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大明巨匠 >第165章 津轻海峡的冰棱与北海道的淘金梦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65章 津轻海峡的冰棱与北海道的淘金梦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崇祯四年,十月初一。日本本州岛最北端,陆奥国,津轻海峡南岸。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里的冬天来得比中原早得多,海峡对岸的**虾夷地(北海道)**早已是一片银装素裹。

  海面上,波涛汹涌,灰黑色的海水拍打着岸边的礁石,激起千堆雪浪。这里是日本列岛的尽头,也是文明与蛮荒的分界线。在往昔,只有最亡命的渔夫和被流放的罪人才敢跨越这道天险。

  但今日,这片沉寂了万年的海峡,迎来了一支从未见过的庞大舰队。

  大明驻东瀛远征舰队。

  五十艘经过防寒改造的武装福船,在两艘蒸汽破冰船(虽然技术原始,仅靠加固的船首和蒸汽动力硬撞)的引导下,如同一把锋利的剪刀,强行剪开了海峡上漂浮的流冰。

  旗舰“定海号”上。

  李苏身穿厚重的熊皮大氅,站在艉楼的指挥台上。寒风如刀割面,但他并未退缩,反而摘下了护目镜,死死盯着海峡对岸那片若隐若现的白色陆地。

  “王爷,前面就是虾夷地了。”

  身边,伊达政宗裹着一件大明赐予的丝棉大衣,虽然依旧佝偻着身子,但那只独眼中却透着一股渴望与恐惧交织的复杂神色:

  “那是野人的地盘。阿伊努人凶悍异常,擅长在雪地里设伏。而且那里除了雪和熊,什么都没有。王爷……真的要去?”

  “什么都没有?”

  李苏冷笑一声,从怀里掏出一张早已绘制好的**《北海资源勘探图》**(这是他在京城时根据后世记忆画的):

  “独眼龙,你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只盯着京都那个烂泥潭,却忘了看一眼自家的后院。”

  李苏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的一个位置——夕张(位于北海道中部):

  “这里,埋着全日本最大的煤矿。煤层厚达数丈,露天就能挖!其储量之大,足以让我大明的战舰烧上一百年!”

  他又指了指另一个点——鸿之舞(北海道北部):

  “而这里……有金子。”

  “金子?!”伊达政宗的呼吸瞬间急促起来。

  “对,金子。”

  李苏的声音充满了诱惑,就像是一个在寒冬里贩卖火种的恶魔:

  “虽然不如石见银山那么大,但那是沙金。只要用水冲一冲,就能在河里捞出来。”

  “怎么样?政宗公,有没有兴趣入一股?”

  伊达政宗咽了口唾沫。他看着那张地图,仿佛看到了一座座金山银山在向他招手。

  作为战国大名,他对土地和财富的渴望是刻在骨子里的。虽然现在已经臣服于大明,但如果能在这片蛮荒之地分一杯羹……

  “王爷……下臣愿往!”

  伊达政宗猛地单膝跪地,声音颤抖:

  “仙台藩还有五千名没被收编的武士,他们不怕死,就怕没钱赚!只要王爷一声令下,哪怕是刀山火海,我们也敢闯!”

  “好。”

  李苏满意地点了点头:

  “那就让他们上船。”

  “告诉他们,这次去虾夷,不是去打仗,是去淘金。”

  “谁挖到的金子,我许他留下一成。”

  ……

  三日后。虾夷地,函馆湾(今函馆)。

  当大明的舰队冲破冰棱,强行靠岸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渔村。几个阿伊努原住民惊恐地看着这些从天而降的巨舰,以为是神灵发怒,纷纷跪在雪地里磕头。

  “登陆!”

  随着一声令下,数千名全副武装的仙台武士和神机新军士兵跳入冰冷的海水中,冲上了海滩。

  紧接着,是无数的物资和器械。

  蒸汽锅炉、铁轨、炸药、甚至还有几台笨重的碎石机……这些工业时代的造物,被粗暴地卸在这片原始的土地上,发出了格格不入的金属撞击声。

  “圈地!”

  孙得胜骑着一匹刚刚卸下来的战马,在雪地上来回奔驰,手里挥舞着令旗:

  “以函馆为中心,方圆三十里,全部划为**‘大明北海特区’**!”

  “先把那些土人抓起来!不许杀,都给我关进笼子里!这都是现成的劳力!”

  “工兵营!立刻开始勘测地形!我要在这里修一座深水港,还要修一条通往煤矿的铁路!”

