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集:孙女的“小生意”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绣帕生香

  暮春的风带着槐花香掠过青石板路,吹得“陈记绸缎庄”门前的幌子轻轻晃动。十岁的陈念雪蹲在后院的枣树下,指尖捏着枚银针,正对着一方浅碧色的绸缎边角料绣最后几针。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枣树叶,在她素色的布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也照亮了布料上那只栩栩如生的小蝴蝶——翅膀上用极细的粉线勾出纹路,翅尖还缀着一点若有若无的鹅黄。

  “念雪,该去前院给你爹送茶了。”柳如氏的声音从月亮门传来,带着几分慈和。

  陈念雪应了声,小心翼翼地把绣好的手帕放进竹篮,起身拍了拍裙摆。竹篮里已经整整齐齐叠放着六方手帕,都是她用庄里裁衣剩下的边角料绣的,有藕荷色绣兰草的,月白色绣竹枝的,还有天青色绣小鱼的,每一方都精致得像件小玩意儿。这些边角料本是要给浆洗房当抹布的,她见着可惜,便央着祖母留了下来。

  穿过天井时,正撞见陈承业送几位布商出门。商人们对着门首“陈记”的金字牌匾赞不绝口:“陈东家,您这织坊学堂办得真是积德,我家那佃户的小子,如今都能算清账本了。”

  陈承业笑着拱手:“都是为了给行当里添些新血,谈不上积德。”

  待客人走远,陈念雪捧着茶盏递过去:“爹,喝茶。”

  陈承业接过茶,瞥见她竹篮里的手帕,眼底泛起笑意:“又在琢磨这些小玩意儿?你绣的蝴蝶,比前院绣娘绣的还灵动。”

  “爷爷说,手上的功夫得练。”陈念雪仰着小脸,乌黑的眼睛亮晶晶的,“不过爹,我昨天去织坊学堂送点心,见着有个小弟弟连笔墨都买不起,蹲在窗边看别人写字呢。”

  陈承业闻言愣了愣,随即轻叹:“学堂刚开,经费确实紧些,等下月南洋的货到了,我再添些银钱进去。”

  念雪没再接话,捧着空茶盏转身回了后院。她蹲在枣树下,摸着竹篮里的手帕,忽然想起上个月爷爷陈远给她讲的故事。那天爷爷坐在藤椅上,晒着太阳说:“当年你爹初掌家业,遇着仿冒的绸缎,没急着告官,反倒教人家辨真假,这就是守住了人心。生意生意,生的是利,守的是心。”

  “人心……”她小声嘀咕着,忽然眼睛一亮。

  第二天一早,陈承业刚到庄上,就听说后院的小丫头不见了。柳如氏正站在门口张望,见着他便笑道:“别找了,念雪说要去镇上摆摊,天不亮就带着竹篮和小马扎走了。”

  “摆摊?”陈承业又惊又奇,连忙往镇上赶。

  镇上的集市刚热闹起来,叫卖声此起彼伏。陈承业远远就看见街口老槐树底下围着一圈人,挤进去一看,正是自家女儿。陈念雪穿着干净的布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面前摆着个小竹篮,里面的手帕铺得错落有致,旁边还立着块小木牌,是她用毛笔歪歪扭扭写的字:“绣帕一方,售价五文,捐一文予织坊学堂。”

  “这不是陈东家的小姐吗?”卖糖葫芦的王老汉凑过来,拿起一方绣兰草的手帕,“这针脚,比绣坊卖的还细呢。”

  “王爷爷,您要是买,我再给您绣个小葫芦在边角上。”陈念雪笑眯眯地说,“而且每卖一条,就有一文钱给学堂的哥哥姐姐买笔墨。”

  王老汉一听这话,当即掏出五文钱:“给我来一条!咱也为学堂尽点力,再说你这手帕,值当!”

  有了第一个买主,围观的人纷纷动了心。镇上的人都知道“陈记”的信誉,当年陈远护镖救了整个镇子的粮队,后来陈承业又开织坊学堂教穷人家孩子手艺,陈家的名声在这一带比金子还响。如今见陈家小姐用边角料绣手帕捐钱,谁不愿捧个场?

