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3集:互学互鉴,技艺交融
推荐阅读:
宇智波带子拒绝修罗场
娱乐帝国系统
从死宅到土豪,只需要几个本本
玩家们的NPC大爹
收集末日
崔向东楼晓雅
萌娃进村,山里野兽瑟瑟发抖
你惹他干嘛,他是华夏守护神
被兄弟出卖,归来已无敌
古医圣手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药田学农记暮春的风裹着药香,掠过赵地邯郸城外的千亩药田,把田埂边农舍的木门吹得“吱呀”响。十名齐国农人站在农舍前,身上的粗布衣裳还沾着路尘,眼神里却满是好奇——眼前的药田整整齐齐,一行行金银花藤爬在竹架上,新抽的绿芽泛着嫩光;旁边的甘草田刚浇过水,土缝里渗着湿气,连空气里都飘着清苦的药味。
“这就是素问姑娘说的药田?”年轻的齐人阿禾忍不住凑上前,指尖刚要碰到金银花的花苞,就被身后的老陈拽了回来。老陈是十个人里最年长的,脸上刻着田垄似的皱纹,手里攥着个布包,里面裹着从齐地带的麦种。“阿禾,规矩点,别乱碰。咱是来学本事的,不是来瞧新鲜的。”
话音刚落,农舍的门开了。走出来的是个穿短褐的老者,腰间系着根草绳,手里拿着个竹编的农具,脸上的沟壑里沾着点泥土——正是赵地农师王阿公。王阿公在药田种了四十多年,素问姑娘办传习所后,他就成了农师,专教人种药材。他上下打量着十名齐人,嗓门洪亮:“你们就是齐地来的?我是王阿公,往后三个月,你们就跟着我学。农舍里有铺,每人一间,行李先放下,晌午头就下地——学轮作,误不得农时。”
十名齐人连忙应着,拎着行李往农舍里走。农舍不大,每间屋只有一张土炕、一张木桌,墙角堆着晒干的秸秆,倒也干净。阿禾放下行李,就跑到窗边往外看,正好看见王阿公蹲在田埂上,用手扒开泥土,对着几个赵地学徒说着什么。他心里痒得慌,恨不得立刻就下地。
一、轮作的学问:土要养,苗才壮
晌午的太阳有点烈,王阿公带着十名齐人到了南边的药田。这片田分成了两块,一块种着金银花,另一块种着甘草,中间隔着一道窄埂。王阿公指着田垄,对众人说:“咱种药材,最讲究轮作。去年这片田种的是金银花,今年就改种甘草;明年啊,这片甘草田再种回金银花。你们知道为啥不?”
齐人里的老周皱着眉,接过话头:“王阿公,俺们在齐地种庄稼,也换着种,说是能少生病。可药材也这样?”
“一个理儿!”王阿公蹲下身,抓起一把土,摊在手心给他们看,“你们瞧,这土是黑褐色的,捏着软和——这是养得好的土。金银花耗地力,尤其是要长花苞,得吸不少养分;甘草呢,根扎得深,能把地下的养分往上带,还能固氮。换着种,土就不会瘦,药材长得才壮,还少生虫。”
老陈点点头,又问:“那要是不轮作呢?”
“不轮作?”王阿公往北边指了指,“去年北边那片田,连着两年种金银花,你看今年的苗,又矮又黄,花苞也少,还招了不少蚜虫。后来改种甘草,才缓过来。”
阿禾听得认真,忍不住问:“王阿公,那怎么判断这块田该种啥?有没有定规?”
“有!”王阿公从怀里掏出一卷竹简,上面写着《药材种植规范》,“素问姑娘编的,里面写得明明白白:喜阳的药材和喜阴的轮作,耗地力的和养地力的轮作。比如板蓝根喜阴,能和喜阳的枸杞轮作;黄芪养地力,能和耗地力的当归轮作。你们往后每天傍晚,都得在油灯下抄这竹简,抄熟了,记在心里,才算真懂。”
说完,王阿公递给每人一把锄头:“今天先练翻地。轮作前,地要翻得深,至少一尺,把底下的土翻上来,晒一晒,能杀虫子。你们试试。”
十名齐人拿起锄头,跟着王阿公的样子翻地。阿禾力气大,一锄头下去挖得深,可翻出来的土块太大,王阿公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阿禾,力气大是好事,可土块得敲碎。土块大了,种子埋进去,根扎不深,还存不住水。”说着,他拿起锄头,轻轻一敲,大土块就碎成了小块。
阿禾脸一红,连忙学着敲碎土块。老陈年纪大,翻地慢,赵地学徒小柱子见了,主动走过来,帮他翻了半垄。老陈感激地说:“多谢小哥,俺这老骨头,比不得你们年轻人。”小柱子笑着说:“陈伯,客气啥?往后一起干活,互相帮衬。”
太阳西斜的时候,半亩地翻完了。十名齐人累得满头汗,坐在田埂上歇着,看着自己翻好的田,土块细碎,垄沟整齐,心里都有点成就感。王阿公看着他们,嘴角带着笑:“头一天就这么卖力,不错。晚上回去,把‘轮作篇’抄十遍,明天咱学辨虫害。”
二、辨虫的窍门:看叶色,认虫迹
第二天天刚亮,王阿公就带着众人到了板蓝根田。刚走到田边,阿禾就叫了起来:“王阿公,你看这叶子!”
