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我要讴歌我师兄!!!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眼看着全国高教外语演讲比赛完成,陈露阳的生活再次回到了正轨上。
除了在学校认认真真的上课学习以外,
其余时间就用来写李正繁交给他的论文内容。
一想到这个论文写完,就能直接顶两门课的期末成绩,陈露阳就仿佛打了鸡血一样,每天低头就是写!
歘歘写!
往死里写!
而这几天,张楠也在来回奔波。
为了进一步完善设计,他不断坐车往学校跑,
反复和张殿才校对点火线圈模块的技术数值和结构图纸。
在日子平稳又紧张有序的流淌中,
终于在这一天,陈露阳等来了《关于推动第一阶段产教协同试点项目对接工作的通知》。
修理厂里,
陈露阳看着手中的红头文件,快速的忽略第一段的目的、第二段的做法、第三段的意义……
直接翻到后面的试点单位名称那页。
“有了……!”
单位对接安排!
劲霸小汽车维护修理中心对接单位:第一工业技校、机电技校。
看见这两个学校名字的时候,陈露阳的内心都快兴奋的尖叫了!
这两个技校不光是片儿城市内最早一批开设数控课程的技校之一,
而且设备全,师资强,学生稳,
无论是师资、机床、学生都很强!
第一工业技校,学生操作稳,设备准头足,师傅带徒也规范。
车铣复合和卧式高精设备全配,
最适合干一些推杆尾部联轴器端那种装夹难、精配要求高的工艺段。
机电技校则更牛在细精加工,尤其擅长锥孔类配合件的“内控精度打磨”。
他家的中控铰削那是一绝,
而且内锥修面和微弧圆止口的研磨经验也丰富得很。
这两个大技校一加入,
整个推杆的精加工核心工艺段就补齐了。
再加上早先对接的那四家普通技校,
“中粗 通配 半精 深精”整个工艺流程立马串成闭环!
从现在开始,自己就可以全身心地去推动点火线圈模块、联轴器套筒的试产排布和联络流程了!
还得是自己师兄啊!!!
陈露阳兴奋得在屋里转了好几个圈!
之前他还以为梁仲维最多也就帮他争取到一个中型技校,
哪想到,师兄竟然把这两个全市顶尖的专业技工院校一块儿打包捆绑塞给了他!
陈露阳激动的接着往下看:
文件最后一页不仅列了单位名单,还附带了一整套项目启动要求与操作细则:
“各对接单位应在接到本通知之日起三日内,通过电话或专人登门方式,完成首次对接。”
“技工学校方面须安排固定教学班组、专任实训指导教师与教学场地,并根据项目图纸组织学生参与试件试制。”
“工业单位方面须指派项目联系人,提供图纸、技术说明、试制用材等,并协助技校开展技术讲解、工艺交底与样品回收。”
“各单位须建立纸质登记台账制度,明确试件流转、加工工时、材料耗损及教师监督责任,备查备案。”
……
“这不就妥了么!!!”
陈露阳忍不住手指弹弹材料的页面,
三天内必须完成首次对接!!
有这一条明文规定卡着,就不用担心技校那边推三阻四、踢皮球。
自己就可以按照节奏,主动推进!
眼见心头一块大石头马上就要落地,但是更让他惊喜的是!
原本他以为张楠只画完了制动推杆一整套图纸,
但真到跟张楠一对细节才发现,
自己还是低估了力学系“图王”的真实战斗力!
不光制动推杆的整套图纸已经彻底收尾、归档,
点火线圈模块图纸不仅结构已经定型,连线圈座与绝缘柱的定位方式都调过两轮了。
虽然还有部分接线孔位和隔热层材料标注没最终敲定,
但完成度也已经奔着八成去了。
而联轴器套筒图纸更是干脆利落。
不仅标准结构版图纸已经绘制完成,连套筒中段的滚花槽宽度也是复核过了三遍。
就等着把辅助支架的注释图补上,以及绘一版给学生用的教学标注图,就可以直接进工序了!
当陈露阳看到这些图纸的时候,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真牛逼啊!
