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中文网 > 直播考古:我的残玉能通古今 >第413章 水车之辩:效率与传统的抉择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13章 水车之辩:效率与传统的抉择

最新网址:http://www.yqzw5.cc
  天刚亮透,罗令站在村口老水车旁。

  他没说话,只把手按在木轴上。掌心传来细微震动,是水轮在转。昨晚矿道里的木梁还在他脑子里,那上面的刻痕,和这水车的榫头纹路,像是一对孪生兄弟。

  村口已经围了人。

  三架崭新的塑料水车立在田埂上,蓝白相间,反着光。一个戴眼镜的男人正拿着喇叭讲话:“新型水车轻便耐用,三个月内免费安装,每台节电百分之四十。”

  王二狗蹲在老水车底下啃烧饼,抬头看了眼新水车,嘟囔:“反正水能提上去,换就换呗。”

  罗令没理他,弯腰拨开藤蔓,露出底座榫口。木头有些发黑,但咬合依旧紧密。他掏出手机,点开直播,镜头扫过塑料水车,再转向老水车。

  “今天不探洞,不挖土。”他说,“咱们就看一样东西——水车。”

  屏幕弹幕开始滚动。

  “罗老师又开播了?”

  “这水车我老家也有,几十年没换。”

  “新的是不是更好用?”

  水利局技术员走过来,皱眉:“你这是直播?内容得报备。”

  “我在讲农业工具。”罗令把镜头对准他,“你是县里派来的?”

  “对,姓陈,水利局技术推广员。”男人扶了扶眼镜,“我们这套设备经过测试,效率比传统水车高三十个百分点。”

  “效率?”罗令调出一段视频,“这是三个月前,你们安装第一台塑料水车的记录。”

  画面里,新水车在阳光下转动,叶片闪着光。陈技术员露出满意笑容。

  罗令再切到今日实拍:叶片边缘开裂,轴承处有锈迹,底座歪斜,靠石块撑着才没倒。

  “运行七十九天。”罗令说,“开始松动,九十天内必坏。”

  陈技术员脸色一沉:“个例不能代表整体。”

  “三台都一样。”罗令指了指另外两台,“你们用的是空心注塑工艺,轻是轻了,但抗不了山里这股湿气。水汽渗进去,金属件锈死,塑料脆化,撑不过雨季。”

  围观村民开始议论。

  “我家那台才装一个月,螺丝就掉了。”

  “我还以为是我没拧紧。”

  陈技术员冷笑:“你说古人水车好,它一年修三次,浪费人力,不科学。”

  罗令没争,只招手叫来王二狗:“把去年拆下来的那台塑料水车抬出来。”

  王二狗咧嘴一笑,带着两个村民钻进仓库,拖出一台报废水车。外壳已经发黄,叶片断了两片。

  罗令蹲下,用扳手拆开轴承盖。里面没有润滑油,只有一层泥浆混合着铁屑。

  “密封不严,进水进沙。”他说,“你们的设计,是按平原静水环境做的。可咱们这儿,水流急,昼夜温差大,雨季暴涨暴落。”

  他站起身,走向老水车,拍了拍主轴:“这车用了十四年。中间换过两次叶片,主架没动过。”

  “为什么?”有人问。

  “因为它是活的。”罗令说,“不是机器造出来就定型了,是年年修,年年补,跟水流磨合出来的。”

  他伸手摸向榫卯接口:“你看这咬合,每一节都留了松动余地。水冲得猛,它能晃;水小了,它自己调速。不像塑料的,硬碰硬,一震就裂。”

  陈技术员摇头:“你说得玄乎。数据呢?有实测对比吗?”

