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从前有个忘川郡 >第252章 蝶梦心学 井畔三杰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52章 蝶梦心学 井畔三杰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谢珩埋首于案牍之间,正批阅着一份关于忘川边缘某处灵植园因灵力波动导致收成略减的报告,门外传来了沉稳的脚步声。他抬眸,只见一身素色常服、面容俊美却难掩征战风霜的高长恭正立于门前,神色间带着几分郑重。

  谢珩放下玉笔,起身相迎:“高将军,请进。这些时日琐事缠身,未能好生为将军接风,更未及引导将军熟悉忘川环境,是谢某疏忽了。”

  高长恭步入书房,对着谢珩深深一揖,声音清朗而诚恳:“使君言重了。长恭此来,非为其他,乃是特为前番使君出手相助,驱散梦魇,解救长恭于沉沦之苦,当面致谢!”他抬起头,目光清澈,已不见前几日的恍惚与痛苦,唯有历经劫波后的释然与感激,“若非使君,长恭恐仍陷于那无尽怨愤之中,不得超脱。此恩如同再造,长恭铭感五内!”

  谢珩虚扶一下,温言道:“将军不必挂怀,此乃谢某分内之事。将军能挣脱心魔,亦是自身心志坚定所致。”他随即对一旁的幽砚道:“幽砚,你且带高将军在忘川各处走走,熟悉一下环境。”

  幽砚正要领命,高长恭却再次拱手,婉拒道:“使君美意,长恭心领。只是长恭一介武夫,不喜过多喧嚣。环境之事,日后自行慢慢了解即可,不必劳动幽砚仙吏。”他顿了顿,继续道,“长恭已自行在金戈馆附近寻了一处僻静院落栖身,与武安君(白起)为邻,倒也清静。今日前来,唯致谢耳,既已言明,便不打扰使君处理公务了。”

  见高长恭心意已决,且性情确实偏向沉静内敛,谢珩也不再勉强,含笑道:“既然如此,将军请自便。若有任何需求,随时可来寻我。”

  高长恭再次郑重道谢,便告辞离去,背影挺拔,步履沉稳,已恢复了那位名震天下的兰陵王应有的气度。

  谢珩目送他离开,正欲重新坐下处理公务,眉心却忽地一动,感应到九泉之井方向再次传来了灵韵波动。这次的气息,与以往任何一次都截然不同,并非帝王龙气,亦非文士风华,更非武将煞气,而是一种……悠然出尘,仿佛超脱物外,与天地自然合一的玄妙道韵,其间竟还夹杂着阵阵如梦似幻的蝴蝶虚影!

  “又有客至。”谢珩对幽砚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此次,似乎非同一般。”

  二人迅速来到九泉之井旁。只见井口氤氲的光华中,竟有无数色彩斑斓、半透明的灵蝶虚影翩跹飞舞,交织成一幅瑰丽而虚幻的画卷。光华渐敛,一位年轻的学者自井中缓步踏出。

  这学者衣着朴素,甚至有些邋遢,宽大的衣袍随风微动。他面容清癯,双眼似闭非闭,似睡非睡,仿佛沉浸在一个永恒的梦境之中,周身散发着一种“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的玄奥意境。他手中空无一物,却又仿佛持握着整个天地自然。

  看到这位老者,尤其是感受到那纯粹而深邃的道家气息,谢珩心中猛地一震,瞬间想起了太上老君之前的郑重嘱托!这位定然就是道祖所言,身负道家大气运、命途多舛,需他留意的名士!其形象、其气韵,无不指向了那位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梦蝶之喻流传千古的——庄子(庄周)!

  谢珩不敢怠慢,正欲上前取出风华录为其录名,并思考如何应对可能随之而来的太上老君的关注,那九泉之井竟再次爆发出强烈的光华!

  这一次的异象,并非单一气息,而是两道截然不同却又隐隐相连的文华之气冲天而起!一道洒脱不羁,带着几分风流才子的疏狂与艺术家的敏锐;另一道则沉凝厚重,充满了内省的力量与儒家宗师的坚毅!

