树的根系,扎得更深、更稳。
蓝星的科幻文学界,长期被低幼化的“太空冒险”和“机器人恋爱”题材统治。当《星穹》杂志的主编老王收到晨光文化送来的《三体》稿件时,他正为下一期的选题发愁——最新收到的十几篇来稿,不是“少年拯救银河系”,就是“AI女友的浪漫故事”,同质化严重到让他昏昏欲睡。
“老王,这是晨光文化的晨哥送来的稿子,说是科幻小说。”助理小吴将一摞打印稿放在桌上,“篇幅很长,分三部,这是第一部《地球往事》。”
老王随手翻开第一页,看到“科学边界”、“纳米材料”、“宇宙闪烁”这些词时,眉头皱了起来:“怎么净整些听不懂的术语?科幻小说不就是打怪升级谈恋爱吗?写这么硬核谁看得懂?”
但他还是耐着性子读了下去。当看到“射手假说”——“有一名神枪手,在一个靶子上每隔十厘米打一个洞。设想这个靶子的平面上生活着一种二维智能生物,它们中的科学家在对自己的宇宙进行观察后,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宇宙每隔十厘米,必然会有一个洞。’”——老王猛地坐直了身体,咖啡杯差点从手中滑落。
“这……这思路也太刁钻了吧?”他喃喃自语,继续往下读。“农场主假说”、“古筝行动”、“面壁计划”……一个个颠覆认知的概念和场景扑面而来,让他这个浸淫科幻圈三十年的老编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当读到叶文洁向宇宙发出信号那段,他忍不住拍了桌子:“好一个‘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这哪里是科幻,这是对人性和宇宙的终极拷问!”
老王立刻拨通了杨晨的电话:“晨哥!你这稿子……简直是神作!《星穹》杂志决定了,从下一期开始,头版头条连载!我还要给你开专栏,就叫‘晨哥的科幻讲堂’,你得给读者们讲讲这些概念!”
《三体》在《星穹》杂志连载的消息,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起初,习惯了“爽文”模式的科幻读者并不买账:
“什么玩意儿?又是一堆看不懂的术语,比物理课本还枯燥!”
“‘黑暗森林法则’?听起来很酷,但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就想看外星人打架!”
但随着剧情推进,当“古筝行动”的画面感通过文字跃然纸上,当“面壁计划”中人类面对危机的挣扎与无奈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当“黑暗森林法则”的逻辑链条被层层解开,读者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卧槽!‘黑暗森林法则’太牛逼了!细思极恐啊!如果宇宙真的是这样,那人类也太渺小了!”
“以前觉得科幻就是打怪升级,现在才知道,科幻可以这么深刻!‘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这句话够我琢磨一辈子!”
“晨哥是不是接触过外星文明?这脑洞也太大了!三体人、水滴、二向箔……这都是怎么想出来的?”
《星穹》杂志的订阅量在三个月内翻了十倍,二手杂志在闲鱼(蓝星版)上被炒到原价的五倍。出版社紧急联系晨光文化,要求同步推出单行本。《三体》第一部《地球往事》的首印量定在了100万册,编辑们心里都没底,没想到上市当天就被抢购一空,加印通知雪片般飞向印刷厂。
科幻圈彻底炸了。
龙国科幻作家协会紧急召开研讨会,主题是“从《三体》看龙国科幻的未来”。一位资深科幻作家在会上感慨:“晨哥的《三体》,把我们甩出去至少五十年!我们还在写‘外星人友好访问地球’,人家已经在思考宇宙社会学了!这不是简单的脑洞大,是世界观和思想深度的全面碾压!”
“黑暗森林法则”成为网络热词,衍生出各种版本的解读:
- 职场版:“办公室就是黑暗森林,每个同事都是带枪的猎人,沉默是最好的保护色。”
- 校园版:“大学选课就是黑暗森林,选热门课的人越多,抢到的概率越低,必须像面壁者一样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 婚恋版:“相亲就是黑暗森林,太早暴露需求感,容易被‘二向箔’打击。”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三体》引发了全民对科学和宇宙的兴趣。
- 科技馆的“宇宙探索”展区人流量激增,孩子们指着星系模型问父母:“这是不是‘黑暗森林’的一部分?”
- 高校的物理系和天文学专业报考人数翻倍,有学生在志愿书上写道:“我想弄明白,宇宙到底是不是一座黑暗森林。”
- 民间科幻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三体》同人小说、漫画、甚至舞台剧层出不穷,其中一部由中学生改编的《三体》话剧,在学校礼堂演出时座无虚席。
当《三体》第二部《黑暗森林》连载到“面壁者罗辑”的章节时,龙国国家天文台甚至发布了一篇科普文章,试图从科学角度解读“黑暗森林法则”的可能性,引发了科学界和科幻界的跨界讨论。一位 astrophysicist(天体物理学家)在接受采访时说:“《三体》的伟大之处,在于它用科幻的形式,让公众开始思考那些原本只属于科学家的终极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在宇宙中孤独吗?这种思考本身,就是文明进步的标志。”
杨晨看着社交媒体上关于《三体》的热烈讨论,想起了地球那个在电厂工作的刘慈欣。在蓝星,他不仅是在搬运一部科幻小说,更是在点燃人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敬畏心。某天深夜,他收到一封来自偏远地区天文爱好者的邮件:“晨哥,我因为《三体》爱上了天文,用攒了半年的零花钱买了望远镜。昨晚我看到了木星的大红斑,突然就理解了‘宇宙是一座黑暗森林’的悲凉。谢谢你,让我看到了头顶的星空。”
杨晨回复了两个字:“仰望。”
《三体》第三部《死神永生》连载时,蓝星的科幻创作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变化。新锐作家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外星冒险,开始尝试硬核科幻和社会科幻的创作。一部名为《碳基往事》的小说,模仿《三体》的叙事结构,探讨了地球生态危机;另一部《硅基文明》则思考了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共存问题。龙国科幻界终于摆脱了“低幼化”的标签,开始向更广阔的宇宙进发。
而杨晨的下一个计划,是将《流浪地球》的故事带到蓝星。他知道,当“带着地球去流浪”的设想被呈现,蓝星人对家园和文明的理解,将会迎来又一次震撼。窗外的夜空中,星星闪烁,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宇宙的奥秘,而杨晨知道,他在蓝星播下的科幻火种,已经照亮了许多人心中的宇宙。
http://www.yqzw5.cc/yq15990/53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