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从前有个忘川郡 >第197章 剑器动川 公孙惊鸿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97章 剑器动川 公孙惊鸿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帝王们那场关乎治国之道的激烈争鸣,其激荡的余波在忘川萦绕数日,方才渐渐融入此地永恒的宁静。谢珩处理完因那日龙气汇聚而需稍作调整的几处细微灵流,正于桃源居内静坐,感应着九泉之井那恒定的轮回韵律。忽而,那井口的氤氲光华再次漾起涟漪,此番异象,不似帝王降临的龙气磅礴,亦非文士到来的清光内蕴,而是一道迅疾、矫健,带着金石破风之意的流光,如同惊鸿一瞥,骤然闪现。

  谢珩心生感应,一步踏出,已至井畔。光华散去,显现出一位女子的身影。

  她并非身着宫装华服,而是一身利于舞动的胡旋女装束——上身是锦绣团窠纹的窄袖短襦,露出线条流畅的手臂,下身是如火焰般明艳的红色长裙,裙裾缀满细小的金铃,腰间束着黑色革带,更显身姿挺拔飒爽。她看起来约莫二十许岁,容颜并非倾国倾城的柔媚,而是眉宇疏朗,双目炯炯有神,顾盼之间自带一股勃勃英气与舞台之上锤炼出的自信风采。最引人注目的,是她双手各持一柄寒光闪闪、造型精巧的短剑,剑身轻薄,显然并非用于战场搏杀,而是特制的舞器。她站在那里,便如同一株迎风而立、蓄势待发的劲柳,又似一只即将展翅翱翔的灵雀。

  若非这身独特的舞者装扮与她手中这对标志性的剑器,谢珩一时间,恐怕也难以将这英姿飒爽的女子,与那青史留名、却往往只存在于诗篇与传说中的形象联系起来。

  他上前一步,执礼道:“在下谢珩,忘川使君。恭迎姑娘驾临。”

  那女子见他气度不凡,亦是抱拳(一个颇具豪气的动作)还礼,声音清越,不带丝毫忸怩:“有劳使君。妾身公孙氏。”

  公孙氏!果然是她!那位以剑器舞轰动长安,其技艺被诗圣杜甫赞为“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盛唐第一舞伎,公孙大娘!

  谢珩心中了然,取出风华录,玉笔流光:“请姑娘留名。”

  公孙大娘放下双剑,伸出那双看似纤柔、实则蕴含着惊人力量与控制力的手,以指代笔,在录册上留下了笔走龙蛇、充满动态与力度的“公孙大娘”四字。字迹如其舞姿,流畅而富有劲节。

  录名既毕,谢珩惯例询问道:“姑娘初临忘川,不知对居所有何偏好?此地有清幽山林,亦有临水楼阁……”

  不料公孙大娘目光扫过忘川那朦胧而瑰丽的景致,最终却定格在远处一片隐约传来丝竹管弦之声的区域,那里正是贵妃杨玉环所创办、用以娱悦忘川居民、汇聚乐舞精华的“长恨阁”。她眼中闪过一丝如同找到同类般的欣喜与向往,直接开口道:“使君,妾身观那处似有乐音,不知是何所在?若可,妾身愿择居其左近。”

  谢珩微感讶异,随即释然。技艺达到巅峰者,自有其相互吸引的气场。他点头道:“那是长恨阁,乃贵妃娘娘主持的乐舞之所。姑娘既有此意,谢某这便为姑娘安排。”

  正当谢珩引着公孙大娘前往长恨阁附近择选居所时,一袭霓裳、正于阁楼高处凭栏远眺的杨玉环,也被那抹醒目的红色身影与独特的武者气质所吸引。她美眸流转,带着几分好奇与鉴赏的神色,缓步自阁中走出。

  “使君安好。”杨玉环先是对谢珩微微一福,随即目光便落在公孙大娘身上,尤其是她手中那对寒光内敛的剑器上,眼中异彩连连,“这位妹妹好生英气,这身装扮……莫非是善舞剑器?”

