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谢谢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公开竞聘的公告如同一块投入古井的巨石,在清源县这潭沉寂已久的水中激起了千层浪。质疑、观望、期待、抵触……种种情绪在机关大院、在乡镇街道、在茶余饭后的闲谈中弥漫开来。

  这是清源历史上破天荒的头一遭,打破了论资排辈的隐形规则,直接将能力和实绩推到了台前。

  叶凡顶住了来自各方的压力和游说。他深知,这一步一旦迈出,就绝不能退缩,否则刚刚建立的威信将荡然无存,未来的任何改革都将寸步难行。

  他亲自参与了竞聘方案的细化,确保笔试内容紧扣清源实际和发展需求,面试环节则重点考察干部的战略思维、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担当精神。

  报名阶段,情况比预想的要复杂。一些平日里公认有能力、但缺乏背景的年轻干部跃跃欲试,却也担心成为“陪跑”甚至得罪人;

  一些资历老、关系硬的干部则按兵不动,冷眼旁观,或者通过各种渠道向叶凡和李国华表达“稳妥为上”的建议;

  更有甚者,私下里散布流言,说这只是新县长收买人心、排除异己的手段。

  叶凡对此心知肚明,但并不点破。他需要的是真正愿意做事、敢于做事的人,那些首鼠两端、只琢磨人不琢磨事的,本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笔试和面试紧张有序地进行。叶凡作为主考官之一,仔细观察着每一位候选人的表现。

  他看到了踌躇满志的年轻面孔,也看到了沉稳干练的中年骨干,更看到了一些在基层默默耕耘多年、终于等到机会的业务尖子。这让他对清源县的干部基础,多了几分信心。

  最终,经过层层筛选和公开答辩,一批年富力强、专业扎实、富有闯劲的干部脱颖而出。

  新任的自然资源局局长,是一位从市规划院引进的专业人才,对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有着深刻理解;几位重要的副局长和乡镇长岗位,也换上了在竞聘中表现优异的干部。

  这批干部的任命,像一阵清新的风,吹进了清源官场。虽然依旧有杂音,但更多埋头苦干的干部看到了希望,工作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县政府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在关键岗位有了得力人手推动后,明显顺畅了许多。

  与此同时,产业引导基金的首批项目,在经过严格的第三方评估和专家评审后,也终于落地。获得支持的,既有利用本地特色资源进行深加工、打造品牌的企业,也有引入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尝试,还有依托乡村生态发展精品民宿和研学旅游的合作社。资金精准滴灌,项目质量明显高于以往。

  叶凡并没有满足于此。他知道,人事调整和项目启动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如何建立起长效的机制,确保清源的发展能够持续、健康。他推动建立了重点项目“月度调度、季度评估、年度考核”的闭环管理制度,引入了“蜗牛奖”和“骏马奖”的评比,对推进不力的项目和个人亮黄牌,对成效显着的通报表扬。

  这些举措,逐渐在清源县形成了一种“比学赶超”、“实干为先”的氛围。虽然依旧存在困难和阻力,但整个县的发展气象,确实在悄然发生着积极的变化。

  这天,叶凡收到了一条来自苏晚晴的短信。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张截图,是省高院关于河口村环境公益诉讼案的二审裁定书——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这意味着,历经波折,河口村村民终于赢得了最终的法律胜利。

  看着那张截图,叶凡久久无言。他仿佛能看到唐若雪得知这个消息时,那清瘦的脸上露出的、如释重负又带着疲惫的笑容。这场胜利,属于她和那些坚持的村民,也属于永不磨灭的公平正义。

  他回复了两个字:“恭喜。”

  很快,苏晚晴又发来一条:“她说,谢谢。虽然你不知道她谢什么。”

  叶凡看着这条信息,嘴角泛起一丝复杂的弧度。他或许知道她谢什么,谢他在规则内曾经给予的那点微薄支撑,谢他没有成为阻碍公正的那堵墙,也谢他如今在清源县努力营造的、或许能让类似悲剧不再轻易发生的环境。

  他将手机放下,走到办公室墙上的地图前。清源县的轮廓在他眼中变得更加清晰,也更加沉重。他知道,自己在这里做的每一件事,不仅仅关乎经济发展和政绩,更关乎这片土地上每一个具体的人的命运与尊严。

  公开竞聘的回声,产业基金的回声,乃至河口村胜诉的回声,正在清源县这片土地上交织、回荡。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种新的旋律,一种告别陈旧、拥抱变革的旋律。

  而这旋律的谱写者之一,正是他,叶凡。

  他拿起笔,在日程表上圈出了下周要去调研的一个偏远山区乡。那里的道路还是坑洼的泥土路,那里的孩子上学要走十几里山路。

  路还很长,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但这一次,他的脚步,迈得更加坚定,也更加踏实。因为他知道,他所做的一切,正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产生着真实而积极的回声。
  http://www.yqzw5.cc/yq47579/2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