  光华散去,两位身着明代儒生服饰的男子同时现身。

  左边一人,作风流才子打扮,面容俊朗,眉宇间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落拓与不羁,他手中握着一管画笔,笔尖似乎还残留着未干的墨韵,仿佛刚刚挥毫泼墨完毕。其气息灵动而感伤,如同其画作,既有江南水乡的婉约,又有个人身世的悲怆。

  右边一人,则是一派沉稳大儒风范,面容清瘦,目光内敛而深邃,仿佛能洞穿世间虚妄。他手中持着一卷书简,虽未展开,却自有浩然之气萦绕。其气息刚健笃实,带着一种历经磨难后勘破迷雾、直指本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谢珩目光扫过二人,立刻认出了他们的身份。这二位乃是明朝弘治、正德年间的名士,且渊源颇深。那持画笔的风流才子,乃是名动江南的唐寅唐伯虎,才华横溢,却因牵连科场舞弊案而仕途断绝,最终以卖画鬻文为生,其画作与诗文书刻皆称绝品。而那持书简的大儒,更是了不得,乃是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王阳明),以其“龙场悟道”、“知行合一”的思想影响深远,被誉为儒家圣人。

  更巧的是,史料记载,唐寅与王守仁乃是同榜举人(弘治十一年应天府乡试),有过同窗之谊,虽然后来人生道路迥异,但此刻一同降临忘川,倒也是冥冥中的一种缘分。

  一时间,九泉之井畔,三位气韵迥异却皆非凡俗的名士齐聚:超然物外的道家先贤庄子,落拓风流的画坛才子唐寅,以及内圣外王的心学大儒王守仁。这奇妙的组合,让一旁的幽砚看得眼花缭乱,只觉得这三位先生站在一起,仿佛汇聚了三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境界与智慧光芒。

  谢珩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先是庄周,再是唐寅、王守仁,今日这忘川,可真是迎来了一场思想与艺术的盛宴。他整理了一下衣袍,脸上露出从容而郑重的笑容,手持风华录,缓步上前。

  “在下谢珩,忘川使君。恭迎三位先生驾临此地。”他声音清越,先对着依旧似睡非睡、神游天外的庄子躬身一礼,随即又向唐寅与王守仁拱手,“伯虎先生,阳明先生,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幸何如之。”

  唐寅闻言,那双原本带着几分迷茫与落拓的眼睛微微一亮,打量着周遭奇异的环境与谢珩,嘴角勾起一抹略带自嘲又洒脱的笑意:“忘川?便是那超脱生死轮回之地么?倒是个作画的好去处,再无俗世纷扰。”他晃了晃手中的画笔,墨韵似乎更鲜活了些。

  王守仁则神色平静,目光如古井无波,对着谢珩还了一礼,声音沉稳:“守仁见过使君。此地清灵,正合静思。前尘已矣,唯余本心光明,何处不可安住?”他言语间,已透出其心学精髓。

  而庄子,对于谢珩的问候和唐、王二人的言语,恍若未闻,依旧闭目伫立,唇边似乎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看透万物齐一的微笑,周身那些灵蝶虚影环绕飞舞,仿佛他本人便是那梦中之蝶,亦或蝶梦中之庄周。

  谢珩心知庄子状态特殊,需以特殊方式对待,便先转向唐寅与王守仁,取出风华录:“二位先生,请留名。”

  唐寅洒脱一笑,上前以指代笔,在那录册上留下了风流倜傥、笔走龙蛇的“唐寅”二字。王守仁随后,他的字迹则端正刚劲,结构严谨,留下了“王守仁”三字,笔锋中隐见风骨。

  录名既毕,谢珩这才再次看向庄子。他并未直接要求录名,而是凝聚一丝仙力,带着平和宁静的意念,轻轻触动那环绕庄周的灵蝶虚影,同时温言道:“庄周先生,此间忘川,无分物我,不论是非,可谓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先生可愿暂留名姓于此录,以证缘法?”

  那灵蝶虚影微微一顿,庄周那似睡非闭的眼睑似乎极其轻微地动了一下。他并未伸手,也未言语,但一道蕴含着“逍遥游”真意的、如梦似幻的灵光,却自其眉心飞出,轻盈地落在了风华录上,化作了两个仿佛随时会化蝶飞去的古篆——庄周。

  录名成功的刹那,风华录上光华连闪,三道截然不同却同样璀璨的星辉融入忘川本源,使得这片永恒之地,仿佛同时增添了哲学的深邃、艺术的灵韵与心学的光辉。

  谢珩收好风华录,看着眼前这三位风格迥异的新客,心中已然开始思忖如何安顿他们。庄子恐怕需要一处绝对清静、贴近自然之地;唐寅或会
  http://www.yqzw5.cc/yq47860/25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