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 >第60章 毛笔尖下的墨香与梅婶的婉转唱腔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60章 毛笔尖下的墨香与梅婶的婉转唱腔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初冬的晨光刚漫过老巷的墙头,孙晓就背着帆布包跑来了。她怀里揣着赵爷爷借的线装《三字经》,手里还攥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刘爷爷给的龙形糖画——为了防止糖画碰坏,她特意在袋子里垫了三层软纸。

  “晚晚姐!陈屿哥!”她老远就看见林晚和陈屿站在木雕铺门口整理东西,声音里满是雀跃。林晚正蹲在地上铺宣纸,陈屿则把一支旧毛笔插进张叔新编的玉米皮笔筒里,笔筒是嫩黄色的,还带着股晒干的玉米香。

  “慢点跑,别摔着!”林晚抬起头,笑着朝她招手。陈屿则接过她手里的布袋子,小心翼翼地打开:“这糖画保存得还挺好,等会儿放在黑板最显眼的地方,游客肯定好奇。”

  孙晓凑到宣纸前,看着林晚手里的毛笔,忍不住问:“晚晚姐,你会写竖排的字吗?赵爷爷说以前的字都是从右往左写的,我怕等会儿写错了,游客会笑话。”

  林晚拿起毛笔,蘸了点墨,在宣纸上轻轻写了“老巷故事”四个字,字体娟秀,墨色均匀。“我奶奶以前教过我一点,你要是怕写错,先在草稿纸上练几遍,等会儿我在旁边帮你看着。”她说着,把一张空白的草稿纸递给孙晓,“先把今天的标题写上试试,就写‘老巷故事之三:私塾里的读书声’。”

  孙晓接过毛笔,学着林晚的样子蘸了墨,可手一哆嗦,墨滴在草稿纸上,晕开一个小黑点。她吐了吐舌头,有些不好意思:“哎呀,还是太紧张了。”

  “别急,慢慢来。”陈屿笑着递过一张新的草稿纸,“我爷爷以前教我握笔的时候说,手腕要稳,心里别慌,就像咱们平时写粉笔字一样。”他边说边示范,“你看,拇指和食指捏着笔杆,中指托在下面,这样握笔才有力气。”

  孙晓跟着调整姿势,试了几次,终于在草稿纸上写下了标题。虽然字的大小不太均匀,但总算没再写错方向。她高兴地举起来给林晚看:“晚晚姐,你看!我写对了!”

  “真棒!”林晚摸了摸她的头,“等会儿咱们把这个标题写在黑板最上面,再把赵爷爷的《三字经》放在旁边,游客一看就知道今天讲的是私塾的故事。”

  正说着,张叔推着昨天的旧手推车走过来,车上放着王爷爷的旧算盘和一个木架子。“我把算盘固定在木架子上,省得游客不小心碰掉了。”他把木架子放在黑板旁边,小心翼翼地把算盘放上去,“昨天有个游客说,想试试用算盘算账,今天正好让他们体验体验。”

  王爷爷也拎着个竹篮走过来,里面装着刚蒸好的南瓜饼,热气腾腾的。“大家早上都没吃早饭吧?先垫垫肚子。”他给每个人递了一块,“这南瓜是我自己种的,甜得很,你们尝尝。”

  孙晓接过南瓜饼,咬了一口,南瓜的香甜在嘴里散开,她满足地眯起眼睛:“王爷爷,您做的南瓜饼比巷口早餐铺的还好吃!要是游客能尝到就好了。”

  “下次咱们可以多做些,放在展示区旁边,让游客免费尝尝。”林晚笑着说,“这样既能让大家尝到老巷的味道,又能让他们记住这里的温暖。”

  就在这时,苏晓雅拉着苏晓宇跑了过来,苏晓雅手里还拿着个红色的笔记本。“晚晚姐!好消息!”她跑得气喘吁吁,脸上却满是兴奋,“梅奶奶同意今天来给大家唱京剧了!她还说要穿以前的戏服来呢!”

  “真的吗?”孙晓眼睛一亮,立刻放下手里的毛笔,“那太好了!等会儿游客来了,肯定会特别开心!”

  苏晓宇也拉着林晚的衣角,小声说:“晚晚姐,梅奶奶说要唱《贵妃醉酒》,就是老周爷爷说的那一段,我好想听。”

  “放心吧,等会儿梅奶奶来了,咱们就让她在槐树下唱,大家都能听见。”林晚摸了摸他的头,又对苏晓雅说,“你要不要现在去梅奶奶家帮忙拿戏服?别让老人家自己拎着,怪沉的。”

  “我去!我去!”苏晓雅立刻点头,拉着苏晓宇就往巷东头跑,“我们很快就回来!”

