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我一直勤加练习,只是都在深夜进行,农家无人察觉。”

  田言语带得意。

  田言的伪装确实精妙。

  她已臻至先天后期境界,在农家堪称顶尖高手,却始终以弱不禁风的形象示人,连养父田猛都未看出破绽。

  此外,她还精通察言观色、易容变声等多项技艺。

  “该回去了,”

  蒙宇提醒道,“在外太久会引起怀疑。”

  田言点头应允。

  她忽然踮起脚尖,在蒙宇脸颊上轻轻一吻,随即红着脸转身跑开。

  蒙宇一时怔住,未料到她会如此突然。

  “蒙宇哥哥,这是我的初吻,送给你了!”

  田言甜美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待蒙宇抬头望去,她的身影已消失在林间。

  田言看似文静,但习武之人岂会真正柔弱?这份文静全然是伪装给农家看的。

  “主人,阿言方才冒犯了您,请您恕罪。”

  惊鲵请罪道。

  “恕罪?你是指那个吻吗?这算什么冒犯,我自然不会怪她。”

  蒙宇淡淡一笑。

  听闻此言,惊鲵松了口气。

  “你继续守护在田言身边,确保她的安全。”

  蒙宇吩咐道。

  “遵命,主人。”

  惊鲵领命而去。

  “我这里有三种珍贵的丹药,你服用之后可以增加十八年的内力,对你的实力提升会有帮助。”

  蒙宇说着便取出一个小药瓶,里面装着三枚丹药,递给了惊鲵。

  “多谢主人恩赐!”

  惊鲵欣喜地接过药瓶,连声道谢。

  “我先走了。”

  蒙宇说完便转身离去,很快消失在树林中。

  “恭送主人!”

  惊鲵朝着蒙宇离去的方向恭敬行礼。

  此时,李牧在宜安之战中大获全胜,声名远扬,被赵王封为武安君。

  众所周知,白起曾被封为武安君,但这个封号并非白起独有。

  武安君这个称号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寓意以武功治国、以威信安邦。

  历朝历代,能够安邦定国的名将都可能获封此号。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武安君包括白起、李牧,此外还有项燕与苏秦。

  白起因战功卓着,被秦国封为武安君,其获封理由是“善养士卒,战必胜,使百姓安居,故号武安”

  李牧多次击退来犯的秦军,赵王称赞他为“寡人的白起”

  于是赵惠王封其为赵武安君。

  南方楚国的名将项燕也被楚王赞誉为楚国的武安君。

  战国时期另一位着名的武安君是鬼谷派代表人物苏秦。

  他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后出使六国,佩戴六国相印,以合纵之策联合六国共同对抗秦国。

  虽然武安君的名号威震天下,但历史上这些武安君的结局大多不尽如人意。

  白起战无不胜,最终自刎而死;李牧大破匈奴,多次击败秦军,却因秦国使用离间计被赵王处死;项燕屡败秦军,最终被王翦击败,战死沙场;苏秦为燕国在齐国做内应,后因身份暴露被刺杀。

  可以说,这几位武安君的结局都十分凄惨。

  第一次攻赵失败后,秦王嬴政并未放弃灭赵的决心。

  他很快制定了第二次攻赵计划,并任命王翦为统帅。

  在第一次攻赵战争中,王翦虽参与其中,但并未全程指挥。

  秦王将战败的责任完全归咎于桓齮指挥不力。

  于是,王翦率领数十万秦军,再次踏上了征途。

  在首次攻赵失利后,王翦调整了战术,决定让北路由井陉进军,同时南路也发兵出击。

  秦军于是分为南北两路,同时向赵国展开进攻。

  面对秦军的攻势,李牧推测秦军可能从井陉东进,因此率军移防井陉,并派遣曾在秦国为官的司马尚率兵守卫邯郸以南。

  在李牧的周密部署下,赵军依靠漳水与赵长城层层设防,使得秦军难以快速推进。

  李牧决意采取南守北攻之策,集中军力逐个击破敌军。

  他命司马尚坚守邯郸以南的长城一带,自己则率主力北上,迎击远道而来的秦军。

  李牧不愧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对战机的把握极其敏锐,其策略也极为恰当。

  秦军与赵军在番吾一带相遇,李牧指挥军队奋勇进攻,秦军受挫大败。

  随后,李牧领兵返回邯郸,与南面守军合力攻击南路秦军。

  秦南路军得知北路已败,自感难以取胜,略一交锋便迅速撤退。

  尽管第二次攻赵之战由秦国名将王翦统帅,但这次战役依旧未能成功。

  两次攻赵接连失利,对秦军的士气打击沉重。

  而这两场伐赵之战,秦军伤亡累计已达四五十万之众。

  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尽管王翦所率第二次攻赵未能取胜,秦王并未归罪于他。

  因王翦是效忠秦国的老将,秦王反而安慰王翦,劝他不必将失利放在心上。

  得知秦军战败的消息后,蒙宇立即入宫谒见秦王嬴政。

  “大王,臣请命率军攻赵!”

