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章 智能设备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刚进院门,就见三大爷蹲在花池边,手里捏着把小镊子给郁金香除虫,许大茂蹲在旁边,举着个放大镜瞅。

  “老纪,这虫子叫啥名?智能花盆的显示屏上跳着‘害虫预警’,没说具体品种啊。”许大茂戳了戳叶片上的小青虫。

  三大爷头也不抬:“这叫蚜虫,专吸嫩芽的汁。你那智能花盆再先进,能替我捏虫子?赶紧拿药瓶去,左手边第二个柜子里,绿色的瓶儿。”

  “得嘞!”许大茂起身就跑,没两步又回头,“对了老纪,厂家说新出了自动除虫器,声波驱虫,要不要试试?”

  “试啥试?”三大爷把虫子扔进旁边的小罐,“声波能有我这镊子准?去年你那智能浇水器,把我刚栽的月季浇烂了根,忘了?”

  许大茂挠挠头:“那不是没调试好嘛……今年的新款带土壤检测,保准靠谱。”

  “靠谱不靠谱,得看用的人懂不懂行。”三大爷哼了一声,“就像你卖智能花盆,得先知道人家种的是月季还是多肉,不然功能再全也是白搭。”

  正说着,傻柱端着个大托盘从厨房出来,盘子里摆着刚出炉的糖火烧,芝麻香飘得满院都是。

  “老纪,大茂,歇会儿吃点!”傻柱把托盘往石桌上一放,“刚出锅的,热乎着呢。槐花呢?不是说放学就回来吗?”

  许大茂拿起个糖火烧,吹了吹就咬:“在科普角呢,跟张奶奶学编竹篮,说要给她的画做个竹框。”

  “这孩子,心思倒多。”傻柱擦了擦手,“对了老纪,你那郁金香啥时候开?我饭庄想摆几盆,客人都说院里的花看着舒坦。”

  三大爷眼睛一亮:“想开价?我这可是荷兰进口的品种,一朵最少五块。”

  “你可拉倒吧!”傻柱笑骂,“上周你还说要送我两盆当开业贺礼,这会儿就涨价?”

  “此一时彼一时嘛。”三大爷慢悠悠地说,“那会儿没想着能开花这么早,现在看这花苞,少说能开二十朵,送你两盆,我自己赏啥?”

  二大爷提着鸟笼从影壁后转出来,画眉鸟在笼里扑棱棱飞。

  “吵啥呢?隔着墙就听见了。”二大爷把鸟笼往葡萄架上一挂,“老纪,你那郁金香能有我这画眉金贵?我这鸟,叫一声能值一块钱。”

  三大爷撇嘴:“叫得再响,能结种子?我这郁金香结了种,明年能种一院子,你那鸟能下蛋孵小鸟?”

  “嘿你这老东西!”二大爷瞪眼睛,“我这画眉是名种,你懂啥?上次去公园,王老头想用两只鸽子跟我换,我都没答应。”

  “鸽子能下蛋吃,你这鸟能下啥?”三大爷慢悠悠地说,“我看啊,还是我的花实惠,能看能闻,还能当贺礼。”

  “我这鸟能听能唱,还能解闷呢!”二大爷梗着脖子,“傻柱,你说,是我的鸟好,还是他的花好?”

  傻柱正吃着糖火烧,闻言含糊不清地说:“都好都好,鸟能听叫,花能看色,各有各的好。”

  槐花背着书包从科普角跑出来,手里拎着个歪歪扭扭的竹篮。

  “傻柱叔叔,你看我编的!”槐花举着竹篮转圈,竹条上还缠着几朵小野花,“张奶奶说,等编熟了,能给你的饭庄装糖火烧。”

  傻柱接过竹篮,掂量了掂量:“不错不错,比我小时候强多了。就是这竹条有点扎手,回头我找砂纸给你磨磨。”

  许大茂凑过来看:“编得挺有劲儿,要是再刷层清漆,能当工艺品卖。我认识个网店老板,专收这种手工艺品,要不要试试?”

