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服装品牌主理人 >第201章 自建流量池和矩阵号尝试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01章 自建流量池和矩阵号尝试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人过日子,不能老是打零工,今天有活儿干,明天没饭吃,心里不踏实。企业做流量也一样,不能光指着平台推荐,今天给你灌一波,明天算法一变,立马断粮。那感觉,就像在别人家院子里种菜,长得再好,地主说收走就收走,自己连根葱都留不下。

  SUdU的直播业务在2024年初算是走上了正轨,但我们心里都清楚,这“正轨”是铺在抖音的平台上的。平台是条大河,流量是水,我们像条小船,水涨船高,水落船搁浅。要想不受制于人,就得想办法自己挖个池塘,把水引进来养着。这就是私域流量。同时,光有一条船也不行,得多下几条小舢板,东方不亮西方亮,这就是矩阵号。

  先说挖池塘的事——自建流量池。

  这个念头,是被一次“惊吓”给逼出来的。那天,抖音突然调整了某个推荐算法,我们一个平时数据不错的短视频,播放量惨不忍睹,直接影响了当晚直播的进人。虽然很快调整过来了,但那种“生死操于他人之手”的感觉,太难受了。开会时,我敲着桌子说:“兄弟们,咱们不能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更不能让篮子拎在别人手里!得想办法把平台上的水,引到咱们自己的池子里!就像以前做微商的时候那样。”

  这个“池子”在哪?最现成的就是企业微信社群。想法很简单:在直播和短视频里,引导用户加到我们的企业微信,再拉进专属的粉丝群,有之前微商的经验,我们上手不难。

  道理谁都懂,做起来全是坑。第一关,用户凭什么加你?你直接说“加群领优惠券”,来的全是薅羊毛的,加完就退,没用。我们琢磨了好久,最后定了个“价值吸引”的策略。让吴永浪策划了一个“男士穿搭避坑指南”的pdF小册子,由林夕操刀,全是干货,比如不同体型的穿搭雷区、基础款搭配公式等等。然后在直播时,我作为“福利”推出:“兄弟们,我整理了份穿搭避坑秘籍,都是我干了十几年服装总结的干货,加我们企业微信,免费发你,群里以后还会不定期分享穿搭技巧和新品资讯。” 这样,来的至少是有点意向的精准用户。

  第二关,加进来怎么运营?不能变成死群、广告群。我们成立了小小的“私域运营小组”,由周红梅牵头,定了规矩:群内不准只会发商品链接。每天固定时间有“穿搭小贴士”,每周有一次“单品深度解析”,直播前发预告和专属优惠,售后问题优先在群内解决。目标是把这个群,做成一个有温度的、能学到东西的、买东西有点小优惠的俱乐部。我开始也亲自在群里冒泡,回答些问题,发发红包,让大家觉得这个主理人是活的。

  这个过程慢,像蚂蚁搬家。但效果是实实在在的。第一批沉淀下来的几百个核心用户,复购率惊人的高。因为他们对我们建立了信任,知道在这买,不光是为了便宜,更是因为省心、靠谱。这个池塘虽然小,但水是自己的,心里踏实多了。

  再说放舢板的事——矩阵号尝试。

  主账号“SUdU汪小闲”就像我们的旗舰店,形象正面,但也不能啥都往里塞。而且把所有内容都压在一个账号上,风险也大。吴永浪提议:“汪哥,咱们能不能搞几个‘副账号’?像开分店一样,不同账号针对不同需求,互相导流,分散风险。”

  这个想法好!我们说干就干,孵化了两类矩阵号:

  1. 垂直专业号:“汪小闲日记”

  这个号定位是 “深度”和 “专业”。不用我出镜,主要是图文和短视频形式,内容更干、更深度。比如:

  林夕出镜,讲一件风衣从设计稿到成品的全过程,剖析版型、面料选择的门道。

  云飞讲解如何辨别羊毛面料的好坏,堪比专业科普。

  甚至会把我们和一些小众设计师的联名创作过程拍成迷你纪录片。

  这个号的目标受众是那些对服装本身有浓厚兴趣、追求极致品质的“硬核玩家”。它不直接卖货,主要作用是拔高品牌专业形象,吸引高端用户,然后巧妙地引导到主账号。就像开个“品牌博物馆”,提升格调。

  2. 生活化号:“汪小闲日常”

  这个号定位是 “真实”和 “有趣”。用手机随手拍,内容更轻松、更生活化。比如:我出差在机场的随手拍,聊聊旅途见闻和穿搭灵感。

  公司团建的花絮,展示团队氛围。

  甚至拍我早上怎么快速搭配出门。

  这个号的目标是强化我个人Ip的生活感和亲和力,吸引那些觉得主账号有点“正式”的用户。它像是主账号的“后花园”,更随意,更容易圈粉。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矩阵号一启动,问题全来了。

  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不够用!我们总共就十二个人,主账号的日常更新和直播已经忙得脚打后脑勺了。现在突然要多运营两个号,内容从哪来?谁来拍?谁来剪?精力严重分散。结果,“汪小闲日记”更了几期,内容制作太耗时,更不动了;“汪小闲日常”也因为缺乏持续的内容规划,更新断断续续。

  其次,定位不清,效果不佳。“日记号”太专业,曲高和寡,播放量低;“日常号”太随意,和服装关联弱,引流效果差。两个副账号不但没给主账号带来多少助力,反而消耗了团队本就有限的精力。有点像一个人想同时骑三匹马,结果哪匹都没跑起来。

  折腾了小半年,我们发现矩阵号这事儿,想的比做的简单。它需要更专业的团队、更清晰的内容策略和更持久的投入。对于我们当时的人力物力来说,有点超前了。我果断叫停:“收!矩阵号战略暂停!集中所有兵力,先保证主账号的成功!副账号暂时维持最低限度的更新,等主账号真正强大了,再考虑扩张!”

  这次尝试,虽然没成功,但买来了宝贵的教训:企业扩张,不能盲目铺摊子,要量力而行。

  在核心业务没有做到足够强大之前,盲目搞多元化,就是找死。先把旗舰店开火,再想着开分店。

  私域流量的本质是“信任储蓄”。你把用户当流量,用户就把你当广告。你把用户当朋友,真心服务,他们才会存下这份信任,持续复购。建私域,急不得,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

  矩阵化运营是趋势,但不能“早产”。它需要强大的内容中台和运营团队支撑。小公司资源有限,一定要聚焦,先集中火力打透一个点,做成标杆,再凭借成功模式进行复制。否则就是贪多嚼不烂。

  试错成本是必要的学费。矩阵号尝试失败了,但让我们更清楚自己的边界和能力圈。这学费交得值,避免了未来可能更大的损失。

  自建流量池和矩阵号尝试,是SUdU在直播业务初步成功后的两次重要战略探索。一成一败,让我们更加清醒:生意要做大,既要积极进取,也要尊重客观规律。建私域,是修内功,是必然之路;搞矩阵,是扩外延,需待时机。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
  http://www.yqzw5.cc/yq47865/3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