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苏桐舌战群臣,阐述土改好处
推荐阅读:
徒儿你已无敌了,下山祸害师姐吧
绝世战魂陈枫洛城东
最强狂兵
贾二虎的妖孽人生
赵旭李晴晴小说免费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2000:从追求青涩校花同桌开始
都市无敌战神林北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从海贼开始横推万界
谍影:命令与征服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殿内更鼓声落,午时已至,却无人起身退朝。群臣垂首而立,方才的争论余音未散,空气里还悬着未决的重量。苏桐依旧站在原地,手中图册未曾放下,目光自诸臣之间缓缓扫过。玄烨宸尚未开口,礼部尚书便轻咳一声,语气含刺:“苏参议方才陈词已尽,陛下亦言三日后再议,何不暂且退下,容众卿归署商议?一味纠缠,恐失体统。”
苏桐并未看他,只转向御座,躬身一礼,声音不高,却清晰入耳:“陛下命臣三日后详陈利害,然今诸公所忧者,皆在‘乱’字。若今日不明其利,三日后仍难共识。臣不敢违礼,唯愿以片语释惑,不负圣听。”
玄烨宸指尖微顿,略一颔首:“准。”
她抬手展开《三州田亩实录》,纸页翻动,如风掀浪。
“诸位所惧者,无非是动摇世家、激变地方、扰民生计。可臣所谋,正是安民、固本、强国。请听我言五事。”
众人屏息。
“其一,清查隐田,非夺良产,乃归虚额。庆安一县,官册载田不足八万亩,实测逾二十万。多出十二万亩,皆藏于豪族名下,免税免役。百姓租种,岁缴六成,犹不得温饱。朝廷少收赋税,百姓多受盘剥,唯豪强坐享其利。此非正道,乃积弊之根。”
户部侍郎皱眉道:“勘田不易,地方官与豪绅勾连已久,如何确保属实?”
“故设双人同进,监员随行,每日回报行程,田册双签画押。”苏桐应声而答,“凡虚报者,追缴十年赋税,削去功名,永不叙用。并开举报告赏之例,百姓可实名揭发,查实有奖。利之所趋,必有人为之。”
兵部尚书冷声道:“即便田清了,百姓无牛无种,分到手也是荒地,岂非徒增怨怼?”
“官府设农贷仓。”苏桐取出一份细册,“低息贷予犁牛、谷种,三年内分期偿还。县学增设农课,教新耕法、识节气、辨土性。非白予之,乃助其起。庆安试点已有百户领贷,春播已毕,秋后可见成效。”
殿中微有骚动。
尉迟凌峰低声赞道:“此策务实。”
苏桐继续道:“其二,授田贫民,可安流民之心。云溪去年大旱,三千农户逃籍,半数聚于山林,沦为盗匪。若有一亩田可耕,谁愿背井离乡?若家中有产,谁肯铤而走险?百姓非天生为乱,实为生计所迫。田归其手,则心有所依,盗自息,狱自减。”
礼部尚书冷笑:“你倒说得轻巧。边地民风剽悍,若授田成势,结寨自守,反成割据之患,岂非养虎遗患?”
“正因边地难治,才需以田拴人。”苏桐目光直视,“臣提议:戍边五年者,返乡授田二十亩,子孙承耕,永不加赋。其家有田,则安心服役;其根在边,则自发守土。将军以为如何?”
尉迟凌峰霍然起身:“末将以为可行!去年征兵三千,八百人逃籍。问其缘由,皆言‘战死无葬,家中无依’。若有田可传子孙,谁不愿披甲报国?若边境农户皆有产,敌来则合户而战,胜过千军驻防!”
兵部右侍郎低头沉吟,竟微微点头。
欧阳鸿儒终于开口,声音低沉:“你口口声声为民,可曾问过百姓愿不愿?强行为之,岂非另一种暴政?”
苏桐静默片刻,从袖中取出一本薄册,封皮已旧,边角磨损。
“这是臣亲赴怀阳所录农户口述。其中一页,记一老农李四,耕主田三十亩,岁缴六成,秋收后仅余两石粮。母病无药,饿死于十月寒夜。临终前,只说‘儿啊,莫再种别人的地’。”
她抬头,目光清冷:“太傅高居庙堂,可知冬夜农户典衣赎牛?知不知孩童因税重鬻卖为婢?若百姓能言,他们不会问我‘愿不愿’,只会问‘何时能’。我们代天牧民,不是替豪族守产,是替苍生开路。”
欧阳鸿儒脸色铁青,指节抵在案上,却未再言语。
礼部尚书讥讽道:“尉迟将军久在军中,如今也谈民政,莫非是要越权干政?”
尉迟凌峰转头盯他,声如铁铸:“本将只知,去年剿匪耗银十七万两,若将其中三成用于授田安民,匪患早平。与其年年征讨,不如一策安之。这不叫干政,这叫省政。”
户部侍郎轻叹一声,低语:“若真能减流民、增税收,倒也不失良策……”
苏桐趁势而进:“其三,限田非均财,乃防兼并。设田亩上限,非今日即行全国,而是先于三州试点。若三年内,农户赋役减轻,流民减少,税收反增,再议推广。若无效,则止于试点,何来天下震动?”
她顿了顿,环视诸臣:“其四,此举可振朝廷威信。云溪土司昨日遣子献田百顷,称兴学助国。表面恭敬,实为避查漏税。各地伪善之举层出不穷。若不清源正本,朝廷律令不过一纸空文。百姓见官府纵容豪强,自然不信法度,不服王化。”
“其五,”她声音渐沉,“土地不均,终将危及社稷。八成良田握于三成之家,余者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灾年一起,流民百万,或聚为寇,或叩阙呼冤。这不是民变,是逼出来的活路。若今日不做,明日谁来承担后果?”
殿内寂静如深潭。
玄烨宸始终未语,目光在苏桐与群臣之间来回,指节轻轻敲击扶手,节奏缓慢而沉重。
欧阳鸿儒忽站起身,袍袖一拂:“你这一策,名为安民,实为乱政。祖制不可违,礼法不可废。老夫明日必上奏折,申明利害!”
言罢,转身便走。
礼部尚书紧随其后,冷哼一声:“拭目以待便是。”
其余守旧派默然退列,脚步杂沓,却无人再发声。
尉迟凌峰临出殿门,忽停步,回头望向苏桐。两人目光相接,他微微颔首,随即大步离去。
殿中只剩寥寥数人。
苏桐仍立于中央,图册在手,阳光斜照,映得她肩头衣纹泛光。她未曾动,也未言,仿佛刚才那一场舌战,不过是寻常朝议。
玄烨宸终于开口,声音低缓:“你所言五事……朕记下了。”
她躬身:“臣所陈皆有据可查,若有疏漏,愿当面补述。”
皇帝未答,只缓缓闭目,似在思量。
她静静站着,双手交叠于图册之上,指节微压纸沿。
殿外传来一阵风,卷起几片落叶,拍在朱红殿柱上,又悄然滑落。
一名小吏自侧廊快步而来,手中捧着一封文书,欲呈于御前。途经苏桐身边时,脚步微滞,似有所犹豫。
她眼角微动,目光轻扫那文书一角——封泥印痕隐约可见,是户部急报专用。
小吏终是继续前行,未作停留。
苏桐收回视线,依旧挺立,如同生根于殿中青砖。
http://www.yqzw5.cc/yq47574/1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