  槐花眼睛一亮:“真的?能卖多少钱?我想给张奶奶买双新鞋,她的鞋底磨破了。”

  三大爷接话:“我给你算笔账,编一个竹篮用五根竹条,成本一块五,卖五块,净赚三块五。一天编两个,能赚七块,一个月就是二百一,够买两双鞋了。”

  “老纪你这账算得,比计算器还精。”二大爷笑着说,“槐花,别听他的,编竹篮是玩的,挣钱的事有你傻柱叔叔他们呢。”

  张奶奶拄着拐杖从科普角出来,手里拿着个针线笸箩。

  “槐花,慢点跑,当心摔着。”张奶奶走到石桌旁坐下,“刚编的竹篮呢?让奶奶看看。”

  槐花把竹篮递过去,张奶奶摸了摸竹条:“不错,就是收口松了点,奶奶教你怎么收得紧。”

  傻柱给张奶奶递了个糖火烧:“张奶奶,尝尝新做的,加了点桂花,比上次的香。”

  张奶奶咬了一小口:“真香,傻柱这手艺,越来越好了。不像我那重孙子,连面条都不会煮,天天吃外卖。”

  许大茂接话:“您让他来傻柱饭庄吃啊,经济实惠,还干净。我给您办张会员卡,打八折。”

  “不用不用,”张奶奶摆手,“傻柱总给我送吃的,再办卡,就占太多便宜了。”

  “您跟我们客气啥?”傻柱说,“小时候您还总给我糖吃呢,现在该我孝顺您了。”

  周阳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个信封。

  “都在呢?”周阳扬了扬信封,“区里发的通知,说下个月搞社区文化节,让咱院出个节目。”

  “出节目?”二大爷眼睛一亮,“我这画眉能上台,叫一段《东方红》,保准镇场!”

  三大爷摇头:“叫得再好,也听不懂啊。我看不如搞个养花展,把我的郁金香、月季都摆出来,再配上智能花盆,科技加传统,准能得奖。”

  傻柱:“我出个美食展!荷叶饼、糖火烧、卤牛肉,让大伙尝尝咱院的味道,比看节目强。”

  许大茂:“我觉得可以搞个智能设备体验区,让街坊们试试我的新玩意,自动擦窗器、智能垃圾桶,保证新鲜。”

  槐花举着手:“我想表演机器人跳舞!我的‘小花’机器人,能跟着音乐转圈,还能浇水呢!”

  周阳笑着说:“都能上,搞个综合节目。养花展、美食展、智能体验区,再加上槐花的机器人表演,二大爷的画眉也来助兴,热热闹闹的多好。”

  李爷爷推着轮椅过来,手里拿着份报纸。

  “周阳,你看这报没?”李爷爷指着报纸上的照片,“邻院搞了个老年合唱团,上电视了。”

  二大爷凑过去看:“唱歌有啥意思?不如我的鸟叫得好听。”

  张奶奶:“人家那是热闹,老人们凑在一起唱唱歌,比在家闷着强。”

  傻柱:“要不咱院也搞个合唱团?我来当指挥,虽然我不会指挥,但嗓门大,能喊拍子。”

  三大爷:“我可不去,五音不全,唱跑调了丢人。我还是看我的花靠谱。”

  许大茂:“可以搞个智能合唱团,用我的蓝牙麦克风,能自动修音,跑调了也听不出来。”

  槐花:“我也参加!我会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还能让机器人伴奏呢!”

  正说着,院门口传来自行车铃铛声,是街道办的王主任。

  “哟,这是开大会呢?”王主任推着车进来,车筐里装着些宣传册,“给你们送文化节的宣传册,顺便问问准备得咋样了。”

  二大爷:“王主任,我这画眉能上不?绝对是特色节目。”

  王主任笑着说:“当然能,只要是咱院的特色,都欢迎。对了,傻柱,你那饭庄生意咋样?上次我来吃的荷叶饼,我姑娘念叨好几天了。”

  傻柱得意地说:“托您的福,挺好!明天给您送两斤过去,让孩子尝尝鲜。”

  许大茂:“王主任,要不要试试我的智能擦窗器?轻便省力,擦得还干净,给街道办也配几个?”

  王主任:“回头再说,先把文化节搞好。对了周阳,区里想拍个宣传片,选咱院当取景地,你看行不?”

  周阳:“当然行,正好宣传宣传咱院的新面貌。”

  三大爷:“拍的时候,得把我的郁金香拍上,还有我的养花手册,也算咱院的文化遗产。”

  槐花:“还有我的机器人!还有我的画!”