真不亏是光明正大考进北大,被誉为力学系“图王”的人物。
这实力和速度,简直跟自己写论文材料有一拼了。
当下,陈露阳领着张楠马不停蹄奔向第一工业技校和机电技校。
有了文件和市经委在中间的沟通,几乎毫不费力气,陈露阳就与两所学校谈成了合作。
作为支持,
第一工业技校这边划了12名学生,分成了两个六人小组,一组负责车削,一组负责铣削。
设备上安排了三台车床,一台立式铣床,还有一台标准钻床,
全部预留出来,供这批零部件试件专用。
机电技校那边选了10人,同样分成两组,铰削和磨削各带一组。
其中还有两个是专门从锥孔加工训练班里抽出来的学生,
他们的设备是一台铰床,一台内圆磨床,还有一台万能磨床,
跟队老师也都是带过竞赛队的老教员,对技术要求抓得极严。
除此之外,
两边学校还各派了一位专门的技术联络员,专职负责跟张楠和陈露阳对接。
无论是图纸收发、工艺卡确认、工时记录还是试件交接,
全都形成登记台账,月末上报备查。
只等张楠和陈露阳分别把图纸和材料都运过来,技校就可以正式安排生产。
……
“完美……”
“很完美。”
“相当完美!!!”
自习室里,
陈露阳看着手中刚刚写完的论文,忍不住发出心灵的讴歌和赞叹!
这人怎么就能这么有才,写出这么吱哇倍儿棒的论文!!!
按照李正繁的要求,陈露阳已经将哲学系需要自己翻译的哈贝马斯以及要撰写的材料写完了。
剩下需要解决的,就是第一阶段成果汇总与材料准备问题了。
搞项目,最终目的就是要出成果。
不管前面说的多么天花乱坠,你最后要是啥也拿不出来,那就是空转!
尤其这第一批成果材料,不仅是阶段性汇报的核心,更直接关系到下一轮经费、材料批复和项目认定的节奏,容不得半点马虎。
现如今,
有了第一工业技校和机电技校的加盟,还有张楠和张殿才这两个图纸技术高手把关。
第一批试用件顺利产出基本没悬念。
相反,
最让他上心的,是材料的申报。
连英华说的对,文书工作是项目的‘外壳’和‘声音’。
想要让外人看得明白、听得清楚你在干嘛,有没有价值,靠的就是这些纸面东西。
自己做得再苦再累,如果别人看不懂、听不到,那也是白搭。
因此,除了拿出第一阶段生产的实物以外,相应的材料也要跟上才行!
按照正常的项目报送程序,现如今:
经济系有马进和郭安礼在负责撰写成本、工时、流程优化等材料;
哲学系有赵桐桐和陈睿负责理论支撑与制度设计逻辑;
力学系有张楠。
他倒不用写材料,到时候直接把图纸往上一摆,就是沉甸甸的成绩。
可是陈露阳觉得……还是不够!
自己辛辛苦苦搭起这么大一个戏台,
又是市科委,又是市经委的,光学校专业就扯进来仨!
技校更是整进来6个!
这么多方方面面,光是只靠经济系、哲学系和力学系上交的这些东西,还是太单薄了些!
既然自己现在走的是“产教结合”的路子,那就也得想方设法的把技校的成绩亮出来!
关键是咋突出呢?
陈露阳的手指轻轻敲了敲桌子,眼中露出思索之色。
短暂的三秒钟之后!
陈露阳双眼犹如电灯泡似的亮起,主意来了!
接着,
陈露阳拿出笔,在稿纸上左写写右画画。
画着画着,一张简易版的“工艺卡草图”就初步成型了。
他把笔一搁,眼睛一亮,立刻抓着草稿纸,快步出了图书馆,直奔力学系办公室。
这几天,张楠正在忙着给其他两个零部件的图纸做收尾。
除了完善结构设计,还得反复核对参数,一些关键的数据点还得去找张殿才确认。
所以最近张楠几乎都在学校画图。
当张楠看见陈露阳画的草稿“工艺卡”的时候,人都有点懵了。
“这是什么?”张楠问道。
“工艺卡!”