众人凑过去,只见几株板蓝根的叶子上,有不少缺口,边缘还卷着,仔细一看,叶子背面爬着些青绿色的小虫,身子细细的,爬起来一弓一弓的。老陈皱着眉:“这是啥虫?俺们齐地种白菜,也见过类似的,叫菜青虫,撒点石灰粉就没了。”
王阿公却摇了摇头:“这不是菜青虫,是尺蠖。石灰粉是能杀它,可板蓝根的苗嫩,撒了石灰,叶子会枯,还会伤根。”
齐人里的老周有点不服气:“那咋办?总不能看着它吃叶子吧?俺们齐地还有个法子,用草木灰撒,既能杀虫,又不伤苗。”
“草木灰是好,可不够。”王阿公说着,从兜里掏出个布包,里面裹着些棕褐色的粉末,“这是素问姑娘给的方子:桐油拌草木灰,按一比三的比例,兑水搅匀,用毛刷涂在叶子上。尺蠖怕桐油的味儿,沾到就会掉,还不伤苗。”
阿禾连忙说:“俺去弄!”说着就往农舍跑,老周也跟着去帮忙。不一会儿,两人端着个陶盆回来,里面装着桐油草木灰水,还带着个毛刷。王阿公示范着,用毛刷轻轻刷在有虫的叶子上,边刷边说:“刷的时候要轻,别把叶子刷破了,正反面都得刷到。”
十名齐人跟着学,阿禾刷得最快,可不小心把水洒到了苗根上,王阿公连忙说:“阿禾,小心点!根上别沾太多,不然会烂根。”阿禾赶紧用布擦了擦根上的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老陈刷得慢,却最仔细,每片叶子都刷到了,连叶尖上的小虫子都没放过。他边刷边说:“这法子好,比石灰粉温和,还能护苗。”
刷完后,王阿公对众人说:“三天后再来看看,要是虫子掉了,叶子没枯,这法子就成了。辨虫害,得先认虫,再想辙——不能蛮干,得顺着药材的性子来。晚上抄‘虫害篇’,里面写了二十多种虫,每种虫的样子、危害、治法都有,都得记住。”
三天后,众人再到板蓝根田,果然,之前爬满尺蠖的叶子上,虫子都没了,叶子也慢慢舒展开,新抽的嫩芽绿油油的。老周摸着叶子,叹道:“还是赵地的法子妙!俺之前在齐地,用草木灰杀尺蠖,总杀不干净,还伤了不少苗。”
王阿公笑着说:“不是赵地的法子妙,是素问姑娘说得好:‘辨虫先看迹,治虫先护苗’。不管是赵地的法子,还是齐地的法子,能护着药材长好,就是好法子。”
三、堆肥的诀窍:臭变香,肥才足
学完辨虫害,接下来是制堆肥。王阿公带着众人到了农舍后面的空地,那里堆着不少秸秆、枯枝,还有几个大土坑。王阿公指着土坑说:“堆肥就靠这些‘废料’——秸秆、枯枝、粪肥、落叶,混在一起,发酵好了,就是最好的肥料。药材吃了这肥,根扎得深,长得壮。”
阿禾捂着鼻子,皱着眉:“王阿公,这粪肥太臭了,俺们齐地种庄稼,都用草木灰,不用这个。”
老陈也点点头:“是啊,这味儿冲,还招苍蝇。”
王阿公没生气,反而笑了:“臭是臭,可发酵好了,就不臭了,还带着点土香味。草木灰是好,可缺氮,堆肥里有粪肥,能补氮;有秸秆,能补碳,养分全。你们跟我来,看看去年的堆肥。”
他领着众人到了一个土坑边,掀开盖在上面的秸秆,里面是黑乎乎的土块,捏着软软的,凑近闻,果然没有臭味,只有淡淡的泥土香。王阿公抓起一把,撒在旁边的枸杞苗根上:“你们看这枸杞苗,去年施了这堆肥,长得比往年高了半尺,挂的果子也多。”
众人看着枸杞苗,叶子浓绿,枝干粗壮,果然比别的苗壮实。阿禾放下手,不好意思地说:“王阿公,俺错了,俺以为臭的就不好,没想到这么管用。”
“知错就改,好样的!”王阿公说着,开始教他们堆肥:“第一步,先在土坑里铺一层秸秆,大概半尺厚,浇点水,让秸秆湿透;第二步,铺一层粪肥,也是半尺厚,再撒点草木灰;第三步,铺一层落叶,再浇点水。就这样一层一层堆,堆到三尺高,再用秸秆盖严实,等着发酵。”
十名齐人跟着动手,老陈和老周铺秸秆,阿禾和几个年轻人抬粪肥,赵地学徒帮忙浇水。一开始,大家还觉得臭,可干着干着,也就习惯了。阿禾边铺粪肥边说:“王阿公,这发酵要多久啊?”