  王主任笑得直点头:“都拍都拍,把咱院的好东西都展示展示。”

  太阳渐渐西斜,金色的光透过老槐树的叶子,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影子。傻柱回厨房准备晚饭,锅碗瓢盆的声响传出来;三大爷继续给郁金香除虫,嘴里还在念叨着花苞的生长速度;二大爷逗着画眉鸟,时不时哼两句跑调的京剧;许大茂拿着手机,给王主任演示新到的智能音箱;槐花蹲在张奶奶旁边,学着编竹篮,竹条碰撞的声音脆脆的;周阳和李爷爷坐在石凳上,商量着文化节的具体安排……

  “周爷爷,机器人的电池够不够啊?”槐花忽然抬头问。

  周阳:“够,我昨天刚充好电,还备了两块备用电池。”

  “那就好,”槐花低下头继续编竹篮,“我还想让它给大家表演浇水呢,浇三大爷的郁金香。”

  三大爷闻言直摆手:“可别!上次你的机器人给月季浇水,差点把根泡烂了,这次可得调准了。”

  许大茂:“我给机器人装个新程序,能自动识别花卉品种,根据品种浇水,保准错不了。”

  “还是大茂靠谱。”二大爷说,“不像老纪,总怕别人碰他的宝贝花。”

  “我那是爱护!”三大爷瞪了二大爷一眼,“你以为都像你的鸟,糙养就行?”

  傻柱从厨房探出头:“吵啥呢?吃饭了!今天做了红烧肉,谁再吵不给谁吃!”

  众人一听,都笑了起来,脚步声、说话声、碗筷碰撞声混在一起,像一首热热闹闹的歌,在四合院里荡开,飘向很远的地方。

  文化节前三天,四合院像被撒了把酵母,一下子“发”了起来。科普角的桌子被搬到院里,搭成临时工作台,三大爷的花苗、傻柱的食材、许大茂的智能设备堆得满满当当,连二大爷的鸟笼都挂在了最显眼的葡萄架上,画眉鸟见天练嗓子,叫得比平时高八度。

  “老纪,你这郁金香得再挪挪,”许大茂蹲在地上画展区示意图,粉笔灰沾了满裤腿,“放c位,智能花盆的显示屏对着过道,让人一进来就看见‘适宜观赏’四个字。”

  三大爷正给花苞套防虫网,闻言头也不抬:“c位得配最好的花,我这盆复色的还没显色呢,换那盆纯红的,昨天刚绽开第一瓣。”

  “红的太普通,”许大茂用笔敲着图纸,“复色的才稀罕,再说智能花盆能调光照,保准三天内显色,比你那网子管用。”

  “你懂个啥?”三大爷摘了片黄叶,“这品种娇贵,光照太强会灼伤花瓣,得循序渐进。你那智能设备再能,有我伺候了三个月的经验准?”

  傻柱端着盆和好的面团出来,往石桌上一墩:“吵啥?再吵我把你们的花和设备全挪厨房去,让面粉给你们的宝贝‘增增肥’。”

  许大茂赶紧摆手:“别别,我听老纪的,红的放c位。”

  三大爷哼了一声,嘴角却偷偷翘了翘。

  槐花抱着她的“小花”机器人跑过来,机器人的浇水臂上缠着红绸带,脑袋上还顶着朵纸做的郁金香。

  “傻柱叔叔,你看我的机器人!”槐花让机器人转了个圈,浇水臂喷出细雾,正好落在旁边的月季上,“王主任说表演时要喜庆点,我给它打扮了一下。”

  傻柱揉着面团笑:“好看!就是别让它对着我的面团喷水,不然荷叶饼该成浆糊了。”

  “才不会呢,”槐花拍拍机器人的脑袋,“它有智能识别,能分清面粉和花草。对吧小花?”机器人发出“嘀嘀”的回应声,像在点头。

  二大爷提着鸟笼过来,画眉鸟突然叫了两声,调子跟机器人的“嘀嘀”声有点像。

  “你看你看,”二大爷得意地说,“我的画眉跟你这机器人对上暗号了,文化节上让它们搭个档,保准新鲜。”

  槐花眼睛一亮:“真的?那让画眉鸟唱歌,我的机器人跳舞,肯定好看!”

