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 >第105章 好评传巷里 贵客访竹香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05章 好评传巷里 贵客访竹香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周一上午的老巷刚褪去晨雾,孙晓正帮着刘建军整理新到的竹子,手机突然在口袋里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动着“李姐”的名字。她连忙接起电话,指尖还沾着竹屑。

  “孙晓!可算找到你了,跟你说个大好事!”李姐的声音隔着听筒都透着兴奋,“客户刚收到竹篮,当场就给了最高评价,说这是今年收到的最满意的定制品!”

  孙晓脚步一顿,笑着往长桌旁走:“真的吗?没磕着碰着吧?我们打包的时候特意垫了三层软纸。”

  “一点问题没有!客户说拆开箱子的时候都惊着了,竹篮比样品还精致,logo编得特别清晰,竹篾摸着手感也细腻。”李姐的声音里满是赞许,“而且啊,他们老板看到竹篮上那个小竹结装饰,特意问是不是手工编的,说这种细节机器根本做不出来。”

  正蹲在地上削竹篾的王爷爷抬了抬头,耳背的他没听清全句,只捕捉到“客户”“满意”几个词,忍不住问:“孙丫头,是不是上次那批竹篮的客户说好话了?”

  孙晓捂着话筒点头,又对着电话说:“那真是太好了,大家赶工的时候还一直担心细节不到位呢。”

  “担心啥呀,你们的手艺绝对过硬!”李姐话锋一转,语气更显郑重,“跟你说个更重要的,客户想亲自来老巷看看,说是对竹编手艺特别感兴趣,还想聊聊长期合作的事。他们老板后天就有空,你看方便吗?”

  孙晓眼睛一亮,连忙应道:“方便!太方便了!我们随时等着他们来!”挂了电话,她抑制不住笑意喊道:“王爷爷、刘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客户特别满意咱们的竹篮,后天还要亲自来老巷考察,想谈长期合作!”

  “真的?”刘建军手里的砍刀“当啷”一声搁在石墩上,惊喜地直起身,“我就说咱们的手艺差不了,那些塑料玩意儿哪有竹子的灵气!”

  正在旁边择菜的周婶探过头来,围裙上还沾着水珠:“那可得好好准备准备,让客户尝尝咱们老巷的手艺,不光是竹编,我的家常菜也能露一手。”

  孙晓笑着应下:“周婶您太贴心了。王爷爷,到时候还得麻烦您给客户讲讲竹编的门道,您经验最足。”

  王爷爷放下竹刀,用袖口擦了擦手:“这有啥麻烦的,只要有人愿意听老手艺的故事,我能讲一天。不过咱们得把工具和半成品摆整齐点,让人家看看咱们的规矩。”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老巷,吴宇恒刚背着双肩包走到巷口,就被张阿姨拉着说了这事。“小吴,后天客户要来考察,你可得好好露一手,让人家看看咱们老巷的年轻人多能干。”

  “放心吧张阿姨,我这两天再练练编竹结,保证不给大家丢脸。”吴宇恒拍着胸脯保证,昨天他刚跟着赵阿姨学会了编简单的竹结装饰,正想找机会展示呢。

  接下来的两天,老巷里处处透着忙碌又欢喜的气氛。孙晓和苏青一起把长桌擦得锃亮,将编好的竹篮、竹筐分类摆好,还特意把吴宇恒编的半成品放在显眼位置,旁边附上他练习时的速写本。刘建军重新整理了材料区,把劈好的竹子码得整整齐齐,连剪刀、篾刀都按用途排好队。周婶则琢磨着菜单,一会儿问孙晓客户爱不爱吃甜口,一会儿又去市场挑最新鲜的食材。

  周三上午,孙晓特意早到了半小时,刚把“老巷竹编”的木牌擦干净,就看到李姐带着两个人朝巷口走来。走在前面的中年男人穿着浅灰色西装,气质温和,手里提着个公文包;旁边跟着个年轻姑娘,背着相机,不时停下来拍老巷的青砖黛瓦。

  “孙晓,这位就是林总,专程来考察的。”李姐热情地介绍,“林总,这就是老巷竹编的负责人孙晓。”

  林总主动伸出手,目光扫过巷里的竹香:“孙女士您好,早就听说老巷藏着好手艺,今天一看果然名不虚传。”

  “林总快请坐,刚泡的绿茶。”孙晓笑着递过茶杯,眼角瞥见吴宇恒正偷偷往这边看,连忙招呼,“小吴,把咱们准备的样品拿过来给林总看看。”

  吴宇恒抱着三个不同款式的竹篮快步走来,紧张得手心冒汗:“林总您好,这是我们编的竹篮,这个带提手的适合装水果,这个扁口的可以当收纳盒。”

  林总拿起一个竹篮仔细端详,指尖划过细密的竹篾:“这竹篾削得很均匀啊,宽度误差不到一毫米吧?”

  王爷爷这时走了过来,笑着接话:“林总好眼力,我们削竹篾讲究‘三削三磨’,先按粗细分档,再一点点修,差半毫米都不行。”他拿起一把篾刀,“您看这刀要拿得稳,力道得匀,不然竹篾容易裂。”

  林总饶有兴致地看着刀身:“王师傅从事这行多少年了?”

  “五十多年啦,打十七岁跟着师傅学起,一辈子就跟竹子打交道。”王爷爷眼神里满是自豪,“以前家家户户都用竹制品,后来塑料品多了,生意淡了些,但我们总觉得老手艺不能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年轻姑娘举着相机拍个不停,轻声问:“王师傅,编一个这样的竹篮要多久啊?”

