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双透镜”与雷击的院士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蚀刻!光线聚焦蚀刻!这不就是光刻的原理吗!”

  方振国死死地盯着那幅画,呼吸瞬间变得急促,整个人像是被施了定身法,一动不动地僵在了原地。

  他的大脑,在这一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运转起来。

  “不对!”

  他很快又皱起了眉头,喃喃自语,

  “不对,单透镜聚焦的精度是有物理极限的,我们就是卡在了这个衍射极限上!

  林卫东他们那群人,把全世界所有关于单透镜成像的理论都翻烂了,此路不通!”

  他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这幅画,就真的只是一幅普通的涂鸦?

  是自己想多了?

  就在他失望地准备彻底放弃时,

  他那双因为年老而有些昏花的眼睛,几乎是本能地,凑得离那幅画更近了一些,像是在用显微镜,观察着画上的每一个细节。

  突然!

  他发现了画中的一个,极其诡异,极其微小,却又足以颠覆一切的细节!

  在那个被画得大大的放大镜,和地面上那只可怜的蚂蚁之间。

  淼淼用一支淡蓝色的蜡笔,轻轻地,画了一个小小的、几乎透明的、不仔细看根本无法发现的……“水滴”!

  那个“水滴”,就悬浮在半空中,在那束被聚焦的红色光线正中央!

  “水滴?!”

  “水滴……也是透镜!”

  方振国的大脑,在看清那个“水滴”的瞬间,轰然炸响!

  他瞬间就明白了!

  一切都明白了!

  “双透镜!这是双透镜聚焦系统!”

  他激动得浑身都在发抖,嘴唇哆嗦着,几乎无法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放大镜是第一重聚焦,将来自太阳的平行光,变成锥形的光束!

  而这个‘水滴’,这个小小的,不起眼的‘水滴’,是第二重聚焦!

  它在极短的距离内,对已经被汇聚过一次的光束,进行二次偏折和再聚焦!”

  “天啊!天啊!这个思路!这个思路!”

  这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在光学领域,这是一个指数级的精度提升!

  这个构想,完全绕开了对单一超高精度镜头的依赖!

  它用两个,甚至多个普通的镜头,通过精密到极致的计算和位置调校,

  在理论上,完全可以实现,甚至超越那台“神级光刻机”的镜头效果!

  “神谕!这才是真正的神谕啊!”

  方老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他像个疯子一样,一把从墙上撕下那幅画,紧紧地攥在手里,仿佛攥住了整个国家的未来。

  他转身就往研究院的光学实验室方向狂奔!

  他跑得太快,太急,甚至一头撞倒了刚刚拍完照,正准备从另一边溜走的马文。

  “哎哟!”

  马文被撞得人仰马翻,相机都掉在了地上。

  “方老!您看着点路!”

  他狼狈地从地上爬起来,刚想发火。

  可方振国却像根本没看到他一样,连一句道歉都忘了说,就那么举着那幅画,疯了一样地,从他身边冲了过去。

  马文看着方老那癫狂的背影,和他手中那幅被当成宝贝一样紧紧攥着的,自己刚刚还在鄙夷的“傻子涂鸦”,眼神变得无比阴狠和扭曲。

  他更加确信了!

  方振国这群人,就是靠着这个傻子的“胡言乱语”在邀功!在欺骗整个国家!

  “疯了!你们这群老家伙,全都疯了!”

  他咬牙切齿地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捡起地上的相机,消失在了走廊的阴影里。

  ……

  光学实验室内。

  方振国一脚踹开大门,把里面所有正在埋头研究数据的顶级光学专家都吓了一跳。

  “都别研究了!你们那套东西都是垃圾!”

  方老冲到会议桌前,将那幅已经被他手心的汗水浸得有些褶皱的画,“啪”的一声,拍在了桌子中央。

  “别问为什么!现在,立刻!马上!按照这个思路,给我建一个数学模型!”

  所有专家都围了过来,看着桌上那幅幼稚的涂鸦,面面相觑,一个个脸上都写满了“你是不是在开玩笑”的表情。

  “方老,您……您这是什么意思?这不就是小孩子画的画吗?”

  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专家忍不住问道。

  “是啊,方老,双透镜组合成像系统,我们早就研究过了。”

  另一个专家扶了扶眼镜,很专业地解释道,

  “两个透镜组合,会产生极其严重的球差和色散,成像的精度,反而会比单透镜更低!这是写在教科书里的基础理论!”

  “理论!理论!你们的脑袋里就只剩下理论了吗!”

  方老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震得桌上的仪器都跳了一下。

  “按我说的做!

  把所有的变量都给我考虑进去!

  两个镜片的曲率!

  它们之间的间距!

  材料的折射率!

  还有光源的波长!

  所有的变量!

  都给我列出来!

  用院里那台最快的计算机,给我算!

  就算今天把机器算到冒烟,也要给我一个结果出来!”

  方老的权威和那股不容置疑的癫狂,压下了一切质疑。

  专家们虽然满腹狐疑,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开始按照这个在他们看来荒谬绝伦的“涂鸦”,建立数学模型。

  几个小时后。

  在研究院那台最顶级的,运算速度高达每秒十万次的“银河一号”巨型计算机的疯狂运算下,一个初步的理论模型,终于出现在了中央主控台的大屏幕上。

  当看到屏幕上最后生成的那条,代表着理论聚焦精度的性能曲线,以一种无可阻挡的姿态,轻松突破了“1微米”的技术壁垒,最终稳稳地停在了“0.8微米”的刻度上时。

  整个实验室,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之前还在质疑的专家,此刻都像是被一道无形的闪电劈中,一个个目瞪口呆,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http://www.yqzw5.cc/yq46809/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