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神秘势力浮出水面,苏桐面临新危机
推荐阅读:
徒儿你已无敌了,下山祸害师姐吧
绝世战魂陈枫洛城东
最强狂兵
贾二虎的妖孽人生
赵旭李晴晴小说免费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2000:从追求青涩校花同桌开始
都市无敌战神林北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从海贼开始横推万界
谍影:命令与征服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木匣合上,置于案首,苏桐指尖在刻痕边缘停了片刻,随即起身,召来政院录事官。“调近三年所有参与印机修缮的工匠名册,重点查姓氏含‘戍’‘戌’‘宿’者,籍贯标注南陵、西州、北原者列档备案。”
录事官领命而去。苏桐立于窗前,目光掠过政院廊下往来吏员。那柄关联着重要线索的匕首仍插在腰间暗鞘,虽未出鞘,却似随时准备揭开隐藏的秘密,寒意丝丝渗入心间。
不到半日,名册呈上。一名姓“戍”的老匠人赫然在列,名戍安,年五十七,籍贯南陵,三年前由工部调入政院,专司印机维护。其笔录字迹瘦硬,横折处顿笔过重,与西市匿名信墨迹几无二致。
苏桐凝神细览名册,又命取工坊火盆残灰查验——果然发现一角未燃尽的纸片,上残存“戌”字古篆,末笔如钩,与匕首柄纹一致。她再调出戍安近三月出入记录,发现其每逢朔望必离政院,行踪不明;而其口音经密探比对,实为戌岭山民腔调,与登记籍贯不符。更关键的是,此人曾多次申领印机核心图纸,权限虽合规,但借阅频次异常密集。
综合字迹、口音、行动轨迹与接触机要之实,苏桐心中已有定论:此人极可能为“戌夜会”安插于中枢的内应。
她命心腹女官携一卷旧图纸前往工坊,以“机轴松动”为由,请戍安查验。女官袖藏铜管,悄然录下其言语。当晚,密探自北境归来,听罢录音,眉头一皱:“此口音非南陵,乃戌岭山民腔调。‘机’字读作‘基’,‘修’字尾音上扬,是戌岭西坡一带特有的土语。”
线索闭合。
苏桐将名册合拢,朱笔圈出“戍安”二字,旁注:“曾接触印机图纸,口音伪造,极可能为‘戌夜会’内应。”
她命监察司暗中调取戍安三月内出入记录,发现其每逢朔望必离政院,行踪不明。又查工坊火盆残灰,内有未燃尽纸片一角,上残存“戌”字古篆,末笔如钩,与匕首柄纹一致。更令人警觉的是,纹旁半枚虎符图案,断裂处恰好与苏桐所藏匕首护手缺口吻合。
信物对半,非寻常眼线,而是传递密令之人。
苏桐指尖轻叩案角。政院印机用于行政文书印发,若戍安借修缮之机窥探机要,甚至篡改图纸,后果不堪设想。她当即下令:“自即日起,所有印机图纸出入须双人签押,戍安暂调至南坊工所,不得再近中枢机要。”
命令下达,她并未松懈。两则神秘信息仍悬于心头——“夜未央,戌已动”“戌夜焚心,归途无灯”。若出自敌手,是挑衅;若为内线示警,则其处境已危如累卵。
她召来幕僚,命将两信并列于案,比对墨色、纸张、笔压。幕僚细察后禀报:“两信所用纸皆为粗麻短纤维,产自北境;墨色深浅不一,似以劣墨仓促书写;笔压前轻后重,书写者手有微颤,似在惊惧中完成。”
苏桐点头,又命取《北境俚语考》查阅。此书为政院旧藏,原属先帝年间兵部尚书李崇远,其人曾督戌岭关防,后因“边务疏漏”被贬,郁郁而终。
翻至中卷,她寻得‘夜未央’三字注解:‘戌岭旧民语,意为行动未止,尚在暗行。’再查‘戌已动’,旁注:‘戌字为号,动者为令,指核心执令者已启密令。’结合此前发现的“戌”字古篆与虎符残纹,这两则信息并非单纯威胁,而是警示——组织已开始行动,传递者希望她知晓,却不愿其贸然清剿。
她继续翻页,忽觉书页异样。夹层之中,藏有一方褪色布片,入手粗涩,边缘磨损。展开一看,绣着半只断戟纹,与陶碗底纹完全一致,唯颜色暗红,似曾浸染血迹。
布片无署名,无印记,唯角落极小针脚,绣着一个“远”字。
苏桐凝视良久。李崇远……曾主戌岭防务,后被贬黜。若此布片为其所留,是否意味着当年“戌民会”之乱,并非单纯流民作乱?而今日“戌夜会”之兴,是否亦与当年旧案牵连?
她将布片收入袖中,不再多言。
次日清晨,苏桐整衣入宫。紫宸殿外,玄烨宸正批阅边疆急报,眉头紧锁。北境粮运延误已逾十日,地方奏称“山道崩塌,车马难行”,但监察司密报却称“商队通行无阻,唯官粮滞留”。
苏桐候立片刻,待内侍传召,方步入殿中。
“臣有要事启奏。”
玄烨宸抬眸:“可是新政推行遇阻?”
“不止。”她将三份文书呈上,“一是政院工匠戍安,籍贯伪造,口音出自戌岭,多次接触印机图纸,火盆中发现那独特的‘戌’字古篆’残纸;二是两则匿名警示,经考为戌岭旧民暗语,意指有组织已启动密令;三是舆图标注,三处军械私贩案发地与西市茶棚、政院中枢连成一线,直指戌岭关防漏洞。”
玄烨宸逐页翻阅,神色渐凝。他指尖划过“戌”字古篆,停顿片刻,低语:“此字……先帝最厌。”
苏桐未动声色:“先帝年间,戌岭一带曾有‘戌民会’,聚流民垦荒,后因涉叛乱被剿。民间传言,其改名换姓,暗中存续。今‘戌夜会’重现,非为阻新政,实欲借新政之名,废戌岭之防,使北境门户洞开,私兵军械可自由往来。”
玄烨宸合上文书,目光沉沉:“你欲如何?”
“请陛下授权监察司与禁军暗探,彻查北境出入京畿商队、戍卒名册及朝中涉北境官员。戌夜会已渗透政院,若不及时清理,恐边防将溃于无形。”
殿内寂静。玄烨宸起身,踱步至窗前,望向北方宫墙。良久,他回身,提笔在调令上批下“准”字,加盖御印。
“可调动禁军暗探二十人,监察司随行,但不得惊动六部堂官。若查无实据,你需自承妄奏之罪。”
“臣,领旨。”
苏桐退出紫宸殿,手中调令沉如千钧。她未回政院,径直前往禁军司衙。
调令交出,禁军副统领接过,沉声问道:“何时启程?”
“今夜子时,西门出城,不举火把。”
副统领点头,正欲退下,忽听苏桐道:“另备一辆封闭马车,车内铺设软垫,备热水与药箱。”
“可是有人需随行?”
“不是人。”她从袖中取出那只空木匣,轻轻放入车中,“若有人想让它带回点东西,我们不妨,给个机会。”
副统领一怔,随即会意,命人将木匣安置妥当。
苏桐转身离去,步履平稳。夜风拂面,她伸手按了按腰间匕首。
戌夜未眠,她亦不能眠。
马车停在政院后巷,车帘未掀,车内无光。
一只布包被悄悄塞入木匣底部,包角绣着半只断戟纹,颜色暗红。苏桐心知,这是暗中配合她的人留下的线索,或许能引出更多的秘密,她不动声色,继续准备后续行动。
http://www.yqzw5.cc/yq47574/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