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贼天子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章武十疏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章武十疏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就当年创业集团的平均年龄而言,李云的年纪是偏小的,而且差不多小了五岁到十岁左右。

  正因为如此,李云在整个江东创业集团内部,其实可以算得上少壮派。

  从前,这个年龄差距并不是如何显眼,因为在江东创业集团内部,不管是哪一个年龄段的人,对李云都可以说是心服口服。

  哪怕李皇帝当年二十多岁的时候,江东集团内部四十岁五十岁的人,也不敢跟他炸刺。

  李皇帝三十岁登鼎帝位,在他坐上这个位置之后,就更没有人敢在他面前,有任何悖逆了。

  因此,年龄差距,在此之前并没有给李云带来任何麻烦,反倒成为了他巨大的优势之一。

  因为年龄优势,他根本不用做出什么清理功臣集团,为后代铺路的举动,因为靠他自己,就能够把江东的功臣集团第一代主事人给熬下线,至于第二代,类似于孟青,徐坤,张遂这些人,更是他一手培养,一手拔擢起来的。

  李皇帝有足够的时间还有能力,处理好这些人与继承人,还有朝廷之间的关系。

  这一切看起来,都相当的完美。

  但是此时此刻,这种年龄关系的弊端,终于切切实实的体现在了李云身上。

  陶文渊的死,他并没有什么感觉,毕竟陶文渊虽然也是一代功臣集团之中的一员,但是这人是个老顽固,心里想的与李云心里想的,未必站在一处。

  他没了,李皇帝可以很冷静的处理他的后事。

  但是周良没了,让李云心里,着实有些不太好受。

  周良,可以说是江东军的创始之人,也是江东创业集团的元老。

  而且,他是看着李云长大的长辈。

  这样一个亲近之人的过世,对李云打击不小,而且…李云心里很清楚,周良的薨逝,并不是一个结束。

  而是一个开始。

  朝廷里,如今已经有很多年过六十的老兄弟了。

  缉盗队里的就不必多说,文官里,卓光瑞,姚仲,许昂等人,都已经差不多过了六十这条线。

  武将里,苏晟也已经接近六十岁了。

  还有大批将领,其实都在五十岁到六十岁这个区间,六十岁以上的比比皆是。

  可以预见的是,在不远的将来,李云…还会不可避免的同很多人告别。

  过了不知道多久,李皇帝才回过头来,看了看自己身后的三儿子,默默说道:“你明天就动身,代表为父,去宁国公府吊丧,到了青阳之后,跟你周必叔说。”

  李皇帝缓缓说道:“跟他说,让他节哀顺变,宁国公一系,往后世代相承,世袭罔替。”

  “等他处理完家里的丧事之后,不必守孝三年,歇一段时间就回洛阳来,我给他袭爵宁国公。”

  “周大将军丧仪一切花销,由我们李家来出。”

  皇帝陛下想了想,语气沉重:“朝廷圣旨很快就会下发,追赠郡王。”

  李苍也听出了父亲话语中的悲伤,他连忙跪在地上,低头道:“儿臣遵命,儿臣回去稍作准备,立刻就动身。”

  “嗯。”

  李皇帝开口说道:“到了青阳,不要摆皇子的架子,宁国公一系,与我们李家。”

  “以后就是世交的关系。”

  李苍低头应了声是,然后小心翼翼的离开了甘露殿,回家里准备动身去了。

  次日,宁国公府报丧的文书,正式送到皇帝陛下手中,皇帝陛下下令,辍朝三日,以悼念周大将军。

  这个诏命,让洛阳城里的陶家人,有些尴尬。

  他们家也在办丧事,而且太子殿下亲自到场,本来面子都已经足够了,但是显然,陶相公远远没有周大将军这么有面子。

  辍朝三日的文书里,甚至连顺带提一下陶文渊都没有提。

  其实,这是可以顺便提一下的,卖陶家一个面子。

  只不过李皇帝有时候心眼子并不是很大,硬是一个字也没有带。

  一转眼,三天时间过去,到了第四天,杜相公才带着宰相姚仲,宰相郭攸,以及宰相徐坤三位相公,一起来到甘露殿面圣。

  四位宰相俱都对着皇帝陛下拱手作揖,李皇帝此时,神色有些憔悴,抬头看了看四个人之后,默默按了按手:“都坐。”

  等四个人坐下之后,李云看看了看他们,哑然道:“中书宰相里,好像只有许兄一个人没有到。”

  “什么事情,让卿等四人一齐来了?”

