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最后一声平儿是谁喊的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春分之夜,万籁俱寂。讲理坡上的风似乎也停了,唯有那颗摇光星,在深蓝色的天幕上固执地闪烁,明灭不定,像一只看了人间千年的眼,疲惫却不肯闭合。
阿耕就静静坐在那片赤花丛中,仿佛与这方土地融为一体。
他闭着眼,山风拂过他布满风霜的脸,像是在抚摸一座沉默的石像。
许久,他终于动了,从最贴近胸口的衣袋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件东西——那是一块早已干硬、边缘焦黑的半块饼。
这便是父亲临终时所说的,当年那位大人分食饥民后,悄悄揣入怀中的最后半块。
父亲说,大人当时只是低声自语,这半块,是留给平儿的。
阿耕将这块饼轻轻放在石台中央,粗糙的手指在上面摩挲了一下,仿佛能感受到数百年前的余温。
他低下头,声音沙哑却异常清晰,像是对石台说,又像是对那颗闪烁的星辰说:“您守了一辈子的人,现在轮到我们了。我们学会了分食,学会了扶犁,也学会了讲理。平儿……可以走了。”
话音落下的瞬间,那块焦黑的饼忽然无声地化作一捧极细的飞灰,被一阵不知从何而起的微风卷起,飘散于天地之间。
紧接着,一个轻到几乎无法察觉的叹息声在阿耕耳边响起,那声音里没有悲伤,只有卸下千斤重担后的欣慰与释然,最后,化作一句模糊的低语,飘入他心中:“……好孩子。”
就在这一刻,天地骤变。
荆州城头,那面在风雨中锈蚀了数百年的铁血战旗,在无风的夜里猛然绷直,猎猎作响,锈迹斑驳的旗面上,一个模糊的“关”字似有赤光流转。
樊城古战场,埋于地下的残破甲胄,竟齐齐发出一阵低沉的鸣响,那声音穿透泥土,如万千将士在地下重整军列,发出无声的誓言。
麦城断崖之上,数十株孤傲的劲松,在同一时刻,所有枝桠齐齐折断,朝着东方,朝着那片它们曾经护卫过的土地,深深垂首。
异象不止于此。
天下九州,凡是曾经听过“关老爷”故事的村落、集镇,无论贫富,家家户户的灶膛里,那原本安安静静的火苗,竟不约而同地向上“轰”地窜起三尺高。
火光映在墙上,投下一个模糊却清晰可辨的虚影——那是一个红脸长须的伟岸身影。
在农家,那虚影手扶犁铧,缓缓前行;在商铺,他将手中的食物分给围拢的孩童;在风口,他张开双臂,为身后的屋舍挡住看不见的寒流。
诡异的景象并未引起丝毫恐慌。
百姓们仿佛有某种默契,自发地吹熄了家中的油灯,静立在窗前或门外,连最爱哭闹的孩童也止住了啼哭,睁着乌溜溜的眼睛,好奇又安静地望着那灶火中的影子。
这不像神明显圣,更像是一场盛大而无声的送别。
讲理坡顶,阿耕缓缓站起身,他仰望夜空,只见北斗七星的光芒在这一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璀璨。
那颗摇光星最后一次剧烈闪烁后,竟如流星般坠落,不,不是坠落。
七颗星辰的光芒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汇聚成一道粗壮无比的赤色光柱,撕裂夜幕,带着毁天灭地的威势与创世新生的慈悲,轰然贯入脚下的大地中枢。
西南边境,大军压境,皇帝一身戎装,亲临阵前。
他并非为战事而来,而是为了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星脉交汇”之机。
钦天监早已在此设下九层法坛,只待吉时一到,便要昭告天地,敕封那位深入民心的神只为“九天荡魔关圣帝君”,将其彻底纳入皇权掌控的神谱。
然而,法坛刚刚筑成,平地之上竟炸响一声惊雷。