“二十来天。”王阿公说,“发酵的时候,要翻两次堆,让里面的料都发酵均匀。翻的时候你们就知道了,里面是热的,能烫手——那是好现象,说明发酵得好。”
接下来的日子,十名齐人每天都去翻堆肥。第一次翻的时候,阿禾伸手摸了摸里面的料,果然热乎乎的,还冒着点气,臭味也淡了不少。他笑着说:“王阿公,真热!这堆肥肯定能成。”
王阿公点点头:“等发酵好了,撒到药田里,你们就等着看药材长好吧。晚上抄‘堆肥篇’,里面写了发酵的温度、翻堆的时间,都得记牢——堆肥差一天,肥力就差不少。”
四、齐人的新法:盐渣改土,荒田生苗
转眼半个月过去,十名齐人已经能熟练地轮作、辨虫、堆肥,晚上抄《药材种植规范》的时候,也不用王阿公多讲,就能看懂里面的门道。阿禾还把自己抄的竹简订成了册,走到哪儿带到哪儿,有空就翻。
这天傍晚,众人收工回来,坐在农舍前的院子里歇着。阿禾看着农舍西边的一块地,那地是盐碱地,土是白花花的,连野草都长得少,只有几株枯苗歪在那里。他忍不住对王阿公说:“王阿公,那片盐碱地,就一直荒着?”
王阿公叹了口气:“可不是嘛。那地碱太重,种啥都活不了,撒了不少草木灰,也不管用。素问姑娘也来看过,说难改。”
老陈听了,突然说:“王阿公,俺们齐地靠海,煮盐的时候,会剩下不少盐渣——就是海水煮干后,剩下的那些渣渣。俺们村有块盐碱地,撒了盐渣,再种庄稼,就长得还行。要不,咱试试?”
王阿公愣了愣:“盐渣?那不是更咸吗?咋能改盐碱地?”
“俺也说不清楚为啥,反正俺们村试过,管用。”老陈说,“盐渣是碱性的,可和地里的碱不一样,撒了之后,能把地里的硬碱化掉,土就松了。俺们还试过种豆子,长得还不错。”
阿禾也跟着说:“是啊王阿公,俺家就种过!那盐渣不用多,每亩撒个百十斤,再翻地浇水,等半个月,就能种了。”
王阿公有点犹豫,他种了一辈子地,从没听说过盐渣能改盐碱地。可看着老陈和阿禾认真的样子,又想起之前辨虫害时,齐人的草木灰法子也有道理,就说:“那行,咱试试。明天我去城里买盐渣,你们把那片盐碱地翻出来,咱种点决明子——决明子耐碱,要是能活,就成了。”
第二天,王阿公拉了两车盐渣回来,十名齐人跟着他,把盐渣均匀地撒在盐碱地里,再用锄头翻深,浇了足水。阿禾边浇水边说:“王阿公,等半个月,咱就播种,肯定能活。”
王阿公点点头,心里却没底。接下来的半个月,他每天都去盐碱地看,看着土慢慢从白花花变成灰褐色,捏着也比之前松了不少。到了播种那天,众人把决明子种子撒下去,盖上一层薄土,浇了水。
又过了十天,阿禾一大早跑到盐碱地,突然大叫起来:“王阿公!出芽了!出芽了!”
众人连忙跑过去,只见地里冒出了不少嫩黄的芽,顶着两片小叶子,在风里轻轻晃着。王阿公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摸了摸芽尖,眼里满是惊喜:“真活了!齐地的法子,真管用!”
