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庵前弃婴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庵前弃婴:董师秀的宿命开端

  南宋绍兴七年的黎明,带着江南特有的湿冷,悄无声息地漫过临安城外的村落。董家的茅草屋里,一声婴儿的啼哭突然划破寂静,可屋内没有初为人父母的喜悦,只有董老汉夫妇紧绷的脸和满室的惶恐。

  接生婆颤巍巍地将孩子抱到董妻面前,声音发颤:“董家娘子,这孩子……这孩子有些不一样。”董妻强撑着产后的虚弱看过去,只见襁褓中的婴儿小脸皱巴巴的,可下身的模样却让她瞬间倒吸一口凉气——这孩子,竟同时带着男女两性的特征。

  “灾星!这是灾星降世啊!”董老汉猛地拍了下桌子,眼神里满是恐惧。村里的老人们早就说过,阴阳人是上天降下的不祥之兆,会给家族带来灾祸,轻则家破人亡,重则牵连整个村落。这话像魔咒一样,在董老汉夫妇耳边反复回响。他们看着婴儿那双圆睁的、懵懂的眼睛,心里没有半分疼爱,只有越来越浓的排斥。

  那天夜里,董老汉揣着婴儿,董妻跟在后面,两人借着朦胧的月色,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城郊的净慈庵走。寒风刮过树林,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极了鬼魅的啼哭。董妻边走边抹眼泪,嘴里念叨着:“孩子,不是爹娘心狠,是你生来就带灾,我们实在留不得你。”董老汉咬着牙不说话,只是脚步更快了——他怕再慢一点,自己就会心软,可一想到“灾祸”二字,又硬起了心肠。

  净慈庵的山门外,香炉里的余烟还在袅袅升起。董老汉将婴儿放在台阶上,用破布裹了又裹,只露出一张小脸。他犹豫了片刻,终究还是狠下心转身就走,连头都没敢回。婴儿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突然放声大哭,哭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却没能留住董老汉夫妇远去的脚步。他们像扔掉了一块烫手的山芋,快步消失在夜色中,仿佛只要离得够远,那所谓的“灾祸”就不会找上自己。

  天还没亮,净慈庵的静安师太就起了床,准备去山门外洒扫。刚推开庵门,就听见一阵微弱的哭声。她循声走过去,发现了台阶上的婴儿。师太弯腰抱起孩子,解开那层破旧的布,看到孩子特殊的身体特征时,也不由得愣了神。庵里的小尼姑闻讯赶来,看到这情景,小声劝道:“师太,这孩子看着不正常,怕是个不祥之物,咱们还是把他送走吧,免得给庵里招来麻烦。”

  静安师太却摇了摇头,她轻轻抚摸着婴儿的小脸,看着那双清澈的眼睛,心里软得一塌糊涂。“众生平等,皆是佛祖庇佑的生灵,何来不祥之说?”师太叹了口气,将婴儿紧紧抱在怀里,“既然他被遗弃在这里,便是与我净慈庵有缘,我便留下他,给她取个名字,叫董师秀吧。”

  从那以后,董师秀就成了净慈庵的一员。静安师太对外只说她是战乱中失去双亲的孤女,特意带回庵中抚养。师太对董师秀格外上心,白天教她念诵经文,教她认识庵里的花草树木;晚上就搂着她睡觉,给她讲佛经里的故事。到了董师秀六岁那年,师太又开始教她女红,从最简单的穿针引线开始,一点点教她绣花草、绣鸟兽。董师秀学得很认真,手指也格外灵巧,没过几年,绣出的图案就栩栩如生,连庵里的老尼姑都忍不住称赞。

  日子一天天过去,董师秀长到了十六岁。她继承了静安师太的温和,性子沉静,说话时声音轻柔,加上一张清秀的脸蛋,眉眼间带着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就算穿着最朴素的素色僧袍,也难掩那份清丽。来庵里烧香的香客,见了董师秀,都忍不住夸她“模样好、性子也好”,还有不少香客想给她做媒,都被静安师太婉言拒绝了。

  没人知道,在这副温婉的女儿家皮囊下,藏着董师秀最大的秘密。每当夜深人静,她独自坐在灯下,看着自己的双手,总会想起小时候偶然听到的、小尼姑们私下的议论。她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也知道这份“不一样”曾让亲生父母抛弃她。静安师太从未提过她的特殊,可董师秀心里清楚,这份秘密就像一颗埋在心底的种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生根发芽,而她能做的,只有小心翼翼地将它藏好,不让任何人发现。

  清晨的阳光透过庵堂的窗户,洒在董师秀身上。她拿起针线,继续绣着一幅未完成的莲花图,针脚细密,神情专注。只是偶尔抬头望向庵外的天空时,她的眼神里会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对未来的迷茫,也有对自身秘密的不安。那时的她还不知道,这份藏在皮囊下的秘密,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彻底改变她的人生轨迹。
  http://www.yqzw5.cc/yq47572/2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