  三大爷插了句:“别忘了让机器人给我的郁金香浇水,也算个节目。”

  许大茂:“我再给机器人装个音效,浇水时放《茉莉花》,中西合璧。”

  张奶奶和李爷爷坐在廊下择菜,张奶奶手里的豆角被择得整整齐齐,李爷爷则在给西红柿划十字,准备烫皮。

  “你们说,文化节那天人得多热闹?”张奶奶把豆角放进竹篮,“我这辈子没见过院里搞这么大阵仗,又是花又是机器人的。”

  李爷爷放下西红柿:“肯定热闹,周阳说要请电视台来拍,说不定咱还能上电视呢。”

  “上电视就算了,”张奶奶笑,“我这老婆子,上镜不好看。还是看槐花的机器人表演,那才新鲜。”

  傻柱听见了,接话道:“张奶奶,我给您做身新衣裳,红色的,上镜好看。我认识个裁缝,手工好,还便宜。”

  张奶奶摆手:“不用不用,我有件蓝布褂子,挺精神的。倒是你,得穿干净点,别一身面粉,上电视让人笑话。”

  傻柱嘿嘿笑:“我准备了新厨师服,雪白的,比三大爷的衬衫还亮。”

  周阳拿着卷尺在院里量尺寸,准备搭个临时舞台。

  “这边再宽半米,”周阳对帮忙的年轻人说,“机器人表演需要空间,别磕着碰着。”

  二大爷凑过来:“周阳,舞台背景得挂点红绸,再把我的鸟笼挂中间,当吉祥物。”

  三大爷:“挂我的花照片也行,去年我的月季得的奖,照片还在呢。”

  许大茂:“挂我的智能花盆海报,印上咱院的照片,宣传效果好。”

  周阳笑着说:“都挂上,搞个拼贴画,左边挂花,右边挂智能设备,中间挂咱院的全家福,红绸子围一圈,又喜庆又热闹。”

  槐花跑过来:“我也要画一张画贴上去!画所有人在舞台上表演,机器人在中间跳舞!”

  “好啊,”周阳摸摸她的头,“画大点,贴在最上面,让所有人一进门就看见。”

  文化节前一天,院里的人忙到半夜。傻柱蒸了两笼荷叶饼当第二天的试吃品,用许大茂的智能保温箱装着,确保新鲜;三大爷给所有花盆换了新土,叶片擦得锃亮,连智能显示屏上的字都用布擦了一遍;二大爷给画眉鸟喂了最好的鸟食,鸟笼刷得能照见人影;许大茂调试完所有智能设备,给蓝牙麦克风充上电,还特意准备了备用电池;槐花的机器人练了一遍又一遍,确保跳舞时不会踩到自己的电线;周阳和几个年轻人搭好了舞台,背景墙上贴满了照片和画,红绸子在晚风中轻轻晃。

  张奶奶和李爷爷坐在活动中心,给每个人缝了个小红布包,里面装着晒干的艾草,说是“辟邪祈福”。

  “给,傻柱,”张奶奶递过一个红布包,“挂在你新厨师服上,保准生意更红火。”

  傻柱接过来,小心翼翼地别在胸前:“谢谢张奶奶,这比啥护身符都管用。”

  三大爷也领了一个,挂在花架上:“给我的郁金香也沾沾喜气,明天开得更艳。”

  二大爷把红布包挂在鸟笼上:“我的画眉戴着这个,叫得更响亮。”

  许大茂:“我把这个挂在智能音箱上,放出来的音乐都带着香味。”

  槐花把红布包系在机器人的脖子上,像个小围巾:“小花也有护身符啦!”

  周阳看着满院的红布包,心里暖烘烘的。月光洒在舞台上,背景墙上的照片和画泛着柔和的光,智能路灯亮着暖黄的光,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都早点休息吧,”周阳说,“明天精神饱满地上台。”

  “好!”众人应着,却没人动,都在院里转来转去,看看花,摸摸设备,检查检查舞台,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似的。

  文化节当天,天刚亮,院里就热闹起来。傻柱在厨房煎炒烹炸,香味飘出胡同;三大爷给花最后一次喷水,叶片上的水珠闪着光;二大爷的画眉鸟开始吊嗓子,叫得比公鸡还早;许大茂调试着音响,《喜洋洋》的音乐在院里回荡;槐花给机器人换上新电池,红布包在脖子上晃来晃去;周阳和王主任一起挂横幅,“幸福里四合院文化展”几个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八点刚过,胡同里就传来脚步声,街坊四邻、其他社区的代表、还有扛着摄像机的记者,排着队往里进。

