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回音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苏文清的生活,被两个截然不同的男人割据着,一个是火焰,灼烧着他的身体和自尊,却也带来危险和刺激。另一个是深井,用沉默和厚重,守护着他,却也让他令人窒息。

  他在这种拉扯中,快要喘不过气来。

  这天,他收到了赵铁蛋托人从窑厂捎来的一块新出窑的“窑变”瓷片。那瓷片上,青色和紫色交融。

  他看着那块瓷片,忽然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

  他要再给陈小麦写一封信。

  他铺开信纸,这一次,他没有再问省城的图书馆有多大,火车开得有多快。

  他的笔尖在纸上犹豫了很久,最终,写下了一段连他自己都觉得大胆和突兀的文字:

  “小麦学姐:

  展信佳。

  冒昧再次来信,是想请教一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

  在我们的村庄,一棵树如果长得笔直,就会被夸赞为‘栋梁之材’;如果它长得歪斜,就会被认为是‘无用之木’,甚至会被砍去当柴烧。

  可是,我在书里看到,在一些遥远的地方,人们会特意寻找那些在悬崖边、在风中长得奇形怪状的松树,称赞它们有‘风骨’,有‘神韵’,把它们画进画里,写进诗里。

  我想问你,在你看书的大学里,在你们生活的那个大城市里,一棵‘长歪了的树’,会被如何看待?它……有活下去的权利吗?”

  他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字,而是在信的末尾,仔细地画上了一棵在狂风中扭曲着枝干的松树。

  写完信,他把那块赵铁蛋送的碎瓷片,小心翼翼地用布包好,和信一起,放进了信封。

  他不知道陈小麦能不能看懂,他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把信寄了出去,然后,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半个多月后,就在他几乎已经忘了这件事的时候,邮递员送来了陈小麦的回信。

  信封很厚。

  他躲回自己的小屋,颤抖着拆开信封,里面除了信纸,还有一张照片和一片干枯的、用蜡封好的万年青叶子。

  照片是黑白的,上面是几个大学生,围坐在一片草地上,笑着,谈论着什么。陈小麦也在其中,她剪了短发,戴着眼镜,笑得自信舒展,她的身后,是一栋爬满了常青藤的西式建筑。

  苏文清的目光,被照片最角落里的一个男生吸引了。那个男生留着长发,穿着一件不合时宜的破旧风衣,正在弹一把吉他,神情专注落寞,他和其他人格格不入,却又奇异地和谐。

  苏文清展开信纸。陈小麦的字迹娟秀有力。

  “文清学弟:

  见字如面。

  你寄来的信和那块瓷片,我都收到了,那不是‘窑变’,在陶瓷工艺学里,它有一个更美的名字,叫‘钧瓷’,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它的美,恰恰在于它的‘不可预知’和‘独一无二’。

  你信里问我的问题,我无法给你一个标准的答案,只能把我看到的一些事告诉你。

  我们学校,有一个哲学系的‘怪人’。他冬天也穿着单衣,夏天却披着风衣,他说他在体验‘存在的荒谬’。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但他写的诗,却是全校最好的。

  我们学校的后门,有一个瘸腿的修鞋匠,他只在下雨天出摊,他说,只有在雨声里,他才能听见皮革和针线之间的对话。

  你照片里看到的那个弹吉他的男生,是我的同班同学。他来自一个比瓦盆村更偏僻的地方,因为交不起学费,差点退学。现在,他在学校附近的酒吧驻唱,晚上唱歌,白天上课,他唱的歌,没人听得懂,但所有人都觉得好听。

  文清,你说的那棵‘长歪了的树’,在这里,或许会被更多的人看到。有人会嘲笑它,有人会无视它,但一定也会有人,愿意停下来,欣赏它那份与众不同的‘风骨’和‘神韵’。

  重要的是,这里的天空足够大,能容得下直插云霄的白杨,也能容得下匍匐在悬崖上的奇松。

  最重要的是,你要先让你自己,从那道禁锢你的‘石头缝’里,不计一切代价地,钻出来。

  随信附上校园里的一片万年青叶子,它落下来了,但明年春天,新的叶子还会再长出来。

  祝好。

  陈小麦”

  苏文清把信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能把每一个字都背下来。

  他看着照片里那个弹吉他的落寞青年,看着信纸上那片脉络清晰的银杏叶,又看了看手里那块色彩斑斓的碎瓷片。

  他觉得,三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这一刻,通过这封信,连接在了一起。

  窗外,吴老虎的摩托车又一次呼啸而过。隔壁,又传来了赵铁蛋母亲催他吃饭的声音。

  苏文清拿起笔,在自己的画本上,用力地写下了一行字:

  “考出去。”
  http://www.yqzw5.cc/yq48512/5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