  “熟练的话一天能编两个,但要是带logo的定制款,就得慢些,得反复比对图案。”孙晓接过话头,“上次给您家做的那批竹篮,有个姑娘编logo时不小心编反了一根竹篾,王爷爷用细针一点点挑出来重编,一点没损坏其他部分。”

  林总闻言更是赞许:“现在这么较真的手艺人不多了。说实话,我们公司一直在找靠谱的手工制品供应商,之前找过几家,要么工艺粗糙,要么交货不准时,你们这次不仅提前交货,质量还这么好。”

  正说着,周婶端着一盘刚蒸好的豆沙包走过来,热气裹着甜香散开:“林总,尝尝我做的豆沙包,用咱们老巷的井水和的面,您别客气。”

  林总接过豆沙包,咬了一口眼睛一亮:“好吃!这面发得真地道,比外面蛋糕店的还香。”

  “您要是爱吃,一会儿走的时候带点,都是刚做的。”周婶笑得眼角起了皱纹,又转向年轻姑娘,“姑娘快尝尝,凉了就不好吃了。”

  刘建军这时凑过来,指着墙角的竹子说:“林总,我们选竹子都挑三年生的毛竹,太老的容易脆,太嫩的没韧性,砍回来还要阴干三个月,这样编出来的竹制品不容易变形。”他拿起一根竹篾,“您看这韧性,弯折多少次都不断。”

  林总跟着他走到材料区,看着码得整齐的竹子:“你们的原材料把控得很严格啊。对了,我这次来,主要想谈谈长期合作的事。我们公司每个季度都需要定制一批伴手礼,除了竹篮,还想开发些新款式,比如竹编收纳盒、小蒸笼,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做?”

  孙晓眼睛一亮,连忙说:“可以!我们正琢磨着开发新产品呢。林薇之前编过竹制钥匙扣,王爷爷还会编传统的竹筛,小蒸笼我们也能试着做。”

  “太好了!”林总拿出手机,翻出几张设计图,“你看这几款造型,是我们根据客户需求画的,能不能实现?”

  王爷爷凑过去看了看,指着其中一款带花纹的收纳盒:“这个花纹没问题,用双色竹篾就能编出来,就是耗时会长点。小蒸笼的话,得注意笼屉的密封性,编的时候要特别紧实。”

  “时间不是问题,我们可以提前下单。”林总笑着说,“价格方面,只要质量能保持这次的水准,我们可以按之前的报价上浮五个点。”

  刘建军忍不住插话:“林总真是爽快!您放心,质量绝对有保证,我们都是街坊邻里一起干活,谁都不会糊弄。”

  “我看出来了,你们这老巷的人情味比竹编还动人。”林总环顾四周,看着大家忙碌又和睦的样子,“刚才进门就看到大家分工明确,有说有笑的,这样的团队做出来的东西肯定差不了。”

  苏青这时拿着相机走过来,给林总看之前拍的照片:“林总您看,这是我们赶工那天拍的,大家从早忙到晚,周婶还特意做了红烧肉犒劳大家。”

  林总看着照片里的笑脸,点头道:“太有感染力了。这样吧,我们先定五十个竹编收纳盒,下个月交货,要是效果好,后续每个季度都订两百个,还可以帮你们推荐给其他企业客户。”

  孙晓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太感谢林总了!我们一定按时完成,保证每个收纳盒都跟样品一样好。”

  不知不觉就到了午饭时间,周婶早已备好饭菜,番茄牛腩、清炒荷兰豆摆了满满一桌,都是上次赶工那天大家爱吃的菜。“林总,尝尝我做的番茄牛腩,炖了两个小时,软烂得很。”

  林总尝了一口,连连称赞:“味道真好,有家的感觉。说实话,这次来不仅是考察生意,更是想感受下老手艺的氛围,现在看来收获太大了。”

  吃完饭,林总临走时特意走到吴宇恒身边,看着他手里刚编到一半的竹结:“小伙子学得很认真啊,老手艺就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传承。”

  吴宇恒脸一红,挠挠头:“我就是喜欢竹编,王爷爷他们教得特别耐心。”

  “好好学,以后肯定能成好手艺人。”林总笑着递过名片,“孙女士,后续设计图我让助理发给你,有问题随时联系。”

  送林总出巷口时,李姐悄悄对孙晓说:“林总刚才跟我说,他最看重的就是你们的匠心和人情味,说这是机器永远替代不了的。”

  孙晓望着林总远去的背影,转身看向巷里的景象:王爷爷正教吴宇恒编花纹,刘建军在劈新到的竹子,周婶在收拾碗筷,阳光透过竹叶洒在大家身上,满是温暖。

  “孙姐,咱们真的拿到长期订单啦?”吴宇恒跑过来问,手里还攥着没编完的竹篾。

  孙晓点头笑着,声音里满是憧憬:“拿到了。以后啊,咱们老巷的竹编不仅要走进更多客户手里,还要让更多人知道,这老手艺里藏着的不仅是匠心,还有咱们的人情味。”

  王爷爷这时走过来,拍了拍孙晓的肩膀:“这只是个开始,只要咱们好好做,老手艺肯定能焕发新生机。走,咱们再合计合计新款式,可不能辜负了客户的信任。”

  大家围到长桌旁,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竹香伴着笑声在老巷里久久回荡,阳光正好,未来可期。
  http://www.yqzw5.cc/yq47581/1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