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一路长谈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一路上,郭靖说了很多。

  其实他的口才并不好,但说话入情用心,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说了这么多,主要还是希望打动我,希望我能支持他守护襄阳。

  很多人以为支持是喊喊口号,说说话,举手支持。

  殊不知,这里指的,真正的支持,是要给钱给粮的。

  原本我是没资格享受郭靖劝说的待遇,因为我早是穷的。

  至少没人知道我有钱。

  但现在,郭靖已经知道,嘉兴首富的陆家,有一半的家产其实已经流入到了我的手里。

  所以他当然希望我出手,给他多一点的支持了。

  不然,你以为襄阳这样的一座坚城,是怎么守下来的?

  想要守城,最紧要的,是兵,然后是物资。

  懂行的都懂。

  想要守卫一座坚城,这里面需要的物资,几乎是一个无底洞。

  而南宋呢?

  又是出了名的重文轻武,在这一点上,比北宋尤为过之。

  至少北宋没有杀自家大将去求和的道理。但南宋就这么华丽的干了。

  所以重文轻武这件事上,导致了南宋的军队,战斗力极弱。

  战斗弱小呢,也导致了官员看不起军队。

  你战斗力这么弱,给你钱粮干什么?

  因此,即便是襄阳,也经常会有欠饷的事发生。

  军队欠饷,那还能打仗吗?或者说,欠饷怎么办?从前是拖着的。

  现在则是让郭靖去解决。

  郭靖很多事都是用在了这地方。

  一开始还好一些。

  桃花岛富庶。

  黄药师多年清剿海盗,富得一批。

  但是,金山银山也经没住养军的消耗。

  所以,郭靖开始愁了。

  他理所当然的不想放过任何一只猪。

  但是我仍然不为所动。

  倒是杨过开始上头了。

  经过我和穆念慈的教育,他现在品性十分良好,一听郭靖的话就道:“爹,蒙古人真坏,我长大了,也去打蒙古人,保家卫国,好不好?”

  穆念慈听了,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过儿,不要瞎胡闹,这事自有郭大侠这样的人去做,你去做什么?”

  穆念慈是一个主意很正的人。

  她坚持守寡,苦得和什么似的,也依然坚持,绝无悔意。

  和郭靖不同。

  她是真的在底层混过的。

  也许南宋很好,但它的好,至少和穆念慈是没什么关系的。

  穆念慈经历了南宋底层人民的痛苦。

  她对这个国家真没多少感情。

  生下来就是孤儿的她,她的感情是杨铁心,杨康,可能还有杨过,或者我,别的,真就没什么了。

  指望穆念慈对南宋有感,去抛头颅洒热血,那是纯粹想多了。

  她既不想,自然也不愿意自己的儿子也去想。

  杨过没想到自己刚刚涌起了一点豪情壮志,结果就遭到了亲生母亲的打压。

  这要是别人,还好说。

  比如我。

  毕竟只是个便宜爹。

  但说话的是穆念慈,他纵有千言万语,也只能低下头先应承了下来。

  “呵呵……”

  我轻轻一笑。

  “过儿,你终究是太年轻了,你听你郭伯伯所说,就觉得蒙古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却不好好想想,为什么大宋会斗不过区区一个蒙古,这才是真正的根源所在。”

  说到这,我重重的叹了口气,才道:“当年我是有想科考报国的,但是,出了门,这一路上我是越想越不是滋味,大宋明明已经出了个岳武穆,他麾下十万大军,打得金兀术是抱头鼠窜,溃不成军,当时,河率沸腾,自动请撄的义军何止十万,只要岳元帅一低头,一发令,大军即可北上,到时便能还我河山,然而就在这时,完颜九妹和秦桧就下了十二道金牌,勒令其还师。岳元帅明明知道,只要一还师,此前的仗就算白打了,到时金庭一定会对河北义军进行清扫,死难的义军将会不计其数,但岳元帅无奈,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还军,结果你们也知道,莫须有,风波亭,从此大宋就成了此般模样。一念至此,我才报国之心全消,我明白,当今朝廷,需要的苟延残喘之辈,是需要得过且过之辈,是需要尸位素餐之辈,而不是真正的忠君报国之人。你要报国,你能打吗?你比得了岳武穆吗?就算说你忠心,你比得了稼轩先生吗?你什么都比不了,也忆奢谈报国?”

