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6章 饱满鲜活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文化节过后,四合院像是被注入了新的活力,连墙角的青苔都透着股精气神。许大茂的智能花盆订单突然多了三成,不少人拿着文化节的宣传册找上门,指名要“幸福里同款”;傻柱的饭庄添了张新桌子,每天饭点都排着队,熟客们总念叨“就冲这院里的热乎劲儿,多等半小时也值”;三大爷的养花课在网上火了,直播间里总有人问“您那荷兰郁金香用的啥智能花盆”,他索性和许大茂搭伙,搞起了“花苗 花盆”的套餐销售。

  这天一早,槐花背着书包刚进院门,就见三大爷蹲在花池边,举着手机直播。镜头对着那盆在文化节上出尽风头的复色郁金香,花瓣边缘泛着粉白,中间晕着浅紫,像被晚霞染过似的。

  “家人们看好了,”三大爷调整着手机角度,老花镜滑到鼻尖也顾不上扶,“这花啊,得每天转半圈,让每片花瓣都晒着太阳,不然就长歪了。许大茂那智能花盆虽好,也得人勤快点不是?”

  手机屏幕上滚过一串评论:“纪老师说得对,科技得配人力”“这花真俊,给我来一套套餐”“啥时候教种月季啊?”

  许大茂扛着个大纸箱从外面进来,听见这话赶紧凑过去:“家人们要月季套餐?没问题!下午就上架,老纪亲手培育的苗,配最新款智能花盆,今天下单送肥料!”

  三大爷瞪他一眼:“别瞎许诺,我的月季苗还没长好呢。”嘴上这么说,手里却把镜头往月季花丛那边挪了挪,“不过这月季确实不赖,下个月就能打花苞,有红的、黄的……”

  傻柱端着个大盆从厨房出来,盆里是刚卤好的鸡爪,油亮油亮的,香味勾得人直咽口水。

  “老纪,大茂,歇会儿吃点!”傻柱往石桌上倒了盘鸡爪,“刚出锅的,热乎着呢。周叔说今儿有记者来拍纪录片,让我多准备点硬菜。”

  “拍纪录片?”槐花眼睛一亮,放下书包就往科普角跑,“我的机器人还没充电呢!”

  “别急啊,”傻柱喊住她,“记者十点才来,先吃个鸡爪垫垫肚子。”

  槐花跑回来,抓起个鸡爪啃着:“傻柱叔叔,纪录片拍啥呀?拍我的机器人,还是三大爷的花?”

  “都拍,”许大茂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说,“刚才制片方打电话,说要拍咱院的日常生活,从早拍到晚,吃饭、养花、干活都得拍。”

  二大爷提着鸟笼从影壁后转出来,画眉鸟在笼里扑棱棱飞:“拍我拍我!我的画眉在文化节上出了名,好多人都想再听听它叫。”

  三大爷哼了一声:“就你那鸟,叫得再响能结果子?拍我的花,既能看又能卖,实打实的好处。”

  “你那花能陪人聊天解闷?”二大爷梗着脖子,“我这鸟,能跟人互动,比你那花有灵气。”

  周阳拿着份拍摄清单从外面进来,清单上密密麻麻写着时间点和拍摄内容。

  “都别争了,”周阳笑着扬了扬清单,“记者说要拍‘幸福里的一天’,从清晨扫院拍到晚上纳凉,每个人都有镜头。傻柱准备早饭、三大爷浇花、二大爷遛鸟、大茂调试设备、槐花上学……都得拍。”

  “上学也要拍?”槐花有点不好意思,“我怕念课文念错了。”

  “错了才真实,”周阳摸了摸她的头,“记者就喜欢拍咱真实的样子,不用紧张。”

  张奶奶拄着拐杖出来,手里拿着件洗干净的蓝布褂子:“周阳,你看我穿这件上镜行不?别太寒碜。”

  “好看,”周阳接过褂子,“干净利落,比新衣服还精神。”

  李爷爷推着轮椅过来:“我昨儿琢磨了段快板,说咱院的新变化,能不能加进去?”

  “当然能,”周阳高兴地说,“这才是咱院的特色!”

