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北疆新图景
推荐阅读: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大乾憨婿
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
唐时明月宋时关
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水浒新梦
三国:羊奶肉包,我竟黄袍加身了
穿越1900年:主宰东北
古代旱灾:官府献祭美女,我全收
特种岁月之弹道无声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帝国龙旗在北海(贝加尔湖)畔迎风招展,宣告着这片广袤土地的新生。硝烟散尽,留下的不仅仅是军事占领的荣光,更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治理课题。如何将这片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故土,从法理和事实上彻底融入帝国,成为摆在帝国君臣面前的首要任务。赤塔,这座刚刚经历战火洗礼的城市,如今已成为帝国经略北疆的前沿指挥中心。临时设立的“北海巡按使署”内,一派繁忙景象。来自内阁、农工商部、工部、民政部的官员们,与张自忠将军的参谋们挤在挂满地图的房间里,日夜不停地商讨着各项事宜。
“首要之务,乃是安定地方,恢复秩序。”新任北海巡按使,原辽东布政使陈昭常,指着墙上的大幅地图,声音沉稳,“已克之赤塔、乌兰乌德、尼布楚等要地,须立即派驻流官,建立府县衙署,编练保甲,清查户口。对愿意归顺之当地部族头人,可酌情授以虚职,以示怀柔。”
他的副手,一位精干的农工商部司官补充道:“巡按使所言极是。此外,当务之急是恢复民生。现已查明,北海地区渔猎、林业、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应立即组织人手,勘探矿藏,规划林场,并引导当地居民有序渔猎,同时以粮食、布匹、盐茶等必需品与之交易,使其能得温饱,方能收拢人心。”
工部派来的专员则更关注长远:“连通北海地区与帝国腹地的交通命脉必须尽快打通。当务之急是修复并延伸赤塔至满洲里的铁路,并勘察修建通往北海沿岸及各主要城镇的公路。有了道路,政令方能通达,物资方能流通,移民方能进入。”
军事层面的考量同样重要。张自忠指着地图上的几个关键点:“根据总参批复,我第7集团军将长期驻防北海以南区域,吴佩孚将军第2集团军一部将驻防尼布楚至外兴安岭一线。计划设立三大防区,构筑永久性国防工事,并修建一系列野战机场,由空军派驻战机巡逻。北海,将成为帝国北疆不可逾越的钢铁防线。”
就在赤塔的官员和将军们为构建新秩序而忙碌时,帝国的第一批行政和技术人员,已经顶着初夏的寒风,奔赴北海各地。
在北海东南岸的乌兰乌德,帝国派出的水利工程师们,正沿着色楞格河岸进行勘察,规划着未来的灌溉系统和水电站址。他们身边跟着几个当地的布里亚特人向导,起初这些向导眼神中还带着戒备,但当帝国官员拿出粮食作为报酬,并承诺将帮助他们修建抵御春汛的堤坝时,那戒备便渐渐化为了好奇与期待。
在尼布楚,这个承载着历史屈辱地名的地方,帝国工兵部队正在清理废墟,准备在原址上建立一座新的边境要塞和贸易集镇。随行的史官仔细记录着这里的一切,准备将这座象征着《尼布楚条约》屈辱的旧城,转变为帝国北疆开拓的新起点。
更多的变化发生在广袤的乡村和森林。帝国派出的医疗队,在士兵的保护下,深入各个部落聚居点,为饱受战乱和疾病困扰的当地居民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发放药品。虽然语言不通,但那红十字标志和温和的态度,逐渐消融着隔阂。
与此同时,一场规模空前的移民实边计划,也在内阁的主导下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来自河北、山东等人口稠密省份的招募告示已经贴出,承诺在北疆授田百亩,免赋五年,并提供路费、种子和农具。尽管故土难离,但对于无数无地或少地的贫苦农民而言,这无疑是改变命运的天赐良机。第一批响应号召的数千户移民,已经开始在天津、营口等港口集结,准备乘船北上。
帝国的意志,正通过官员、军队、工程师、医生和即将到来的移民,如同涓涓细流,渗透到这片刚刚收复土地的每一个角落。一个以帝国法律为框架,以华夏文化为纽带,以经济发展为动力的新北疆,正在战争的废墟上,被一点点勾勒出清晰的轮廓。
然而,这片土地的完全整合,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当地复杂民族关系的调和、遥远距离带来的管理困难、恶劣自然环境的挑战、以及潜在的外部干扰……都预示着这条融合之路必然充满艰辛。
北海的风,吹拂着新插上的龙旗,也吹动着这片古老土地的未来。帝国能否成功地将这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故土,真正转化为强国之基?北疆的新图景,才刚刚铺开第一笔浓墨重彩。
http://www.yqzw5.cc/yq46878/5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