  杨过不服,看了一眼郭靖道:“那郭伯伯……”

  我轻轻一笑。

  轻蔑的笑。

  “你和你郭伯伯比?人家会武穆遗书,是继承了岳元帅的精神,你继承了什么?人家老婆是丐帮帮主黄夫人,更是桃花岛东邪的女婿,你知道人家多有钱吗?你跟人家比,你拿什么和人家比?”

  对此,郭靖只能深深的叹气。

  其实,这不怪郭靖。

  他是真的,打小没吃过真正的苦。

  或者说,苦都让他母亲李萍吃掉了。

  所以,郭靖无法真正的感同身受。

  他对宋朝最底层的那些人,感触不深。

  正因如此,他才会毅然决然的守护襄阳。

  可是,在宋朝,真正底层,是不会喜欢这国家的。

  压制了这个话题,我开始说了,大宋朝一些十分重要的弊端。

  并且,这些问题,大宋朝从来也没有去想改变。

  我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岳飞之死的必然。人人都知道岳飞的死是冤枉的,但在岳飞死前,没多少人说话,直到岳飞死后,才有人为他正名。

  哦,也是九妹和秦桧死后。

  这时,才有人站出来为岳飞喊冤。

  为什么呢?

  因为在当时,不希望岳飞北伐的,除了九妹和秦桧,朝堂上的大多数人,尽皆如此。

  这些人在临安当了官,置办下了产业,正准备享福呢,你要北伐。

  那么你北伐成功了,我就不说雪乡二圣那两个玩意要怎么处理了,就一句,是不是要迁都。

  是不是要搬家东京汴梁去?

  嗯?

  是不是要回去。

  那么,在临安的产业,房子,田宅,那些怎么办?是不是要价值大跌?这些产业,原本值钱,是因为它位于皇宫,是帝都的产业。

  所以才值钱。

  但现在要还于旧都。

  这么一来,皇宫得搬,朝臣们不也得跟着搬吗?

  如此一来,不知要损失多少钱。

  整个朝堂都没几个搬的。

  再说了,原本的东京汴梁多危险啊。

  朝廷原本搞的几次黄河工程,为的是什么?就是想防止辽国进攻。

  后来证明了没用。

  大金国的铁骑轻轻松松的就兵临城下。

  你说这样危险的旧都,要它干嘛?

  在临安好好的为好吗?

  非要还于旧都。

  有史记载。

  即便是岳飞之时,当时的南宋老百姓也是反对北伐的。

  直到岳飞开始打胜仗,民间才没有了反对之声。

  至于岳飞之后,那更是上上下下,皆是一片的反战。

  上层是……跪惯了。

  下层是不想为此出钱。

  打胜了,朝廷要加征军费。

  打败了,还要赔偿岁币。

  这些钱全是压在老百姓头上的。

  他们自然是希望什么也不要有。

  所以说,赵宋江山,已经烂完了。

  在此期间,是出了一些能臣大将,能挽狂澜于即倒。

  但这只是一时的。

  一个人,再大的才情,也不可能反抗整个天下的大势。

  此外。

  完颜九妹的这一班文武大臣,很多,是南逃下来的,这些人,有很多人都有一些丑事在大金国手里。

  如果岳飞北伐成功,那些黑资料就很大可能落到岳飞手里,这以后还能见人吗?

  最后,雪乡二圣的问题。

  他们被救回来,会不会给九妹找事。

  有了成济的故事,岳飞敢把这两个烫手的山芋杀了吗?

  他不杀。

  这问题就会落在九妹身上。

  可能有人会说,雪乡二圣吃过教训了,不会再犯错了。

  你能打包票吗?

  你能确定吗?

  你敢用你的九族来发誓保证吗?

  你看。

  倘若岳飞北伐成功,会带来这么多问题,那么还不如搞死他不让他北伐呢。

  随后我又说了一个故事。

  北宋时,东华门唱名的才是好男儿的故事。

  懂的都懂,就不水字数了。

  北宋的这一重文轻武,带来的结果就是文武对立。

  当年。

  李纲主持东京的防御。

  他要士兵放箭拒敌。

  士兵明确表示,放一箭要多少钱,是用心的瞄准去射,还是看方向随便射一箭,又或是对天一放箭,简单应付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这不是士兵坏,或不爱国。