  看着姐弟俩的背影,老周叔从木雕铺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个刚雕好的小戏台模型,模型上还刻着缠枝莲纹,跟他昨天搬出来的木柱花纹一模一样。“我昨天调到半夜,把戏台的样子还原了一点,等会儿放在黑板旁边,跟梅婶的唱腔配在一起,更有那时候的味道。”

  孙晓凑过去,小心翼翼地摸了摸模型上的花纹:“老周叔,您的手艺也太好了吧!连戏台的栏杆都雕出来了,跟真的一样!”

  老周叔笑了笑,眼里满是欣慰:“以前我师傅总说,木雕要雕出魂来,不能只雕个样子。这个戏台模型,也算圆了我一个心愿,让现在的年轻人知道,咱们老巷以前有多热闹。”

  林晚看了看时间,已经快九点了,游客应该快到了。她对孙晓说:“咱们先把黑板写好,等会儿梅奶奶来了,正好能赶上第一批游客。你负责写故事内容,我在旁边帮你递粉笔,陈屿哥和张叔他们整理展示区的东西。”

  孙晓点点头,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标题“老巷故事之三:私塾里的读书声”。她想了想,又在标题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私塾,里面有个戴老花镜的先生和几个读书的孩子。然后她开始写故事内容,边写边念:“赵爷爷小时候在巷中间的私塾读书,先生姓王,教大家背《三字经》。冬天的时候,先生会烧炭火让大家暖手,谁背不出书,就要站在门口罚站,但先生也会耐心教大家握毛笔写字……”

  “等一下,”陈屿走过来,指着黑板上的字说,“可以加上赵爷爷说的小石头玩弹弓的事,还有先生让他抄《论语》的细节,这样故事更有意思。”

  “对呀!”孙晓立刻补充,“还有私塾里没有桌子,大家都把课本放在膝盖上读书,赵爷爷的课本还是线装的,字是竖排的呢!”

  就在孙晓写完故事的时候,巷口传来了苏晓雅的声音:“晚晚姐!梅奶奶来了!”

  大家都朝着巷口看去,只见梅婶穿着件粉色的戏服,上面绣着精致的牡丹花纹,头上还戴着简单的头饰,虽然头发已经有些花白,但精神头十足。苏晓雅和苏晓宇跟在她身边,手里还拎着个化妆盒。

  “梅婶!您这身行头真好看!”林晚立刻迎上去,扶着梅婶的胳膊,“快过来坐,槐树下有凳子,别累着了。”

  梅婶笑着点点头,坐在凳子上,轻轻理了理戏服的衣角:“好久没穿这身衣服了,昨天晓雅跟我说的时候,我还担心穿不上呢。”她顿了顿,又说,“我准备唱《贵妃醉酒》里的‘海岛冰轮初转腾’那段,以前在戏台上唱的时候,台下的掌声可响了,不知道现在唱,大家还爱听不。”

  “肯定爱听!”孙晓立刻说,“刚才有游客还问起您呢,说想听听您的唱腔,您一唱,他们肯定会特别开心!”

  正说着,几个游客背着背包走了过来,其中一个穿红色外套的姑娘看到梅婶的戏服,眼睛一下子亮了:“哇!这位奶奶穿的是京剧戏服吧?太好看了!您是要给我们唱京剧吗?”

  梅婶笑着点点头,站起身,清了清嗓子。陈屿立刻搬来一个小桌子,放在槐树下,让梅婶可以靠着。老周叔则把小戏台模型放在桌子上,正好对着游客的方向。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梅婶一开口,婉转的唱腔就飘满了老巷,她的声音虽然不如年轻时清亮,但依然韵味十足,每个字都唱得字正腔圆。游客们都屏住呼吸,认真地听着,有的还拿出手机录像,生怕错过这难得的场面。

  唱到高潮部分,梅婶还轻轻摆了摆袖子,模仿着当年在戏台上的动作,虽然动作简单,却让游客们看得入迷。苏晓宇更是瞪大了眼睛,小手紧紧攥着苏晓雅的衣角,嘴里小声跟着哼。

  一曲唱完,巷子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游客们纷纷叫好。穿红外套的姑娘激动地说:“奶奶,您唱得太好了!比我在剧院里听的还过瘾!您能不能再唱一段?”