  “这花真好看!”一个大妈指着三大爷的郁金香,“还带显示屏呢,真先进。”

  三大爷赶紧介绍:“这是荷兰进口的,用智能花盆养的,能测土壤湿度,还能远程浇水,您要是喜欢,让许大茂给您捎一个。”

  许大茂立刻递上宣传册:“阿姨您看,这是最新款,带自动施肥功能,买一个送包花籽。”

  另一边,傻柱的美食展前排起了长队。

  “给我来个荷叶饼卷牛肉!”

  “这糖火烧真香,给我来五个!”

  傻柱忙得满头大汗,脸上却笑开了花:“别急别急,都有份!尝尝咱这老北京的味道!”

  二大爷的画眉鸟在舞台旁开了专场,围观的人不少。

  “这鸟叫得真好听,跟唱歌似的。”

  二大爷得意地说:“那是,天天听京剧长大的,有范儿!”

  最热闹的还是槐花的机器人表演。音乐一响,“小花”机器人就随着节奏转圈,浇水臂喷出的细雾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脖子上的红布包晃来晃去,逗得孩子们直拍手。

  “它还会浇水呢!”一个小男孩指着机器人给旁边的月季浇水,大声喊。

  槐花骄傲地说:“它还能识别花的品种呢,知道郁金香要少浇水,月季要多浇水。”

  周阳站在舞台边,看着这热闹的场面,王主任走过来,递给他一瓶水。

  “周阳,你们这院儿真行,”王主任笑着说,“既有老味道,又有新花样,这才是真正的幸福里。”

  周阳喝了口水,看着不远处三大爷正给记者介绍他的养花经,傻柱在给客人装糖火烧,二大爷逗着鸟,许大茂演示着智能垃圾桶,槐花和孩子们围着机器人笑……忽然觉得,这文化节就像个万花筒,转一转,就能看见院里每个人的笑脸,每个日子的甜。

  中午,文化节的评比结果出来了,四合院得了“最佳创意奖”。当王主任把奖状递过来时,院里的人都凑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

  “多亏了我的花!”

  “是我的鸟镇场!”

  “我的机器人最受欢迎!”

  “我的美食才吸引人呢!”

  “还有我的智能设备!”

  周阳接过奖状,高高举起:“这奖是大家的!没有你们,就没有这热闹的文化节,就没有咱这幸福里!”

  众人一起鼓掌,掌声、笑声、画眉鸟的叫声、机器人的“嘀嘀”声混在一起,像一首最动听的歌,飘出四合院,飘向更远的地方。

  下午,客人渐渐散去,院里的人坐在舞台旁休息,吃着傻柱剩下的荷叶饼,喝着许大茂泡的茶。

  “累坏了吧?”张奶奶给槐花擦汗,“机器人表演得真好,奶奶都看入迷了。”

  槐花摇摇头:“不累!有个记者叔叔说,想给我的机器人拍纪录片呢!”

  “真的?”许大茂眼睛一亮,“那得让我的智能花盆也上镜,给机器人当个背景。”

  三大爷:“我的郁金香也得露个脸,不能让机器人抢了风头。”

  二大爷:“还有我的画眉,得给纪录片配个音。”

  傻柱:“我给剧组做饭,保证让他们吃好了有精神拍。”

  周阳笑着说:“都去都去,让全世界都看看,咱幸福里的日子,过得有多精彩。”

  夕阳西下,金色的光洒在舞台上,背景墙上的照片和画被染成了暖红色。三大爷开始收拾他的花,傻柱在清洗锅碗瓢盆,许大茂拆卸着智能设备,二大爷提着鸟笼往回走,槐花抱着她的机器人,在舞台上跳着下午表演的舞蹈。

  “周爷爷,”槐花跳累了,跑过来问,“下次文化节,我们还能表演吗?”

  周阳蹲下来,看着她满是汗水的小脸:“当然能,只要咱院的人在一起,天天都是文化节,天天都能表演。”

  槐花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跑回舞台,机器人的“嘀嘀”声和她的笑声,在安静下来的四合院里,轻轻地回荡着。
  http://www.yqzw5.cc/yq15669/10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