  实在是重文轻武,朝廷一向以金钱收买士兵,故而士兵也以金钱为规矩于朝廷。

  你不把钱给到位,对不起,我们什么也不干。

  要开拔费,驻地费,餐补费,砍刀费,总之一切都要有钱,没钱就什么也别提了。

  当然,这一现象,主要是在东京汴梁。

  但地方军的收入待遇,真就好不到哪儿去了。

  说到最后,我叹道:“大宋的老百姓是可爱的,他们知事懂事,虽然曾经反对岳元帅北伐,但自岳元帅打胜仗后,他们就大力支持,奈何,这个国家的问题不在于下,而在于上,我不怕说句难听的,郭大侠义守襄阳之义举,在朝廷那帮人眼里,恐怕就是一关大肥猪,他们今后,对襄阳的军费,只会克扣更甚。”

  郭靖对此,只能叹息。

  杨过对郭靖道:“郭伯伯,我爹说,襄阳迟早有守不住的一天,你为什么一定要守下去呢?”

  郭靖摇了摇头。

  “其实最初,我是不忍蒙古军南下,造成生灵涂炭之举,才来守卫襄阳的,我不知道什么大势小势,但我知道,若蒙古夺取天下,必然会死很多很多人,我不想眼睁睁看到这个局面,只好亲自出手,尽自己的一番心力,仅此而已。没想到,竟成了包袱,想甩都甩不下来,只能这么撑一天是一天了。”

  我这才注意到,郭靖也不是傻子。

  他可能看得没我远。

  但他至少是知道的,襄不可能一直守下去。

  以一域而敌一国。

  不可为也。

  所以,他真的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守一天是一天。

  最早,他可能只想打完这一战而已。

  但是,现在,他脱不开身了。

  在他的身边,已经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了。

  这么多人围着他,听他的话,按他说的做事,你说这种情况下,郭靖怎么可能一走了之呢。

  他是骑虎难下。

  被拖累住了。

  其实,一个人要是处在郭靖这样的位置,最好的方法,是想法子积累力量,信什么狗屁如来,不如我自己来。与其守着襄阳当一条守户之犬,不如以此为根基,自己打天下才是正理。

  这样做才有可能杀出一片天来。

  奈何,这恰巧是郭靖做不到的。

  他从来没有野心。

  他心里真正想的,也就是守好了襄阳,完事了,功成身退,和黄蓉一起还归桃花岛,过自己清静的小日子。

  殊不知,他选择的是一条只能前进,却不能后退,也不能停止的路。

  可他偏偏选择了停止。

  当然,这里说的是他手下的整个集团。

  在不知什么时候,看似潇洒的郭靖,已经背负起了莫名的沉重。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跋涉,我们终于到了终南山。

  终南山,全真教,名声大大的响。

  在一开始,是由王重阳建立起来的。

  王重阳当年参加义军,他奋勇杀敌,奈何个人的武力放在战场上用处不大。

  在战场上,你武功再高,但身边都是人,没有闪转腾挪的地方。

  你能做的,就是砍砍砍,杀杀杀。

  有时你甚至要做出选择。

  是挨一刀好,还是挨一枪。

  是用肩膀挡刀,还是用手臂。

  这也是王重阳积累了一身暗伤早死的原因。他的身体,早已经像破布一样,破烂不堪,不堪重负了。

  原本先天功能让他好一点。

  但在华山上,他一力压四绝,透支了身体。

  结果彻底把命缩得快没了。

  王重阳的起义失败了。

  原因,懂的都懂。

  十二道金牌的故事,不是在开玩笑。

  失去岳飞的主力兵马,区区义军,根本就是一盘散沙,不足为道。

  甚至有人因为岳飞的死,感觉到了被抛弃,选择了黑化,投靠了大金国,转而对自己的义军下手。

  那时候,义军真的很难。

  王重阳干义军干不下去了,这才到活死人墓里养老。

  但是林朝英不干,又把他给赶了出来。

  其实,林朝英哪里中要夺王重阳的活死人墓,只是王重阳大男子主义,自尊太重,不愿意向林朝英低头,他虽不干义军了,但手上仍然有很多钱。

  这是曾经的军费。

  现在让他用来建立全真大教。

  这才有了天下盛名的全真教。

  王重阳以武立基,建立全真教。

  他在创教中,收了七个徒弟,这就是全真七子。

  他们是马钰,丘处机,谭处端,刘处玄,郝大通,王处一,孙不二。

  别以为丘处机杀大宋的贪官污吏。

  其实全真教在大金国的治世范围内。

  像王处一,刘处玄,都和大金国有很深切的交往。

  是金章宗的座上贵宾。

  是以,这座终南山的全真教才能一直存在。

  不然,早给大军踏平了。
  http://www.yqzw5.cc/yq46843/2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