  梅婶笑着点点头,又唱了一段《苏三起解》,苏晓雅也跟着小声唱,虽然有些跑调,但脸上满是认真。孙晓则拿出笔记本,把梅婶的唱腔和动作都记下来,还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戏服图案。

  等梅婶唱完,游客们都围了过来,有的跟梅婶合影,有的问她以前在戏台上的故事。一个戴眼镜的叔叔笑着说:“没想到在这老巷里还能听到这么正宗的京剧,这趟来的值了!下次我一定要带父母来,他们肯定喜欢。”

  梅婶坐在凳子上,喝了口林晚递过来的热水,笑着说:“只要大家喜欢,我以后常来唱。以前在戏台上唱,是为了讨生活,现在唱,是为了让大家记住老巷的故事,不一样了。”

  就在这时,孙晓想起了手里的线装书,她把《三字经》拿出来,递给戴眼镜的叔叔:“叔叔,您看,这是赵爷爷以前上学用的课本,是线装的,字是竖排的,您要不要试试读一下?”

  戴眼镜的叔叔接过书,小心翼翼地翻开,轻声读了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他读得很认真,声音里带着些感慨,“我小时候也读过《三字经》,但都是简体字的版本,还是第一次见线装的,感觉特别不一样。”

  其他游客也纷纷围过来,有的试着读课本,有的用王爷爷的算盘算账,还有的拿着陈屿带来的毛笔,在宣纸上写竖排的字。一个穿牛仔裤的小伙子拿起毛笔,蘸了点墨,在宣纸上写了“老巷”两个字,虽然写得歪歪扭扭,但他却笑得很开心:“没想到写毛笔字这么难,以前的人天天写,也太厉害了!”

  张叔看大家玩得开心,笑着说:“咱们老巷的故事,不仅能看,能听,还能体验,这样才有意思。以后咱们可以多准备点体验项目,让游客们多了解了解以前的生活。”

  林晚点点头,又对孙晓说:“你把刘爷爷的糖画拿出来,给游客们看看,跟他们讲讲糖画的故事,说不定大家会更感兴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孙晓立刻把糖画拿出来,放在展示区最显眼的地方。一个穿裙子的小姑娘看到糖画,眼睛亮晶晶的,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这个龙好漂亮!是用糖做的吗?我能摸摸吗?”

  孙晓笑着说:“可以摸,但要轻轻的,别碰坏了。这是刘爷爷做的糖画,以前巷子里有好多卖糖画的,刘爷爷做的糖画最有名,有龙、有凤,还有小兔子,甜滋滋的,可好吃了。”

  小姑娘轻轻摸了摸糖画,小声说:“我也想要一个糖画,妈妈,咱们下次来的时候,能让刘爷爷给我做个小兔子吗?”

  小姑娘的妈妈笑着点点头,又对林晚说:“你们这个老巷真不错,不仅有故事,还有这么多有意思的体验项目,比那些商业化的古镇好多了。我们下次肯定还来,带朋友一起来。”

  中午的时候,游客们渐渐散去,大家坐在槐树下,吃着王爷爷带来的南瓜饼,聊着今天的事。梅婶喝了口茶,笑着说:“今天唱得真开心,好久没这么热闹了。以后你们要是还需要我来唱,随时跟我说,我肯定来。”

  苏晓雅立刻说:“梅奶奶,下次咱们可以教游客唱京剧,让他们也体验体验,肯定特别有意思!”

  “这个主意好!”林晚点点头,“下次咱们准备点简单的唱段,让梅婶教大家,再准备点小道具,比如扇子、手绢什么的,肯定能吸引更多游客。”

  孙晓也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教游客唱京剧”几个字,又画了个小小的扇子:“还有刘爷爷的糖画,等天气暖和了,咱们让刘爷爷来摆摊,给游客做糖画,这样大家就能尝到老巷的味道了。”

  陈屿看着大家热闹的样子,笑着说:“咱们老巷的故事越来越多了,以后肯定会越来越热闹。等咱们收集够了故事,就像晚晚说的,编成一本书,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美好。”

  老周叔也跟着点头:“我再雕几个小摆件,比如私塾的先生、卖糖画的刘爷爷,放在展示区,跟故事配在一起,更有纪念意义。”

  夕阳渐渐西斜,把老巷的青石板路染成了暖黄色。大家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孙晓走在最后,回头看了看黑板,上面的“私塾里的读书声”故事还清晰可见,旁边放着赵爷爷的线装书、王爷爷的旧算盘,还有老周叔的小戏台模型。

  “明天这里又会有新的故事了吧?”孙晓小声说,眼里满是期待。

  林晚走过来,拉起她的手:“会的,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故事,更多的温暖。咱们要把老巷的故事一直讲下去,让这里的槐香和回忆,永远留在每个人的心里。”

  晚风拂过老槐树,叶子沙沙作响,像是在附和她们的话。巷子里的灯光渐渐亮起,暖黄的光映在青石板路上,也映在每个人的脸上,满是温馨与希望。
  http://www.yqzw5.cc/yq47581/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