  罗令点头:“有。”

  他让王二狗打开记录本,翻出过去半年的提水量统计:老水车日均提水两千三百立方米,故障停机三天;塑料水车日均两千一百,但维修耗时累计十七天。

  “你这数据不准。”陈技术员说,“我们后台系统显示,新设备效率更高。”

  “你们测的是转速。”罗令说,“转得快,不代表提水多。叶片角度不对,空转也白搭。”

  他转身爬上老水车支架,指着水流冲击点:“古人设这个角度,是顺着山势来的。春汛水急,它自动减阻;旱季水弱,叶片吃水更深。这不是算出来的,是试出来的。”

  陈技术员脸色变了:“你这是经验主义。”

  “经验也是科学。”罗令低头看他,“你去过下游三个村吗?看过他们怎么修坝?你图纸画得再准,没在山里蹚过水,就不知道什么叫‘水性’。”

  人群安静下来。

  罗令闭了会儿眼,手按在胸口残玉上。昨夜矿道中的木梁符号又浮出来,顺着纹路延伸,竟和水车轴架的受力结构完全吻合。

  他心神一沉。

  梦来了。

  画面里,暴雨倾盆,先民在溪边抢修水车。一人用藤条绑紧榫头,另一人往轴心灌热桐油。老者站在高处,指着水流说:“轴要顺水势,齿要咬节气。春用三成力,冬留七分劲。”

  画面一转,水车在雪中缓缓转动,叶片不结冰,因内部有暗槽导流。

  梦断。

  罗令睁开眼,声音低了些:“他们知道水会变,所以车也不能死。”

  他指向老水车:“你们看它现在转的样子。”

  水轮随波摆动,节奏不急不缓,像呼吸。

  “它知道什么时候该慢,什么时候该停。塑料的不会。它只会转,转到散架。”

  弹幕刷得飞快。

  “我服了。”

  “这才是真正的智能系统。”

  “老祖宗的工程学,吊打现代工业设计。”

  陈技术员脸色铁青:“你这是搞神秘主义!水利局有标准,不能凭个人感觉定方案。”

  他伸手要关直播。

  “等等。”赵晓曼从村道走来,手里拿着几部手机,“有人想让你看看这个。”

  她把手机递给罗令。

  屏幕上是热搜:“#青山村古水车#”阅读量破百万。视频里是老水车运转的慢镜头,配文:“它转了十四年,没换过主架。”

  评论区炸了。

  “我们城市小区水泵三年一换,人家十四年还在转。”

  “建议列入非遗。”

  “有没有可能,这才是真正的可持续?”

  赵晓曼又递上另一部手机,是县水利局内部群消息截图:“……青山村试点反馈不佳,建议暂缓推广。”

  陈技术员盯着屏幕,嘴唇动了动,没说话。

  罗令把直播镜头重新对准老水车:“他们说我们守旧。可什么是新?是三个月就报废的东西?还是用了十四年还在干活的?”

  他拍了拍木架,发出沉实的响声。

  “它不说话,但它一直在干活。”

  直播结束。

  天色渐暗,村里安静下来。

  罗令坐在屋檐下,手里摩挲着残玉。玉面温润,裂口朝上。

  赵晓曼走来,放下一杯热茶:“水利局刚来电,说塑料水车试点暂停。”

  “嗯。”

  “原拨款转为古水车修复基金。”

  “该修了。”他说,“主轴有点偏,再撑一年就得大修。”

  “你早知道了?”

  “梦里见过。”他没抬头,“明年雨季前,得换新榫头。”

  赵晓曼没再问。她知道他不会多说。

  王二狗从外头跑进来,手里挥着手机:“罗老师!网友众筹够了!两万三千块,全打到村账上了!”

  “不急。”罗令说,“先做测绘,再订料。木头要老杉,晒足三年。”

  “你还真要自己修?”

  “别人修不了。”他说,“这车的尺寸,是按山势定的。差一寸,水流就不稳。”

  王二狗挠头:“那我去找人锯木头?”

  “不。”罗令站起身,“我带人去后山选树。要南坡的,根扎得深。”

  他转身进屋,拿出一张手绘图。纸上是水车结构分解,每一道榫卯都标了编号。

  赵晓曼看了一眼,发现右下角有个小符号——和矿道木梁上的刻痕一模一样。

  罗令把图纸卷好,塞进背包。

  “明天一早出发。”他说,“趁天晴。”

  他拉开门,夜风灌进来。

  远处,老水车还在转。
  http://www.yqzw5.cc/yq46647/4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yqzw5.cc。言情中文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yqzw5.cc