  “给我来两条,我家小孙女肯定喜欢。”

  “这小鱼绣得真活,我买一条送我媳妇。”

  不一会儿,竹篮里的手帕就少了大半。陈念雪忙得鼻尖冒汗,却笑得格外开心,一边收钱一边把铜板分开放进两个小布包,一个写着“本钱”,一个写着“学堂”。

  陈承业站在人群外,看着女儿认真的模样,嘴角忍不住上扬。他没上前打扰,悄悄站在一旁守着。

  日头升到半空时,一阵马蹄声传来。只见一队官差簇拥着一顶蓝布小轿停在街口,轿帘掀开,青州府的通判李大人走了下来。李大人是上月来考察织坊学堂的,对陈承业办教育的举措十分赞赏。

  “这是在做什么?”李大人见围着这么多人,好奇地走了过来。

  陈念雪见是官老爷,虽有些紧张,却还是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回大人,民女在卖绣帕,每卖一条捐一文钱给织坊学堂。”

  李大人拿起木牌看了看,又拿起一方手帕细细端详,眼中露出赞许之色:“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善心。你是陈承业的女儿?”

  “是,民女陈念雪。”

  “好,好!”李大人连说了两个好字,掏出十文钱,“给我来两条,一条送内子,一条留着赏玩。你这手帕,既有手艺,又有心意,比城里铺子卖的强多了。”

  官差连忙接过手帕,李大人又对周围的人说:“陈家办学堂是积善之举,念雪小姐此举更是难得,诸位捧场,也是在做善事。”

  说罢,他又特意叮嘱陈念雪:“下月学堂月考,我还来,到时候再买你绣的新花样。”

  李大人走后,集市上的人更踊跃了。原本准备的二十条手帕,不到午时就卖光了。陈念雪数了数“学堂”那个布包,里面整整二十三文钱,她捧着布包,蹦蹦跳跳地往织坊学堂跑。

  陈承业一路跟着,看着女儿把钱郑重地交给学堂的先生,又踮着脚跟那个买不起笔墨的小弟弟说:“下个月就能给你买新毛笔啦!”他才走上前,轻轻揉了揉她的头发。

  “爹!”陈念雪回头看见他,眼睛弯成了月牙,“我卖了二十三文,能给两个弟弟买笔墨呢!”

  “你怎么想起这么做?”陈承业笑着问。

  陈念雪仰起脸,阳光洒在她沾着薄汗的额头上,格外明亮:“爷爷说‘生意靠人心’,我卖手帕是生意,捐钱帮哥哥姐姐是守人心。这样大家既买到了喜欢的手帕,又做了好事,才愿意来买呀。”

  陈承业的心猛地一暖。他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话,想起自己初掌家业时的种种考验,那些关于“信”与“人心”的教诲,原已在不知不觉中,种进了女儿的心里。他蹲下身,与女儿平视,声音温柔却郑重:“念雪,你说得对。这世上最值钱的,从来不是银子,是人心。”

  那天傍晚,陈念雪坐在枣树下,又拿起了新的边角料。陈远当年用过的旧银针在她手中灵活穿梭,绣出的栀子花层层叠叠,香气仿佛要从布料里透出来。陈承业站在廊下看着,忽然明白,陈家的镖旗之所以能代代相传,不是因为镖队有多勇猛,商号有多富足,而是因为这颗守着人心的种子,早已在血脉里生根发芽,开出了最美的花。

  后来,陈念雪的绣帕成了镇上的稀罕物,有人特意来“陈记”求购,她却只在每月初一摆摊,余下的时间都用来琢磨新花样,或是去学堂教孩子们认针脚。而织坊学堂的窗台上,渐渐摆满了孩子们用她捐的钱买的笔墨纸砚,每一支笔杆上,似乎都沾着绣帕的清香,和那颗纯粹的童心。
  http://www.yqzw5.cc/yq13911/5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