天际,七道刺目的赤光从九州各地飞射而来,如同七条愤怒的赤龙,环绕着祭坛疯狂旋转,带起的罡风吹得旌旗断折,无人能够靠近。
主持祭天的大道士面色惨白,他强作镇定,口中高呼咒语,试图引动神降。
岂料他脚下的土地突然开始震动,无数细密如蚁的小篆文字从泥土中浮现,泛着淡淡的金光,组成了一句惊心动魄的话语:“吾名已忘,吾道长存。”
话语显现的瞬间,祭坛上所有用来祭祀的牛羊、五谷、玉帛,竟在同一时刻自行燃烧起来,没有一丝火星,却化作滚滚青烟直冲云霄。
青烟在空中凝聚,并未散去,而是缓缓卷成了一本书的模样——那正是传说中关公夜读的《春秋》。
书本悬浮于空,封面无字,唯有中心处,一点赤芒如心跳般明灭。
“神……神不受封!”大道士双腿一软,惊骇地跪倒在地,浑身抖如筛糠。
皇帝怔怔地立在祭坛之下,望着那本无字天书,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他身后的文武百官,更是噤若寒蝉。
良久,这位九五之尊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他挥了挥手,示意内侍取来那份早已拟好的诏书,亲自上前,将其投入那仍在燃烧的供品之中。
诏书化为飞灰,皇帝沉默片刻,沉声下令:“撤坛。于此地,立空白石碑一座,只刻二字——民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天下,有信者,皆有所感。
西北边陲的守心驿,一位老驿卒的孙子,跋涉千里,终于走到了南方的大泽边界。
他正要掬水解渴,忽觉胸口一阵灼热。
他连忙掏出祖父留下的布包,里面是一片早已风干的玉茎叶片。
那叶片此刻竟如烧红的烙铁,在他掌心遇热自燃,没有烟,只有光。
灰烬落在湿润的泥土里,一朵鲜红的赤花竟破土而出,瞬间绽放。
花心之中,一行水珠般的文字缓缓浮现:“你也是不怕慢的人。”
与此同时,遥远的东海,一艘渔船正在与风浪搏斗。
船老大惊奇地发现,自家船上那个修补过无数次的灶膛里,那根用来加固的红线不知何时已经彻底消失,仿佛融入了船骨之中。
此刻,每当船首劈开巨浪,整个船头竟会泛起一层淡淡的红光,那光芒不甚明亮,却让船行异常稳健,破浪之时,水流分开得竟如刀切豆腐。
渔民们交口称奇,从此不再称这艘船为“渔船”,而唤它作“慢舟”。
九天之上,那最后一丝即将回归天地本源的意识,缓缓睁开了“眼”。
这里没有上下四方,没有过去未来,只有浩瀚无垠的星河与脚下那颗蔚蓝星辰上亿万生灵的心跳同频共振。
他感觉自己就是风,是雨,是田野里每一株正在生长的麦苗,是每一个母亲对孩子的轻声呼唤。
他想开口说话,却发现天地间的一切声音都成了他的言语,无需多言一字。
他想回首看看自己的一生,却发现记忆早已化作无数碎片,融入了那些扶犁、分食、讲理的寻常景象里,再也找不到一个清晰的“我”。
他就是道,是信,是那座名为“民信”的无形丰碑。
就在这意识即将彻底消融,化为纯粹的天地法则的最后一刹那,自那九州万邦的人间,从无数个村落的田埂上,从无数个家庭的灶膛边,忽然响起了一阵低低的、稚嫩的歌声。
那是一首全新的童谣,歌词简单,曲调质朴,却带着一种穿透云霄的力量。
无数孩童的声音汇聚成一股温暖的洪流,逆着那道贯天彻地的光柱,向着九天之上的星海深处,轻轻地、清晰地,呼唤而来。
那声音,像是春风拂过麦浪,像是溪流淌过磐石,正在那无垠的虚空中,慢慢凝聚成一个最古老、也最亲切的音节。
喜欢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
http://www.yqzw5.cc/yq13446/4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