  谢珩正欲介绍,杨玉环却似有所悟,轻掩朱唇,讶然道:“且慢……使君,观这位妹妹风姿,手持双剑,莫非……莫非便是当年名动长安,先帝在时,于御前献技,一曲剑舞引得万众瞩目的……公孙大家?”她竟是从那独特的气质与兵器上,猜出了公孙大娘的身份。毕竟,同为巅峰舞者,即便时代略有交错(公孙大娘活跃于开元前期,玉环得宠略晚),但这等传奇人物的事迹,在宫廷乐舞体系中,自是如雷贯耳。

  公孙大娘见这位姿容绝代、气度华贵的女子竟能认出自己,亦是有些意外,抱拳道:“娘娘谬赞,大家之称不敢当,妾身正是公孙氏。”

  这时,恰逢杜甫正在长恨阁附近的亭台中与友人品茗论诗,也被这边的动静吸引。他踱步过来,见到公孙大娘,先是微微一怔,仔细端详片刻,脸上渐渐露出激动与难以置信的神色。他上前几步,竟对着公孙大娘躬身一礼,语气充满了感慨与敬意:

  “您……您莫非就是公孙大娘?在下杜甫,昔年在郾城,曾有幸观览过您的弟子李十二娘舞《剑器》,其时壮其蔚跂,已然惊为天人!曾作诗云:‘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不想,不想今日在这忘川之地,竟能得见大娘本尊!当年诗中所写‘?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今日方知,竟是半分未曾夸张!”这位诗圣情绪激动,仿佛见到了活着的艺术传奇,那诗篇中的景象与眼前之人重合,令他不能自已。

  公孙大娘听闻杜甫之言,尤其是听到他那流传后世的诗句,眼中亦是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有欣慰,有感慨,她敛衽还礼:“原来是杜工部。工部诗篇,誉满天下,妾身亦是听闻。不想当年郾城一舞,竟能得工部如此厚赞,并记于诗篇,流传后世,妾身……愧不敢当。”她虽谦逊,但得知自己的技艺通过诗圣的笔得以不朽,神色间亦流露出艺术家的欣慰。

  杨玉环见状,笑容愈发真切动人,她上前拉住公孙大娘的手,语气热忱:“果然是公孙大家!真是太好了!朕这长恨阁,汇聚忘川乐舞英才,唯独缺了如大家这般刚柔并济、惊才绝艳的剑舞大家!大家若不嫌弃,可否就在朕这长恨阁中,做一位供奉艺人?平日无需拘束,兴致来时,便舞上一曲,让这忘川众生,也领略一番当年‘剑器动四方’的风采!大家意下如何?”她自称“朕”乃是生前习惯,在此地也并未刻意改正,但其态度却是极为诚恳的邀请。

  公孙大娘本就好舞成痴,见杨玉环如此盛情,长恨阁又是这般汇聚知音之地,心中早已意动。她看了一眼身旁含笑的谢珩,又看了看激动未平的杜甫,飒然一笑,对着杨玉环拱手道:“蒙娘娘如此看重,妾身敢不从命?能于此地再续舞缘,与诸位知音共赏,亦是妾身之幸!”

  “好!好极了!”杨玉环喜笑颜开,当即吩咐左右,“快,为公孙大家准备最好的厢房,一应所需,务必周全!”她又对公孙大娘道,“大家初来,且先安顿,待一切妥当,朕再与大家细细探讨这舞乐之道。”

  自此,长恨阁除了原有的清歌曼舞,更多了一道如同雷霆疾电、又似江海凝光的剑器寒芒。公孙大娘的到来,不仅为忘川的艺苑增添了一抹刚健雄浑的亮色,更使得那盛唐的乐舞风华,在这彼岸之地,得以更加完整地重现与传承。谢珩看着这因艺术而迅速建立的融洽关系,心中亦感欣慰,悄然离去,将这片舞台,留给了这些不朽的艺术灵魂。
  http://www.yqzw5.cc/yq47860/20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