  蒙宇向秦王进言。

  “你?能行吗?连王翦都失利了。”

  嬴政闻言一怔,微微摇头。

  尽管蒙宇曾领兵灭韩,但韩国本是七国中最弱的一方,秦灭韩实属理所当然。

  赵国却不同,其战力仅次于楚国,加之境内多山川河流,不利于秦军远征。

  正因如此,秦军屡屡受挫。

  如今蒙宇主动请战,嬴政对他领兵取胜并无把握。

  蒙宇毕竟年轻,连王翦这样的老将都未能取胜,秦王不信蒙宇能率领秦军打赢这场伐赵之战。

  秦国已连续两次攻赵失利,不能再承受一次失败。

  否则,秦军的士气将遭受更沉重的打击,将士们也将逐渐失去信心。

  “大王,请相信臣,臣愿立下军令状,不灭赵国,绝不回朝!”

  蒙宇神色郑重,语气坚决地说道。

  听闻此言,秦王嬴政不由一愣。

  立军令状意味着破釜沉舟的决心,一旦立下此状,便再无退路。

  他未曾料到,蒙宇竟会为伐赵之事甘愿立下此等誓言。

  须知,就连老将王翦,亦不敢断言必能一举灭赵。

  蒙宇此举,决心何其之大。

  倘若未能达成军令状所允诺之事,必将依军法处决。

  “不可!你若立下军令状却未能灭赵,华阳公主岂不成了新寡?”

  嬴政当即说道。

  军令状绝非儿戏,若有违诺,必以军法严惩。

  “大王,臣见秦国数十万将士阵亡,心中悲痛。

  为使秦国少损兵卒,臣方请命出征。”

  “臣若无十足把握,绝不敢轻立军令状。

  恳请大王相信,此番出征,臣必能覆灭赵国。”

  蒙宇郑重禀奏。

  “好!既然你如此胸有成竹——蒙宇听令!寡人封你为伐赵大将军,统率三军,择日征讨赵国。”

  嬴政肃然下诏。

  “谢大王!”

  “只是这出征之日,能否由臣自行决断?为保此战顺利,出征前尚需做些准备。”

  蒙宇请示道。

  “寡人准了。

  出征之前,寡人将亲自为你饯行。”

  “你若真能灭赵凯旋,寡人定当重重封赏。”

  嬴政郑重许诺。

  “谢大王!”

  蒙宇躬身领命。

  蒙宇并未即刻发兵,而是先行寻到公输仇,拨予他部分人手,命其赶制两万架秦连弩。

  公输仇得令后不敢耽搁,立即率领族中弟子与蒙宇调派的数千兵士,在咸阳兵工厂内日夜赶工,全力铸造秦连弩。

  这座兵工厂早年以打造农具为主,如今已发展为专司兵器制造的工坊。

  其中匠人技艺精湛,兵器制作水准堪称当世翘楚。

  经一月奋战,兵工厂终于打造出两万架秦连弩与数十万支弩箭。

  这些军械悉数运抵咸阳城外的军营。

  赵国骑兵素来骁勇,而这些秦连弩,正是克制赵骑的利器。

  骑兵对步兵天然占优,弩箭却是骑兵的克星。

  咸阳城外,军营之中。

  此日,蒙宇决意发兵征赵,秦王嬴政亲临军营为之饯行。

  军营中央已筑起拜将台,嬴政肃立台上。

  盖聂佩剑侍立其侧,护卫君王安危。

  嬴政面前肃立着一行人,均是此番征战中的重要将领。

  人群之中,可见蒙宇、蒙恬、王离、杨瑞和、宋缺等人。

  他们身披战甲,面容肃穆,神情端凝。

  因前次攻赵之战中,王翦、王贲父子未能建功,此次第三回伐赵,他们并未参与。

  然王翦之孙王离,仍随军出征,投身此战。

  拜将台四周,军士列阵如云,极目远望,尽见铁甲戎装。

  此军营之中,屯兵三十万,人人披甲执戈,军容整肃,杀气凛凛,直贯苍穹。

  秦军分车兵、步兵、骑兵与水兵四类。

  平原诸郡多置骑兵、车兵,山地诸郡常设步兵,沿江临海之地则多编水军。

  车兵虽非军中主力,仍为战阵编列中不可或缺之部分。

  车兵有独立成队者,亦有与步兵、骑兵协同编组者,甚或有与步、骑三者共组之阵。

  车兵可独当一面,亦能配合作战,乃车、步、骑联战中重要力量。

  车兵多用于平原冲杀,进攻可破敌阵,守御则以车为垒,阻敌攻势;行军之际常列前锋与两翼,以护全军。

  战车皆木制单辕,驾四马——两骖两服。

  车上立甲士三人:御手居中,车左、车右分立两侧,皆披金属铠甲。

  御手驭车控马,双手暴露,易受攻击,故护甲尤为严密,披膊覆臂至腕,手着护甲,颈有颈护,腿缚胫缴。

  战车备长柄矛、钺各二,弓弩亦各两套,间或配有盾与弩架。

  远则以弩箭袭敌,近则以矛钺相搏。

  每车附属步卒八人,装备与寻常步卒相类,其责在协同战车,既护车驾周全,亦借战车之蔽扩大战果。

  步兵为秦军之主体。

  步兵机动灵活,能适应各类地形天候,尤擅险阻复杂之战局,故其编制装备皆较他兵种繁复,运用亦更广泛。
  http://www.yqzw5.cc/yq46911/2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