  十点整,纪录片剧组准时到了。摄像机刚架起来,画眉鸟就叫了起来,像是在欢迎客人。三大爷特意换上新衬衫,给郁金香浇水的动作放慢了三倍,嘴里还念叨着“这智能花盆的湿度传感器,比老农民的手还准”;傻柱在厨房颠勺,故意把锅铲敲得叮当响,卤鸡爪的香味飘了满院;许大茂拿着个智能手环给记者演示:“您看这心率监测,还能测步数,老人小孩都能用……”

  槐花背着书包准备上学,摄像机跟着她走到院门口。

  “槐花同学,”女记者笑着问,“你觉得住在这院里最开心的是什么?”

  槐花想了想,指着院里说:“开心的事太多啦!傻柱叔叔总给我做好吃的,三大爷教我养花,周爷爷帮我修机器人,还有张奶奶给我讲故事……”她顿了顿,认真地说,“就像有好多好多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陪着我,比家里还热闹。”

  记者被逗笑了:“那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想发明更厉害的机器人,”槐花眼睛亮晶晶的,“帮院里的人干活,帮张奶奶提菜,帮三大爷浇花,帮傻柱叔叔揉面……”

  中午吃饭时,剧组跟着拍餐桌戏。傻柱做了满满一桌子菜,荷叶饼、红烧肉、炒青菜摆得像朵花。三大爷举着筷子迟迟不动,对着镜头说:“我给大伙算笔账,这桌菜成本六十八块五,搁饭馆得两百多,在咱院,花小钱吃大餐,这就是幸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二大爷夹了块红烧肉,边嚼边说:“不光省钱,还热闹。你看这一桌子人,比过年还齐,吃着都香。”

  张奶奶给槐花夹了个鸡腿:“多吃点,下午拍机器人表演,得有力气。”

  记者举着话筒问傻柱:“您这手艺这么好,为啥不把饭馆开大点?”

  傻柱挠挠头:“开那么大干啥?能让院里人吃好,街坊们吃得舒坦,就够了。这院儿就是我的根,挪不动。”

  下午拍机器人表演时,槐花有点紧张,机器人的浇水臂差点撞到镜头。许大茂赶紧打圆场:“这是智能感应,怕碰着人,自动避让呢。”说着悄悄按了下机器人的应急按钮,浇水臂立刻温顺地收了回去。

  二大爷的画眉鸟突然对着机器人叫了起来,调子跟表演的背景音乐合上了拍。

  “你看你看,”二大爷得意地说,“它们俩真能搭伙!”

  记者笑着说:“这就是人与自然、科技的和谐相处吧?”

  周阳点头:“对,咱院就这样,新的旧的,老的少的,都能凑到一块儿,热热闹闹的。”

  傍晚拍纳凉场景时,院里亮起了智能路灯,暖黄的光洒在葡萄架下。三大爷和二大爷摆开棋盘,楚河汉界分得清清楚楚;傻柱和秦淮茹搬来西瓜,用许大茂的智能刀具切得整整齐齐;张奶奶和李爷爷坐在藤椅上,给孩子们讲过去的故事;槐花抱着机器人,在路灯下教它跳新学的舞蹈;许大茂则举着个投影仪,往影壁墙上投老照片——有十年前院里的土路,有五年前大伙扫雪的场景,还有文化节上满院的鲜花……

  “这张是槐花刚搬来时拍的,”张奶奶指着一张照片,照片上的槐花扎着两个小辫,怯生生地躲在周阳身后,“那时候才这么点高,现在都长这么大了,还拿了国际奖。”

  槐花不好意思地笑了:“那时候我还怕三大爷的花刺扎着我呢。”

  三大爷哼了一声:“现在不也天天来偷学养花?”

  “才不是偷学,”槐花撅着嘴,“是您教我的!”

  众人都笑了起来,笑声被晚风吹着,飘出老远。

  剧组收工时,天已经黑透了。记者握着周阳的手说:“周叔,你们这院儿真是块宝,拍了一天,没见谁红过脸,吵吵闹闹都是热乎气,比剧本写的还动人。”

  周阳笑着说:“过日子嘛,哪能没点磕碰?但咱院的人,心都在一块儿,再大的事,一盘红烧肉、两瓣蒜就解决了。”

  许大茂凑过来说:“纪录片播出时,可得给咱的智能花盆打个特写,还有我的网店地址……”

  “你这老小子,”二大爷笑着捶他一下,“就知道做生意!”

