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反复折磨
推荐阅读:
徒儿你已无敌了,下山祸害师姐吧
绝世战魂陈枫洛城东
贾二虎的妖孽人生
最强狂兵
赵旭李晴晴小说免费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2000:从追求青涩校花同桌开始
都市无敌战神林北
官场争雄,从女书记的秘书开始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从海贼开始横推万界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人要是生一场大病,哪怕再重,只要医生说清楚病因、疗程和预后,心里就有底,再难也能咬牙扛。怕就怕那种“病去如抽丝”的慢性病,好两天,坏三天,反反复复,没完没了。它不一下子要你的命,却一点点地消耗你的元气,折磨你的精神,让你在希望和绝望之间来回折腾,最后活活被拖垮。SUdU在2021年,就得上了这么一场“疫情反复”的慢性消耗病。这一年,过得那叫一个“黏糊”,憋屈得让人想吐血。
年初那波严重的封控之后,到了四五月份,天气转暖,疫情数据好像好看了一点。各种管控措施,似乎也有了些微的松动。小区解封了,快递好像顺畅了点,街上的人也稍微多了些。
这种变化,像给垂死的病人打了一针强心剂。我们这帮蜷缩在角落里舔伤口的人,心里那点快要熄灭的小火苗,“噗”地一下,又闪了闪。
“机会是不是来了?”办公室里,气氛第一次有了点活气。
刘春宇摩拳擦掌:“汪总!物流好像通了点,咱们仓库里那点春装尾货,是不是再冲一波线上清仓?能回一点是一点!”
云飞也来了精神:“我跟几个工厂老板通了电话,他们说在申请复工,虽然人不多,但生产线能慢慢转起来了!夏装的设计稿现成的,要不要……小批量试试水?”
连最谨慎的南希,看着报表上那稍稍平稳了一点的现金流曲线,也小声说:“如果……如果形势能稳住,或许我们能撑到下半年。”
希望,就像石头缝里钻出的一棵小草,顽强又脆弱。
说干就干!我们就像打了鸡血,重新抖擞精神。刘春宇带着运营团队,重新策划线上促销活动,页面改起来,文案写起来;云飞开始联系工厂,确认面料,排最小的生产单子;吴永浪的内容团队,也开始琢磨夏装新品的预热内容……
那段时间,办公室里久违地有了一点“忙碌”的声音。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不过是清库存、小打小闹,但能动起来,本身就是一种希望。我们都憋着一股劲,觉得最坏的时候可能过去了,哪怕从废墟里先捡块砖头呢,也算开始重建了。
然而,现实专治各种不服。就在我们刚把架势拉开,感觉有点上道的时候,“咣当”一声,又一记闷棍砸下来。
六月,广州那边疫情有点反复。没过几天,杭州也出现了零星病例。瞬间,风声鹤唳。
手机里的各个群,又开始被各种紧急通知刷屏:
“接通知,全市加强社会面管控,密闭场所限流……”
“部分区域快递暂停收派!”
“有确诊病例轨迹涉及xx商贸城,相关区域临时封控!”
得,刚打通没几天的物流,又开始卡壳了。刚谈好准备开机的小工厂,又被告知“等通知”。我们那个准备上线的清仓活动,像个笑话,页面做好了,货却发不出去。计划中的夏装小批量生产,直接胎死腹中。
这种感觉,就像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一块巨石快要推到山顶,突然脚下一滑,连人带石头又滚回山脚。而且,不是一次,是一次又一次。
整个2021年,基本上就是这个令人绝望的循环:
看到点希望 -> 刚想动弹 -> 疫情反复 -> 被打回原形 -> 沉寂一段时间 -> 又看到点希望 -> 再想动弹 -> 再次被打趴下……
每一次“希望-破灭”的循环,对团队的心气儿都是一次残酷的消耗。
第一次被打回原形,大家还能互相打气:“没事!意料之中!等下次!”
第二次,士气就明显低落了,抱怨声多了起来:“怎么又来了?有完没完?”
到了第三次、第四次,团队里弥漫开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麻木。
开会的时候,我再提出什么新的“尝试”想法,下面的人眼神都是直的,没什么光彩。响应也慢了,行动也拖沓了。不是他们不想干,是实在提不起劲儿了。那种感觉就是:反正干也白干,折腾一顿,最后还是原地踏步,何必呢?
最折磨人的是不确定性。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怎样。就像在黑夜里走路,刚看到前面有点微光,以为快到出口了,结果一脚踩空,掉进另一个坑里。这种对未来的完全不可控,最消磨人的意志。
团队的韧性,就在这种反复折磨中,经受着极限考验。有人开始消极怠工,准点下班,多一分钟都不想待。有人私下里开始更新简历,虽然没明说,但那种心思浮动,能感觉得到。核心团队里,争吵也变多了。为一点小事就能吵起来,本质上是压力太大,情绪需要一个出口。
我自己也快被这种“拉锯战”搞崩溃了。作为领头人,我必须在大家面前表现得镇定、乐观,不断给大家画饼打气。但关起门来,那种深深的疲惫和怀疑,几乎要将我吞噬。我不断地问自己:这样坚持下去,到底有没有意义?是不是该放弃了?
记得有一次,又是刚看到点好转迹象,我们投入了一点资源,准备搞个小活动。结果活动前一天,某个批发市场又查出阳性,相关区域物流立刻瘫痪。活动直接泡汤。晚上,我独自在办公室,看着准备好的物料,一股邪火没处发,猛地一拳砸在墙上,手生疼。那种积累已久的憋屈和愤怒,无处释放。
但人这种动物,有时候也很奇怪。就在这种反复的折磨中,反而被磨出了一种“麻木的坚韧”。
就像经常挨打的人,对疼痛的耐受度会变高。我们也被这反复的疫情“打”麻了。到后来,再有反复的消息传来,大家反而淡定了。不再像一开始那样惊慌失措、怨天尤人,而是互相看一眼,无奈地苦笑一下:“得,又来了。老规矩,活动暂停,计划延期,该干嘛干嘛吧。”
这种“麻木”,不是消极,而是一种在极端环境下逼出来的适应性。我们学会了不再把希望寄托于外部环境的好转,而是开始接受这种“时断时续”就是新常态。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窗口期”拼命干,在“封控期”练内功、做方案。
业务就在这种“尝试-受挫-停滞-再尝试”的恶性循环中,艰难地维持着最低限度的运转。没死,但也绝对说不上活。团队像一根被反复拉伸的皮筋,弹性越来越差,但始终没有被拉断。
企业的韧性,不光体现在扛过一次性打击,更体现在抗住这种持续、反复的慢性消耗。这种“反复折磨”比一次性重击更考验组织的耐力和心智。
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制定“柔性战略”比“刚性计划”更重要。别再做什么年度、季度规划了,能做好“月度滚动计划”就不错了,甚至得做好“一周一变”的准备。快速反应,小步快跑,成了生存法则。
团队士气的管理,从“打鸡血”变成了“防抑郁”。这时候,少画大饼,多解决具体问题,给予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比任何激励都重要。让大家觉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个集体还在,这口气就没散。
2021年,就是在这样一种“熬鹰”般的状态下度过的。没取得什么亮眼的成绩,唯一的成果,就是我们这12个人,这口气,还没散。我们像一群在战壕里蹲了太久的士兵,浑身泥泞,疲惫不堪,但耳朵还竖着,眼睛还看着前方,等着那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到来的、真正的冲锋号。
http://www.yqzw5.cc/yq47865/2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