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4集:暴雨突至,共护药田
推荐阅读:
宇智波带子拒绝修罗场
娱乐帝国系统
从死宅到土豪,只需要几个本本
玩家们的NPC大爹
收集末日
崔向东楼晓雅
萌娃进村,山里野兽瑟瑟发抖
你惹他干嘛,他是华夏守护神
被兄弟出卖,归来已无敌
古医圣手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雨落漳堤初夏的风原本该带着麦芒的暖意,裹着药田边苦艾的清苦,漫过邯郸城外的十里平畴。可这日清晨,天却沉得像块浸了水的黑麻布,风裹着雨星子砸在窗纸上,“啪嗒啪嗒”响得让人心里发慌。
素问刚把《药材种植规范》的竹简归拢好,就听见院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阿柱嘶哑的喊:“素问姑娘!不好了!漳水河涨了!”
她披了件粗布短褐就往外跑,刚跨出门,冷雨就兜头浇下来,瞬间打湿了额前的碎发。阿柱站在雨里,裤脚卷到膝盖,小腿上沾着泥,手里还攥着半根断了的竹杖——那是他去药田巡查时,被风吹断的。
“哪段?”素问的声音被雨声裹着,却依旧清亮。
“就是南坡下那片枸杞田!”阿柱指着东南方向,手都在抖,“河水已经漫过堤脚了,再这么下,用不了一个时辰,水就得淹进田里!”
那片枸杞田是去年秋天才垦出来的,种的是从西域引来的良种,枝桠刚抽得壮实,再过两个月就能收第一批枸杞。药农们日日去薅草、施肥,连夜里都要去看两回,生怕遭了虫、受了冻,如今眼看着要被洪水吞了,谁能不急?
素问没再多问,转身就往灶房跑,抄起墙根立着的铁锹,又喊上正在整理医案的李伯:“李伯,喊上院里的学徒,都去南坡!”
李伯应了声,抓起蓑衣就往外冲。不过半柱香的功夫,传习所里的十几个学徒都聚齐了,每人手里要么扛着铁锹,要么提着竹筐,还有人把晒药材的门板卸下来,绑上绳子当挡板——工具虽杂,眼里的劲却都足得很。
雨越下越大,砸在地上溅起半尺高的泥花,脚下的路早就成了烂泥塘,每走一步都要费半天劲。阿柱走在最前面,手里拿着根长棍探路,时不时提醒身后的人:“这边有坑!慢点!”
等众人赶到南坡时,眼前的景象比阿柱说的还要糟。漳水河的水已经变成了浑黄色,像条狂躁的黄龙,拍打着岸边的土堤,堤脚的泥土被泡得发松,顺着水流往下垮,浊水已经漫到了田埂边,离枸杞苗的根须只剩半尺远。
“快!先在堤外堆土!”素问把铁锹往泥里一插,率先挖起土来。她的动作利落,一锹下去就是一大块泥,可刚堆到堤上,就被河水冲垮了大半。
“这样不行!”李伯蹲在堤边,用手摸了摸泥土,“土太湿了,堆不牢,得掺点干草!”
学徒们立马分头行动,有的去附近的草垛抱干草,有的继续挖土,把干草混在泥里,再往堤上堆。可雨实在太大,刚堆好的土堆转眼就被雨水冲得塌陷,几个人忙活了半天,堤岸也只高了寸许。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一个叫小石头的学徒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声音里带着急,“水涨得比我们堆得快!”
素问直起身,抹了把额角的泥,目光扫过堤边——远处的农舍旁,几个身影正往这边跑,为首的是个穿粗布短打的汉子,手里也扛着铁锹,是齐国来的农人陈默。
陈默他们十个人来赵地学种植,已经快两个月了,平日里就住在药田旁的农舍里,跟着李伯学轮作、辨虫害,白日里在田里忙,傍晚就围着油灯抄竹简,和赵地的药农们早就混熟了。方才他们听见这边的动静,就赶紧扛了工具跑过来。
“素问姑娘,我们来搭把手!”陈默跑到堤边,喘着气说。他的头发被雨打湿,贴在脸颊上,眼神却很亮。
旁边的阿柱愣了一下,下意识地说:“陈大哥,这雨大,你们……”
“啥你们我们的!”陈默打断他,把铁锹往泥里一插,“这枸杞田是咱们一起种的,哪能看着它被淹?快,阿福,你们几个去抱干草,动作快点!”
跟来的齐人应声而去,阿福跑得最快,怀里抱着一大捆干草,脚下一滑,差点摔在泥里,旁边的小石头伸手扶了他一把,两人相视一笑,又赶紧往堤边跑。
有了齐人的加入,人手一下子充足起来。大家分成几队,一队挖土,一队运干草,一队负责把混了草的泥土往堤上堆,还有人用门板挡在堤外,减缓水流的冲击。雨声、铁锹挖土的“砰砰”声、大家的号子声混在一起,在雨幕里织成一片热络的声响。
素问站在堤中间,一边指挥,一边帮着递工具。她的粗布短褐早就被泥水泡透,贴在身上,裤脚沾满了泥,可她半点没顾上,只是时不时提醒大家:“脚下注意,别滑着!”“那边的土堆得再实点!”
陈默的力气大,一锹能挖起比别人多一半的土,他旁边的李伯年纪大了,动作慢些,陈默就时不时帮他把筐里的土倒在堤上,还笑着说:“李伯,您歇会儿,这点活我来!”
李伯摆摆手,抹了把汗:“不用,我还撑得住!这田要是淹了,咱们这两个月的功夫就白费了!”