  傻柱端着刚煮好的绿豆汤出来:“记者同志,喝碗汤再走,解解暑。咱院的故事,慢慢拍,拍一年都拍不完。”

  剧组走后,院里的灯还亮着。三大爷在给郁金香盖防虫网,嘴里念叨着“明天得给花施肥”;傻柱在厨房刷锅,哼着跑调的《东方红》;二大爷提着鸟笼往回走,画眉鸟还在哼唧着下午的调子;许大茂对着电脑整理今天的订单,屏幕上“幸福里套餐”的销量噌噌往上涨;槐花趴在科普角的桌子上,给机器人画新的装饰图;周阳坐在葡萄架下,看着这一切,手里摇着蒲扇,扇出的风都带着股甜丝丝的味。

  “周爷爷,”槐花举着画跑过来,“您看我给机器人画的新衣服,上面有咱院的所有人!”

  画纸上,机器人的肚子上画着个小小的四合院,里面有举着花盆的三大爷,挥着锅铲的傻柱,逗着鸟的二大爷,捧着智能设备的许大茂,坐在藤椅上的张奶奶和李爷爷,还有摇着蒲扇的周阳……每个人都在笑,天上的太阳旁边,还画着个弯弯的月亮。

  周阳接过画,借着路灯的光仔细看着,忽然觉得眼眶有点热。他想起刚搬来的时候,院里的老人们总说“日子就像这葡萄藤,得慢慢爬,才能结出甜果子”。现在看来,这藤不仅爬满了架,还结出了一串又一串的甜果子,有槐花的机器人,有傻柱的饭庄,有三大爷的花,有许大茂的智能设备,还有这一院子吵吵闹闹的笑声……

  “画得真好,”周阳把画还给槐花,“明天贴在科普角最显眼的地方,让所有人都看看。”

  槐花点点头,抱着画跑回科普角,机器人的“嘀嘀”声和她的脚步声,在安静的四合院里轻轻回荡。

  月亮慢慢爬上来,挂在老槐树的枝桠上,像个银晃晃的灯笼。葡萄叶上的露珠反射着月光,亮晶晶的,像撒了满地的星星。周阳摇着蒲扇,听着院里渐渐响起的鼾声、虫鸣声、还有智能设备偶尔发出的低鸣,忽然觉得,这四合院的故事,就像这葡萄藤,看似慢悠悠的,却在不知不觉中,爬满了岁月的墙,结出了一嘟噜一嘟噜的甜,等着人们去尝,去品,去把这日子,过得像模像样,有滋有味。

  第二天一早,槐花刚进院门,就见三大爷举着手机直播,镜头对着科普角的新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家人们快看,”三大爷的声音带着点激动,“这是咱院的小画家槐花画的,把咱院的人都画进去了……”

  手机屏幕上,又滚过一串新的评论,像一颗颗刚结出的葡萄,饱满而鲜活。

  清晨的阳光刚爬上科普角的窗台,槐花就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吵醒了。她揉着眼睛坐起来,看见三大爷正踮着脚往科普角的墙上贴画——正是她昨晚画的那幅“四合院全家福”。画里的人被晨光镀上了层金边,连傻柱锅铲上的反光都透着暖意。

  “三大爷,您咋起这么早?”槐花打着哈欠走过去,“直播还没开始呢。”

  三大爷回头,手里还捏着胶带:“早贴早看,等会儿许大茂那小子来了,保准又要对着画拍视频发朋友圈,我得抢个先!”正说着,院门口传来电动车的“滴滴”声,许大茂驮着个大纸箱进来,车筐里还架着个手机支架,镜头正对着科普角。

  “老纪你不够意思啊!”许大茂停下车喊,“贴画不叫我?我这直播间都开了,粉丝等着看新画呢!”

  三大爷哼了一声:“你那直播间净是问智能花盆的,哪有真心看画的?”

  “咋没有?”许大茂把手机架在画前,对着镜头比了个“OK”手势,“家人们看见没?这就是咱院小画家槐花的新作,画里有我、有老纪、有傻柱……”他突然压低声音,对着镜头挤眉弄眼,“看见摇蒲扇那老爷子没?那是周叔,咱院的定海神针!”