陈露阳骄傲的拿笔在纸上最大的三个大字上点了点。
“师兄,我有一个想法。”
“你看啊,现在咱们的项目已经拉了好几个技校一起上,学生们白天实操,晚上汇总记录。”
“但他们写的笔记太零碎了,有的人写在小本上,有的干脆不记。”
“咱们总不能一所技校一个记法,”
“所以,我想干脆统一设计一张‘工艺实训卡’,每位学生人手一张,边做边记,记录每天的工艺流程、工序理解、问题反馈和调整建议。”
“等操作完成,我们再把卡统一收回来,作为‘原始实训资料’,整理进项目成果里!”
“这样既规范了现场管理,也能把技校学生的参与感、反馈意见写进档案里,多好!”
陈露阳说的眉飞色舞,眼神中的兴奋给张楠都给感染了。
“那你找我,是想让我干啥?”
“你设计能力强啊!”陈露阳立刻来了劲儿,
“我就是想让你把这东西整理一下,别看现在乱糟糟的。你要是把它画漂亮点、工整点,打印出来发给技校那边,就能直接用了!”
“而且你比我更懂制作流程,字段、结构啥的,你再帮我斟酌斟酌,咱们一起定个规范下来!”
张楠这才明白过来:“你是想让我‘正规化’一下?”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陈露阳猛拍大腿,笑得见牙不见眼,
“你出马,我放心!”
张楠拿起草稿纸细细看了一遍。
虽然画的有些乱。
但陈露阳的逻辑其实挺清楚的。
字段分布合理,考虑到了操作顺序、记录栏位、签字验收……而且还能兼顾不同工种的差异,已经是个不错的雏形。
“行吧,放我这儿。”张楠痛快答应下来。
对于他来说,画一个这样的小表格轻松加愉快。
“行,那我就交给你了。”
陈露阳高高兴兴的当了甩手掌柜,扭头开开心心的走了出去。
走出力学系办公楼的一瞬间,陈露阳忍不住深深吸进一口气,再重重的呼出。
呼……
该安排的都安排下去,剩下的就等着大家的反馈了!
学习去喽~
陈露阳背着书包,风驰电掣般的奔回自习室学习去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
陈露阳虽然每天高高兴兴的上课学习,
但是张楠却要累傻了。
陈露阳是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体统筹和市里、学校、技校三方的沟通协调,是这个项目对外的“窗口”和主心骨;
但真正撑起整个项目“技术底盘”的,是张楠。
他才是那个从设计图纸一路盯到车床工位、把设计语言转成生产语言的“接口轴”。
制动推杆刚刚画完,又赶上联轴器结构跟进,紧接着点火线圈模块也要全面推进……
一环扣一环,
图纸背后的结构逻辑和技术路径,全得有人站住,张楠就是那个关键节点。
技校和材料的事情落地,张楠也是彻底忙了起来。
不是今天在第一工业技校讲解“台阶轴怎么压装、止退孔怎么钻”,
就是明天出现在机电技校的车间里,解释“锥形内孔为什么必须预铰才能修锥”,
除此之外,还要轮着跑其余的四家技校,现场给学生们讲结构问题。
不是回答“标0.1的过盈配合,是不是非得留?”
就是回答“这止口为啥要留斜面,垂直不好吗?”
再一转身,工艺那边又出了新需求,点火模块的绝缘柱要换新嵌件了,必须加一道倒角工序,不然预装精度配不上。
张楠整个人像拧在一根钢绳上,完全不敢松劲。
可即使如此,摩擦还是来了。
这天下午,张楠正在技校的车间里讲解制动推杆的结构设计。
讲到一半,他从包里抽出一迭工艺卡,放到工作台上分发下去。
“这是工艺卡,用来辅助大家在加工过程中记录关键操作点和参数。”
“每张卡上都有图纸页码、工段编号、刀具型号、理论尺寸、偏差范围、加工顺序和变更记录栏。”
“比如每道工序该配什么卡盘、尺寸打多少、用几号刀、需不需要校偏,这些都写在卡片上。”
“操作前,务必核对料号、工段和接口基准。”
学生们接过卡片,翻着翻着,眉头越皱越紧。
其中一个小伙子忍不住举手问:
“张同学,就是为装个垫圈,要我们填这么多东西?”
http://www.yqzw5.cc/yq5830/49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