  机器的轰鸣声瞬间打破了北国的宁静。黑色的烟柱升起,将洁白的雪地染成了灰黑。

  ……

  一个月后。夕张煤矿前哨站。

  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虽然天寒地冻,但数万名被征发来的日本劳工(主要是仙台和南部藩的破产农民)却在监工的皮鞭下,热火朝天地干着活。

  李苏站在一座刚刚搭建好的了望塔上,看着下方那条被挖开的露天煤层。

  黑色的煤炭像是一条黑龙的脊背,裸露在白雪之间。品质极高,乌黑发亮,稍微一点火就能剧烈燃烧。

  “王爷,这煤……真神了!”

  宋应星手里捧着一块煤,激动得手都在抖:

  “这比咱们京西的煤还要好!热值高,灰分少!简直就是给蒸汽机量身定做的口粮啊!”

  “有了这批煤,咱们的船队就不用再从大明运煤过来了,可以直接在这里补给,然后……”

  宋应星指了指东方的海面:

  “然后直接去美洲!”

  “不急。”

  李苏摆了摆手,目光冷静:

  “煤是有了,但人还不够。”

  他指着那些在雪地里瑟瑟发抖的劳工:

  “你看他们,这才干了几天,就已经累死了几百个。这鬼地方太冷了,若是没有足够的棉衣和烈酒,这些人撑不过这个冬天。”

  “而且……”

  李苏转过身,看向南方:

  “江户那边的德川残余势力还在蠢蠢欲动。咱们要是这时候走了,这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基业,怕是又要乱。”

  “所以,得把这根钉子扎深点。”

  李苏从怀里掏出一份新的计划书——《北海大移民与屯垦令》。

  “发报给苏婉。”

  李苏的声音冷酷而坚决:

  “让她在大阪和京都发布告示。”

  “凡是愿意移民虾夷地的,每户分地百亩!发安家费龙洋二十块!甚至……”

  李苏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狠绝:

  “甚至可以赦免那些曾经反抗过我们的浪人。”

  “告诉他们,在本土是死罪,到了虾夷,就是良民。”

  “我要用这种方式,把日本本岛那些不安分的人口,统统抽到这冰天雪地里来。”

  “在这里,寒冷和劳作会消磨他们的野心。等他们习惯了挖煤淘金的日子,他们就不再是武士,而是我们大明的矿工。”

  宋应星听得背脊发凉。

  这哪里是移民,这分明是流放。是用大自然的残酷,来替大明进行一场不见血的清洗。

  “下官……明白了。”

  ……

  夜深了。

  李苏独自一人走在营地里。寒风呼啸,吹得帐篷猎猎作响。

  他走到一处篝火旁,那里围坐着几个正在取暖的仙台武士。他们正在用生硬的汉语交谈着,手里捧着大明发给他们的压缩饼干和装在铁皮壶里的烈酒。

  “嘶——哈!”

  一名脸上带着刀疤的武士仰头灌了一大口,辣得直咧嘴,但脸上却露出了陶醉的神色:

  “这酒真烈啊……比咱们那没劲儿的清酒带劲多了!”

  “是啊。”旁边的同伴接过酒壶,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像是喝着琼浆玉液:

  “听那个发酒的明国军官说,这酒是李王爷亲自传下来的秘方。说是酿酒的时候,掐头去尾,只取中间那一锅最醇的,所以叫什么……‘二锅头’。”

  “二锅头?这名字听着就透着股讲究!”

  刀疤脸武士感叹道:

  “还是大明的天朝上国厉害,连酿个酒都有这么多道道。喝了这口酒,身子骨瞬间就暖和了,感觉还能再挖一百斤煤!”

  “哎,你说……咱们还能回仙台吗?”同伴突然低声问道,眼中闪过一丝迷茫。

  “回个屁!回去也是饿死。”刀疤脸骂了一句,指了指远处的矿坑:

  “在这儿虽然累点,但只要挖到金子,那可就发了!我刚才看见隔壁队的一个小子,真在河里淘到了一块狗头金,当场就换了一百块龙洋呢!”

  “有了这一百块龙洋,别说回仙台,就是在江户买个宅子都够了!”

  李苏静静地站在阴影里听着,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

  二锅头。

  这个原本属于后世的名字,如今在这个时空里,成了大明工业文明输出的一部分,成了控制这些异国劳工精神和肉体的工具。

  这就是文化入侵。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却比刀剑更深入人心。

  他抬头看向星空。

  北斗七星高悬,指引着北方的方向。

  “快了。”

  李苏喃喃自语:

  “等这夕张的煤挖出来,等这北海道的港口建好。”

  “大明这艘巨轮,就真的有了跨越太平洋的底气。”

  “不过在此之前……”

  李苏回头看了一眼南方,那是江户的方向:

  “还得再去给那位新登基的崇祯皇帝……送一份‘大礼’。”

  “毕竟,拿了人家那么多银子,如果不送点这种‘能烧的黑石头’回去,怕是他又要睡不着觉了。”
  http://www.yqzw5.cc/yq48772/1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