  槐花蹲在旁边看他们斗嘴,忽然发现画里周爷爷的蒲扇被三大爷偷偷补了笔——扇面上多了行小字:“幸福里,慢慢过”。她刚要笑,傻柱端着个大瓷碗从厨房出来,碗里飘着葱花鸡蛋面的香味。

  “槐花醒了?快来吃早饭,今天加了俩荷包蛋。”傻柱把碗往石桌上一放,眼睛突然瞪圆了,“哟,这画挂上了?我瞅瞅……哎,我这锅铲画得挺像啊!就是脸画胖了点吧?”

  “哪胖了?”槐花不服气,“您昨儿吃了三碗饭,脸不就这么圆乎?”

  正说着,二大爷提着鸟笼从影壁后转出来,画眉鸟在笼里蹦跳着,对着画“啾啾”叫。

  “这鸟通人性啊,”二大爷得意地晃着鸟笼,“知道夸画好看呢!”他凑近画看了半晌,突然指着画里自己的鸟笼说,“槐花,你看我这鸟笼,画得比真的还亮堂!回头给我那鸟笼也画张特写?”

  槐花刚点头,张奶奶拄着拐杖过来了,手里捏着块水果糖:“槐花,来,奶奶给你糖。”她指着画里自己坐的藤椅,“你看这藤椅的纹路,画得比我那把还清楚,我都忘了原来椅背上还刻过朵小菊花呢!”

  “是您上次给我讲的呀,”槐花剥开糖纸,把糖塞进嘴里,“您说年轻时您爱人刻的,后来磨掉了。”

  张奶奶笑出满脸皱纹:“记心真好……”

  日头慢慢升高,院里的人越来越多。李爷爷推着轮椅过来,指着画里自己的快板说:“槐花,我那快板词儿想加两句新的,就说‘智能花盆浇花忙,机器人儿扫地勤’,你看行不?”傻柱蹲在旁边搭腔:“再加句‘傻柱红烧肉喷香’,齐活!”众人哄笑时,周阳扛着梯子从外面回来,梯子上还绑着捆新葡萄藤。

  “周叔,您又买新藤苗了?”槐花仰头问。

  “旧藤结的葡萄有点酸,”周阳把梯子靠在架下,“换个甜品种,明年让大伙吃够甜葡萄。”他抬头看见墙上的画,突然说,“槐花,画里那葡萄架,再添串青葡萄呗?等明年结了果,咱就画成紫的。”

  “好!”槐花跑回科普角,拿起彩笔在画里葡萄架下添了串青葡萄,笔尖刚落,许大茂的直播间突然爆了屏——

  “这互动绝了!”

  “求同款四合院!”

  “青葡萄要多久变紫?蹲等更新!”

  许大茂举着手机转圈拍画:“看见没家人们?这就是咱院的日常,画能跟着日子长!关注直播间,明年带你们看紫葡萄!”

  中午吃饭时,傻柱的饭庄挤满了人,连院外的街坊都闻着香味进来了。他端着锅铲出来喊:“今儿加菜!红烧排骨、醋溜白菜、西红柿炒鸡蛋,都是画里有的菜!”三大爷端着碗蹲在画前,边吃边念叨:“这画好就好在‘真’——你看许大茂那智能花盆,线接得歪歪扭扭,跟他平时接电线一个样;二大爷的鸟笼门没关紧,他总这样,说留条缝透气;还有傻柱这围裙,沾着的油渍位置都跟画里一模一样!”

  许大茂正给手机充电,闻言抬头:“老纪你懂啥,那叫‘故意留瑕疵显真实’,我直播间粉丝就爱这调调!”他突然压低声音,对着镜头说,“悄悄告诉你们,槐花正画下午的新场景呢——就画傻柱颠勺时油星子溅起来的样儿,独家镜头!”