老陈笑着说:“这都是俺们村老辈传下来的法子,没想到在赵地也能用。”
王阿公站起身,拍了拍老陈的肩膀:“以前俺总觉得,赵地的法子最好,现在才知道,齐地也有好法子。往后啊,咱互相学,啥法子好,就用啥法子。”
五、田埂上的香气:腌菜与麦饼
自从盐渣改盐碱地成功后,赵地农人和齐人更亲近了。白天一起下地,晚上一起在油灯下抄竹简,有时候还会凑在一起,聊各自家乡的事。
这天傍晚,赵地农妇张婶提着个陶罐,来到农舍,对众人说:“今儿个俺腌了盐腌菜,给你们尝尝。这是咱赵地的法子,用海盐腌的,配着粥吃,香得很。”
张婶打开陶罐,一股咸香扑面而来。阿禾凑过去,拿起一根腌菜,咬了一口,脆生生的,咸中带点酸,忍不住说:“好吃!比俺们齐地的咸菜好吃多了。”
张婶笑着说:“好吃就多吃点。要是想学,俺教你们。腌菜得用新鲜的芥菜,洗干净,晒半干,再用海盐搓,一层菜一层盐,压实了,腌半个月就能吃。”
老陈听了,眼睛一亮:“张婶,俺们齐地有麦饼,用麦粉做的,烤得焦香,配着腌菜吃,更绝。俺们带来了麦粉,今晚俺们烤麦饼,你们尝尝。”
众人都高兴地应着。张婶回家拿了个陶灶,阿禾和老周去捡柴火,老陈则拿出麦粉,加了点水,揉成面团,再分成小块,擀成圆饼。赵地学徒小柱子凑过去,学着老陈的样子擀饼,可擀出来的饼歪歪扭扭,老陈笑着说:“小柱子,力道要匀,不然饼就不圆了。”说着,手把手教他擀饼。
陶灶生起了火,老陈把麦饼放在灶上烤,不一会儿,就飘出了麦香。等饼烤得金黄,老陈拿下来,递给众人:“快尝尝,热乎的才好吃。”
王阿公咬了一口,麦饼外脆里软,带着点焦香,再配一口腌菜,果然绝了。他笑着说:“这麦饼,比咱赵地的馒头还好吃!”
张婶也说:“往后俺们也试试做麦饼,你们也学学腌菜,往后下地,带着麦饼和腌菜,饿了就能吃。”
众人围着陶灶,吃着麦饼,就着腌菜,笑声在田埂上飘着,和药香混在一起,格外亲切。阿禾边吃边说:“要是能把俺们齐地的麦种带来,在赵地种,肯定能长好。”
王阿公说:“等你们回去的时候,俺给你们装些赵地的药材种子,你们也给俺带些齐地的麦种,咱互相换,往后啊,赵地能种麦饼,齐地也能种药材。”
老陈点点头:“好!就这么说定了。三个月后,俺们回去,一定把麦种带来,也把赵地的种植法子教给齐地的人,让齐地也长出好药材。”
六、半月小结:学无止境,互助共赢
不知不觉,十名齐人来赵地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他们学会了轮作、辨虫害、制堆肥,还把齐地的盐渣改盐碱地的法子教给了赵地农人;赵地农人也把腌菜的法子教给了他们,还和他们一起烤麦饼、聊家常。
这天晚上,众人坐在农舍里,围着油灯,看着抄好的《药材种植规范》竹简,心里都满是成就感。阿禾拿起自己抄的竹简,对王阿公说:“王阿公,以前俺只知道种庄稼,现在才知道,种药材有这么多学问。往后俺回去,一定好好教俺们村的人,种出好药材。”
老陈也说:“俺们来的时候,还担心学不会,现在才知道,只要肯学,啥都能学会。更重要的是,俺们还学到了赵地人的实在——你们不藏私,啥好法子都教给俺们,俺们心里感激。”
王阿公笑着说:“别这么说。你们也教了俺们盐渣改盐碱地的法子,这可是帮了大忙。往后啊,咱赵地和齐地,就像这药田和肥料,互相帮衬,才能长得好。”
油灯的光映着众人的脸,暖融融的。窗外,药田的香气飘进来,和油灯的油烟混在一起,成了最特别的味道。阿禾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想着:还有两个月,一定要好好学,把赵地的好法子都带回齐地,让齐地的药田也长得像赵地一样好,让齐地的百姓也能用上好药材,吃上雪白的海盐。
他摸了摸怀里的麦种,那是从齐地带过来的,现在,他又多了个想法:等回去的时候,一定要把赵地的药材种子带回去,种在齐地的田里,让齐地的田埂上,也飘着金银花的香、甘草的香、决明子的香——就像赵地一样。
夜渐渐深了,众人收拾好竹简,各自回屋休息。农舍里静了下来,只有窗外的风,还在药田里轻轻吹着,仿佛在诉说着这段跨越两地的学农故事,也在期待着未来更多的互助与共赢。
http://www.yqzw5.cc/yq15107/109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