  杜相公低头道:“陛下,子望兄前段时间告病之后,至今没有回朝,御史台的差事都是两个御史中丞在打理,臣让犬子去探望过,子望兄病情不轻。”

  “短时间内,恐怕无法还朝了。”

  李皇帝闻言,先是愣了愣神,随即皱眉道:“这么大的事,怎么没有人同朕说?”

  他喊了一声:“顾常。”

  顾太监立刻一路小跑,进了甘露殿,跪在地上道:“陛下。”

  “你,立刻去太医院,派遣奉御,去许相公家里,给许相公瞧病。”

  顾常低头应了一声,小心翼翼去了。

  他离开之后,李云才看向眼前四位宰相,开口道:“现在可以说什么事情了罢?”

  杜相公低眉,没有说话,一旁的姚相公犹豫了一下,开口道:“陛下,我等四人商量了一番,如今陛下提倡的新学,已经大放光彩,既然如此,应当裁撤丽正书院,筹办新学学院。”

  “礼部往后,也应当首倡新学。”

  丽正书院,是当初关中,准确来说是旧周京城,也就是如今长安城的第一书院,一度生出许多名仕大儒,名满天下。

  陶文渊,先前就是丽正书院的山长。

  天下大乱之后,他带着丽正书院一大帮学子,投奔江东,被当时求贤若渴的李云收在麾下,并且直接把整个江东的“礼部”,交给了陶文渊筹建。

  在那之后,陶文渊就一直是江东集团“学问”的代表人。

  一直到现在,丽正书院都一直存在,而且跟着李云,从金陵,一路来到了洛阳。

  虽然章武七年那场舞弊案,丽正书院的不少人都有嫌疑,虽然他们的屁股向着哪一边,一直都不确定,但是因为当年的那一场投靠。

  直到今日,丽正书院在大唐朝廷里,依旧有自己的一块位置,而且位置很是不低。

  听姚仲这么说,李皇帝似笑非笑的看了看四位宰相,淡淡的说道:“四位当真是来让朕,裁撤丽正书院的?”

  两位新晋宰相,都低着头不敢说话。

  杜相公开口道:“丽正书院,已经不合时宜。”

  “算了罢。”

  李云摆了摆手,闷声道:“无非是陶文渊去了,你们担心朕开始清算整个丽正书院。”

  “因此来探探口风。”

  李皇帝似笑非笑的扫了一眼四个人,摇头道:“我便有这么可怕,探个口风,也要你们四个人同来?”

  四个人都低着头,没有说话。

  李皇帝站了起来,背着手说道:“从江东开始,我便没有否定过圣人学问,道德文章。”

  “只是有一点要确认,圣人学问可以教做人,却不能教做事,因此才倡导做事的事功之学。”

  “到如今,新旧之争已经定了下来。”

  皇帝陛下瞥了一眼四个宰相,面色平静道:“诸位也不必胡思乱想了,丽正书院会一直存续下去,只是分工不同。”

  “做学问就专心去做学问。”

  李皇帝沉声道:“做事情…就专心做事情。”

  四位宰相先后对着皇帝陛下欠身行礼。

  “陛下圣明。”

  李皇帝看了看四位宰相,走到甘露殿的门前,看了看天空,然后又回头看向四人:“我也没有亏待陶文渊,为什么这样大惊小怪?”

  杜相公深呼吸了一口气,从袖子里取出一份厚厚的文书,两只手递给李云:“陛下,这是陶家人今早送到中书来的,让我等转交给陛下。”

  李皇帝皱眉:“这是何物?”

  “陶相公的遗奏。”

  “一共十疏。”

  杜相公看了看李云,又低下了头。

  “俱是章武朝利害。”
  http://www.yqzw5.cc/yq6179/11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