  下午,槐花果然在画旁添了幅小画:傻柱举着锅铲,油星子像小金点似的飞起来,旁边写着“傻柱颠勺,油星子会开花”。许大茂的直播间人数噌地涨了一倍,有人刷礼物问:“能拍段傻柱颠勺的视频不?”傻柱正好端着菜出来,听见了就喊:“拍!拍我这颠勺绝技!”他站在灶台前,一手颠锅,菜在锅里转着圈飞起来,油星子溅在围裙上,映着窗外的阳光,真像开了朵小黄花。

  傍晚纳凉时,二大爷的画眉鸟突然对着西边叫,众人抬头一看,晚霞把天染成了橘子色。槐花赶紧拿出画本,添了笔晚霞,画里的四合院瞬间笼在暖光里。三大爷的郁金香在画里微微歪头,像在看晚霞;傻柱的饭庄烟囱里冒出的烟,被画成了粉色;许大茂的智能花盆显示屏上,湿度数字变成了晚霞的颜色。

  “这画成活的了!”李爷爷敲着快板,新添的词儿响起来:“晚霞红,画儿动,葡萄藤儿爬满架,幸福院里乐融融……”

  夜里,槐花躺在科普角的小床上,听着院里的动静:许大茂还在对着手机讲智能花盆的新功能,傻柱在厨房刷锅,三大爷在给花浇水,张奶奶的蒲扇摇得沙沙响。她摸了摸画里那串青葡萄,突然觉得,这画哪是她画的?分明是这院子自己长出来的——日子往前进一寸,画就添一笔,像葡萄藤缠着架儿,不知不觉就爬满了墙。

  第二天一早,槐花发现画里的青葡萄旁多了只小蜗牛,壳上还沾着片露珠。她不用问就知道是三大爷画的——他总爱在花池边看蜗牛,说“慢点儿爬,风景才看得到”。许大茂的直播间刚开,就有人发现了蜗牛:“这细节绝了!”“这院儿是活的吧?”许大茂举着手机拍蜗牛,三大爷蹲在旁边得意地笑,二大爷的画眉鸟突然对着蜗牛叫,像在催它快点爬。

  日子就这么慢悠悠地过,画里的青葡萄慢慢鼓出紫色,傻柱的围裙添了新油渍,二大爷的鸟笼换了根新竹条,许大茂的智能花盆多了个太阳能板。槐花每天添两笔,画里的人就跟着过日子:张奶奶的藤椅旁多了副老花镜,李爷爷的快板上多了道裂缝,周叔的梯子上缠了圈防滑绳……许大茂的直播间粉丝涨到了五万,每天都有人问:“今天画里添啥了?”

  这天,傻柱从外面回来,手里捧着个红本本:“咱院评上‘全国文明四合院’了!”他把证书贴在画旁边,画里的每个人头顶突然都多了道小光环。三大爷摸着胡子笑:“我就说咱院够格!”二大爷提着鸟笼转圈:“那是,我这鸟都文明,不瞎叫!”

  许大茂对着镜头喊:“家人们看见没?全国文明!这证书得裱起来,明天画里就添上!”直播间里刷起了“恭喜”,礼物特效闪成一片。

  槐花看着热闹的人群,突然拿起笔,在画的角落添了朵蒲公英。风一吹,画里的蒲公英种子飘起来,有的落在葡萄架上,有的落在智能花盆里,有的落在傻柱的锅铲上……她想,这些种子会飘到哪里去呢?或许会飘到看直播的人梦里,让他们也梦见一个有葡萄藤、有机器人、有傻柱红烧肉香味的四合院吧?

  夜里,周阳摇着蒲扇坐在葡萄架下,槐花凑过去问:“周叔,您说这画会画到什么时候?”

  周阳望着天上的星星,慢悠悠地说:“等到画里的葡萄藤爬满整个院墙,等到画里的人头发都白了,等到看画的人也想画自己的院子了——就接着画呗。”

  槐花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低头看画时,发现画里的蒲公英种子,已经在远处的草地上,发了棵小芽。

  许大茂的直播间还亮着,有人发弹幕:“这哪是直播四合院啊,这是直播过日子呢!”傻柱的呼噜声从厨房传来,三大爷的浇水壶“叮咚”掉在花池边,二大爷的画眉鸟打了个哈欠……槐花把这些都画进画里,笔尖落下时,像滴进湖面的水,荡开一圈圈温柔的波纹。

  喜欢四合院:开局一把枪,禽兽全发慌
  http://www.yqzw5.cc/yq15669/10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