阿柱和阿福凑在一块儿,阿柱负责挖土,阿福负责运。阿福是齐人里最年轻的,性子有点毛躁,刚跑了两趟,脚下就一滑,“扑通”一声摔进了泥里,整个人都成了个泥人,手里的筐也飞了出去。
“哎哟!”阿福疼得龇牙咧嘴,刚想爬起来,脚下又滑了一下。
旁边的阿柱见状,赶紧放下铁锹,伸手把他拉了起来,还笑着拍了拍他身上的泥:“你这小子,急啥?慢点走!”
阿福抹了把脸上的泥,露出个笑来,脸上的泥道子让他看起来有点滑稽:“我这不是想快点嘛!你看这水,还在涨呢!”
“放心,有咱们在,淹不了!”阿柱拍了拍他的肩膀,把自己的筐递给他,“我再去拿一个,你先歇会儿!”
阿福摇摇头,接过筐:“不用歇,我还能跑!”说着就扛着筐往堤边跑,脚步比刚才稳了些。
雨还在下,每个人的衣服都湿透了,头发滴着水,脸上分不清是雨还是汗,可没人喊累,也没人停下。有个赵地的老药农,叫王大爷,年纪快六十了,平日里连提桶水都费劲,这会儿却拄着铁锹,帮着把土堆拍实,嘴里还念叨着:“这苗可不能淹,去年下种的时候,我还跟它们说,要长壮点呢!”
陈默听见了,笑着说:“王大爷,您放心,它们肯定能长壮!咱们这堤筑得这么牢,水进不来!”
王大爷点点头,眼里有了笑意:“好,好!有你们这些年轻人在,我就放心了!”
中途的时候,堤岸的一处突然塌陷了一块,浊水“哗啦啦”地往田里灌。“不好!”素问喊了一声,率先冲了过去,拿起铁锹就往塌陷的地方填土。
众人见状,也都围了过来,陈默抱起一块门板挡在前面,阿柱和阿福赶紧往门板后面堆土,李伯和王大爷则用脚把土踩实。“再加把劲!”素问喊着,额头上的青筋都露了出来,“别让水冲进来!”
大家的号子声更响了,“一二!一二!”铁锹挖土的声音、门板被水流冲击的“咚咚”声,还有大家的喘息声,交织在一起。雨水迷了眼,就用袖子擦一把;手上磨出了泡,就咬着牙继续干。
不知过了多久,塌陷的地方终于被堵上了,水再也渗不进来。大家都松了口气,瘫坐在泥里,互相看了看,都笑了——每个人脸上都沾满了泥,衣服上全是污渍,活像一群泥猴,可眼里的光却比天上的太阳还要亮。
又过了约莫一个时辰,雨渐渐小了,从瓢泼大雨变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最后终于停了。乌云慢慢散开,露出一片浅蓝的天,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湿漉漉的地上,泛着亮晶晶的光。
众人都站了起来,看向新筑的土堤。那道堤比原来高了两尺多,用混了干草的泥土堆得紧实,像一道褐色的屏障,挡在漳水河和枸杞田之间。河水虽然还在涨,但再也漫不过堤岸,只能在堤下打着转,慢慢退去。
“成了!”阿柱欢呼了一声,蹦了起来,脚下的泥溅了自己一身,他也不在意。
“太好了!田没事!”阿福也跟着喊,声音里满是激动。
大家都走到田埂上,看着田里的枸杞苗。经过雨水的冲刷,叶子更绿了,直直地立在田里,一点都没受损。王大爷蹲下来,轻轻摸了摸枸杞苗的叶子,眼里含着泪:“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素问也松了口气,靠在铁锹上,看着眼前的景象。陈默走过来,递给他一块麦饼——是从农舍里带来的,虽然有点湿,但还能吃。“姑娘,吃点东西吧,忙活了大半天了。”
素问接过麦饼,笑了笑:“谢谢。大家都累了,都歇会儿,吃点东西。”
众人围坐在田埂上,分享着带来的干粮,有麦饼、有咸菜,还有人带来了陶罐,里面装着热水。阿柱和阿福凑在一起,你一口我一口地吃着麦饼,聊着刚才抗洪的事,时不时发出一阵笑声。陈默和李伯坐在一旁,聊着齐地的农田,陈默说:“回去以后,我也把咱们这筑堤的法子教给乡亲们,齐地的河边也有不少田,以后再下雨,就不怕淹了。”
李伯点点头:“好啊!以后咱们就能互相学,互相帮,不管是赵地还是齐地,都能有好收成!”
阳光越来越暖,照在身上,驱散了雨天的寒意。远处的漳水河慢慢退去,露出了干净的河岸。田里的枸杞苗在阳光下舒展着叶子,仿佛在向大家致谢。
素问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暖暖的。她想起刚来邯郸的时候,这里的药农们还对她的种植方法半信半疑,齐人来的时候,大家也带着几分生疏。可如今,一场暴雨,一道土堤,把大家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没有赵人,没有齐人,只有一起守护田地的伙伴,只有共同期盼丰收的心意。
“等这枸杞熟了,咱们一起酿枸杞酒!”阿柱突然喊道,眼里满是期待。
“好啊!”大家都附和着,笑声在田埂上回荡,飘向远方的天空。
风又吹了过来,带着麦芒的暖意,裹着枸杞苗的清香,漫过新筑的土堤,漫过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素问知道,这场雨不仅保住了枸杞田,更种下了友谊的种子,等到秋天丰收的时候,这颗种子一定会开出最美的花。
http://www.yqzw5.cc/yq15107/10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